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斷句教案

文言文斷句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2-04 22:07:19

❶ 誰有《論語》十則的教案

《論語》十則教案9
作者: 加入日期:06-10-26

《論語》十則 教材分析:《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並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論語十則》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對人們的人生抉擇和價值取向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著重敘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發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教學重點: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引導教學法。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識《論語》,走近經典。教學重點: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理解各則語錄的字面意思。教學方法:分組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參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東濟寧「孔廟」的視頻錄像與講解)要求學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統治者神化為「先聖」也曾在文革期間背負一身「罪狀」,請說說你自己的眼睛發現和理解的孔子。「參觀」後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見解。 通過「參觀」活動增長見聞,激發興趣,引發思考。初識作者和論語多媒體展示:1、 孔子: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論語》:我國儒家經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 的說法。指定學生讀簡介、學生記憶並筆記。對作者和論語地位的了解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正確把握文章主旨。 初讀課文 1、 播放課文錄音,布置聽讀任務:注意讀音、斷句。2、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和斷句。3、 要求學生大聲齊讀課文。後自由朗讀。學生聽讀課文並完成聽讀任務。反復朗讀。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學生對古文的語感和興趣。嘗試自己疏通文意1、布置自學任務: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翻譯課文;2、教師巡迴指導點撥3、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疑難4、教師解決共同存在的問題。 通過自讀、合作、聽講逐步疏通文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閱讀習慣。擯棄滿堂灌的做法。齊讀課文師提出要求生讀進一步熟悉課文布置作業1、熟讀、背誦課文及重要的文言詞語意思。2、課下搜集孔子的資料,並積累幾則其餘的自己感興趣的論語在下節課交流。3、背誦全文。 鞏固並拓展延伸本節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深刻理解各則語錄,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設疑導撥法。教學過程: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檢查復習發一份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翻譯的小測驗題。(可收部分)答題,未收部分學生課下交學習小組長協助檢查。檢查學習效果。但務必及時反饋。齊聲背誦全文師觀察哪些學生尚屬濫竽充數和不熟悉者,以便課下重點檢查督促。生背誦課文。既是檢查鞏固也是在誦讀聲中進入經典學習的情境。 分組討論探究布置討論任務:十則語錄中哪些是探討學習方法的,哪些是探討學習態度的。請分類筆記。學生分組討論,並各自分類做出筆記。然後各組展示學習成果,由教師引導對不同意見的討論。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改變滿堂問的學習模式。 自由論壇要求學生說出對自認為最有價值的一條論語的認識。深入思考並積極發言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並鍛煉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體驗反思要求學生思考:舉出實例說一說哪一條自己做的比較好,哪一條還很有差距,以後的生活實踐中應如何做。針對自身情況認真總結反省並發言從經典文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用來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 學以致用要求學生用學過的一條或兩條論語來寫一段話在筆記本上造句並互相交流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百家講壇開設「百家講壇」要求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積累的成果,並說出自己對孔子和論語以及經典作品的認識過程和獨到見解。在寬松的學術氛圍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探討和提高。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調動學生熱愛經典的興趣,增強其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使命感。 布置作業課外閱讀並選背《弟子規》年終進行比賽。 讓國學之精華沉潛於學生們的血液之中熔鑄出民族之魂。 教學反思傳統的串講式文言文教學法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設計使陳舊的文言文課堂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生從僵化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饒有興味的吮吸著傳統文化的營養,與遠古的原創大師進行著精神對話,相信,通過文言文教學,學生定能增加對國學的認識,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❷ 《如何高效背誦古詩文》教案

首先朗讀全文(就是讀出聲),然後將全文翻譯看一遍,要背誦的部分逐字逐句的翻譯都理解,然後再來一個斷句一個斷句的背。切忌不理解文章含義就開始背。
這樣多背多讀,古文慢慢會有語感,背起來會越來越快。

❸ 學弈的教案

一、教材說明

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然後講假如讓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選編《學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於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文,可簡要介紹一點古文的特點和學習它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文提供動力。

2.指導小學生初學文言文,不宜採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辦法,更不要講古漢語知識。重點詞語應當由學生對照注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難教師予以幫助。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結合注釋,理解故事的內容。文章結語:「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對事情作了結論而並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於敘事之中。因此,重點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句話,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總結出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結果是不一樣的。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談。

3.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端,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對於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驟指導朗讀。

