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常識
① 有關美術方面的知識
素描是繪畫的入門課,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練習基本功的手段。素描一詞是相對色彩而言,一般指的是單純、樸素的單色畫,它主要藉助單色的線條或明暗來表現物體的造型,研究造型的基本法則。米開朗基羅說:「素描是油畫、雕刻、建築及其它種類繪畫的源泉和本質。並且是一切科學的根本,已經掌握了這門技術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佔有一筆巨大的財富。」 在全國美術院校的招生考試中,素描是必考的重要科目,一個學生素描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他別的科目的成績。如果沒有扎實的素描基礎,也就不可能畫出一幅好的速寫或色彩作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為應付高考而按一種程式化的方法學習素描,以圖速成,從而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許多壞毛病。這些學生即使能夠考入藝術院校,也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克服和解決先前養成的毛病,對於任課教師和學生本人來說,這都是十分苦惱的。因為一些素描觀念和素描意識上養成的毛病,在學生頭腦和繪畫習慣中根深蒂固,往往會影響以後的學習和創作。所以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樹立良好的藝術感覺極其重要。 這里我們介紹一下在素描學習中應該特別注意的要領。 一、培養正確的認識方法和敏銳的觀察力 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習素描必須從石膏幾何體、靜物、人物石膏像、人物頭像等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很多初學者沒有這種條件,有的考生臨時「抱佛腳」,在沒有接觸基礎訓練時,直接畫人物頭像,這樣的學生往往不可能畫得好。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對物體的深入理解上。我們畫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體、比例、結構、明暗調子、質量感和空間感等。這些名詞看起來好像不難,但具體的操作確實是很不容易的。這里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頭部的形體結構及比例。頭部的形體,從整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個卵形或立方體或楔形,進一步分析知道顱骨象球形,額骨呈扁方形,額骨之下至下頷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體的鼻子豎於其間。頭部的比例有「長三停、橫五眼」。這是對頭部一般規律的總結,但是個體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面對一個模特,初學者可能在短時間內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畫面簡單空洞,而受過良好素描訓練的人卻可表現得深入而豐富。因為視覺上的敏感不同,感覺到的內容就會有差異,後者可以抓住物體的本質,在表達中能夠概括簡潔、明確肯定地表達對象,在短時間里抓住對象的最基本的特徵,培養敏銳的觀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體意識 整體意識的建立在繪畫領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學生將來的繪畫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從事何種繪畫創作,都要涉及這個問題。整體是相對局部而言,局部是整體的一部分,局部存在於整體之中,而整體通過局部得到體現。對於初學者來說,一方面是加強對整體意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觀察和表現中關注整體關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個點上的不良習慣。例如在畫一個頭像時,必須整體地觀察對象,如畫眼睛時要考慮到和耳朵或鼻子之間的關系,而不能孤立地畫眼睛,陷入局部,必須相互對比,要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整體存在於造型的各種因素里,從輪廓到色調,從形體表現到空間表現無處不在。培養整體意識可從觀察事物入手,多觀察多比較,這樣才能明確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體。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再到整體,貫穿於整個作畫的過程中,反復比較,培養局部與整體關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整體意識。 三、建立形體的體積意識和掌握表現技巧 把握形體、表現體積感和空間感,是基礎素描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確物體的形狀、比例、大小,同時還要克服平面描繪,對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沒有體積空間意識,就不能養成對體積空間的觀察習慣,更不能表現好空間關系。對空間的表現是繪畫的基本能力。如:人物頭部在正面時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方向,初學者往往表現不出它的空間感,沒有空間感就表現不出體積感。「方形」和「方塊」是不一樣的,方形是一個平面,而方塊是一個體積。所以應該建立空間意識來表現物體的體積的能力。 表現力在素描教學中是很關鍵的。有了敏銳的觀察力,還要建立整體意識和體積空間意識,因此要實現這些還需要有表現的能力。素描是表現或再現對象的最基本的繪畫形式。素描作為學習繪畫的方法和手段,必須掌握形體構成因素和結構,理解光影色調,理解邊緣輪廓線和明暗交界線,以及對節奏的感受。素描相對色彩而言更具理性,特別是基礎素描的訓練。用理性指導觀察,用觀察豐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認識上,從而達到素描的完整性。 以上就素描教學中的一些較為突出的要點進行分析理解。繪畫是一門技巧課,必須從實踐中獲得飛躍。所以動手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積累,才能得到質的飛躍。打好堅實的素描基礎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② 美術方面的基礎知識
美術:泛指創來作佔有一定自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這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2)美術的常識擴展閱讀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
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也有 認為「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18世紀產業革命後,美術范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
