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自然

文言文自然

發布時間: 2020-12-04 21:46:32

⑴ 古人熱愛自然的文言文

東晉詩人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的意境強調回歸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⑵ 自然界這個詞語用文言文怎麼

自然界是當代人的說法。
古代女子說「大化、造化、造物者」等等。

⑶ 求描寫自然景色的古文~!!急需~!


小石來潭記
柳宗元源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⑷ 我想帶你一起回歸自然,文言文怎麼說

我想帶你一起回歸自然文言文可以這樣說一一吾欲攜爾共歸山川。

⑸ 古文中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主要有哪些意象

一、古文環境描寫主要的意象。
月:思鄉,懷人
蟬: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傷春 離恨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南浦、柳岸、長亭:送別地的代名詞.
芳草: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松柏:人們常用松柏耐寒象徵孤直堅強有生命力的品格.
桑榆:指日落時餘光所照之處,後比喻垂老之年.
梅花:梅花是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擁有傲雪、逆境中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
菊花:象徵清高、隱逸、高潔、脫俗.
落花:傷春
桃花:象徵美人.
楊花:表飄零或離情之意.
蓮花:「憐」諧音雙關,藉以表達愛情;保持氣節的高潔之士的象徵.
紅豆: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
黃葉:象徵新陳代謝或表現美人遲暮.
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杜鵑:.凄涼哀傷的象徵,
鴻鵠: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鷓鴣:思念、惆悵、落寞,離愁別緒.
沙鷗:飄零、傷感.
鷹:剛勁、自由.,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駿馬:喻指志向.
魚:自由、愜意.
雙鯉:代指書信.
破曉:初現希望
黃昏日暮:死亡迫近的憂懼或蒼茫的歷史意味.
夕陽:比喻年老或表現失落、悲嘆滄桑或塑造氣象渾然、遼闊、蒼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懷舊.
飛蓬、孤蓬,歸蓬:孤寂的遊子
船:表現漂泊之感.
流水: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凶險,江湖的詭譎.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盪惡勢力的力量,盪滌污穢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緒.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
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遊子思歸.
金風:秋風.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雲:遊子飄泊.
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尺素:書信的代稱.如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投筆:指棄文從武.
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樓蘭: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
折腰:「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
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
三徑: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
勞歌:送別歌的代稱.
陽關:送別時唱的歌曲稱作「陽關」.
風騷: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術,多指文學技巧.
黍離: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白衣蒼狗: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二、擴展知識:
1、意象的概念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2、意象與意境的區別: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及其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意象是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以象徵性或荒誕性為基本特徵以達到人類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為藝術典型。根據這個界定,我們可得出以下幾點: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像。

⑹ 描寫自然的文言文

石鍾山游記 蘇軾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由於是在兩處地方找的,網頁就不寫了.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⑺ 用古文怎麼來表示自然界這個詞語

最接近的是「天」。

⑻ 古文中什麼翻譯為自然呢

古語中也有【自然】,那個時候的【自然】跟現在意思不太一樣,比如版【復得返自然】中,【權自然】表示一種悠閑的生活,而不是現在的【自然界】。老子在道德經中【自然】表示的是從自身出發,從而對世界陰陽變化規律的一種觀察,所以會有【自然而然】這一說法,從而表現萬物的變化。在這方面,跟現在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