第一,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示範,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

第二,指導學生讀通。教師可領讀,然後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

本文朗讀時,句中可作如下停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讀熟,最後達到能背誦。這里注意「為是其智弗若與?」要讀出反問的語氣。「曰:非然也。」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4.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向學生推薦幾篇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文言文,特別是一些學生熟知的成語故事,如,《揠苗助長》《掩耳盜鈴》《鷸蚌相爭》,讓學生自讀,能背誦更好。

四、參考資料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梁惠王》 《公孫丑》《滕文公》 《離婁》 《萬章》《告子》《盡心》 等七篇。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出現的生字,讀准字音,會寫。

> 2、能根據注釋、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 3、從故事中知道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認真的態度,要一心一意做好,不可三心二意。

> 4、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 教學策略:

> 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 教學重點、難點:

> 重點:讀通課文,理解文章意思。

> 難點:「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等一些難懂句子的讀和理解。

> 教學准備:

> 教學時間:一課時。

> 教學過程:

>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坐在這個大舞台上上課,此時此刻心情怎樣?心情的確很復雜啊,讓我們來聽一段古典雅緻的音樂,平靜一下我們的心情。

> 一、創情入境,引入新課

>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言就象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我們現在的白話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想認識、了解它們嗎?好!]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課文講的是 [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麼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學下棋的事情,我們呢,可要從中學習一下文言的朗讀、理解 了。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請讀准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教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了解哪些字讀不準,哪些句子讀不通。)

> 2、檢查自讀情況:誰願意先來讀一讀? 誰能看著屏幕讀呢?(讀得真流暢,字音很正確)

> 3、同學們,讀了《學弈》文章後,你有什麼感覺呢?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嗎?你覺得哪句難讀?哪句不好懂呢?[ 師生評讀 交流體會 ]

[ 三、教師范讀 ] (
> 4、聽了大家的朗讀和感受,自己給大家朗誦一遍!(教師談初次讀文言文的感受,告訴學生多讀多練,也能象老師讀的一樣,甚至超過老師。)

> 三、 研讀文章,感悟探究

> 1、同學們,你們能用咱們所說的方法,把每句話都弄懂嗎?請大家自由說說課文的意思,你也可以和的學習夥伴同桌說一說。

> 2交流反饋:你理解了哪句話的意思?請你先把這句話讀一讀,然後再說說意思。(誰再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 3、誰能把全文的意思說說呢?

> 4、老師給你配上插圖,你能看著插圖說說意思嗎?

> 5、同學們,在這篇短短的文言文里,有一個字反復出現了好幾次?你發現是哪個字了嗎?它都在哪個句子中,什麼意思呢?

> 6、小結:對,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樣了。所以,要聯繫上下文和句子意思來理解。

> 四、熟讀成誦

> 1、意思理解了,你能夠把全文讀出韻味呢?請你自己先練習練習。

> 2、誰願意來讀一讀,讓我們來欣賞欣賞?如果需要,老師可以給你配上音樂,那耳朵可還得聽著音樂的節奏了。可以嗎?指導問句讀法,這個句子後是什麼標點?問號讀出什麼語氣?誰來試試?好,不錯,誰願意來再問問?(接:曰:非然也。)咱們一起來再問問?真不錯。

> 3、你能試著背一句或者幾句嗎?

> 五、回顧明理

> 1、 同學們,跟弈秋學下棋的兩個人,為什麼後一個人沒有前一個人學的好,是他們的智力不同嗎?那是因為什麼呢?(請小組討論一下)(板書:專心致志,三心二意)。

> 2、 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獲呢?你能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嗎?

> 3、 小結:看來,聰明不聰明不是最主要的,天才出於勤奮,態度決定了一切(板書:態度決定了一切)。今後,你將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呢?

