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科學試題
①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的考點和試卷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的考點
填空
1、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_彈性_。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_大_。
2、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 輕。
3、空氣主要由佔21%的_氧氣_、佔78%的氮氣_和少量的_二氧化碳、_水蒸氣_等氣體混合而成。
4、中國古代人利用_熱空氣上升_的原理,發明了孔明燈。
5、如果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質,我們就說空氣就被_污染_了。
6、探究噴氣式氣球充氣量的多少與他跑的距離是否有關,結論充氣量多,氣球跑得_遠_。
7、在自然界,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都有冷熱的不同,熱空氣會_上升_,冷空氣會_下降_,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8、為凈化空氣我們應努力做到植樹造林、減少交通工具尾氣的排放、不焚燒垃圾等。
9、水和空氣相比,不同點空氣是_氣_體,水是_液_體,空氣容易被壓縮,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比水_輕_等。
我研究科學的能力
判斷
1、我們周圍的空間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滿了空氣。(√ )
2、燃燒用去的是空氣中的氧氣。(√ )
3、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4、在大自然當中,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
5、燃燒後剩下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
6、因為我們感覺不到空氣,所以空氣沒有質量。(× )
7、空氣是由氧氣_、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混合而成的。(× )
8、焚燒垃圾會產生有害物質,特別是焚燒塑料袋危害更大。(√ )
9、用醋和小蘇打可以製取二氧化碳。(√ )
10、抽油煙機應該放在爐灶的上方。(√ )
選擇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__(1)__。
(1)渾濁(2)澄清(3)不變
2、空氣受熱後會__(1)__,受冷後會__(2)__。
(1)上升(2)下沉
3、空氣的性質_(1)_(3)_(4)_。
(1)占據空間(2)沒有質量(3)有流動性(4)能被壓縮
4、1783年,法國人利用__(1)__原理成功製造出載人的熱氣球。
(1)熱空氣會上升(2)空氣的流動
我掌握的科學方法
一、列舉
1、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至少三個例子)
答:氣錘、噴霧器、氣墊船、氣墊懸浮列車、氣槍、橡皮艇、氣壓鉚釘槍、汽車上的氣壓開關門等都是利用壓縮空氣來工作的。
2、你有什麼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至少三個例子)
答:把海綿、餅干、磚頭放到水裡擠壓會看到有氣泡冒出。
二、簡答
1、自然界里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都有冷熱的不同,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2、製冷空調、取暖器安放在什麼位置合適?為什麼?
答:製冷空調應掛在上方,這樣,可以利用冷熱空氣的對流使冷空氣自然向下流動,較快降低室內的氣溫。而取暖器則相反,應放置在下放,讓熱空氣自然上升,較快提高室內氣溫。
②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試卷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期末試卷
一、 填空題(40分,每空1分)
1、動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是( ),它能促使生物進化或( )。
2、地球在自轉過程中形成太陽的東升西落、( )等現象。
3、電磁鐵由( )和( )兩部分構成。
4、一部完整的機器分( )、( )、( )、( )四個部分。
5、當凸透鏡距紙屏近,距蠟燭遠時,形成的是( )的像。
6、蒸發和( )都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在變化過程都要( )熱。
7、( )、( )、( )可以加快蒸發。
8、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 )力。
9、岩石發生的( )作用和流水的( )作用是卵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10、野生動物被馴化是( )的結果。
11、燃燒必需的薩那個條件是( )、( )、( )。
12、常見的傳動裝置有( )傳動,( )傳動和( )傳動。
13、美國科學家( )發現了雷電的秘密,這個秘密是( )。
14、實驗室常用( )給物體加熱,它的火焰分為( )、( )、( )三部分,其中( )部分的溫度最高。
15、在春、秋星空。我們分別可以通過( )和( )找到北極星。
16、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食道、( )、小腸、( )、肝等。
17、宇宙是由廣闊的( )和無數的( )構成的。
18、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 )和( )沒有衛星。
二、選擇題(共17分,每小題1分)
1、下列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的是_________。
(1)駱駝(2)水杉(3)蓮(4)鴕鳥
2、能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是_________。
(1)光的折射(2)光的反射(3)幻燈機放大像(4)小孔成像
3、近視眼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1)晶狀體凸度變小(2)晶狀體凸度變大
(3)肌肉舒張(4)營養不良、尤其缺少蛋白質
4、能看到人造彩虹的是_________。
(1)對著太陽向天空噴水(2)在家裡噴水
(3)背著太陽向天空噴水(4)隨便怎麼辦
5、僅生存在我國的世界珍稀植物______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1)銀衫(2)水杉(3)銀杏
6、製作電磁鐵時,應選用______來繞線圈。
(1)有絕緣層的導線(2)裸銅線(3)細鐵絲
7、起釘錘是應用______類機械製造的。
(1)斜面(2)杠桿(3)輪軸
8、在某地發現古象化石,據此推測在遠古時代這個地區是________。
(1)海洋(2)熱帶森林(3)草原
9、利用杠桿原理的工具是________。
(1)水龍頭(2)門把手(3)剪刀(4)自行車龍頭
10、月相變化是在________過程中發生的。
(1)地球自轉(2)地球公轉(3)月球公轉
11、450多年前,波蘭天文學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說」。
(1)牛頓(2)開普勒(3)伽利略(4)哥白尼
12、夏歷工具都是使用輪軸原理的是________。
(1)水龍頭開關 鐵鉗(2)自行車龍頭 起釘錘
(3)扳手 螺絲刀(4)汽車方向盤 螺絲釘
13、下列食物鏈中,_________的寫法的正確的。
(1)田鼠 小麥 蛇 老鷹(2)田鼠 小麥 蛇 老鷹
(3)小麥 田鼠 蛇 老鷹(4)小麥 田鼠 蛇 老鷹
14、_________是容易導電的物體。
(1)碳棒 濕木頭(2)鐵鏈 毛皮摩擦夠的橡膠棒
(3)玻璃 銅線(4)趕水泥 毛衣
15、夏歷哪些東西的費力的?_________。
(1)鉗子(2)鑰匙(3)鑷子(4)斧頭
16、兩次月圓的的時間相隔________。
(1)一季度(2)一年(3)15天(4)農歷一個月
17、曬干後的種子裝在糧倉里不會發芽,主要是因為________。
(1)沒有陽光(2)缺少空氣(3)缺少水分
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共15分,每題1分)
1、「熱氣球」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 ( )
2、水和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 ( )
3、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 ( )
4、在「小白菜 兔 人」這條食物鏈中,人是能製造「食物」的。 ( )
5、電磁鐵起重使用方便,能吊起適當重量的任何物體。 ( )
6、鑷子、鉗子都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的。 ( )
7、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是一樣的。 ( )
8、火山可以為死火山和活火山,有生命的火山叫活火山。 ( )
9、物體在眼睛裡的視網膜成像是倒的。 ( )
10、同樣的凸透鏡形成的像大小是一樣的。 ( )
11、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口應朝下,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輕。 ( )
12、輪軸可以分為省力輪軸和費力輪軸。 ( )
13、杠桿分為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省力杠桿比費力杠桿用處大。 ( )
14、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入水下的物體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
15、所有金屬都是固體,沒有液體金屬。 ( )
四、作圖題(共8分,每題2分)
1、畫出右圖蠟燭火焰上下兩條通過小孔的 2、請連出正確的並聯點路圖,開關
光線傳播途徑,並在紙屏上畫出成的像。 只控制一個燈泡
3、請將下面的滑輪安裝成滑輪組。 4、請畫出下面動、植物之間食物網。
五、實驗(共7分)
1、你是怎樣通過實驗驗證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3分)
2、在一次用酒精燈給物體加熱實驗中,你發現你的同學小剛使用酒精燈的方法不正確,請你告訴他使用酒精燈應注意些什麼?(4分)
