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術史試題及答案
『壹』 誰有關於中外美術史的試題及答案呀
1、玉琮的造型特徵是————————。
2、耳邊和嘴邊有雙魚的人像出現在半坡彩陶的————中,中國原始陶器繪畫尺幅最大的作品是————————。
3、《步輦圖》畫面分左右兩部分,左邊是————、————和————。
4、馬王堆漢墓帛畫自上而下分段描寫了天上、————和————景象。
5、————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軸畫。
6、早期西畫家中最有影響的是————。
二、單項選擇:20分 (每題2分,共10題)
1、中國古代雕刻中,將人的雙眼做成圓柱體向前凸起的作品是( )
A、兵馬俑 B、長信宮燈 C、三星堆青銅人像 D、鎮墓佣
2、原始先民為祈盼種族繁衍和農作物豐收,製作的女神像( )
A、是孕婦體態 B、身材肥胖 C、身著長裙 D、表情歡快
3、青銅禮器的主要作用是( )
A、盛煮食物 B、宮廷飾品 C、等級象徵 D、禮儀用品
4、顧愷之認為傳達人物神情,重要的是畫好( )
A、動態 B、眼神 C、服飾 D、五官
5、唐三彩動物佣的最好作品是( )
A、馬俑 B、獸俑 C、鎮墓俑 D、鳥俑
6、使用「鐵線描」,側重暈染法的唐代畫家是( )
A、尉遲乙僧 B、吳道子 C、李思訓 D、周昉
7、四川成都天逥山說唱俑的形象特點是( )
A、手舞足蹈 B、正襟危坐
C、長袖善舞 D、圍成一圈
8、凈土變相繪畫主要出現於( )
A、唐代 B、魏晉時代 C、隋代 D、漢代
9、每畫必題詩,形式手法多樣的明代畫家是( )
A、仇英 B、徐渭 C、唐寅 D、戴進
10、在揚州八怪中,以墨竹譽滿民間的是( )
A、金農 B、鄭燮 C、李鱓 D、弘仁
三、名詞解釋:10分 (每題5分,共2題)
1、凈土變相:
2、「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四、簡答題:20分 (每題10分,共2題)
1、簡答:禮器的作用是什麼?
2、簡答:秦兵馬俑的藝術成就是什麼
『貳』 中外美術史一般怎麼考,明天就期末考試了
名詞解釋 1、彩陶
答:中國古代帶有彩繪花紋的陶器。彩繪顏料以赤鐵礦為主,多飾以幾何圖案和動植物花紋。在造型裝飾、圖案紋樣的處理上,體現了當時審美能力和工藝製作已達到可觀水平。
. 2、仕女畫
答:中國古代人物畫之一種。原指以封建社會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後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一個分目。代表畫家又張萱、周昉等。民間木板年畫中的「美女畫」,亦稱「仕女畫」。
3、馬踏匈奴
答案:西漢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體雕刻。作者運用寓意手法,以矯健的戰馬象徵驃騎將軍,以戰馬將匈奴將領踏翻在地的典型情節,贊頌霍去病在抗擊匈奴戰爭中建樹的奇功。這是具有紀念碑性質的雕刻藝術作品。
5、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答:中國畫術語。北齊畫家曹仲達所畫人物,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猶如剛從水中出來。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畫人物,其勢圓轉而衣服飛揚,富於運動感、節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說。
6、昭陵六駿
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劃李世民征戰時先後騎乘過的六匹駿馬,即: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分別選取侍立、徐行、賓士等動態,風姿英武。作品具有強烈的體積感。
7、帛畫
答: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繪畫。其表現主題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帶有風俗畫性質,線描規整勁利,色彩絢爛諧調,具有裝飾風味。代表有戰國楚墓的《人物龍鳳帛畫》、長安馬王堆漢墓帛畫等。
8、唐三彩