中國五四運動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③ 美術色彩知識有哪些
水粉畫應注意兩大點:
1.色相搭配
素描畫時不用考慮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慮色彩之間的搭配和諧,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純的東西,都是純的要搭配灰的,靜物中沒有就要製造和改造,如襯布太純,顯不出水果,要主觀調低襯布的純度,兩塊布都太純了,要調低其中一塊,兩塊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塊純度。造成畫面的和諧(常用的辦法是變調或改變他們的面積)來達到畫面和諧。(水平高的老師擺出來的靜物本身就很和諧,也有老師不太注意這些只考慮了素描中的構圖聚散穩定,所以畫起來不主觀調整怎麼畫都一般)。 其實認真觀察光源色,環境色,就算不和諧的色塊也能統一起來,從多色相當中組織好色調。當然對於初學還是盡量用同類色作畫容易出效果。
2.視覺中心(主次分別)
素描中視覺中心很容易定,特別頭像,那個角度都可以是五官為中心,其它地方減弱了對比。而畫色彩時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綠綠,不知道表現什麼了,所以心中要定一個視覺中心,它的對比強度最強,別的都不能超過它,超過來也要主觀的減弱它,反過來中心對比不明顯,也要主觀的拉大它的對比。這樣就有主次之分了。和頭像的道理一樣,突出五官,突出主體嗎。 一般視覺中心的對比強,周邊對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邊的弱。中心純度高,周邊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
看一個物體或一塊襯布還是一顆大樹,由一端向另一端的變化,除了明度變化,還有色相和純度的變化,如一個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隨著還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純右端灰。所以觀察點更要放在對物體兩頭的觀察,把握大的色彩傾向,中間的細節或過度色塊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傾向正確局部錯誤也不會太影響整體效果。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一個主觀取捨的問題和對比統一的問題。切不可最求和對象一致,最求的目標是比對象更和諧更美。
④ 面試問美術的基本常識都會問什麼
基礎知識: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文藝復興(一場發生在14世紀至17(16)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盡管文藝復興在知識、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都引發了革命,但令其聞名於世的或許還在於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以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博那羅蒂等博學家做出的貢獻。)、黑白灰的關系等;
常見學問:美術的概念-----美術,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形象,以反映客觀世界和表達對客觀世界的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美術又稱之為『造型藝術』、『空間藝術』。
在藝術分類中,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類型。現代簡稱:美術的英文-----art;painting;the fine arts!
必備疑難:美術的好處-----美術是追求美並表達美的一種方式和手段
如果沒有美術,世界就會變得簡陋而枯燥
任何東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狀態下經過人為的修飾和裝潢
它將變得光彩奪目,令人賞心悅目
所以美術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將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華為美
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對物質的改造來達到服務於人的精神意識享受的目的
說通俗一點,美術可以讓事物變得美麗,讓人們生活的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對個人的發展來說,學好了美術可以讓你在這個競爭激烈又極為殘酷的社會有了更多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學好美術後,你既可以從事平面設計類工作又可以做一些室內裝潢或者是游戲開發方面的事情,如果會一點機械方面的知識
你還可以搞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前途不小哦....
而且美術這個東西的覆蓋面很廣,滲透力也是相當強
無論是商場的大小商品還是繁華街市上的廣告招牌都多多少映射出美術的魅力
至於你所說的興趣,這個東西是可以培養的嘛! 再說以前你還有過這方面的經歷,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又會找到以前的感覺
如果真是有點沉不住氣了
你可以多看一些名人名家的藝術作品
還有要多留心你身邊的東西,哪怕是別人送給你的一個精緻小巧的禮物
你都不要錯過對它的察看與鑒賞
因為美無處不在,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希望你對自己要有絕對的信心,這樣干什麼都不會很累的
而且你會盡快的挖掘出你的藝術潛力
最後希望你的成就會讓笑容洋溢在你家人的面龐上!!!拓展鏈接:美術的起源-----傳說中歐洲最早出現的謎語是古希臘的「斯芬克斯之謎」,後來由俄狄浦斯解開了。而美術的起源一直是被稱為學術界的「斯芬克斯之謎」,各大哲學家,美術家,美術理論家都在爭當那個一語道破謎底的「俄狄浦斯」,關於這個「斯芬克斯之謎」的謎底可謂是眾說紛紜。大概有:模仿說,符號說,表現說,勞動說,游戲說,巫術說,圖騰說,潛意識說,宗教說,性本能說等。而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模仿說,勞動說,游戲說,巫術說這四種。模仿說: 模仿說是很久以前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在他的《著作殘著》一書中提出的。這似乎是各式學說中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了,而在那之後,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進一步地提出了模仿是人的本能這一論斷。觀察原始社會的一些壁畫我們也可以看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最初模仿,模仿是大部分原始美術創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原始社會的那個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人們的溫飽都成為問題,又如何會有僅僅只是去模仿的沖動,這畢竟有點與實際不符。