六 、簡答題(13分)
1、小明自製了一個電磁鐵,但吸不起小鐵皮。他怎樣才能使這個電磁鐵吸起這塊鐵皮?(3分)
2、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有什麼不同?(2分)
3、上海的小朋友和新疆的小朋友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時間一樣嗎?為什麼?(4分)
4、用螺絲刀擰相同長短和粗細的兩顆螺絲釘,螺紋多的和螺紋少的誰更省力,為什麼?(4分)
③ 救急,誰有人教版新課標小學科學總復習題
判斷
1.一個細菌又稱一個菌落。( × )
2.光線從空氣進入凸透鏡時會產生折射而彎曲。( √ )
3.晶體的形狀是很有規則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 )
4.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 √ )
5.把橘皮、饅頭等放在溫暖乾燥的環境中就可以進行黴菌培養。 ( × )
6.利用酵母菌發面後,體積可以達到原來的4-5倍。( √ )
7.電池、醫用針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處理,才不會有危害。(√ )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過的東西,可以減少垃圾數量。( √ )
9.填埋場在填滿垃圾後,可以在上面建公園、種莊稼。( × )
10.垃圾其實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 √ )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是用來計量恆星距離的單位。( √ )
12. 不同的人觀察同一棵樹後,所描述的內容可能會不一樣。( √ )
13人們要想獲取真實的資料,必須自己親自去動手獲取,沒必要與會交流。(×)
14. 電磁現象是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最先發現了。( √ )
15.太陽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系統。(× )
16.正在使電燈發光的電線旁邊沒有磁場。(× )
17.將垃圾深埋以後,再也不會污染環境了。( × )
18.空氣,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無法治理了。(× )
19.我們平時發面用的酵母菌對人體是有害的。( × )
20.放大鏡放大的倍數越高,所看到的視野就越大。( × )
21.自然界中很多物體都是晶體,晶體的形狀都是很有規則的。( √ )
22.鍋蓋做成圓頂形主要是為了鍋的容量大一點。( × )
23.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手上的細菌。( × )
24.物體的細菌結構必須製成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清楚。( √ )
25.我們在記錄信息的時候,要如實記錄,但不需要詳細記錄。(× )
26.起瓶器是一個費力杠桿。(× )
27、顯微鏡是能把物體放得最大的儀器。( × )
28、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 √ )
29、微生物是對人類有害的東西。( × )
30、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填埋。( × )
31、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徵是分布著許多的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 √ )
32、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水星。 ( × )
33、光年是一種時間單位。( × )
34、輪軸的輪越大,軸越小,用輪帶動軸轉動就能越省力。( √ )
35、煤、石油、天然氣所具有的能量最終都來自太陽。( √ )
36、太陽通過輻射把熱傳到地球上。( √ )
37、晶體的形狀很有規則,有的是立方體,有的像金字塔。( √ )
38、菌落是很多細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 )
39、人類利用酵母發面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 √ )
40、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 × )
41、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 )
42、月球引力大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 √ )
43、食物給了我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 √ )
44、哈雷彗星,每隔一年就能看到一次。( × )
45、聞同一樣東西,每個人聞到的氣味肯定是一樣的。( × )
46、分類圖是比較兩種以上事物異同點的有用工具。( × )
47. 盤山公路是利用斜面越短越省力的道理修築而成的。( × )
48. 導熱性能好的物體,往往吸熱快,散熱也快。( √ )
49. 月球的明亮部分始終對著太陽。( √ )
50. 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環食三種形式。( × )
51. 八大行星的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都是不同的。( √ )
52、我們現在使用的能源大都來源於太陽。( √ )
53、聲和光都不能使物體運動,所以不是能量的表現形式。( × )
54. 較為完整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方案,應該包括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等方面。( √ )
55、透明的有規則形狀的固體一定是晶體。( × )
56、火箭最早是美國人發明的。( × )
57、通過液體或氣體的流動來傳熱的方式叫對流。 ( √ )
58、自然界中所有的固體物質都是晶體。 ( × )
59、水從海洋、陸地上升到空中,主要是太陽力量在作用。 ( √ )
60、土地沙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 √ )
61、米飯、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給我們人體帶來熱量。( √ )
62、微生物對人類都是有害的。 ( × )
63、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 √ )
6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 ( √ )
65、光年是光一年走過的距離,是用來計量所有物體間的距離的單位。 ( × )
66、對信息進行整理是節省信息儲存空間的重要方法。 ( √ )
67、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氣對燃燒和呼吸都是沒有用處的。( √ )
68、我國的水資源並不豐富,因此要提倡節約用水。( √ )
69、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 )
70、我國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因此我們不需要提倡節約用水。( × )
71、雙手互相摩擦能產生熱量。( √ )
72、夏天開冷空調時應向下吹風。( )
73、可燃物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 )
74、在木塊、鐵片、鋁片中木片的導熱性能最差。 ( √ )
75、冰也能製成放大鏡。( √ )
76、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
77、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越大。( √ )
78、海邊建填埋場可以不危害環境,可以讓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
79、在垃圾堆上種蔬菜,可以減少肥料,增加垃圾廢物.( × )
80、垃圾填埋場有可能會影響十幾年以後的土壤和地下水。( √ )
81、過期的葯品可以隨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
82、購買物品我們盡量選擇一些包裝豪華的物品。( × )
83、日光燈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
84、廢電池是沒有毒的垃圾,我們可以隨便扔在垃圾堆里。( × )
85、把物體直接放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物體的微細結構。( × )
86、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
87、玻璃、過期葯品、果核、玻璃瓶、注射器等都可以回收利用。( × )
88、從月球上看北斗星和從地球上看北斗星,形狀是一模一樣的。( × )
89、記錄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如表格記錄、文字敘述、畫圖描繪等。(× )
90、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
91、消耗石化燃料,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產生溫室效應。( √ )
92、由於環境遭到破壞,現在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減少。( √ )
93、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了宇宙的邊緣。(× )
94、恆星都會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 × )
95、大熊座頭部的幾顆星像一個反寫的問號,尾部的三顆星構成一個大三角形,這些就是大熊座的明顯標志。(× )
96、證據的獲取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非常重要。( √ )
97、記錄儲存信息是一種跨越時間傳遞信息的方法。( √ )
98、辦牆報時,字越大越好,一行字越多越好。( × )
99、二氧化碳造成了酸雨。( × )
100、北極星在小熊座上,也就是在北斗七星上。( × )
101、凸透鏡的鏡面越大.放大的倍數也就越大。 ( × )
102、生活中的垃圾都是無用的,沒有什麼價值可言。( × )
103、垃圾被填埋了對人類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 )