> 六、延伸激趣

> 1、 總結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 今天同學們都學得專心致志,由開始的不會讀,到後來的熟讀甚至背誦,其實文言文學習並不困難,秘訣就在多讀多背而已。

> 2、 拓展激趣

> 希望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學習更多的文言文,也可以上網、去圖書館查資料學習文言文,使我們的文化底蘊更豐厚。(出示兩篇文言文)[ 具體內容要呈現 ]

> 板書設計:
> 【課後反思】

> 《學弈》這篇文言文,是02年人教版高年級教材大修訂時11冊新增的內容,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我的語文課上,我最想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今天我選擇這篇課文,是想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新的挑戰,在與大家交流的同時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

> 這節課,我最想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文言形式,激起學生閱讀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依據這個目標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線的教學預案。

> 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

> 1、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 課堂上,我敢於放手,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結合注釋,與同伴合作等方法,理解意思之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韻味兒。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書體驗、交流感悟,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 2、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 最後,我想說,在這節課上,我在努力營造一種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學中體現了方法,突出了指導,基本上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但是,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還有缺憾和不足,需要更細、更深的反思。因為,我知道,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成功;因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播本領的高強,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真正的教學不是老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不是老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而是學生帶著教材走向老師,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回答者:快樂客家人 - 魔法師 四級 10-11 17:52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出現的生字,讀准字音,會寫。

> 2、能根據注釋、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 3、從故事中知道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認真的態度,要一心一意做好,不可三心二意。

> 4、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 教學策略:

> 運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 教學重點、難點:

> 重點:讀通課文,理解文章意思。

> 難點:「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等一些難懂句子的讀和理解。

> 教學准備:

> 教學時間:一課時。

> 教學過程:

>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坐在這個大舞台上上課,此時此刻心情怎樣?心情的確很復雜啊,讓我們來聽一段古典雅緻的音樂,平靜一下我們的心情。

> 一、創情入境,引入新課

>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言就象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我們現在的白話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想認識、了解它們嗎?好!]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課文講的是 [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麼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學下棋的事情,我們呢,可要從中學習一下文言的朗讀、理解 了。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請讀准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教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了解哪些字讀不準,哪些句子讀不通。)

> 2、檢查自讀情況:誰願意先來讀一讀? 誰能看著屏幕讀呢?(讀得真流暢,字音很正確)

> 3、同學們,讀了《學弈》文章後,你有什麼感覺呢?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嗎?你覺得哪句難讀?哪句不好懂呢?[ 師生評讀 交流體會 ]

[ 三、教師范讀 ] (
> 4、聽了大家的朗讀和感受,自己給大家朗誦一遍!(教師談初次讀文言文的感受,告訴學生多讀多練,也能象老師讀的一樣,甚至超過老師。)

> 三、 研讀文章,感悟探究

> 1、同學們,你們能用咱們所說的方法,把每句話都弄懂嗎?請大家自由說說課文的意思,你也可以和的學習夥伴同桌說一說。

> 2交流反饋:你理解了哪句話的意思?請你先把這句話讀一讀,然後再說說意思。(誰再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 3、誰能把全文的意思說說呢?

> 4、老師給你配上插圖,你能看著插圖說說意思嗎?

> 5、同學們,在這篇短短的文言文里,有一個字反復出現了好幾次?你發現是哪個字了嗎?它都在哪個句子中,什麼意思呢?

> 6、小結:對,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樣了。所以,要聯繫上下文和句子意思來理解。

> 四、熟讀成誦

> 1、意思理解了,你能夠把全文讀出韻味呢?請你自己先練習練習。

> 2、誰願意來讀一讀,讓我們來欣賞欣賞?如果需要,老師可以給你配上音樂,那耳朵可還得聽著音樂的節奏了。可以嗎?指導問句讀法,這個句子後是什麼標點?問號讀出什麼語氣?誰來試試?好,不錯,誰願意來再問問?(接:曰:非然也。)咱們一起來再問問?真不錯。

> 3、你能試著背一句或者幾句嗎?

> 五、回顧明理

> 1、 同學們,跟弈秋學下棋的兩個人,為什麼後一個人沒有前一個人學的好,是他們的智力不同嗎?那是因為什麼呢?(請小組討論一下)(板書:專心致志,三心二意)。

> 2、 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獲呢?你能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嗎?

> 3、 小結:看來,聰明不聰明不是最主要的,天才出於勤奮,態度決定了一切(板書:態度決定了一切)。今後,你將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呢?