所以我們頂多也只能說模仿是一種方法,並不是美術真正的起源。勞動說: 「勞動說」的意義主要是說美術來源於勞動。勞動是人從猿進化而來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沒有勞動,人就無法脫離低級動物的行列,而勞動也是鍛煉人類大腦發育的必要條件。最初的美術也是在勞動的過程當中產生的,因為那也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一個不小心畫出的痕跡。從原始社會的美術作品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絕大部分都是與勞動有關聯的,有些是對勞動對象的模仿,而有一些則是對勞動場景的描繪。像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穴及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穴中的壁畫都大量描繪了野獸及人們狩獵的生動畫面。游戲說: 又叫做「席勒—斯賓塞理論」,因為它是由德國的美學家席勒首先提出,其後又由斯賓塞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而得成的。游戲說主要是提出藝術活動起源於人類的游戲。它認為藝術活動是一種對多餘精力的支配與使用,它認為藝術是人類多餘精力發泄的表現。人類在物質得到一定的滿足之後必定會追尋精神上的享受,於是便有了游戲,而原始社會的條件是很惡劣的,當時的休閑活動又幾乎是等於零,所以人們就只有靠在牆上塗塗抹抹,把平時所見到的事物畫出來,來排遣剩餘精力,於是便有了藝術。巫術說: 巫術說是由英國的泰勒最早提出的。原始社會的人類受制於自然,對自然的力量有一種神秘的嚮往與懼怕,他們的生存所依賴的必需品都是來自於自然,而自然的災害、變換對他們來說更是印證了神的存在,他們對自然對神恐懼,依賴,完全信任。因此才有了巫術活動,人們在狩獵前也總是要進行祭祀行為,祈禱狩獵成功。觀察原始社會的美術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壁畫總是在洞穴的最深處與陰暗地帶,且壁畫上的野獸大多大都是受傷的,可以說那是勞動場景的描述,但更有說服力的說法是那是人們希望大豐收的美好願望的體現,因為憑當時人類的力量要殺死一頭野獸是蠻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人們希望能夠通過對畫上的野獸施加傷害,以達到在現實生活中對野獸順利造成傷害到最後的狩獵成功。巫術行為促進了美術的產生與進一步發展,但它卻並不等同於美術。關於美術的起源學說眾多,每一個都有其缺陷與優點,我們不能單獨去理解它,美術的起源是很多因素的總合,是一個進化的過程,一個復雜而又神秘的過程!!!
嗯 反正基本就這些了 看情況 不過最好是掌握這些 祝您好運 另外提前祝您元宵快樂!!!
謝謝 望採納!!!!!!!!!!!!!!!!!!!!!!!!!!!!!!!!!!!
⑤ 關於美術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三度空間。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專三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屬。繪畫中,為真實地再現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2、量感。藉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一的效果。
3、空間感。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4、體積感。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佔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徵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⑥ 美術基本常識知識問題
哈哈,我有正確答案啊!!
呵呵,我復制給你哦
一.視覺;造型;空間;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攝影
二.圓雕;浮雕;雕;刻;塑;編織
三.中國;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油畫;素描;水彩;版畫
四.顏料;紙張;筆;木板;塗抹;揮灑;拓印;明暗形狀;體積;質感
五.平面;立體
六.繪畫;雕塑;攝影;建築;藝術設計
七.畫面中相同大小的物體,近處的較大,遠處的較小
八.畫者眼睛的位置;與地平線成水平的一條線
眼前看得見最清楚的范圍;眼睛看物體的視線與視平線所成的角度
視線高於觀察物體的透視;與畫面成90度角畫的透視;視線低於觀察物體的透視
九.平行透視:物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平行而另一面與畫面成90度角
成角透視:物體的兩個面都與畫面不平行
十.純度 明度 色相
十一.器物上的裝飾紋樣和色彩;對器物的造型、色彩、裝飾等
十二.平面;印染;織錦;商標;書籍裝幀;立體;工業造型;傢具;青銅;漆器
十三.紋理;圖形
十四、十五兩題大家參考網上的文章吧
PS:鄙視變態的美術老師
⑦ 美術小常識
閏春節抄,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裡,農歷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到2262年,我們這一代人無緣得見。
⑧ 美術有哪些基礎知識
1、三度空間。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三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繪畫中,為真實地再現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2、量感。藉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一的效果。
3、空間感。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4、體積感。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佔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徵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8)美術的常識擴展閱讀
美術來源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
也有 認為「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18世紀產業革命後,美術范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中國五四運動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
工具材料
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以油劑(亞麻仁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操作的的一個畫種。
表現方法
傳統的油畫家採用焦點透視法作畫。在畫面構成上,它講究畫面景物充實,按自然的秩序布滿畫面,呈現出自然的真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