104、我們在記錄獲得的信息時,不僅要如實記錄相關信息的內容,還應詳細記錄信息的來源。( √ )
105、如果人類不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終將被大自然所淘汰。( √ )
106、電燈可以把電能轉化為光能。 ( √ )
107、整理獲得的信息可以使信息條理化、清晰化,但不能節約儲存空間。(× )
108、以太陽為中心,由行星、衛星、流星、慧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銀河系。( × )
109、電視台要比廣播電台發布的天氣預報信息准確。( × )
110、醫院里使用的一次性輸液器是用優質塑料製成的,可以用來回收加工製造飲料瓶。(×)
111、大熊座的明顯標志是頭部像一個反寫的問號,以及尾部的大三角形。( × )
112、冬天,人蓋上厚厚的棉被,因為棉被能產生熱量。 ( × )
113、木頭和石頭不會傳熱。 ( × )
114、用杠桿撬起重物時,支點離重點越近,離力點越遠就越省力。( √ )
115、起重機吊車上的動滑輪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 )
116、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 √ )
117、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是太陽。(√ )
118、銀河系是由許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 √ )
119、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 √ )
120、月食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 √ )
121、獅子座的流星雨特別有名。( √ )
122、我們不能用放大鏡去直接觀察太陽,否則很容易灼傷眼睛。( √ )
123、綠藻能使魚缸里的水發綠。( √ )
124、缺水是一部分國家的事情,和我們無關。( × )
125、在北方天空的小熊座里有著名的北極星。( √ )
126、魔術通常是利用人的感官錯覺來表演的。( √ )
127、整理信息就是把內容歸類,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 × )
128、房屋的房頂是應用了斜面原理。( × )
129、自行車中沒有滑輪原理的存在。( √ )
130、雞蛋近似於球形,因為這樣可使它更堅固。( √ )
131、蔥管狀的葉子,使它又結實又輕巧。( √ )
132、煤、石油、天然氣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 × )
133、杠桿工作時,力點離開支點遠,重點離開支點近,就能省力。( √ )
134、使用輪軸時,在輪上用力省力多,在軸上用力省力少。( √ )
135、定滑輪能改變用力的方向,動滑輪能省力。( √ )
136、使用斜面時,斜面越長越省力。( √ )
137、瓦楞紙的抗彎曲能力強與紙的厚度及形狀有關系。( √ )
138、拱形與其他形狀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
139、鐵塔是上部大下部小,上部重下部輕。( × )
140、冬天,人們要蓋上棉被,因為棉被能產生熱量。( × )
141、泡沫是熱的不良導體,銅是熱的良導體。( √ )
142、螺絲釘的螺紋是斜面的變形,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旋進木頭時就可能越不省力。( × )
143、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壓力大的優點,又沒有了拱受壓力時向外推的力。( √ )
144、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性狀都要堅固。( √ )
145、圓頂形的龜殼,主要是讓烏龜更加漂亮。( × )
146、穿上厚厚的羽絨衣能使我們的身體產生熱量。( × )
147、聲音和光不能使物體運動,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148、霧是漂浮在低空中氣體狀態的水。( × )
149、電磁鐵沒有南北極。( × )
150、動滑輪的作用是改變用力的方向。 ( × )
151、水蒸氣在受冷(0度以上)的情況下直接變成霜。 ( × )
152、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擰起來就越費力。 ( × )
153、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導線的周圍會產生磁場。( √ )
154.安全帽做成圓頂形主要時為了美觀。 (× )
155.電器著火了,應該及時用水撲滅。 (×)
156.二張紙的抵抗彎曲能力一定比一張紙要強。 (√ )
157.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蓋,因此大部分國家是不需要節約用水的。 (× )
158.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 (× )
159.酒精用火柴一點就著,因此它的燃點肯定比干木的燃點低。 (× )
160、冬天蓋著厚厚的被子,我們感覺很暖和,是因為被子會產生熱量。 ( × )
161、高塔不容易倒是因為它的結構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輕。 ( × )
162.能量有很多種形式,聲、光、電、熱,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 )
163.物體的材料不同,導熱性能也不同。 ( √ )
164.改變薄形材料的形狀不可以增大它的抗彎曲能力。 ( × )
165.「保溫」不僅能減緩物體的溫度的變化,還能保持原來的溫度。 (× )
166.同一種物體由於形狀、大小不同,達到燃點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 √ )
167.火焰上方的紙的變化過程:變干——變黑——變黃——燃燒。( × )
168.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和不省力杠桿。( × )
169.滑輪組的組數越多,就越不省力。 (× )
170.框架鐵塔結構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風阻小等特點。 ( √ )
171.我們已經能直接把太陽轉換成熱能、電能。 ( √ )
17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氣。( × )
173、利用斜面能省力,也就是說斜面越斜就越省力。( × )
174、增加線圈的數量可以增強電磁鐵的磁力。(√ )
175、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為人類使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 )
176、夏天開空調時,我們一般採用的方法是讓空調的風往地面上吹。( × )
177、石油、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 )
178、房間里的暖氣片主要靠對流來傳熱。 ( √ )
179、炒菜的油鍋著火了,我們可以往油鍋里倒水把火熄滅。 (× )
180、用杯子罩住燃燒的蠟燭會使它熄滅,因為杯中的氧氣會很快被消耗完。(√ )
181、回收紙比直接用天然原料製造紙昂貴,但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製造玻璃便宜。(√)
182、把物體直接放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物體的微細結構。( × )
183、面團發酵時體積會縮小。( × )
1.商品是市場上供買賣的物品。沒有買賣的物品就稱不上商品。
我國為保障消費者利益而制定的專門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保險一般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大類。人身保險以人為保險對象。如師生平安保險,乘坐飛機、車、船的保險、養老保險。財產保險以物為保險對象。如家庭財產保險。
(要求能區分兩類保險,保險獲賠前提是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而非人為故意造成。)
3.儲蓄的種類有活期儲蓄(可隨時存取)、定期儲蓄(有一定存期)等,定期儲蓄的利率比活期儲蓄的高。
4.社會主義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納稅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
5.社會福利包括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撫恤、公費醫療、合作醫療等,是我國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的標志之一。
6.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有利用風力(如蒲公英、臭椿、楓樹、松樹)、利用動物(如蒼耳、鬼針草、山楂、葡萄)、利用彈力或噴射作用(如鳳仙花、噴瓜)、利用水流(如蓮蓬、椰子)。
7.植物的繁殖方式分為:種子繁殖:利用種子來進行繁殖的;營養繁殖:由莖和根來進行繁殖(如番薯用塊根進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馬鈴薯、大蒜、洋蔥、姜是用莖來進行繁殖;蘆葦、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莖進行繁殖。);扦插:直接從莖上剪下一段枝條,插在土裡進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楊柳)。
8.動物的繁殖方式常見的有卵生和胎生。昆蟲、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都是卵生動物,哺乳動物是胎生動物。此外其他的繁殖方式有分裂(如草履蟲、變形蟲)、出芽(珊瑚)。
9.生物的進化的兩條規律:①一般從水生到陸地,從結構簡單到結構復雜,從低級到高級;②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生存下來,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就會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現的生命是單細胞藻類和菌類。
10.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地自轉形成了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24小時。太陽東升西落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而形成的。
