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科學小發明
1. 科學簡單小發明
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1.取250毫升空飲版料瓶一隻,權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 科學小發明小製作
個很簡單,關鍵是思路。我上初中的時候也做過小製作,還得了三等獎。這種製作關鍵是要想出好的創意來,製作並非困難。我把我當年的小製作推薦給你吧。
我做的是個電子小天平模型,注意,這是個模型,只能稱量很輕的物體,比如說兩個小紙屑。製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塊木板(最好薄一點,不要太大),一個墊圈,曲別針,錐子,電烙鐵,幾根導線,兩個發光二極體,一節電池。這些材料都很好找,發光二極體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去電子市場買到,很便宜的。
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在木板中間用錐子轉一個小孔,將一個曲別針彎成勾形,與木板垂直的通過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掛住墊圈就可以。然後取兩枚曲別針,將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個拐彎,實際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彎曲的部分就是托盤。另一個曲別針也做同樣的操作。然後將兩枚曲別針和墊圈焊在一起,墊圈在中間,曲別針要成一條直線。然後將墊圈掛到勾上,調整勾與木板的距離,大約3mm即可。然後在兩個托盤下固定兩枚曲別針,曲別針旁邊准備用發光二極體作指示燈。在木板下面設立電路,天平就相當於單刀雙擲開關。這個電路就相當於兩個迴路,共用一個電源,兩個發光二極體。只要左邊沉,左邊的托盤就會和他下面的別針連通,從而電路接通,二極體發光;若兩邊重量相等,電路不通,兩個二極體均不亮。
3. 五年級科學小發明製作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來小發明套洗襪每次洗源完衣服後,將成雙的襪子挑揀出來晾掛往往是件煩惱的事。雖然可以在洗滌之前用飾扣將成雙的襪子固定住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洗後的襪子變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適用於女式尼龍長襪
用碎布把啤酒瓶蓋裹起來,然後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狀縫在一起,可以做成雜物盒,也可以是杯墊;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掛簾、隔斷;用裝冰箱、電視等大件電器的包裝箱製做簡單的傢具如小書櫃、床頭櫃、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意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餘
4. 科學小發明製作方法
現在流行的晾復衣架,一般都沒有防風制功能,使用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剛剛洗好的一件衣服,掛到繩子上晾曬,風一吹,落到地上,還要重新洗。我發明的自鎖式防風衣鉤能為大家解除煩惱。上圖是自鎖式防風衣架的原理圖: 在上圖,(1)是鎖套,(2)是鎖柱,它通過轉軸(3)與曲柄(4)組成一個杠桿,該杠桿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為支點轉動。晾曬衣服時,只需用手或掛鉤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鎖套(1)和鎖柱(2)自動分離,使用者可順利將衣鉤掛到繩上,然後松開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鎖柱(2)自動與鎖套(1)結合在一起,完成自鎖過程,與掛鉤(6)形成一個鎖,任憑風怎麼吹,也不會自動落下。取衣架的過程也很簡單:只需用手或掛物鉤將曲柄(4)向上托起,鎖會自動打開,使用者會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鎖式防風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掛到繩子上晾曬衣服,如果要將衣服掛到較高處晾曬,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掛物鉤托住曲柄,就能輕松掛上或取下衣物。同時,該衣架還具有製作簡單,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點。
5. 科學小發明可以做什麼
可以做的很多,提供下面幾個科學小發明,僅供參考:
空中立正的肥皂泡:飄浮在空中的五顏六色的肥皂泡,我們可以讓它靜止不動,如同在空中立正似的。將雞蛋殼浸泡在大半杯醋里,然後蓋上杯子蓋;2) 杯內會產生氣體;3)等杯中不見氣泡後,吹個肥皂泡放在杯中;4)肥皂泡在杯中飄來飄去,最後靜止不動。!大博士解謎科學原理: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而吹入杯中的肥皂泡密度小,所以會浮在上層,好象停在了空中。
聽話的火柴:可以給小朋友做這樣一個魔術:在水中的火柴,任你指揮。1)把木片和火柴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中,火柴和木片就會向方糖方向 靠攏;3)如果把肥皂放入水中,火柴和木片就會向四周散開。大博士解謎科學原理:糖溶於水後,水面的表面張力增大,火柴和木片就會向表面張力大的地方移動;當肥皂溶於水中後,水面的表面張力減小,火柴和木片就朝相反方向移動。
愛吃糖的牙簽:把糖和幾根牙簽擺放在水中,牙簽會向糖游去,很有意思,就像要搶糖吃似的。1)在平底淺碟中加水,把方糖放在水中央;2)將六根牙 簽放在水面上,與方糖保持一定距離;3)方糖溶解後,牙簽會向方糖所在的方向游去。大博士解謎科學原理:當糖
可愛的冰項鏈:在冰塊上垂根細繩,然後輕輕撒上食鹽,不一會兒,冰與繩就粘在一起了。戴在脖子上,就變成了水晶的冰項鏈!1)把濕潤的細繩垂在冰 塊上;2)在冰上灑鹽,等30秒鍾,慢慢拉伸細繩,冰塊粘在繩上了;3)看呀!冰項鏈做好了!大博士解謎科學原理:在冰上撒上鹽後,溫度就下降了,濕潤的那一部分細繩就凍住了,所以繩與冰就很好地粘合在一起。注意食鹽不要撒得太多。
切不開的冰:我們用金屬絲來切冰塊,金屬絲也確實通過了冰塊,但不可思議地是冰還會粘合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1)用細鐵絲把兩個裝滿水的飲料瓶 連在一起,再准備一大塊冰;2)將鐵絲橫在冰上,用水瓶的重量把冰塊切開;3)鐵絲向下移動,過會兒,切開的冰又恢復了原狀。大博士解謎科學原理:由於金 屬絲的壓力使接觸金屬絲的冰融化了,金屬絲一點一點地把冰切開了。但是,一旦金屬絲通過冰塊後,冰馬上又被冷卻,再度凍合了。
6. 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方法及圖片
為什麼會向上滾?