答:中國唐代多彩鉛質釉陶產品的概稱。流行於盛唐武則天至中唐開元、天寶時期。三彩釉以白、黃、綠三種釉色為主,也有少量藍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駝、馬動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答:明代山水畫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時最為盛行。該派承繼南宋院體,取法於李唐、馬遠、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筆有頓挫,形成水墨蒼勁一體。代表畫家有戴進、吳偉等。
10、青銅器
答:發端於黃河流域,是紅銅加錫的合金。分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器等四大類。其中禮器是統治階段用以區別尊卑等級的器物。其品種有鼎、豆、尊、盤、鍾等。
『叄』 求中外美術史復習資料
1. 中國 新石器時代最突出的美術創造是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出土地點是1949年在長沙陳家山
3. 《步輦圖》中所花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4. 吳道子的生活時代是唐朝
5. 五代荊浩所著的山水畫論《筆法記》
6.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所畫的城市是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7. 顧閎中傳世的著名畫卷是《韓熙載夜宴圖》
8. 白描畫卷《五馬圖》的作者是李公麟
9. 南朝謝赫提出「六法」中的藝術最高准則是氣韻生動
10. 中國古代三大石窟是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11. 我國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綠山水畫家是李思訓
12. 《搗練圖》的作者是張萱
13. 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董源的傳世作品有《瀟湘圖》
14. 中國古代皇帝中最愛好花鳥畫而且在花鳥畫中具有相當成就的是宋徽宗趙佶
15. 明末以畫肖像而著名的畫家是曾鯨_
16. 清初在水墨大寫意花鳥畫中抒發家國之痛的是八大山人
17. 元代前期倡導書畫同法,並在繪畫、書法上都有較高造詣的是趙孟頫
18. 閻立本生活的年代是初唐
19. 展子虔《游春圖》的藝術形式是青綠重彩
20. 湖州竹派的開創者是文同
21. 黃公望創作的著名山水畫長卷是《富春山居圖》
22. 倡導「南北宗說」的畫家是_董其昌
23. 新石器時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裝飾紋樣是《人面魚紋彩陶盆》
24. 敦煌莫高窟北魏時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鹿王本生、屍毗王本生
25. 唐代以畫仕女著稱的畫家有張萱、周昉
26. 唐代王維被譽為「_文人畫的鼻祖」
27. 北宋初年以畫寒林平遠著稱的山水畫家是_李成
28. 以生動自然的花鳥形象打破黃筌畫風對宮廷繪畫壟斷的北宋畫家是崔白
29. 北宋畫家郭熙的山水畫理論被輯成《 林泉高致集 》一書。
30.宋代李唐在《採薇圖》中描繪殷貴族不食周粟,靠採薇而生,最後餓死的故事。
31. 明代後期在水墨寫意花卉畫中最富有成就的畫家是徐渭
32. 大同雲岡石窟創建於_北魏
33. 中國商周時期最突出的美術創造是_青銅器
34. 龍門石窟的所在地是_河南洛陽
35. 顧愷之的傳世繪畫作品有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
36. 宋代畫家范寬被譽為「 宋畫第一 」,其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圖》
37. 元代山水畫《漁庄秋霽圖》的作者是倪瓚
38. 「揚州八怪」中最擅畫墨竹的是鄭燮
39. 明人「吳門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畫家是仇英
40. 出土於湖南長沙的兩幅戰國時期的帛畫是《人物龍風帛畫》和《御龍人物帛畫》_
41. 在中國美術史上,繪畫最早被列入國家科舉制是在北宋
42. 克孜爾石窟所在地是新疆
43. 明代繪畫是出現了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吳派等
44. 《畫繼》的作者是 鄧椿
45. 在中國繪畫史上,最早創「披麻皴」的是董源
46. 在明代萬曆年間,把歐洲聖像油畫帶入中國的是_羅明爾堅
47. 「以形寫神」說最早由 顧愷之 提出來的。
48. 元代王繹寫過一篇專門論述肖像畫創作的文章,它的名稱是《寫像秘訣》