11.地球的公轉:地球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地轉動。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總是傾斜的,並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一周需要一年的時間。地球的公轉引起了地球上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2.地球處於夏至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處於冬至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處於春分和秋分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行移動。由於地球公轉時地軸總是朝一定方向傾斜,所以造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13.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在不停地繞地球自西向東的公轉。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斷地變化,引起了月球圓缺的變化——月相變化。月球圓缺變化圖(P49):朔(農歷初一)、上弦(農歷初八、九)、望(農歷十五)、下弦(農歷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兩部分不斷變化的狀況,叫做月相。(區分月相與月相變化)
14.日食(農歷初一前後):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於一條直線時,月球的陰影就會投向地球,在地球上處於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陽了,日食就發生了。(記P54日食發生圖)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
15.月食(農歷十五前後):地球位於日月之間,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於一條直線時,地球的影子就會遮住月球,太陽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見不到月球,月食發生了。(記P55月食發生圖)月食分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國是最早對日食和月食有記錄的國家。
(註:要求能清楚地區分月相、月食、日食)
16.歷法:根據天文周期安排年、月、日關系的法則。
公歷(陽歷)與夏歷(農歷)的區別:
陽歷: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基礎制定。有平年(365日)和閏年(366)之分,且均為12個月。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為28或29天)
夏歷:根據月球圓缺變化來制定。有平年(12個月)和閏年(13個月,其中一個月是閏月)。月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
17.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創造了二十四節氣,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緊密聯系。制訂節氣的方法:就是將地球軌道一周(360度)分為二十四節氣,每隔15度設立一個節氣,每兩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左右。每個季節都有6個節氣。
18.地球從表面到地心要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看清楚分法)
火山與地震是自然現象,是由於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造成的。
火山可分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活火(註:三種類型能區分)。火山對人類既有利也有弊。台灣的七星山是活火山。
地震發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動、地殼中岩層的斷裂和陷落。地震的強度用震級來表示,地震強度越大,表示震級的數字也越大,5級以上的地震為強震。目前中國強度最大的地震為7.8級(河北省唐山),世界上測到的強度最大的地震8.9級(智利)。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地球上火山活動最多、最強烈的地區是環太平洋一帶。
19.地形分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皺:岩層受力後發生彎曲變形。地殼變動會使岩層發生褶皺,喜馬拉雅山就是由岩層褶皺形成的,是褶皺山(地殼運動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來自地球內部。
20.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區別:河流的水是沿著狹長的凹地流動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積在窪地里的。陸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
21.風化作用: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氣的作用下,會逐漸被破壞和分解為沙子和泥土。
22.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體育運動會叫「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它的發源地在「古希臘」。奧運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它的「五環旗」象徵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它的「聖火」象徵著光明、團結、友誼。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它是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
23.現代社會面臨的三大世界性問題:人口激增、環境污染、能源短缺
④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畢業試卷
六年級 科學試卷 (時間:40分鍾)
題 型 填空 判斷 選擇 連線 圖形 簡答 等 級
對題數
一、填空題:
1.當把食糖加熱到變焦的時候,食糖已經發生了 變化。
2.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叫做 。請你舉例三例 、
、 。
3.將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就能做成簡易的 。
4.顯微鏡下看到洋蔥表皮上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 。
5.硫酸銅溶液的顏色是 。
6.我們已經知道 氣體能夠滅火。
7.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而且三者正好處於一條直線上時,就發生了
現象。
8.推行「無車日」可以減小 的污染。
9.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 。
10.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 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 中所走的距離。
11.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 億個河外星系。
二、判斷題:
1.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需要移動的是放大鏡。 ( )
2.月球在不斷地繞著地球轉動。 ( )
3.放大鏡人們又把它叫做平面鏡。 ( )
4.鐵釘放在潮濕的地方很容易生銹。 ( )
5.離地球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 ( )
6.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 )
7.在澱粉中滴上碘酒,發生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 ( )
8.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能滅火。 ( )
9.發生月食和日食的時候,三球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 )
10.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自轉、公轉的周期都是相同的。 ( )
11.鐵片和鐵銹是性質不同的兩種物體。 ( )
12.目前,我們已經觀測到宇宙的邊緣了。 ( )
13.廢電池隨便丟棄對環境污染很嚴重。 ( )
三、選擇題:
1.放大鏡的 ,放大倍數就越大。
A、中間越薄 B、中間越厚 C、直徑越大
2.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
A、月球 B、金星 C、火星
3.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 。
A、1/10 B、1/6 C、1/2
4.下列物品中,沒有放大能力的是 。
A、老花眼鏡 B、一滴水珠 C、平玻璃片
5.昆蟲頭上的觸角,相當於 。
A、鼻子 B、眼睛 C、耳朵
6.光年是 單位。
A、時間 B、體積 C、距離
7.顯微鏡上靠近載物台的鏡頭叫 。
A、反光鏡 B、物鏡 C、目鏡
8.下列工具中,增大了人的視野的是 。
A、簡單機械 B、隨身聽 C、顯微鏡
9.下列食物中,沒有澱粉成分的是 。
A、豬肉 B、麵包 C、馬鈴薯
10.北斗七星的位置在 中。
A、大熊座 B、天鵝座 C、天琴座
11.我國政府規定從今年 起,停止使用塑料包裝袋。
A.6月份 B.8月份 C.10月份
12.「白色污染」是指 。
A、白紙 B、白色塑料 C、所有白色的物品
13.農歷上半個月,月亮的圓弧面是 。
A、朝上的 B、朝下的 C、不確定的
14.下列宇宙空間中,范圍最大的是 。
A.太陽系 B.河外星系 C.銀河系
四、連線題:
1.給下列星球用連線的方式來分類:
太陽 衛星
月亮 行星
地球 恆星
水星