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任何東西都是由上往下落;高處的水向低處流;坡上的石頭,往坡下滾。你能想像出往坡上滾動的物體是怎麼回事嗎?
下面我們就可以讓你看這個有趣的現象。先用厚紙或薄卡片做成兩個圓錐體,然後用膠水(或漿糊)把它們對接在一起;把一本大書和一本小書相隔一定距離放好,注意,應該是書背向上才能放得穩些。在書上架兩根圓筷子或圓棍,放的時候,讓較高的一頭的圓筷子比較低的一頭的略為撇開一些。
現在,你可以把剛剛做好的雙圓錐體放在木棍靠近小書的一端,也就是較低的一端。這時,你會驚奇地發現雙圓錐體像是誰給它施了「魔法」,竟然沿著「軌道」向上坡滾動。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出現了。
真是雙圓錐體向上坡滾動嗎?地球的引力對雙圓錐體不起作用了嗎?不是。你把雙圓錐體放在木棍上再讓它滾一次,你仔細觀察雙圓錐體是怎樣滾動的。你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看一看雙圓錐體的兩頭,它們擱在靠得較攏的兩根木撬上,是什麼情形?滾動後,由於兩根木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雙圓錐體實際上是向下走的。
仔細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注意,玩這個游戲時,兩本書的高度不能相差太懸殊了。
7. 簡單的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8. 怎樣製作科學小發明
預防水滿科技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1.
首先用一根鐵條繞成U形穿插上一塊泡沫塊;
2.
接著在鐵條兩邊末端處粘上一塊小木板,再粘上兩條繞成S形的銅線;
3.
然後將電池和一個蜂鳴器連接一起,再焊接到兩條銅線上,只需兩條銅線連接就能讓蜂鳴器響起;
4.
然後在泡沫塊上粘多一塊帶有鐵環的泡沫塊;
5.
最後再給這個裝置粘上一個木夾子,當水滿時,泡沫塊會隨著液面的升高而接觸到銅線,利用鐵環接通蜂鳴器的電源,達到提示的效果。
怎樣進行發明呢?
1.加一加。把一件物品加大一點,加長一點,加高一點,或者把功能增多一點,使物品在形態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變化,便於使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筆+橡皮=帶橡皮的筆;知溫奶瓶=奶瓶+溫度計。
2.減一減。把一件物品減小一點、減輕一點、減低一點,使它的形態、功能發生變化。如近視眼患者載上眼鏡很不方便,科學家發明了微型隱形鏡片,裝在眼睛內,更方便了。
3.擴一擴。把一個物品放寬一點,擴大一點,使它的功能產生明顯的變化。一般的郵筒只有一個或二個投遞口,信投進去以後都混在一起,先揀後分,費時又費力。上海的李文彪同學設計了一個新式郵筒。這個郵筒有三個投遞口,分別投寄本市、外地和航空郵件。郵筒里分成三格,而且能旋轉。這樣,郵遞員開門取住時,只要轉內格,就可以按類取信了。這樣收信後不用再揀就省事多了。
4.變一變。改變物品的形狀、尺寸、顏色、味道、音響等,引起人們新的感覺,更有使用價值,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杭州的秦路同學見老師用墨汗在紅紙上寫字時,由於紙上有油脂,墨汁不吸附,書寫起來很困難。他經過多次試驗,對現有墨汗的配方進行了一些改進,增加了去掉油膩作用的原料,一種新型的多用途墨汁問世了。這種墨汗既能在紅紙上書寫,還可以在塑料用品、陶瓷上直接書寫。
5.學一學。通過學習、模仿別的產品的開關、結構、顏色、性能、規格、功能、動作來實現新的發明,俗稱移植法。
我們來看看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好客鞋」的前世今生: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就這樣他動手實踐,小發明問世了。其實他就是將別人發明的尼龍搭扣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6.代一代。材料的代用、方法的代用、商品的代用、工具的代用。
7.反一反。把某一事物的形態、性質 、功能反一反,發明出新的物品。許多新產品往往是上與下、里與外、左與右、前與後、橫與豎反一反。
9. 科學小發明小製作
教你只做四個東西
1.屏風:美術加手工:剪刀,彩筆,竹子(竹條即可),透明膠帶,美工刀,鉛筆等
A:將竹子削剪成兩根牙簽粗細的竹條,然後沒8CM截斷一下,共要5根,當然要想屏風大可將竹條的長度,數量加多。
B:尋找有風景畫的掛歷等彩色卡紙,當然也可以自己繪畫。裁剪成7CM長3CM寬的長方形紙條(畫條)共要四張。
C:將四張畫條與五根竹條拼接起來,兩根竹條間加一張畫條,用透明膠帶完成。
D:將半成品沿著竹條與畫條的交界處折疊,使得屏風像摺扇子一樣,之後讓他保持這樣數分鍾,然後拉開,那麼一個立體的屏風就做好了,你還可以寫一些名言警句在上面!很不錯的工藝品!