> 六、延伸激趣

> 1、 總結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 今天同學們都學得專心致志,由開始的不會讀,到後來的熟讀甚至背誦,其實文言文學習並不困難,秘訣就在多讀多背而已。

> 2、 拓展激趣

> 希望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學習更多的文言文,也可以上網、去圖書館查資料學習文言文,使我們的文化底蘊更豐厚。(出示兩篇文言文)[ 具體內容要呈現 ]

> 板書設計:
> 【課後反思】

> 《學弈》這篇文言文,是02年人教版高年級教材大修訂時11冊新增的內容,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我的語文課上,我最想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今天我選擇這篇課文,是想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新的挑戰,在與大家交流的同時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

> 這節課,我最想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文言形式,激起學生閱讀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依據這個目標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線的教學預案。

> 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

> 1、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 課堂上,我敢於放手,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結合注釋,與同伴合作等方法,理解意思之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韻味兒。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書體驗、交流感悟,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 2、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 最後,我想說,在這節課上,我在努力營造一種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學中體現了方法,突出了指導,基本上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但是,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還有缺憾和不足,需要更細、更深的反思。因為,我知道,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成功;因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播本領的高強,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真正的教學不是老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不是老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而是學生帶著教材走向老師,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❹ 課外文言文教學重點有哪些

課外文言文復習專題教案

崔秋萍

【教學目標】

1、了解課外文言文考查的題型特徵;

2、通過典型試題分析,掌握文言文斷句、翻譯基本方法並加以理解和應用;

3、逐步體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課外文言文考查的題型特徵;

2、通過典型試題分析,掌握文言文斷句、翻譯基本方法並加以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逐步體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討論質疑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出問題:平時我們遇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是如何來學習的?

二、考綱要求:

《肇慶市中考考試說明》指出,中考重在考察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確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句子和文段的意思。斷句、重點句子翻譯是肇慶市中考課外文言文兩大考點。一般是給文言文中的部分語句斷句,用「/」斷開,分值2分。翻譯則要求語句順暢並注意重點詞語翻譯的准確,分值4分。

三、考題示例:

(2011年肇慶市中考語文卷課外文言文試題)

四、解題步驟和方法指導:

(一)斷句

1、練習:

①韓 信 為 相 陛 下 殊 瘦 於 舊 何 不 逐 之(2008年肇慶中考題)

②客 謂 主 人 更 為 曲 突 遠 徙 其 薪 不 者 且 有 火 患(2009年肇慶中考題) ③所 誦 五 言 又 其 所 未 嘗 聞 嘆 美 不 能
已(2010年肇慶中考題)

④或 謂 郊 島 誰 貧 曰 島 為 甚 也 曰 何 以 知 之 以 其 詩 知 之。 ⑤故 福 之 為 禍 禍 之 為 福

2、斷句的常用方法:

①通文意 ②找名詞 ③察對話 ④抓虛詞 ⑤辨句式 ⑥明修辭

3、鞏固練習:

練習一:用「/」給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斷句。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練習二 「用「/」給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斷句。

庄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庄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

練習三:用「/」給下列語句斷句。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司法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二)翻譯

1、翻譯常用的方法:

①抓重點字詞。

②增、刪、調、補、留、換。

3、鞏固練習:

練習一: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魏文侯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①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

練習二:把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①,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②」

五、牛刀小試(完成2011年中考試題課外文言文部分)

(乙)

汝有田舍翁,家資殷盛,而累世不識「之」、「乎」。一歲,聘楚士訓其子。楚士始訓之搦管①臨朱②。書一畫,訓曰:「一字。」書二畫,訓曰:「二字。」書三畫,訓曰:「三字。」其子輒欣欣然

③擲筆,歸告其父曰:「兒得矣,兒得矣!可無煩先生,重費館谷也,請謝去。」其父喜從之,具幣謝遣楚士。

逾時,其父擬徵召姻友④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萬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初機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類是已。

(選自《賢弈篇〃應諧錄》)

【注】①搦管:握筆。 ②臨朱:描紅,教師寫好紅色楷字再叫初學兒童用墨筆填寫。③館谷:

教學報酬,古代多用穀物作薪水。 ④姻友:親戚、朋友。 ⑤夥:多。

1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萬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從之,具幣謝遣楚士。

② 逾時,其父擬徵召姻友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

六、課堂小結:

文言文斷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功,整體把握文意並理解文意是斷句的關鍵。斷句的常用方法:①通文意;②察對話 ;③抓虛詞;④辨句式;⑤明修辭 。
解題步驟:通讀全文,弄懂大意——循序漸進,先易後難——藉助特徵,各個擊破——回讀全文,查漏補缺。

「留、換、調、引、增、刪」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解題步驟:通讀全文,把握大意——聯系前後文,仔細推敲——通讀一遍,檢查校正。

