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課件ppt

小學科學課件ppt

發布時間: 2020-12-04 21:29:55

① 小學五年級科學課件《小米粒水中游》

活動准備

教科書展示的一男生煮稀飯的情景圖,有兩層含義:一是提示學生應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二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煮稀飯時米粒在鍋里的游動過程。目的是讓學生課前對生活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為課堂探究做好心理准備。

教科書中還展現了香、小米的圖片,提示學生根據需要進行課前准備。

活動過程

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小米粒為什麼會在水中游起來?

包括兩個環節。

一是教科書首先展現了一幅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情景圖。學生正在用加熱的方法使小米粒在水中動起來。兩位學生邊觀察實驗現象邊進行交流。目的是啟發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找出使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的方法,並進行觀察實驗,從中發現加熱過程中米粒隨著水溫的上升而變化的規律,通過交流各自的發現,初步認識對流現象。卡通提示「注意安全」,意在提示學生使用酒精燈和火柴要規范,注意安全。

本活動隱含兩個訓練重點:一是「想辦法」。使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的方法應該有很多,但此部分還隱含著對實驗方法的制約,即:不能用手搖,而讓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這樣,引導學生想到生活經驗,用「給水加熱」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從而達到進行水的對流實驗的目的。本環節設計體現了教科書空間大、注意創新思維培養的特點,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二是通過實驗觀察,發現實驗現象。即小米粒在水中游動時的路線是對流的方式。

本環節在設計上體現了讓學生自己確定研究方法、自主選擇研究材料的思想。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探究慾望。

二是教科書展示以「畫出小米粒水中游動的路線」為引領的空白框,意在提示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畫出小米粒在水中游動的路線。暗示了實驗後的表達與交流過程。

此部分還配有一個資料卡,以水為例解釋了什麼是熱對流。目的是讓學生對熱對流有一個比較准確地認識,以便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科學結論相對照。此資料卡僅是一種輔助性的結論展示,學生的表達只要能說明現象即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二:冬天,暖氣是怎樣使房間變暖的?

教科書展示了一幅寒冷的冬天裡,學生在有暖氣的房間里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的情景圖。房間里靠近窗子的地方有暖氣片,暗含著暖氣片安裝在房間的一角,卻能使整間房子變暖由此提示學生想到「為什麼」,提出探究活動的主題:熱怎樣在空氣中流動。圖中一生手裡拿著的冒著煙的香,提示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利用煙在房間流動的路徑,感知空氣在房間中流動的路線。卡通語言「看看煙往哪飄」、「放在不同的地方試試」、「用紙條試試」提示學生在房間的不同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觀察空氣流動的方向。由於暖氣片周圍的空氣受熱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流過來補充,所以煙會飄向暖氣片的方向,從而讓學生感知到空氣的對流現象。

在圖的下方展示以「房間空氣流動圖」的空白框,顯示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提示學生將探究活動進行總結,獲得結論。

此部分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研究實驗現象,在水對流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推理出空氣的對流。達到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目的。

自由活動

以「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活動指向,呈現了二幅圖:一是煮稀飯的圖並配問題「怎樣讓稀飯熱得快?」。二是生爐子的圖並配問題「怎樣讓爐火更旺?」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兩幅圖也僅是一種提示,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採取恰當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拓展活動

提出了一個活動指向:查閱資料,了解太陽的熱進怎樣傳到地球上來的。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傳導、對流和輻射。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學生已針對前二個問題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探究,由於小學生認識熱輻射有一定的困難,不利於進行課堂探究,因此,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課下自主了解,即讓學生對熱傳遞有整體認識,也培養了學生通過信息資料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做熱對流實驗;能利用圖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結果。

2.願意合作與交流,體驗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認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3.知道液體和氣體主要靠對流傳遞熱,了解熱對流的應用。

三、教學建議

活動准備

為了讓學生對對流有初步的感知,可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煮飯或燒開水的現象,使探究提至課前,為課上探究做好心理准備。此外,還要准備衛生香、小米或替代品。教師也要做相應常規器材的准備,如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等,有條件的可以准備相關的視頻資料,以保證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活動過程

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導入探究活動,如:「給水加熱,可以把水燒開。那麼,熱是怎樣在水中傳遞的呢?」以此引入本課的探究活動。

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想辦法讓小米粒游起來。」然後讓學生自由說出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攪拌、用嘴吹、加熱等等。這時,教師提出一個條件,「如果不用手碰杯子,能想辦法讓小米粒在水中游起來嗎?」。此時,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引導學生充分進行創新設計。如果學生想到了加熱的方法,老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加熱的方法進行實驗,如果學生不選用此方法,只要可行,可讓學生去試一試。教師對勤於思考、擅於提出方法的同學要加以鼓勵和表揚。

確定了實驗方法之後,教師要啟發學生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組裝實驗器材,並提醒學生還要注意協調分工,注意安全,防止火柴燒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等。

然後,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活動。可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現象並做好記錄。

實驗結束,首先讓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交流認識。然後讓學生畫出小米粒在水中游動的路線,此環節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張揚學生的個性,不要求千篇一律。對於畫得特別好的,通過展示相互借鑒。對於學生畫的路徑是否是正確的,可藉助資料卡內容製成課件或藉助液體對流演示器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獲得科學的結論。

活動二:冬天,房間是怎樣變暖的?