49. 中國春秋時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銅器是《蓮鶴方壺》
50. 中國最早的一部繪畫通史是《歷代名畫記》
51. 在唐代與吳道子齊名的一位雕塑家是_楊惠之_
52. 山水畫「三遠法」最早提出者是_郭熙
53. 「大痴道人」是元代畫家 黃公望 的別號。
54. 元代山水畫《太白山圖》的作者是_王蒙
55.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理論是宋代著名文人 蘇軾 提出的。
56. 「筆墨當隨時代」的繪畫主張者是清楚著名畫家_石濤
57. 《太白行吟圖》的作者是_梁楷
58. 《圖畫見聞志》的作者是_郭若虛
59. 《重屏會旗圖》描寫的是南唐皇帝_周文矩的故事
60. 山水畫《廬山高》的作者是_沈周
61. 「六如居士」是明代畫家 唐寅 的別號。
62. 唐代繪畫斷代史《唐朝名畫錄》的作者是_朱景玄
63. 俑為葬具,它興起於春秋時期
64. 山水畫《淮揚潔秋圖》的作者是_石濤
65. 敦煌石窟開鑿於_漢代_
66. 「仰韶文化」在黃河流域,屬於 新石器時代 中期的文化
67. 明代「波臣派」的代表是曾鯨_
68. 清代供職於宮廷的外籍畫家中來自義大利的是郎士寧
69. 山西永樂宮壁畫是 元 (朝代)的作品。
70. 清代畫家 金農 通常被稱為金陵八家之首。
『肆』 中外美術史中哪些作品考試時容易被考到
《簪花仕女圖來》《拾穗》《清明上河自圖》
《青卞隱居圖》《蒙娜麗莎》
《血衣》
《宮女》
《寒江獨釣圖》
《韓熙載夜宴圖》
《簪花仕女圖》
《李白行吟圖》
《溪山行旅圖》
《千里江山圖》
《早春圖賞析》
《青卞隱居圖》
《瀟湘圖》
《廬山高圖》
《五牛圖》
《雜花圖卷》
《荷花水鳥圖》
《開國大典》
《狼牙山五壯士》
《春》
《最後的晚餐》
《創世紀》
《椅中聖母》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荷拉斯兄弟之誓》
《濕婆之舞》
《馬賽曲》
《加萊義民》
《格爾尼卡》
《洛神賦圖》
《思想者》
(斷臂的維納斯)。
《梅杜薩之筏》
《在激流中前進》
《韓熙載夜宴圖》
《楓鷹雉雞圖》
《孟蜀宮伎圖》
《步輦圖》。
《富春山居圖》。
《擲鐵餅者》
《夜巡》
『伍』 中外美術史的復習大綱
中外美術史復習資料(部分)
一. 中西繪畫的審美特徵區別:中國畫的審美基點在於「意味」,西方繪畫的基點從屬於「再現」,中國繪畫追求想像之外的意,線條與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達主觀情感,成為東方美術造型的主要手法。歐洲人致力於物象自然屬性的研究,,造型藝術便充分利用了自然科學,借住明暗規律光與色的關系,空間、體積、結構、運動的表現成為主要造型依據。中國審美的本質在於尚意、領悟,對真實的理解是物體對應人情思後「升華了的真實」,西方的審美本質是尚行的,他們認為造型藝術的認識必須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而理性認識必須有明確的定義,審美必須有客觀依據,有準確的概念,推斥了東方的「領悟性」,重視自然給人的美感及生活體驗的功用。
二. 中國魏晉時期和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都是美術美學的重要時期。美術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多元仍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適應社會的不斷創新仍然是其存在的規律。
三. 人類在漫長的勞動過程中產生了藝術,最早約在3萬年前後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產生了藝術。
四. 宗教美術主要包括:印度、東南亞佛教美術;基督教美術;中國佛教美術;伊斯蘭美術。所謂宗教美術,決不是單純以宗教為內容或題材的美術,而是指服務與並服從於宗教行為的美術。哥特式美術典型: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特點:靈巧,上升的力量控制人的情感,對光線的運用變化交錯,結構為露,具有世俗性,使人感到崇高、神奇,神權飄然,至高無上。
五. 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畫特點:1、傳統的儒家思想對佛教哲學滲進。佛本生故事悲慘場景消退,讓位於對極樂世界的追求嚮往。壁畫中,舉目便是金樓玉宇,仙山瓊閣到處都是華貴絢爛的色彩替代了魏晉時代壁畫的悲苦場面。2、佛教繪畫一切以歌舞昇平追求享樂的上流生活為理想範本,佛造像也以貴族體態中豐滿的理想女性為藝術審美追求。