五、圖形題:
1.下圖是顯微鏡上看到的一部分葉子的表皮,請你在圖上標出氣孔。
六、簡答題:
1.製作神秘的信件,你需要哪些材料?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什麼?贊同139| 評論(2)
⑤ 小學六年級科學試卷(人教版)
http://www.pep.com.cn/xxkx/
⑥ 有關人教版小學科學的復習題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更多關於昆蟲的細節: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6,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
7,(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如食鹽,白糖等.
8,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9,(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10,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11,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2,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
13,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14,(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15,(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6,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20,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電子顯微鏡(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釀酒,發面,製作醬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3,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了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5,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6,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7,(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8,(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9,(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11,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12,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13,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14,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15,(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6,(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17,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
18,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 1/6).
3,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
4,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6,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
7,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9,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10,有關環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於少了一層保護層,使撞擊更猛烈和頻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1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圖示如下:
日食 月食
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於(太陽和月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發生了月食.圖示如上:
14,(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15,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
16,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們為了便於辨認星星,把看起來不動的星星分成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其形態想像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並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18,(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於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
21,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22,(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的三顆亮星(天津四)(屬於天鵝座),(織女星)(屬於天琴座)和(牛郎星)(屬於天鷹座)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25,(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26,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27,太陽系和眾多的恆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28,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29,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
30,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3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的名稱.
32,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
2,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3,垃圾填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有:(1)散發惡臭,污染空氣(2)滋生蚊蠅,引發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
4,焚燒垃圾的優點:(1)佔地小,使垃圾減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產生的熱量可用來發電;缺點:(1)消耗大量電能(2)留下殘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6,(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減少的:(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8,(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11,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12,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
13,(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14,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16,由於(人口迅速增長),(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
17,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污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
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
20,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22,(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廣("無車日")活動,以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
23,減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紙袋和布袋(2)提菜籃子上菜市(3)減少塑料包裝(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和(海洋環境的惡化),現有的生物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2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26,許多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人類的活動也能夠改善環境.
