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滲透德育案例

學科滲透德育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04 19:23:26

㈠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科德育滲透案例

估計數學課改,快要把小學的數學老師逼瘋了!

教授學生數學回的美,教授學生數學的運行應用的技答巧 還尼瑪的和德育有關,同行,我很同情你
如果有誰能把小學數學的四則運算和 四有新人聯系在一起,
麻煩 各位同仁 把這個案例發我一份

[email protected] 深表感謝

㈡ 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科德育滲透案例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准指導我們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並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所以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以外,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年輕教師在教授三年級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中「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大西瓜,在母親節的時候,你准備怎樣分這個西瓜呢?」
生1:「母親節到了,我准備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兩份,給媽媽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為什麼這樣分呢?」教師問。
生1:「我一半,媽媽一半,一樣多,這樣誰也不吃虧。」
生2:「母親節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給媽媽5份,我留3份。」
「你為什麼這樣分呢?」教師微笑地問。
生2:「媽媽很辛苦,在母親節里應該多給她一些。」
「你真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揚了她。
其他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說在母親節應該多給媽媽一些,教師都一一贊揚了他們。
這時,生3舉手回答:「我把這個西瓜全都給媽媽吃。」
師: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媽媽為了我們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對。
如果我們的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時時顯出寬容的態度,我相信這比老師單純重說教的「灌輸式德育」要高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應該滲透在每一堂課中,那麼怎樣在數學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進行思想教育呢?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數學課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牽強附會,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適時適地才能取到應有的效果。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學過程的一條基本規律。在具體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從知識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工作作風和思想情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謂教書育人,正是這個道理。但是,這種教育必須克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教學的思想教育意義,不顧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生拉硬扯地進行空洞的、貼標簽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視教學的教育意義,單純的為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進行教學,只教書不育人。
品德教育與數學教學,兩者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思想與精神要融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我們的教學中,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思維敏捷的應變能力,優良的課堂教育機智。及時捕捉好的素材,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步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使思想與精神真正走進學生心田,最終積淀成良好的品質,達到「潤物無聲」的最佳效果。

如何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學案例

公平的規則,團隊協作,互相鼓勵,對勝利者增加歡呼,失敗者增加鼓勵,用更多的關注促進競爭 最主要要玩的開心

㈣ 小學數學怎樣滲透德育的教學案例

https://wenku..com/view/280ded4e55270722192ef767.html
說起小學數學中的德育滲透,大家腦中或許會閃過「牽強附會」四個字。因為數學似乎沒有語文學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資源,也沒有音美學科中覆蓋全程的美育滲透。其實,不然,真正深入到數學學科中,你就會發現,數學中的德育內容不僅全面,還有極強的說服力。若其他學科的德育是以情動人居多,則數學學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為上。
數學從內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滿了唯物辯證法。數學思維的訓練使人的思維逐步具有廣泛性、深刻性、組織性、批判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特徵。這使學生受益終身。
數學發展史中那些輝煌燦爛的成就足以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
數學習題中也有很多關於環保、互助、愛國、愛家等德育素材,這些信息提供的數據和實實在在的計算,最具說服力、最真切。
現在只談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的案例:
案例1:讓學生進入數學的角色情景,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自信心、責任心。
又是一個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節數學課。
學生放鬆兩天後,躁動的心尚未平靜,加之又是節稍顯枯燥的計算練習課,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聲說話的聲音不斷。我便也有些煩躁起來,連嚇帶哄地領著學生做到課本40頁第3題。題目提供了這些信息:二年級198人,三年級270人,四年級201人,五年級281人,他們要去兒童劇場看電影,劇場能容納500人,問題:哪幾個年級安排在一起合適?需要安排幾場?我讓學生先讀題目,他們個個有氣無力。再讓讀一遍,讀得還

2
是很勉強。讀完讓學生自己思考:怎麼解決問題?等了片刻,舉手者寥寥無幾。叫了一個學生,陳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學生似聽非聽,漫不經心。看著學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著性子領著說了一遍,又問了幾個學生,還是說不太清楚,看到花費了這么多時間,效果卻不好,心中非常窩火,忍不住又批評了學生幾句。如此這般,折騰掉不少時間,下課鈴響了,預定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帶著沮喪的心情來到B班,准備上今天的第二節數學課。看著那些在課間游戲時活蹦亂跳的孩子,忽然覺得剛才的發火多麼可笑!浪費時間,破壞心情!這么小的孩子,前面說完後面忘,生氣發火只是做了無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調整了心態,微笑著面對孩子們。笑容平息了孩子們躁動的心,亂響的桌椅聲停了下來,孩子們在淡淡的愉悅中思維飛揚,我的靈感亦被喚起。