六. 伊斯蘭教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創始的,《古蘭經》是伊斯蘭教最高法典。齋戒、誦經、禮拜、朝聖等都是他們的宗教儀式,其寺院稱為「清(清凈)真(尾翼)寺」是伊斯蘭教建築藝術的結晶。(耶路撒冷岩石圓頂清真寺 印度 泰姬陵)
七. 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美術:秦漢時期 秦陵 兵馬俑、銅車馬 霍去病墓 伏虎;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洛神賦圖》;隋唐、五代 展子虔《春遊圖》 閻立本《步輦圖》描寫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聯姻的事。 張萱《搗練圖》描寫從事制練勞作的婦女。 周昉《簪花仕女圖》描繪宮中嬪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徵。 唐代山水畫開始盛行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韓翰《牧馬圖》 五代繪畫為宋代繪畫進一步發展作了准備,在隋唐兩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顧閎中《夜宴圖》以長卷形式分為夜宴、觀舞、休息、演樂、賓客應酬等五個場面。畫中人物形象生動傳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於手的表情都處理得較為成功,特別是韓熙載的形象更富有肖像畫的特點,衣冠穿著反映了他的放縱 刻畫了失意官僚心理矛盾的生活面貌。 徐熙《雪竹圖》、董源《瀟湘圖》 黃荃《珍禽圖》寫實的技巧和細膩明麗的風格。
八. 歐洲 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 13、14世紀歐洲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因素,尤其在地中海北岸的義大利,由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及壯大,一個新的文化結構也隨著人們的思維改變而產生,這種反封建、反宗教的新的資產階級文化,被其後的學術界稱為「文藝復興」。
九. 人文主義:1、肯定人的價值,否定神的價值。2、重視現世生活,反對來世思想。3、反對宗教禁慾,對生活積極進取,對幸福生活的追求。4、重科學,提倡自由與人性的解放。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代表人物: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等《最後的晚餐》是為一座修道院食堂所作的壁畫,借聖經題材表現耶穌(象徵真理)和猶大(象徵叛變)之間的戲劇性沖突。作品中深刻地刻畫了各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氣質和一瞬間所產生的微妙心理狀態。(《蒙娜麗莎》肖像畫、《聖母子與聖安娜》) 達.芬奇(米蘭畫派)的的藝術特點:在反動逆流中鞏固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美術研究及創作充滿科學性與哲理思考。1、藝術與科學相聯結,創作與理論研究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現實中的社會矛盾。2、人物個性鮮明,感情豐富。3、力求從科學中找出規律,為藝術服務。4、堅信自然中存在著一切美的形式,要求藝術家成為自然的兒子。5、不足之處:偏重復制自然現象,淡化了藝術家主觀駕馭自然的創造力。
第四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一)考核知識點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
(二)考核要點
1、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的繪畫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三位傑出代表
佛羅倫薩畫派代表波提切利
2、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文藝復興「三傑」主要作品及風格
喬爾喬納的繪畫
提香的繪畫
樣式主義
3、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
細密畫與宗教畫
凡·艾克兄弟的繪畫
勃魯蓋爾的繪畫
4、德國文藝復興美術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主要代表人物及風格特徵