一、 晝夜交替現象:在地球上看到晝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現,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幾種假說:1、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2、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3、太陽不動,地球自轉。4、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實驗後發現這四種假說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區域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
二、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觀點和學說,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觀點:1、地球是球體。2、地球處於宇宙中心。3、地球靜止不動4、太陽圍著地球轉。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體運行論》。主要觀點:1、地球是球形,2、太陽處於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運動的,每24小時自轉一周,4、在太陽是靜止不動的,5、地球圍著太陽轉。
三、證明地球在自轉: 將擺和它的支架放在一個圓形的底盤上,擺擺動時轉動底盤,擺擺動的方向並沒有隨著底盤的轉動而改變,而是基本不變。日心說發表300年後,傅科利用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他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盤的方向與擺的方向發生的偏移,由於擺的方向能保持不變,所以只能說明地球在自己轉動。傅科擺作為地球自轉的證據,已為世界所公認。
四、誰先迎來黎明:地球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逆時針運動),正好是太陽運動方向相反,。我們可以通過(世界時區圖)來判斷時間。世界時區圖是以地球的(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成(24)個時區。越是東邊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每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北京處於東八區,紐約處於西五區,相差13個小時,北京是白天時,紐約是黑夜。
五、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地球是圍繞著(地軸)進行轉動的是(自轉),夜晚看天空北極星不動的,是因為(北極星)處在地軸的北部延長線上,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地軸是(傾斜)的(23°),在一年四季里地軸傾斜的方向是(不變)的。
六、地球在公轉嗎:公轉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是(1年)。
地球公轉的證據是:一、星座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東向西移動。二、恆星的周年視差。三、從衛星、飛船上的觀測。四、利用太空望遠鏡觀測。
七、為什麼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並且地軸是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變,導致陽光有規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區,因此氣溫也有規律地變化,形成四季。
1、當陽光直射點在赤道時,我們的家鄉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當陽光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的陽光是(直射),處於(夏季);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處於(冬季)。
3、當陽光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時,南半球的陽光是(直射),處於(夏季);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處於(冬季)。
八、極晝極夜現象的解釋: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半年時間是白天半年時間是晚上,這種現象就是極晝、極夜,而且南北兩極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傾斜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地球的運動
運動形式 自轉 公轉
對兩種運動形式的描述 方式:繞地軸轉動
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
周期:自轉1周24小時(一天)。
特點:地軸是傾斜的 方式:繞太陽轉動
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
周期:公轉1周1年(365天)。
特點:地軸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
判斷地球運動的依據 1、衛星、飛船上的觀測。
2、天體的東升西落。
3、傅科擺。 1、衛星、飛船上的觀測。
2、恆星的周年視差。
3、星座季節交替。
地球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 晝夜交替現象 1、四季的形成。
2、極晝、極夜現象
⑦ 人教版小學科學總復習資料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里,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4、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5、(許多液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6、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7、(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8、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9、(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11、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1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13、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
14、(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15、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6、(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7、(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鍾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鍾)。
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4、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新 課 標第 一網
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11、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12、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3、計時工具准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
14、雖然像(日晷)、(水鍾)以及(燃油鍾)、(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鍾,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鍾。(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7、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20、(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2、(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6、(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7、(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8、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9、(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10、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11、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經,向西180度屬西經。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
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3、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4、(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5、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6、(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7、(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8、(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9、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20、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2、(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⑧ 人教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答案 科學啊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繼而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體積大小、重量、液體的密度),最後形成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有關沉浮現象的本質解釋。
一、單項選擇題。
1、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B )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 D )的物體容易沉。
A、輕 B、重 C、大 D、小
2、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體,( A )等於(C )。
A、浮力 B、壓力 C、重力 D、動力
3、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 B ),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 D )。
A、下沉 B、下潛 C、上浮 D、上升
4、軟木塞浮在(B )上,塑料塊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銅砝碼漂浮在( A )上。
A、水銀 B、油 C、水 D、糖漿
5、(B )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頓 D、愛迪生
二、多項選擇題。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AD)有關。
A、構成他們的材料 B、材料
C、液體 D、液體的性質
三、填空題。
1、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 浮力 )
四、判斷題。
1、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會改變。( × )
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潛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壓力。( × )
5、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有一個名叫死海的鹹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極了,含鹽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連線題。
1、物體的沉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 在液體中上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 在液體中下沉
2、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濃鹽水中
在濃糖水中 沉
在濃鹼水中
六、看圖填空題。
1、感受浮力。(標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頁上圖)
2、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標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頁右中圖)
3、把泡沫塑料壓入水中,一鬆手,為什麼它會上浮?
(14頁下圖)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它浸入水中的( 體積 )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 )(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遠遠大於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鬆手,泡沫塑料就浮起來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後,泡沫塑料塊為什麼不再向上冒?
因為此時它浸入水中的(體積)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與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一、單項選擇題。
1、水受熱以後,(C )會增大,而(D)不變。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D、重量
2、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間的距離(A),物體就( C )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 B ),物體就(D )了。
A、增大 B、縮小 C、膨脹 D、收縮
3、(D )的這種奇特性質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書報用的鉛字就摻有(D )。所說的鉛其實是鉛和(D )的合金,當
溶化了的合金澆進銅模里冷卻凝固時,由於(D )熱縮冷脹,字的筆畫會十分清晰,而且經久耐用。
A、銅 B 、鉍 C、鋼 D、銻
4、熱總是從較(B )的一端傳向較(D )的一端。
A、粗 B、熱 C、細 D、冷
5、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B ):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
(C ):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散熱能的過程。
( A):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過程。
A、熱傳導 B、對流 C、熱輻射
二、多項選擇題。
1、大多的(ABC )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
A、液體 B、固體 C、氣體 D、物體
2、有(ABCDEF)可以使我們的身體能熱起來
A、運動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曬太陽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數的金屬會熱脹冷縮,可是有兩種金屬就與眾不同,它們是熱縮冷張。這兩種金屬就是(BD )。
ABCD
A、銅 B、銻 C、鋼 D、鉍
4、(AD )是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BC )是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慢。
A、鋼 B、木頭 C、塑料 D、鐵
三、填空題。
1、(熱 )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 )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 )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3、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 )組成的,而(微粒 )總是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
5、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 熱傳導 )。
四、判斷題。
1、熱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傳遞,不同的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因為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啤酒瓶或飲料瓶裡面的啤酒、飲料都不會裝滿,這是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
4、如果瓶內的空氣體積膨脹,瓶內的空氣就會往瓶外擠。只要想辦法觀察到瓶內的空氣在往外跑,我們就知道瓶里的空氣在膨脹了。(√ )
5、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熱脹冷縮。因此,鐵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 )
6、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銅和鋼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7、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一樣的。(× )
8、空氣是熱的良導體。(× )
9、熱量絕不會真正消失。它只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兩個或更多的物體。(√)
五、看圖填空題。
1、你仔細觀察過路面嗎?工人叔叔在鋪路的時候總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塊塊的,塊與塊之間都留有1厘米左右寬的縫隙。這是為什麼呢?一條大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條不是更好嗎?
