楊震四知文言文閱讀答案
㈠ 古文兩則 《四知》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私心》選自《後漢書·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求翻譯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楊震從小好 學,博通經術。眾儒生說:「真是關西回的孔 子楊伯起啊。」答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 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 從荊州刺史轉任東萊郡太守。當他赴任途
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
路上經過昌邑,
中,
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 ,到了夜裡,王密帶著十斤金子來贈送楊 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 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送金這件事在 夜裡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 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金子)羞愧地出 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 楊震)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賄
步
賂。他(楊震)的子孫常吃粗茶淡飯,
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 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肯答應, 說:「讓後代被稱作廉潔守正的官員的子孫 ,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㈡ 四知金文言文閱讀答案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
【文言文參考譯文】
楊震字伯起,是弘農華陰人。少年時代就喜歡學習,曾向太常卿桓郁學習《歐陽尚書》,明習經學,博覽群書,對學問沒有不深究到底的。當時的儒生因此說他是「關西孔子楊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幾十年都不回復州郡的隆重禮聘,人們都說他錯過大好年華,但他的志向卻愈發堅定。
大將軍鄧騭聽到他有才能就舉薦他,推舉他為傑出人才,屢次升遷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上任時,途徑昌邑。先前他所舉薦的荊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見他,在夜裡揣著十斤金贈給他。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深更半夜沒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退出客舍。後來他轉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人請托。
楊震的子孫經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親戚朋友和長輩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他不答應,說:「讓後世稱道他們是清白官吏的子孫,把清名留給他們,不也是豐厚的遺產嗎?"
元初四年,朝廷徵召他為太僕,升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選拔舉薦大多不按實際才華,楊震舉薦了明經的名士陳留人楊倫等,使儒學得以彰顯承傳,眾多的儒生都稱道他。
永寧元年,他代替劉愷擔任司徒。第二年,鄧太後駕崩,宦官寵臣們開始橫行。安帝乳母王聖,借著哺育皇帝的功勞,憑恃恩寵放誕恣肆;王聖的女兒伯榮隨意出入宮禁,傳通消息,作姦犯科,大行賄賂,尤其驕奢淫逸。他和已故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瑰私下勾結,劉瑰就娶她為妻,得以承襲護爵,官位做到侍中。楊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書進諫,可是奏疏遞進後沒有回復。
延光二年,代替劉愷擔任太尉。國舅大鴻臚耿寶向楊震舉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楊震不聽從。耿寶就親自前往拜候楊震說:「李常侍國家是國家所倚重的人,想讓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假如朝廷想讓三府徵聘人才,按規矩應該有尚書的公文。"於是拒絕他沒有答應,耿寶恨恨地離開了。皇後的哥哥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舉薦他親近的人,楊震又不答應。司空劉授聽到這兩件事,隨即徵召了這二人,十天之內他們都被破格提拔。從此之後,楊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東方巡行泰山,樊豐等人趁皇帝車駕在外地,競相修建宅第,楊震的部屬高舒召來工匠拷問,得到樊豐等人假託皇命的詔書,准備以實情全部上奏。樊豐等人聽到消息,極度恐慌害怕,適逢太史令說星象反常,於是他們趁機向皇上共同詆毀楊震。等到皇帝巡幸還都,便連夜派遣使者策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楊震從此緊閉柴門不接待賓客。樊豐等人又憎惡他,就請求大將軍耿寶誣奏楊震不服罪,心懷憤恨,皇帝下詔遣送楊震回原籍。楊震走到城西幾陽亭,就慷慨激昂地對他的兒子和門生們說:「死是讀書人的本分。我承蒙國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卻不能懲處他們,厭惡後宮作亂卻不能禁止她們,還有什麼臉面再見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雜木做棺材,用布單薄被只蓋住形體,不要埋進祖墳,不要設祠祭祀。"說罷喝毒酒而死,終年七十多歲。
㈢ 楊震四知的譯文!!急!!