丟勒、荷爾拜因、格呂內瓦爾德、克拉納赫的繪畫
5、法國文藝復興美術
法國楓丹白露畫派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的主要代表
第五章 17世紀歐洲美術
(一)考核知識點
17世紀義大利美術
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
17世紀荷蘭美術
17世紀西班牙美術
17世紀法國美術
(二)考核要點
1、17世紀義大利美術:卡拉奇的學院主義美術、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美術、巴洛克美術、貝里尼的雕塑
2、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魯本斯的繪畫、凡·代克的繪畫
3、17世紀荷蘭美術:哈爾斯的繪畫、倫勃朗的繪畫、維米爾的繪畫、荷蘭小畫派
4、17世紀西班牙美術:委拉斯貴支的繪畫、蘇巴朗的繪畫
5、17世紀法國美術:法國古典主義繪畫、普桑的繪畫、拉圖爾的繪畫
第六章 18世紀歐洲美術
(一)考核知識點
18世紀法國美術
18世紀英國美術
18世紀西班牙美術
18世紀俄羅斯美術
(二)考核要點
1、18世紀法國美術:羅可可風格、華托與布歇的繪畫、夏爾丹的繪畫、烏東的雕塑
2、18世紀英國美術:荷加斯的繪畫、雷諾茲的繪畫、庚斯博羅的繪畫
3、18世紀西班牙美術:戈雅的繪畫、西班牙現實主義風格
4、18世紀俄羅斯美術:俄羅斯肖像畫
第七章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一)考核知識點
1、新古典主義美術
2、浪漫主義美術
3、現實主義美術
4、印象主義美術
5、後印象主義美術
6、19世紀英國美術
7、19世紀俄羅斯美術
8、19世紀美國美術
(二)考核要點
1、新古典主義美術: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大衛與熱拉爾的繪畫、安格爾與普呂東的繪畫
2、浪漫主義美術:法國浪漫主義風格、席里柯的繪畫、德拉克洛瓦的繪畫
3、現實主義美術:法國現實主義風格 巴比松畫派 庫爾貝、柯羅、米勒、杜米埃的繪畫 羅丹、布爾德爾、馬約爾的雕塑
4、印象主義美術:印象主義風格、馬奈與莫奈的繪畫、德加與雷諾阿的繪畫、西斯萊與畢沙羅的繪畫、新印象主義風格
5、後印象主義美術:後印象主義與印象主義區別、塞尚的繪畫、高更的繪畫、凡·高的繪畫
6、19世紀英國美術:英國風景畫、透納與康斯太勃爾的繪畫、拉斐爾前派
7、19世紀俄羅斯美術:藝術世界派、巡迴畫派、列賓與蘇里柯夫的繪畫、列維坦與謝洛夫的繪畫
8、19世紀美國美術:美國風景畫派的風格、惠斯勒的繪畫、霍麥的繪畫
第八章 20世紀美術
(一)考核知識點
20世紀上半葉西方現代美術
20世紀下半葉西方現代美術
前蘇聯美術
(二)考核要點
1、20世紀上半葉西方現代美術:現代主義風格 野獸主義(馬蒂斯) 立體主義(畢加索) 表現主義(蒙克) 抽象主義(康定斯基) 維也納分離派(克里姆特) 未來主義(波丘尼) 風格派(蒙德里安) 超現實主義(達利) 達達主義(杜尚) 巴黎畫派(莫迪里阿尼)
2、20世紀下半葉西方現代美術:抽象表現主義 波普藝術 觀念藝術 大地藝術 超寫實主義 新表現主義
3、前蘇聯美術:俄羅斯左翼藝術家聯盟、前蘇聯美術代表畫家及風格特點
『陸』 考重師的研 自學630中外美術史 想要一些題庫和真題 可以推薦一下么 謝謝
找真題的建議額,強答一波
一個是找學長學姐,學長學姐們現在剛畢業,有些書應該還沒賣掉 現在還來得及
第二個就是找招生辦,有些學校的招生辦是會賣真題的。
還有一個操作難度比較高,還是招生辦,不過是找到招生辦的老師或者學生看能不能幫幫忙,操作難度比較高代價也大。
大概就這幾個了,以前在考研機構待過有點經驗,不知道能不能幫得上忙了
『柒』 中外美術史論述題如何答才能得相對較高的分數呢
按照要點答題:1、時代背景2、藝術特徵(造型特點、色彩特點、應用范疇)3、對現在的影響。
具體的題還要具體解答,歡迎來提問。
『捌』 求解四大美術學的中外美術史論難不難,能寫出下面的題目最好,追加100分
納斯是希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的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她的出現引起了當時的法國領事、希臘商人甚至英國的爭奪,三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
千百年來,關於維納斯雙臂原貌的設想、接臂的構想可謂成千上萬,但無論是按史實恢復還是創新,沒有一種方案被廣泛認可。在爭議聲中,有人質疑:為什麼一個殘缺的雕塑反而更能得到公眾的欣賞,而不是完整的她?