(45頁上圖)
原來,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陽曬得滾燙,受熱體積(脹大 ),就會向四面延伸,有了這些縫隙。留出了延伸的餘地。冬天冰天雪地,溫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縮 )。每一塊水泥路面都(收縮),縫隙處被拉大。如果沒有預先留下整齊的縫隙,那麼水泥路面將會被自己的(熱脹冷縮)拉得四分五裂,整個路面就要壞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塊塊的。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二單元測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
1、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 B )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D)的物體容易沉。
A、輕 B、重 C、大 D、小
2、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時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體,(A )等於( C )。
A、浮力 B、壓力 C、重力 D、動力
3、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B ),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 D )。
A、下沉 B、下潛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熱以後,(C )會增大,而(D)不變。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D、重量
5、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間的距離(A),物體就(C )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B ),物體就(D )了。
A、增大 B、縮小 C、膨脹 D、收縮
二、 多項選擇題。
1、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AD )有關。
A、構成他們的材料 B、材料
C、液體 D、液體的性質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
A、液體 B、固體 C、氣體 D、物體
3、大多數的金屬會熱脹冷縮,可是有兩種金屬就與眾不同,它們是熱縮冷張。這兩種金屬就是(DB )。
ABCD
A、銅 B、銻 C、鋼 D、鉍
4、( C )是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 D )是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慢。
A、鋼 B、木頭 C、塑料 D、鐵
三、 填空題。
1、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 排開的水量 )。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
3、( 熱 )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 )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4、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 )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5、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 熱脹冷縮 )。
6、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 )組成的,而(微粒 )總是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
7、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導 )。
四、 判斷題。
1、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會改變。(× )
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3、潛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壓力。( × )
5、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
6、熱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傳遞,不同的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相同的。( × )
7、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因為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 )
8、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熱脹冷縮。因此,鐵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 √ )
9、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銅和鋼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10、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一樣的。(× )
11、空氣是熱的良導體。(× )
12、熱量絕不會真正消失。它只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兩個或更多的物體。(√ )
五、 看圖填空題。
1、感受浮力。(標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頁上圖)
2、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標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頁右中圖)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要讓學生使用一些測量時間的重要設備做實驗,從太陽鍾、水鍾到機械擒縱器……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認識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 單項選擇題。
1、計時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術、材料等的改進。
A、美觀性 B、准確性 C、實用性 D、時尚型
2、鍾面上的(C )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C )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分鍾……
A、時針 B、分針 C、秒針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單位——(D )
A、時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C )根據容器內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過去了多少時間;(D )根據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會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
A、「流水型」水鍾 B、「滴水型」水鍾
C、「泄水型」水鍾 D、「受水型」水鍾
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據單擺的(D ),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A、准確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蝕性 D、等時性
7、同一個擺,擺繩越(C )擺動越(B ),擺繩越(D )擺動越(A)。
A、快 B、慢 C、長 D、短
8、1583年,(D )發現擺動一次的時間,只由擺繩的長短來決定,不但跟擺動幅度的大小沒關系,而且跟石頭的輕重也沒關系;只要擺繩的長度一定,擺動一次的時間就一定。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
A 、牛頓 B、愛因斯坦 C、愛迪生 D、伽利略
二、 多項選擇題。
1、鍾表以(ACD )計量時間。
A、時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A、太陽能熱水器 B、日晷 C、電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題。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 )有關。
3、(日晷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
4、(水鍾 )在我國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
四、判斷題。
1、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很快地發生變化。(×)
5、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五、看圖填空題。
1、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是如何運作的?