2.簡易風力發電機 物理加美術加製作:易拉罐一個,剪刀一個,馬口鐵一條,木條一條,四驅車馬達一個,強力膠一瓶,彩色LED燈泡一些(或者燈泡,二極體)
A:用剪刀將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體,也就是先做一個「杯子」,然後在杯體上等間距畫出三條,然後保留這三條,剪去剩下多餘部分,之後呈現一個圓底座加三個葉片,像螺旋槳,然後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間鑽出一個與馬達中軸略小一點的圓孔。
B:有馬口鐵(就是普通的鐵片)將馬達牢牢包住,然後用釘子定在木條上。
C:用強力膠將葉片固定在馬達的中軸上,保證葉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風性。
D:將馬達的兩根導線連接在LED燈泡上,保證導線介面連接正常(正負,接觸良好)
E:手持木條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裝在自行車上,在風的作用下推動葉片的轉動,進而推動馬達轉子的轉動,於是發生磁生電,LED燈泡就會亮,如果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好,那麼與一節電池沒有區別,如果風力忽大忽小,則LED燈泡忽亮忽滅,如果再加一個敏感充電器,那麼就可以將電流儲存起來,然後釋放的電流,會比較理想
1.橡皮筋動力小車:橡皮筋兩根,一次性筷子10雙(含備用),易拉罐一個,剪刀一把,美工刀,鐵絲5CM,飲料瓶蓋,強力膠
A:將易拉罐罐體剪下來,並利用剪下的鋁板經過繪畫,裁剪,得到一個螺旋槳葉片,並在螺旋槳葉片中間鑽取一個與鐵絲直徑略小一點的空,將鐵絲牢牢固定在孔上,然後將靠近葉片中心月1CM 的地方將鐵絲打一個結扣(就是把鐵絲擰一下),然後穿過飲料瓶蓋,穿過後再打一個結扣,這樣一來兩個結扣便將瓶蓋牢牢困死在他們(結扣)之間,然後將剩餘的鐵絲彎成一個鉤子
B:用兩根筷子在桌面上擺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兩根筷子為腰,將兩根筷子的交點稱為頂點,兩根筷子的腳成為底點,用強力膠粘合頂點,分別在兩根筷子底點上再粘合兩根一半長度的筷子,同樣再粘合他們的頂點,之後想一個二面角,然後再用一根筷子粘合兩個頂點
C:在第一回的等腰三角形底點上安裝一個帶軸承的輪子,在頂點安裝一個輪子,然後再在頂點上的筷子處於一半筷子頂點處連接橡筋,並將帶著瓶蓋的螺旋槳葉片安裝在一半筷子的頂點,調整相近長度將橡筋鉤掛在鐵絲鉤上
D:轉動葉片上發條,松動後,車子自行奔跑!
2。動力形。比上面簡單!輪胎3個,電池盒一個,馬達一個,導線兩根,筷子2雙,軸承一個(自行車輻條即可),強力膠,
A:在筷子的一端粘合另一雙筷子的1|3,呈現出中垂線的樣子,將軸承穿上兩個輪子並固定在短筷子上,再在長筷子中間用強力膠將電池盒站在中間,並引出兩根導線
B:在長筷子的另一端將剩下的一個輪子插在馬達的中軸上,將馬達用強力膠粘合在長筷子另一端,即簡單三輪筷子賽車,
C:電路連接:很簡單,轉上電池後,將兩根導線直接與馬達的兩個電片接上就行了(保證接觸良好就行),如果接上後發現車子倒退著走,那就將導線的位置顛倒一下就行了!
參考資料:我是科創論壇物理板塊的負責人,很簡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