首當其沖的原因是,她面世時就已失去雙臂,也就是一開始她是以一個非完美的形象進入世人的視線,現在沒有人見過完整的維納斯,但大家都覺得她很美,先入為主是斷臂維納斯被接納的主要原因。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能接受呢?因為她的斷臂給大家提供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讓她充滿神秘感。雙手張開的她會是怎樣呢?如果她一手掩著臉,會否更引人入勝……?凡此種種的想像和模擬式的創造,使她在人們面前總是具備新鮮感,也成了停不了的話題。可見斷臂反而使維納斯具備了經久不衰的魅力。
同時,斷臂維納斯恰恰說明了藝術的靈活性、多樣性、包容性及無界限、無定義。如果維納斯是一位雕刻家對某位貴婦的寫實式作品,無疑她是不合格的。然而維納斯是藝術品,而且尤其是藝術品 ----- 因為她的斷臂。如果這是錯誤,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錯誤。真正的藝術除了體現美,還要特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創造藝術的世界裡,沒有框框條條、束縛和繁文縟節,有的只是讓創造者隨意取材的廣闊宇宙,這體現了人類對自由的嚮往。如果維納斯出土後一直保持完整,她還能如此廣受歡迎嗎?畢加索的人像畫作總是給人怪異的感覺,但不妨礙它們現在價值連城。
再者,殘缺也是美,而且比平常的美來得震撼和難忘。完整、正常、傳統的作品比比皆是,我們早就審美疲勞,在大家都被「行為藝術」嚇一跳之後,還能回歸到維納斯的身上。殘缺美也早在各種藝術作品中得到印證,正如《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悲劇是這本巨著令人沉醉的原因之一,如果寶黛二人修成正果白頭到老,大家還愛看《紅樓夢》嗎?正是這種深深的遺憾讓無論《紅樓夢》還是維納斯傳頌萬世。
維納斯雖然失去了雙臂,卻因此使她成為具有永恆生命力的藝術經典。
---------------------
維納斯無疑是美的,盡管她只是一尊大理石做成的雕像。
維納斯是羅馬語,希臘神話中稱她阿芙羅狄蒂。傳說她是眾神之父宙斯和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兒。維納斯在希腦神話中原為豐收女神。奧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後,她才成了愛神、美神,成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體現者。人們曾以繪畫、雕塑等多種形式來紀念她。在這其中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紀希臘雕刻,又稱米洛斯的維納斯。由阿歷山德羅斯雕刻,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現藏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雕像通體為大理石圓雕,高2.04米。畫面中的維納斯神態平和、高貴端莊。微卷的頭發、平靜的面容、渾圓的雙肩、豐滿高聳的雙乳以及柔韌的腰肢,無一不呈現一種成熟的女性美。尤其是那面部:直鼻、橢圓臉、窄額。她那安樣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印象,沒有嬌艷或羞怯,沒有絲毫的造作神態。維納斯所表現出的內在神韻還在於她的表情。她一改以往裸體女神的羞怯,而顯出了一種落落大方,寧靜而脫俗的神態。她的臉上露出的是一絲淡得幾乎讓人感覺不到的微笑。我們從她的笑容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種超凡脫俗。正是這種超然的神態,控制住了赤裸的身體可能帶來的純肉體的官感愉悅。她將人的心靈提高到了一個無比崇高的精神的境界。
面對維納斯(實際上是照片和畫冊)我常常陷入一種巨大的因美而生的震撼。我認為維納斯之所以美,一是因為她的裸體和含蓄,二是因為她的殘缺和不全。盡管她的姿態庄嚴祟高,典雅優美,然而通過軀干、肢體和多重的衣紋的對比卻產生一種微妙流動的韻律。她那半裸的姿勢,使整個形象產生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遮住。她那含蓄的、耐人尋味的美感,幾乎使一切人體藝術都相形見絀。究起其原因,也許正是由於那掛在下半身的衣服表現出了一種含蓄美。羅丹說:「這件作品表達了古代最了不起的靈感;她的肉感被節制所控,她的生命的歡樂聲調被理智所緩。」俄國作家格·伊·烏斯賓斯基說得更明白:「她把自己的創造物的下體遮住了,這是為了不讓觀眾產生習俗的、陳腐的、有關女性美的邪念。半裸的軀體,半落的衣衫,既展示了肉體的美,又有所遮蔽 ,有所節制。它讓人們注意力於人物的內在神韻,而不僅僅是外在的肉體,這的確是高超的藝術手法。」
