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ppt課件

小學科學ppt課件

發布時間: 2020-12-04 22:25:57

⑴ 最新整理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六上4誰選擇了它們PPT課件

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⑵ 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這是誰的葉ppt課件百度文庫

直接搜索就可以下載了,原文檔,我試過了

⑶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評價ppt課件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
摘要:新的教學形式給科學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科學課的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勢下,科學課的評價必須注重解決評價主體的問題,並且要端正對評價功能、評價目的的正確認識,同時注重在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方面做好工作。 關鍵詞:小學科學 評價 方法
正文
一節科學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是本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及時接收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正式啟動,在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新教學模式需要發展學生許多新能力,因此傳統的評價標准對於新能力有相當的局限性,學生的能力已經不適合用過去的評價方法去評價。面對新的目標要求,科學課如何以一種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學生?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課題。
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科學課評價理念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課程評價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1. 評價的目的: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 ,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2.評價的內容:全面化。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3. 評價的手段:注重多樣性和靈活性。強調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肯定與贊賞。 4.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不只是教師權利,更應是學校、社區、家長、同伴、自我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 5.評價的時機:全程化。評價要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而且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形成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的實施及探索

⑷ 小學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說課ppt課件

《光是怎樣傳播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背景與教學設想
本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的第三課,其重點是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人們很早以來就是通過對光照射下的物體和影子的觀察,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認識。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記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本課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在前面觀察光和影的活動後,先讓學生建立一些感性的認識,獲得一些關於光和影的信息,再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
第一部分: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教科書是從學生司空見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的,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裡來,又是怎樣到達被照亮的物體上的?尋找推測的依據,是本節課的重點。
第二部分:驗證光的傳播路線。教科書詳細具體地介紹了實驗的器材、方法和步驟,卡紙上藍色的點表示小孔。學生要在圖中的卡紙上直接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教科書中左圖,小孔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正對最前面卡紙上的小孔把光射進去,光線能夠前進到最後的屏上,形成一個明亮的光斑;而教科書中右圖,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射進第一個小孔,就被擋住,所以光屏上沒有光斑。實驗結果明顯地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除了以上實驗方法外,還希望學生能自己想辦法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這有兩個用意,一是希望學生明白,一個結論的得出應該是反復驗證,最好是用多種方法驗證。二是學生想辦法證明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教科書插圖所示的方法,是直管和彎管對比的方法。如果用直管,光從這頭射進去,就會從另一頭射出來,我們的眼睛在另一頭能看見光亮。如果用的是彎管,光從這頭射進去,就不會從另一頭射出來,我們的眼睛在另一頭就不能看見光亮。這證明了光是直線傳播的。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驗證,教科書沒有介紹出來,是為了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
在明白了光是直線傳播的道理後,希望學生能用這個道理解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以及為什麼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這也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二)教學目標
●光是直線傳播的。
●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

⑸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益交流文章ppt課件

一、做好課前充分准備。 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我們首先要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有利於學生做探究為原則,選擇實驗操作的材料,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我們利用導學案的優勢指引學生自己去找適合課堂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對於學生不常見的比如像《細菌和病毒》這樣的課,我們可以利用課件來輔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們要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讓學生貼近科學,不感覺生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科學探究措施,保證有效課堂。 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是實現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攻堅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科學探究力發展的措施尤為重要:一是依據探究程序,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探究教學的一般過程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交流評價。」雖然不必環環緊扣,或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經歷所有的步驟,但內在的程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探究時間。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時間提出問題、有時間作出各種猜想、預測、假設、需要有時間進行設計方案、計劃、實驗、需要有時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需要有時間相互評價……與此同時,教師應合理分配時間,規劃好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的時間之比,策劃好每一單位時間學生做什麼、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從哪裡入手予以幫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實現由扶到放。實際上,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獨立從事探究學習,年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把一堂課的重點定位於探究的某一環節上,教師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思維盲點,促使學生的思維泛起層層漣漪,教學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三、課堂中要培養合作探究的協調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剛開始,就要重視學生科學學習常規的養成,讓學生討論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種活動的規則,讓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有章可循;做到細致入微,(心得體會)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過分強調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否則往往會產生個別思維活躍的學生包辦或掩蓋了其他同學,「陪客」現象自然產生。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索解決的問題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戲活動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2、小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學科學強調分工,這有利於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觀察結果」應該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任務,也是第一任務,是建立在個體任務之上的。 3、對於小組內得出的結論要得到小組內一致的認同,有異議的要反復論證,這樣就凸顯了科學課的文化現象特點。同樣,全班學生得出的結論也須全體同學的認同,對於結論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多的要考慮讓每一個學生動口說、動手填一填、寫一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科學知識。

⑹ 小學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ppt課件

雨的形成
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回備了雲滴增答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過程中,大水滴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水滴半徑增大到2—3mm時,水分子間的引力難以維持這樣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氣流的沖擊而分裂,通過「連鎖反應」.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繼續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這是上升氣流較強的水成雲和混合雲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簡單點說,就是水蒸發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遇冷,凝結,落到地面,形成雨.你洗澡的細心觀察一下屋頂,水大到一定程度會掉下來,這個過程就是下雨的過程了

⑺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直接搜索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就有可以下載的。祝你成功。