㈤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論文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專道。屬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堅持在教好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專業知識與進行德育滲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因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必須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自覺地把個人學習與國家的前途、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因此,對於一個專業課教師來說,專業知識教的越好就越容易在學生中建立較高的威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結合起來,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越有利於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品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做一個盡心盡責的人。

㈥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怎樣才能在學科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充分認識教學中德育的功能1.在學科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既教書又育人。克服過去那種因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現象,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四有"新人

㈦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案例

語文課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株紫丁香》。這是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當拿到教材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將課文第二單元的內容提前到開學初來學習,而且特別將這篇課文安排在教師節當天來學習,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尊師愛師的德育教育。
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是課文第三小節有這么一段「老師——綠葉在風里沙沙,那是我們給你你唱歌,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當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還記不記得老師什麼時候是『疲倦』的呢?
同學們頓時變得很安靜,我有點失落。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記得上個學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來就有兩節語文課,但是那天剛好美術老師外出,由您來代課,那天下午你上了四節課,而且還要管理班級,我覺得那天你特別的疲倦。」
聽到他的回答,我特別的驚訝,沒了任何言語,有的只有紅紅的眼眶,天哪,孩子還能這么清楚得記得是哪天,當時是怎樣的情況,著實讓我感動不已。
接著,又有同學發言了,「老師,您每天第一個到教室,也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您每天都特別的疲倦,我多想為您捶捶背呀!老師,您辛苦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同學們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課了,「老師,我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師,我不再惹您生氣了,我知道您也是為我好。」……
【案例思考】
通過抓住課文里的重點詞語對學生進行「感受老師的愛,回報老師的愛」的教育還是顯現出了一定的效果。
說實在的,絕大部分的老師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而對於學生而言,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辛勤勞動,是學生必須有的禮貌。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培養教育,要由衷地感謝老師。這也是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一項內容之一。但是,我們的很多學生在生活中卻難以感受得到老師的辛勤付出。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首經典小詩寫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想想我們的老師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課程標准》的這一理念,強調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教育。作為一個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也在思索怎樣在語文學科中合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堅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挖於「深」處。
可以說,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播下適應健康發展的種子,但是要能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因為語文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是隱蔽的。
就如,本課中就可以挖掘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疲倦」,讓學生感受老師的辛勤,從而培養學生要感受、感謝老師的愛的思想情感。另外,還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尋找課文主人公雄日的閃光點,教育學生無私無畏,敢於講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使學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課文《藍色的樹葉》,通過記敘李麗向林園園借綠色鉛筆的故事,表現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的好思想、好行為。教學中可以僅僅扣住「團結互助」這樣一條情感主線,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啟迪。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深」挖掘,從一切可以探尋的點,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實」處。
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總是以書本為中心,學校的道德教育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教育目標極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卻微乎其微,有人稱之為兩張皮現象:學生在尊師愛師的報告會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可會後依然「濤聲依舊」;班會上高談闊論的學生贏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課外卻總是惹事生非,令老師頭疼……很多學生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談不上發自內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的愛。
如果我們在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中不能聯系學生實際,那麼這德育就是無效的的德育,有時甚至會帶來負面的作用。
記得在一次口語交際課《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理話,學生大都說父母管束太嚴,管束太多還把自己當小孩子。其實自己已經長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聽了學生們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動。「對,是該讓父母放手了!我們要讓自己的行動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長。」孩子們一呼百應,大家大談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壯志。
我也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發現有一位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孩子頂嘴連連,說是再也不讓她了解學習情況了。這樣的德育就是一種高估學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負面的德育。
三、攻在「恆」處。
其實,我們的很多「問題學生」的「問題」形成往往是長時間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葯性」。對待這些學生,急功近利,妄圖立竿見影往往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情。那麼,做好「拉鋸戰」「持久戰」的心理准備就非常必要了。在這「持久戰」中,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其實大部分都是語文老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機會,畢竟我們語文課堂還是占據著小學教學的主陣地的位置,教師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陣地,運用教育智慧,與學生展開真誠的交流,使一些「問題學生」在心靈深處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德育滲透是一個廣闊的空間,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無痕」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

熱點內容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
趙縣中學官網 發布:2025-07-17 21:35:08 瀏覽:260
三姓家奴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21:04:53 瀏覽:846
初中歷史必考 發布:2025-07-17 18:06:27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