維納斯雕像的第二個動人之處在於她那獨有的「殘缺的美」。任何一個人面對維納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殘缺的雙臂。尤其是那個右臂,齊刷刷的被奪去。面對這殘缺的雙臂人們扼腕,人們嘆息,甚至流淚。所謂殘缺,就是將人生中原本有價值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幾百年來,不少藝術家對這雙殘臂作出種種的猜測和估計,他們提出許多修復方案,為她補上各種姿勢:有的是一手下垂,另一隻手拿著鮮花、手捧「友愛之環」;或者,左手托著金蘋果,左手倚在一個矮柱上,右手拽起下落的衣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盡管方案很多,但沒有一個復原方案能令人滿意,於是人們只好讓其保持原狀。維納斯的斷臂的美,就在於讓讀者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讓人盡情感受她的整體美,說斷臂的維納斯讓人想像到她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留下空間讓審美者用自己的心靈和感受去填補空白,這恐怕就是斷臂所帶來的殘缺之美的妙處。
面對這樣一尊雕塑,恐怕誰都得承認維納斯雕像蘊涵著一種能誘使人去探索女性美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豐滿而有神韻的女性裸體美。據說,米洛斯創作這尊雕像的意圖,是想再現希臘神話中最富有魅力和性感的女神——阿芙羅狄蒂的形象。實際上作為神靈的阿芙羅狄蒂或維納斯的美,那隻是一種理念或價值的東西。由於這種理念或價值是屬於神靈的,所以,對於作者來說,它只能是幻想。但是,當米洛斯把這種理念或價值表現在大理石上的時候,並不完全是靠想像去創作的,他必須以現實中活的女性作為模特,把幻想和眼前的女性裸體結合起來,創作出自己所設想的那種美。因此,維納斯雕像的美既包含著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女神阿芙羅狄蒂那種女性美,又具有現實中的女性的美。當我們憑著自己的美感去欣賞這尊雕像時,發現雕像頭部和面部呈現的美自不待言,除此之外,維納斯豐腴的乳房下面的軀幹部分還能使人感到由衷別具風韻的美。由雕像左側稍下處至腰間形成的平緩隆起的優美線條,描繪出誘人性慾的曲線——性感。此外,以肚臍為中心向外凸起的腹肌,還讓人感到她與現代女性的腹部有所不同,這種肌肉質的腹部甚至能引起觀賞者想要以自己的腹部去與之相疊合的沖動,如此腹部的形成構成了雕像特有的美。
維納斯雕像所具有的藝術之美與能夠引起男子情慾的女性肉體的動人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後者的存在,絕不會有前者震撼人心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藝術審美與性心理。想想吧,那些著名的、讓人難忘的藝術作品(尤其是繪畫作品)有哪一個不蘊涵著「性意味」?在很多時候藝術和***只是一牆之隔。英國作家毛姆認為審美「與性的本能密切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性與審美有著同樣難以分析的質地,道出了二者基於心靈深處的某種神秘的一致,而這一致就是一種不曾接近的渴求。而我們一旦用語言或身體去實現了那份渴求,看清了她鎂光燈下的本來面目,我們還會有那份沖動嗎?
說到審美,康德有一句名言,「美,首先是指那些與人的所有關心和利害都無關的,能夠從中體驗到快感的對象和事物」。這句話告訴我們,美其實是一種不計較利害得失的「滿足感」。記得,有位作家曾告訴我,說他創作文學作品就好比是手淫。當時我很震驚,今天看來,他的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的無稽之談,或許那是他的真實感受。
藝術的美是不容許脫離性而存在的——這就是我在面對維納斯時得出的結論。至於藝術美與性到底以哪種方式結為一體,它二者的結合程度又該如何,對此我是不作考慮的,因為,它已超出了我的思考范圍。
『玖』 中外美術史試題 急!!!