七、板書設計

文言文斷句技巧:通文意 、找名詞、察對話 、抓虛詞 、辨句式 、明修辭

文言文翻譯技巧:①抓重點字詞。②增、刪、調、補、留、換。

八、布置作業

完成《中考語文專題復習》104-105頁練習(九)、(十)。

❺ 如何開展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設計

注重基礎字詞的整理,各種此類活用、句式也要整理歸納,總之,要夯實基礎。

❻ 《學弈》全國獲獎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的深邃的寓意。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激發興趣。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視頻,並順勢導入新課《學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四:總結延伸:

①、通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②、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6)文言文斷句教案擴展閱讀

教學反思:

1、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但是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2、本篇教學設計旨在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做引導。導入時,通過播放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時,能夠做到教師先進行示範性朗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標准,並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斷句方式。

❼ 六年級第一課《文言文兩則》教案

網路上有

學奕》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 粗讀課文 設疑自究

(一)、激趣導入

1、老師復述《孟母三遷》典故,學生猜。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學生自讀課本小資料: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和孔子合稱「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匯編了《孟子》一書。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篇經典文章

(1)、板書課題,質疑。

(2)、引導學生看插圖理解題目(課件出示插圖)。理解題目後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讀設疑

1、自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讀中談感受(文言文難讀、難懂)。

3、老師范讀

(1)、聽節奏,標出停頓和讀錯、讀不準的字音。

(2)、你們聽出剛才老師在讀這篇文言文時與白話文有什麼不同嗎?(總結朗讀方法:朗讀時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學生同桌互相練讀。

5、指明朗讀,注意正音:鴻鵠(hu) (fu)弗若與 弓繳(zhuo)

6、喲,你們一下子似乎變成了滿腹詩文的少年書生了!在熟讀課文情況下還有什麼疑問?

7、生質疑。

二、精讀課文 解疑合究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如果方法恰到好處學起來會更省勁,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讀譯文初讀課文。

2、小組合作,古文、譯文對比閱讀,解疑探究。

三、品讀課文 質疑再究

1、安靜的思考,熱鬧的討論,讓老師覺得同學們對學習文言文很有熱情,有什麼收獲嗎?有什麼發現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發言?(有生舉手)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了。請大膽地匯報給大家聽

生:我發現文中有很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2、真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出示: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鼓勵學生在「之」字上批註字的意思或者在譯文中畫出對應的意思。

4、匯報交流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1)、引導學生對照譯文,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藉助圖片,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2)、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生:善於下棋的人。

師:說得都對。這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什麼「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嗎?

△「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1)、交流對這每句話的理解,再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2)、大家讀通了課文,現在有讀懂了課文。那麼,同樣是跟弈學棋的兩個人?為什麼一個人學得好?另一個人學不好呢?

生:一個人專心致志,另一個人三心二意。

生:一個人學得很專心,另一個人想著怎麼把天鵝射下來。

師:能讀出他們各自的表現嗎?(文中)

生:找句子 讀

師:是後一個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嘛?---------------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2)、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一問一答的形式)

5、他們倆對待學習各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就出自《學弈》一文,你們還能用不同的成語概括他們兩人的表現?

專心致志----------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聚精會神----------心猿意馬

一絲不苟----------東張西望

6、表演讀

四、檢測反饋 拓展延伸

1、課文學到這兒,對你們來說一定有了很深的啟迪,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是的,因為態度決定一切。來同學們,發揮我們的才能為生活中所有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創作幾句警示語,為他們指明道路。

2、 學生自創警示語:

五、推薦閱讀 提高素養

1、推薦閱讀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同桌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感悟。

2、搜集《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讀一讀。

3、擴寫或者創編故事。(假如兩個人都專心致志,結果會如何?)

附: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學有所獲三心二意,一無所得

態度決定一切

《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准、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准、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導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里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 整體感知
1. 師范讀課文。
2. 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 指名讀。
4. 集體讀。
5. 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
預設:湯:熱水 去:距離 以:認為
東:向東 為:同謂說 知:同智,智慧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兩小兒為什麼在爭辯?
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
3. 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視覺/觸覺
4. 那麼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
四、 領悟升華
1. 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
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
2. 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

3. 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對他說什麼?
預設:兩小兒:(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精神。

五、 課堂小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
師小結: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後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著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