⑻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今天天氣怎麼樣》PPT課件

教材簡析:
這是本單元的第一課,對於本單元的內容起到了引領作用。教材「從今天到哪玩」引起學生對於天氣的關注和興趣,繼而展開學習其他天氣知識內容。其實三年級學生說到天氣一點兒也不感覺到陌生,也能夠在他們的記憶力想像得到天氣變化對於生活學習的影響。他們對天氣的認識和了解大多來自經驗的積累和別人的傳授,因此這些是不全面的,有的還是不科學的。所以這課首先從引發學生興趣入手,逐步讓學生自覺關注天氣現象,掌握天氣變化,把天氣變化和自己的生活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從生活中學習天氣方面的有關知識,其次是把一些天氣現象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引入天氣預報和氣象符號等知識,讓學生科學、准時、有效地了解天氣變化和人類活動的聯系。最後是讓學生了解現代和古代人們掌握天氣情況的手段與方法。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通過猜謎語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有關天氣方面基本知識;
2、通過觀看課件等環節讓學生知道天氣預報的由來,了解現代掌握天氣情況的主要途徑;
3、組織學生自己自由設計喜歡的天氣符號,逐漸讓學生掌握常見的天氣符號;
4、讓學生搜集一些我們當地的天氣諺語。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用氣溫、濕度、降水量、氣壓、風力、風向等來描述天氣;
2、能夠自己設計符號來表達天氣情況,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3、掌握了解天氣情況的常用途徑和天氣預報的由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天氣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2、明白天氣預報製作過程和知道天氣預報不是絕對准確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認識一些常見的天氣符號;
2、了解獲得天氣預報的各種途徑。
二、難點:
1、知道運用天氣指導自己的學習活動;
2、學會用氣象符號記錄當天的天氣變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准備:
1、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的背景音樂和視頻,各種天氣的圖片。
2、出示各種常見的天氣符號和老師設計的符號。
3、介紹近代「天氣預報」由來的視頻。
4、各種民間天氣諺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話題。
1、播放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漁舟唱晚》,烘托課堂氣氛,引領學生關注天氣。
2、在背景音樂中,和同學們一起猜一猜謎語——「千根線,萬根線,掉到河裡都不見」。同學們猜出這是什麼嗎?
3、集體朗誦單元扉頁的一段關於「風」的小詩「你見過它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
談話小結:刮風和下雨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天氣現象。
4、提問:有誰能說說看,你都知道還有那些天氣情況呢?
播放課件:各種天氣現象的圖片、聲音等。
5、天氣情況各種各樣,它對我們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呢?比如說……(組織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相互討論)
6、提問:那大家來看一下,今天天氣怎麼樣,有沒有影響我們?誰來描述一下。(板書:今天天氣怎麼樣)
(設計目的:通過大家熟悉的「天氣預報」背景音樂、謎語和詩歌,啟發學生回顧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探究話題——天氣。)
二、認識常見天氣符號,把握特徵並嘗試自己設計。
1、談話:看到書中的同學在准備外出活動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當天當地的天氣情況,不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活動計劃的。看來掌握一些天氣知識對於我們來說尤為重要,我們一般是從哪裡獲得天氣情況信息的呢?
2、提問:天氣預報是從哪些方面來預報天氣的?(天氣、氣溫、風力風向、雲層)。但是天氣情況各種各樣,變化無常,用文字寫起來太麻煩,能不能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表示呢?
3、課件出示常見的天氣符號。(1)講解:就像交通標志一樣天氣狀況也可以用符號表示。(2)說明用符號表示的特點:(板書)簡單、直觀、方便。
4、談話:同學們能不能自己當一回設計師,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天氣符號呢?(1)要求:比一比誰的設計合理、科學、簡單、好認。(2)圖片展示老師自己設計的符號和部分優秀學生設計的符號。
同學們設計的天氣符號各有特色,想不想看看電視上的天氣符號是什麼樣的?和自己比較比較。(播放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視頻)
5、我們除了用詞語、符號能描述天氣,還可以用動作、聲音表示有些天氣現象,請同學上講台表演「寒冷、炎熱、刮風、雷電等」
(設計目的:讓學生設計天氣符號和動作表示天氣,滲透可以用多種形式進行記錄觀察到的現象的教學理念,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講解天氣預報符號的目的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科學的天氣知識。)
三、了解獲得天氣信息的各種途徑。
1、談話:剛才呀,幾位同學表演很到位,下面老師來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播放天氣預報由來的視頻)。
2、原來天氣預報只有150多年的歷史,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麼了解天氣情況的呢?同學們請看課本44頁。
(1)從動物、植物的一些反應來獲取將來的天氣情況。(課件補充一些天氣諺語)
(2)觀測雲層、風、天象等獲知天氣信息。(補充相關諺語作為學生的積累)
3、提問:現代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都很快,要想獲得天氣信息,都有哪些途徑?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適當引領得出結論。(板書:看電視、聽廣播、讀報紙、上網、手機簡訊、打電話)
4、這些天氣信息都是氣象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果,下面我記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樣獲得天氣信息的?帶領學生學習課本43頁中關於天氣預報製作過程的圖片。
5、觀看一段完整的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視頻,全面了解天氣預報從哪些方面播報天氣的。
(設計目的:課件讓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天氣信息是怎麼獲取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氣諺語。讓學生經歷一個天氣預報的過程,學生的收獲遠遠比獲得一些天氣知識更多、更重要。)
四、天氣對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1、講述故事「西藏登山隊准確測出珠穆朗瑪峰高度」。(課件出示內容)
2、我們學校去年組織的首屆冬季運動會,也要關注天氣。
3、引領學生觀察書中有關插圖。
五、課外實踐活動
1、學生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2、用自己設計的符號,記錄最近一周天氣情況。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