白話譯文:
楊震往東萊郡上任時,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裡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這事。」楊震說:「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
《楊震四知》出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漢紀·永初四年》
原文如下:
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
(3)楊震四知文言文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楊震為官疾惡如仇,敢於直諫。永寧元年,他代替劉愷任司徒職務,第二年,鄧太後逝世後,朝廷中皇帝身邊的內寵開始橫行。漢安帝的乳母王聖,因從小保養安帝辛勤周到有功,深受安帝信任尊重。王聖便仗此地位驕橫放縱,連她的女兒伯榮也經常出人禁宮,傳通賄賂。於是,楊震就給安帝上書說:
"臣聽說,自古以來施政,主要是選用德才兼備的賢能人士治理國家,管理主要是懲治去除違法亂紀行為,所以唐堯虞舜時代,賢能有德的人,都在朝中為官,而惡人則被流放監禁,天下百姓都心悅誠服,國家一派興旺發達的氣象。
當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等九種道德,未能發揚光大,而按幸小人卻充斥朝廷內外。阿母王聖,出身卑微,因遭千載難逢的機會,得以奉養聖上。
雖然有推燥居濕撫養陛下的辛勤勞苦,但陛下對她前後所封賞的財富榮耀,已遠遠超過了她的功勞。然而她貪得無厭的心理無法得到滿足,經常交際朝臣,接受賄賂、請托,擾亂夭下,使朝廷清正的名聲受到損毀,如同日月蒙上灰塵一樣。
《尚書》曾告誡說:母雞啼鳴是不祥之兆;《詩經》也諷諭奸詐多謀的女子參政是喪國的根源。過去鄭庄公屈從母親意願,任由弟弟叔段驕橫不法,結果,叔段准備謀反,鄭庄公不得不用暴力手段將其弟誅殺。
《春秋》對此事持貶抑態度,認為鄭庄公'不教而誅',是不道德的。自古以來,奸詐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難相處的,親近她們,她們就會嬉鬧放縱;疏遠她們,她們又會心懷怨恨。
《易經》上說:'無所遂其心願,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務',說的就是奸詐的婦人不能千予政事。因此,應當迅速送阿母出宮,讓她居住在外面,同時還要阻斷她女兒同宮內的往來,這樣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繼續保持下來,對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
請陛下舍棄有礙大局的兒女私情,割除有害國家的仁愛優柔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萬機的朝政上,謹慎使用封賞拜爵的權力,減少下面的貢奉,減少百姓的賦役征發,使天下德能兼備的'鶴鳴之士'都群集在陛下周圍,為朝廷出力;
讓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莫因朝政不清而懊悔出仕;對諸侯國不要橫征暴斂,使他們心存不滿;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抱怨朝廷。要循著先朝英明皇帝的治國法則而行,與英明偉大的哲王比德,這豈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書上安帝後,安帝不僅不採納楊震的忠諫,還把奏章拿出來給乳母王聖等看,一方面加深了這些人對楊震的憎恨,另一方面,這些人認為有皇帝的庇護,其行為更加驕橫放縱。
㈣ 文言文 司馬光的"揚震四知"的意思是
原文:
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回昌邑令,謁見,至夜答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治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大意:
楊震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擔任昌邑縣令的荊州秀才王密,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王密說:「夜裡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
楊震為人奉公廉潔,不接收私人的請托,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購置產業,楊震不願意,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榮譽』留給他們,不也是十分厚重的嗎?」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做人要誠實,要自律。不能因為別人沒有看見就做對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覺,也不能貪財。
㈤ 楊震四知文言文注釋
楊震從來小沒了父親,生活貧苦源但愛好學習,精通歐陽《尚書》,眼光透徹,知識廣博,儒者們為他編了這么句話:「關西孔子楊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州郡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應允。人們都說他年紀老了,想出來做官也遲了,而楊震卻更安心他的教書生活。鄧騭聽說後就召請他做官,那時楊震已經五十多歲了。屢次升遷,升到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往東萊郡上任時,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裡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這事。」楊震說:「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後來調任涿郡太守。為人奉公廉潔,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用這個『產業』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㈥ 讀了「楊震四知」這篇古文,有什麼感想
如果不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只要無人知道,拿了就是了,何必存那麼多迂腐思想呢?
㈦ 四知金文言文翻譯告訴我吧
四知金
【原文】
楊震嘗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其後震過其處,密暮專夜懷金十斤送震屬,震辭不受。密曰:「暮夜無知。」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密愧,懷金而退。
【譯文】
(東漢人)楊震曾經舉薦荊州茂才王密做昌邑縣令。他後來經過王密做縣令的昌邑縣,王密在夜裡懷揣十斤黃金送給楊震,楊震推辭不接受。王密說:「(這是)夜裡,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說:「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很慚愧,就懷揣黃金離開了。
註:自譯。
㈧ 文言文翻譯:「大將軍鄧。。。。」《四知》
楊震小時候喜歡學習抄。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四次升遷,從荊州刺史轉任東萊郡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抱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粗茶淡飯,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肯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廉潔守正的官員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㈨ 《四知》文言文閱讀,實在不會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四知
范曄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詞。
(1)舉茂才( )
(2)道經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後轉涿郡太守( )
2、下列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B、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C、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D、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3、根據內容填空。
(1)「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遺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敘述的兩個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楊震是個怎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推舉;選拔。(2)取道。(3)了解。(4)調動。
2、C
3、(1)楊震。
(2)「清白吏子孫」(「清白吏子孫」的美名)。
4、他(楊震)過去在荊州曾舉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裡,(王密)懷里揣著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
5、(1)楊震拒金(賄)。(2)楊震拒絕「為開產業」。
6、賢明,剛直,清廉。
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5d7a0b0100l681.html
㈩ 誰知道楊震四知的譯文 《走進文言文(六七年級)》上的
楊震小時候喜愛學習......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
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
王密說:「夜裡不會有人知道這事。」
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
他為人奉公廉潔,不收別人的錢,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榮譽』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司馬光《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