擺鍾齒輪操縱器兩端各有(倒鉤 ),可以卡在齒輪中間,以便控制齒輪的轉動。而齒輪操縱器又與(擺錘 )相連。當擺錘來回擺動時,總會松開其中一端的操縱器,讓它可以跳過一個齒,操縱器就可以控制一個齒,如此一個接一個有規律地使齒輪轉動,同時帶動指針轉動。
擺錘在(最右邊 )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卡住齒輪。
擺錘擺到(最左邊 )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松開,垂體的拉力會讓齒輪往前滑動一齒,短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隨即卡住,不讓它繼續轉動。
當擺錘又擺回(最右邊)時,齒輪又前進一齒,同時操縱器長針部分的倒鉤又卡住齒輪。
(64頁左下圖)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要讓學生重演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索過程。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最終認識地球是如何運動的。
一、 單項選擇題。
1、(D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A、伽利略擺 B、惠更斯擺 C、布魯諾擺 D、傅科擺
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B)(自西向東),周期為(C)小時。
A、順時針 B、逆時針 C、24 D、12
3、(C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
A、流星周年視差 B、行星周年視差
C、恆星周年視差 D、衛星周年視差
4、(B)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約生於公元100年。關於地球與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 D )」理論。
5、(A )是波蘭的天文學家。他不辭辛苦,克服困難,每天堅持觀測天象,30年如一日,終於取得了可靠的數據,提出了「(C )」,並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說 D、地心說
6、(C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學家,在家中研究擺的規律時偶然發現:將擺和它的支架放在一個圓形底盤上,將擺擺動起來並且慢慢地轉動圓底盤時,擺擺動的方向並沒有隨著圓盤的轉動而轉動,而是基本不變。
A、波蘭 B、古希臘 C、法國 D、荷蘭
7、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與其它星體(太陽、星星等)(D )(或順時針)運動的方向相反,是( C )(或逆時針)。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
二、 多項選擇題。
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ABC)
A、晝夜現象 B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同
C、看上去北極星不動 D、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
2、晝夜現象與(B)和(C)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A、月亮 B、太陽 C、地球 D、恆星
3、托馬斯提出的主要觀點是( ADF)
A、地球是球體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
D、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E、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於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並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觀點是( BCD )。
A、地球是球體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
D、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E、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於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並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
三、填空題。
1、地球確實在(自轉 )和(公轉 );證據不僅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試驗的多種現象。
2、地球圍繞( 地軸)自轉,( 地軸 )是傾斜的。
3、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極晝極夜)現象。
4、地球是圍繞一個假想的軸在轉動,稱為(地軸)。北極星就處在(地軸)的延長線上。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這就是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因此,地球儀也都做成(傾斜)的樣子。
5、人們在觀察遠近不同的星星時產生的視覺上的相對位置差異——(恆星周年視差 ),也能夠證明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
四、判斷題。
1、晝夜交替現象有一種可能的解釋。(×)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說」發表300年後,傅科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3、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反運動的結果。(× )
4、人們在夜間觀星時,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北極星的位置好像始終沒有變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在逆時針旋轉。(× )
5、人們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時間觀察星座時發現,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西向東移動,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五、看圖填空題。
1、世界時區圖。
(81頁圖)
這是一張世界時區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 )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 )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京 ),向西180度屬(西京 )。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由於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也就意味著越是(東邊 )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四單元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計時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術、材料等的改進。
A、美觀性 B、准確性 C、實用性 D、時尚型
2、鍾面上的(C )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 C )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分鍾……
A、時針 B、分針 C、秒針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單位——(D )
A、時 B、分 C、秒 D、天
4、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5、根據單擺的(D ),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A、准確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蝕性 D、等時性
6、同一個擺,擺繩越(C)擺動越(B),擺繩越(D)擺動越(A)。
A、快 B、慢 C、長 D、短
7、(D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A、伽利略擺 B、惠更斯擺 C、布魯諾擺 D、傅科擺
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B )(自西向東),周期為(C )小時。
A、順時針 B、逆時針 C、24 D、12
9、(C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
A、流星周年視差 B、行星周年視差
C、恆星周年視差 D、衛星周年視差
10、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與其它星體(太陽、星星等)(D)(或順時針)運動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時針)。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
二、多項選擇題。
1、鍾表以(ACD)計量時間。
A、時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A、太陽能熱水器 B、日晷 C、電子表 D、圭表
3、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ACD)
A、晝夜現象 B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同
C、看上去北極星不動 D、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
4、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BC)
A、月亮 B、太陽 C、地球 D、恆星
三、填空題。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 )有關。
3、(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
4、(水鍾 )在我國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
5、地球確實在(自轉 )和(公轉);證據不僅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試驗的多種現象。
6、地球圍繞(地軸 )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7、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極晝極夜)現象。
8、人們在觀察遠近不同的星星時產生的視覺上的相對位置差異——(恆星周年視差 ),也能夠證明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
四、判斷題。
1、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 )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 )
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很快地發生變化。(×)
5、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6、晝夜交替現象有一種可能的解釋。(×)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說」發表300年後,傅科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8、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反運動的結果。(×)
9、人們在夜間觀星時,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北極星的位置好像始終沒有變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在逆時針旋轉。(×)
10、人們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時間觀察星座時發現,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西向東移動,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五、看圖填空題。
1、我認識了地球的運動。
(90頁右上圖表)
⑨ 小學四年級科學其中測試題人教版
天氣
1、 天氣符號:(太陽)晴、(雲、半個太陽)晴天多雲、(一朵半雲)陰、(一朵半雲下面斜點)雨;風:(小旗下垂)0、(小旗飄起來一點)1、(小旗飄起來)2 。
2、 溫度:用°C表示攝氏,用°F表示華氏。
3、 溫度計的使用:輕拿輕放;液泡朝下;平視。
4、 用溫度計測量氣溫更准確。
5、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小草、小紙片飄向的相反方向就是風向。)
6、 八方: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7、 風向標的製作:把硬紙剪成箭頭箭尾,插入吸管兩頭固定,用大頭針穿過吸管中點插到鉛筆的橡皮擦上。
8、 雨量器的製作:在紙條上按10毫米間距刻上刻度,將紙條固定在透明的玻璃杯上。
9、 把雨量器放在陽台上測量(天):10毫米:小雨,25毫米:中雨,50毫米:大雨,100毫米:暴雨。
10、雲分三類:積雲、層雲、卷雲。
11、積雲像棉花,低黑下雨;層雲多滿天,灰暗下雨;卷雲棉拉絲,冷天出現。
12、天氣諺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天上鉤鉤雲,地上水淋淋;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等。
溶解
13、能溶解的物質有:鹽、糖、醋、酒精、膠水(慢)、高錳酸鉀等。(可蒸發分離出來)
14、不能溶解的物質有:麵粉、沙子、食用油等。(可過濾出來)
15、固體、液體、氣體:有部分可溶解和會沉浮。(空氣可注入到水中)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搖動、粉碎、加熱、加大溶劑。
17、高錳酸鉀溶解現象:紫色液體雲霧狀散開。(實驗:燒杯、高錳酸鉀、小勺、水)
18、酒精燈的使用:打開燈帽;用火柴自下而上點燃燈芯;在外焰加熱;用燈帽蓋滅,拿起再蓋。(實驗:酒精燈、火柴)
19、喝生態水比喝純凈水、礦泉水安全健康。
⑩ 人教版小學生四年級上冊科學試題及答案
小學科來學每個區教育自局都是不同的卷,而且絕大部分學校是不用的,有很多教育局都不出的。你可以到人教科學首頁:
http://www.pep.com.cn/xxkx/
參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