通過前一活動的學習,學生對對流已經有了明確地認識,可利用知識遷移,首先讓學生猜測:暖氣片是怎樣使房間變暖的?由於空氣的流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創設情景進行實驗,如在教室內提供熱源,用點燃的香進行實驗,使香離熱源有一定的距離,仔細讓學生觀察煙飄動的方向。最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熱源把熱傳給附近的空氣,這些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比較冷的空氣壓力大,就會流過來占據這個空間;流過來的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空氣又流過去佔領這個空間┄┄就這樣,整個屋子裡的空氣會在不斷的流動過程中逐漸變暖。最後引導學生畫出房間的空氣流動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自由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現生活中利用熱對流的實例,讓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或解決某些問題。如解決下列問題:如何讓稀飯熱得快一點?如何使爐火更旺?空調的百葉扇朝向哪個方向能使屋裡涼得快?冰塊放在箱中的什麼位置可使食品保鮮效果好?等等。也可以將以上問題利用圖片展現出科學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還要讓學生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列舉大量的相關資料,利用擂台賽、搶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

② 小學科學課件哪裡下載

千教網——1000個教育資源網址,他是一個專門收集課件,教案試題下載網站的網站,都是免費的網站
網址是:www.well1000.cn
你去它上邊什麼都能找到的
我一直在它上邊下課件

③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直接搜索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就有可以下載的。祝你成功。

④ 小學科學課課件資源從哪找

網路就可以找 搜索 小學課件下載 很多免費站里 分類有科學的 還有如中國教育網 這些教育類的網站也都有 但是免費的資源有限

⑤ 小學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ppt課件

雨的形成
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回備了雲滴增答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過程中,大水滴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水滴半徑增大到2—3mm時,水分子間的引力難以維持這樣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氣流的沖擊而分裂,通過「連鎖反應」.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繼續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這是上升氣流較強的水成雲和混合雲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簡單點說,就是水蒸發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遇冷,凝結,落到地面,形成雨.你洗澡的細心觀察一下屋頂,水大到一定程度會掉下來,這個過程就是下雨的過程了

⑥ 四年級科學它在哪裡PPT課件

網路文庫里有,只要有帳號就可以下載文檔,用戶名免費注冊。有些下載不要財富值的。文檔一旦被下載,該文檔可在一個月內免費下載!每天評價別人的資料還可以有財富值!

⑦ 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這是誰的葉ppt課件百度文庫

直接搜索就可以下載了,原文檔,我試過了

⑧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評價ppt課件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
摘要:新的教學形式給科學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科學課的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勢下,科學課的評價必須注重解決評價主體的問題,並且要端正對評價功能、評價目的的正確認識,同時注重在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方面做好工作。 關鍵詞:小學科學 評價 方法
正文
一節科學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是本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及時接收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正式啟動,在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新教學模式需要發展學生許多新能力,因此傳統的評價標准對於新能力有相當的局限性,學生的能力已經不適合用過去的評價方法去評價。面對新的目標要求,科學課如何以一種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學生?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課題。
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科學課評價理念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課程評價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1. 評價的目的: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 ,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2.評價的內容:全面化。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3. 評價的手段:注重多樣性和靈活性。強調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肯定與贊賞。 4.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不只是教師權利,更應是學校、社區、家長、同伴、自我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 5.評價的時機:全程化。評價要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而且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形成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的實施及探索

⑨ 2020新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如下:

(9)小學科學課件ppt擴展閱讀

考察的是運動的位置:

物體在空間回中的相對位置隨答著時間而變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叫做運動的相對性。在自然界中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絕對運動的物體也是沒有的,整個宇宙就是由運動著的物質組成的。

如果判斷對象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發生了變化,則該物體處於運動狀態;反之,該物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兩個同速,同向運動的物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

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三者關系為v =s 。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另一種描述:在位置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用的時間短,跑得快;用的時間長,跑得慢。

物體在任何時刻都是存在於空間中的,物體在空間中任一點是有一定時間的。寫成公式的形式就是:Z=1/V=t/s.對於Z,可以引入物理概念,由於Z等於速度的倒數,可以叫度速。那麼度速的單位就是「秒每米」,符號是s/m。度速跟速度一樣,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