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贈

文言文贈

發布時間: 2020-12-04 12:27:30

Ⅰ 古文中"凡贈″一詞是何意思

(原文)凡贈
(解析)但凡饋贈之物品
(凡是贈送之物品...)

Ⅱ 「送」字文言文翻譯

送:
①<動>送行。《荊軻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動>陪送;追隨。《夢內游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容送我至剡溪。」
③<動>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④<動>送交;送達。《失街亭》:「忽報王平使人送圖本至。」
⑤<動>贈送。《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
⑥<動>斷送;了結。《陳州糶米》:「兀的不送了我這條老命。」

Ⅲ 文言文中表示“贈送”的詞有哪些

一.饋kuì

1.饋,遺也。——《廣雅》

2.古者致物於人,尊之則曰獻,通行曰饋。——《周禮·天官》注

3.饋者,上下通稱。故祭祀於神而言饋。陽貨饋孔子豚而言饋,鄉黨雲朋友之饋,是上下通言饋。——《儀禮·士虞禮》疏

4.於是諸侯之大於戍齊,齊人饋之以餼。——《左傳·桓公六年》

5.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左傳·哀公十一年》

6.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論語·鄉黨》

二.貽yí

1.貽我來牟。——《詩·周頌·思文》

2.坐貽聾瞽。——唐·李朝威《柳毅傳》

Ⅳ 古文中"凡贈″何意

凡贈即凡是贈

Ⅳ 古文中"凡贈″是何意

這個要結合語境的,主要是「凡」字的意思很多。

Ⅵ 贈予和回贈文言文怎麼表達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舊時好友專知我者,屬而今汝遠去,惜也,惜也。又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吾哀乎!吾所以哀乎,以汝去也,吾期再會之。……以下省略50字。
【我已經盡力了】

Ⅶ 古代文化常識中「贈」字的意思

意思是:贈送

一、贈的組詞:

追贈、奉贈、贈答、頒贈、賜贈

贈與、贈予、贈序、見贈、贈給

二、贈的筆順:

三、相關組詞:

1、回贈[huí zèng]

接受贈禮後,還(huán)贈對方禮物:~一束鮮花。

2、追贈[zhuī zèng]

在人死後授予某種官職、稱號等。

3、贈別[zèng bié]

離別時把物品或所做的詩文贈送給分別的親友。

4、敬贈[jìng zèng]

恭敬地贈送。

5、頒贈[bān zèng]

頒發贈予:~獎品。

Ⅷ 文言文寄札贈劍翻譯

這篇文言文是《抄季札贈劍》
翻譯:襲
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著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Ⅸ 文言文表示贈送的詞

贈送是同義來聯合的雙音節詞自,也就是贈、送。文言文多為單音節詞,表示贈送的,就是贈、送。如白居易《琵琶行(並序)》:「歌以贈之。」《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此外,還有:饋、貽、貺、賚、遺(讀 wèi)等‍

Ⅹ 季扎贈劍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季札將使於晉,帶寶劍而行,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季子為有晉之使,未之獻也,然其心許之矣。反,則徐君已死於楚。悔之,於是解劍致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季曰:「吾非贈嗣君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慾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劍縣徐君墓樹而去。

譯文:

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沒有獻上劍,但是他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著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

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

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

(10)文言文贈擴展閱讀:

啟示道理

故事中,雖然季札內心想要將劍送給徐國君主,但是他並沒有言語上的承諾,更何況當時徐國君主已經過世了。然而他仍然信守著內心的諾言,不惜捨去千斤難買的寶劍,將它掛在樹上,贈給徐國君主,從中可看出季札是個信守承諾的人,不違背對徐國君主的誓言,更不失信自己心中對別人的許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究誠信。

相關人物

季札,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於延陵,後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天寧焦溪的舜過山下。季札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廣交當世賢士,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葬於上湖(今江陰申港),傳說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公子之墓」十個古篆是孔子所書。

作者簡介

劉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