一、填空題
1、外方內圓
2、陶盆
3、典禮官 祿東贊 通譯者
4、人間 陰間
5、《游春圖》
6、徐悲鴻
二、單項選擇
1——5:CBDBA
6——10:ADABB
三、名詞解釋:
1、答:
又作凈土變、凈土圖。俗稱凈土曼荼羅。指描繪凈土佛菩薩、聖眾及種種庄嚴施設等,以呈現凈土景象之圖像或雕刻。與『地獄變相』相對。變有二義,即:(一)動之義,圖畫不動而畫極樂種種動相,故稱變相。(二)變相之義,繪凈土種種之相而令變現。凈土變相系由於凈土信仰之流行而產生,隨著葯師、觀音、彌勒等信仰之盛行,亦出現不少種類之凈土變。變相種類可分為:(一)盧舍那凈土變,即以盧舍那佛為中心之蓮華藏世界。(二)靈山凈土變,乃釋尊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之法華說法圖。(三)葯師凈土變,系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描繪。(四)彌勒凈土變,描繪即將成佛之補處菩薩之兜率天宮。此外尚有觀世音之補陀落凈土變,而流傳最盛之凈土變相為阿彌陀佛之西方凈土變。
2、答:
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內心的感悟。意指畫家應以大自然為師,再結合內心的感悟,然後才可創作出好的作品。
四、簡答題
1、答:
禮器是古代貴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志,是貴族的專利.青銅禮器作為維護奴隸制宗法禮制社會的工具被當時的統治者神聖化了.這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區別於其他國家青銅文化的顯著特點,即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生活息息相關.異常發達的青銅禮器折射出青銅時代的政治文明.
2、答:
1.形體 高大,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數量眾多顯示了一種恢宏的氣概和巨大的力量。形象記錄了許多富有個性特徵的秦國真實戰士 ,是秦國軍隊的真實寫照。嚴格地模擬實物,力求與實物相似。各類武士俑的高矮、胖瘦以及面型、須發的 樣式等,在刻畫上都十分嚴格、認真。它所注重 的是精煉地表現大貌。為了達到形象生動、傳神的效果,都做了必要的藝術誇張和重點刻畫。如表現須眉,作者就沒有拘泥於刻畫毛根出肉的真實,而是借用誇張手法,把須眉塑造得 有角有棱,特別是胡須,有的塑得飛動、豎起或翻捲起來。這種誇張使人並不感到意外和失真,反而有助於人物精神、氣質的表現,使個性十分鮮明。有的陶俑頭發的雕飾猶如瓜棱形 ,丘壑相間;有的就像繪畫上的大潑墨,高高低低,波浪起伏。這樣既使頭發的蓬鬆質感增強,又把人物性格的豁達表現出來。
秦俑造型還把外部形體與內在精神、氣質融為一體,體現了「形具而神生」的 中國傳統的審美要求。秦俑不僅較成功地把握了整體,而且也注意到細節刻畫,在技法上把圓雕、浮雕、線刻有機地結合,既表現出大的立體形象的體、量、形,也不排斥對某些細部做精細的刻畫種種富有韻律感的線條,烘托著人物的動態,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感,這些都標志著雕 塑藝術已進入了成熟期。
2.秦俑的神態刻畫,是善於抓住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著意刻畫, 塑造了包括不同官階的將吏;不同兵種,不同年齡,不同面容和性格的眾多戰士,以及來源於關中、西南、西北等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各種人物形象
。
3.秦俑的彩繪藝術秦俑彩繪的特點一是色調明快、絢麗,二是運用強烈的對比色。秦俑衣著以大紅、大綠、 粉紫、天藍等色為主要服色。在繪與塑的關繫上,注意到二者互相補 充、配合,顯示了繪塑結合、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總之,秦俑藝術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它那既寫實而又精於提煉和傳神的藝術表現 手法,為後代所繼承,可以說是我國古代雕塑史上的典範,也是世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五、作品賞析
1、答:
這匹正撒開四蹄飛奔的駿馬體態矯健,昂首甩尾,頭微微左側,三足騰空,只有右後足落在一隻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於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隻小小的飛燕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飛燕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於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
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穩地落在踏鳥的一隻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像力之卓越、構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
《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像,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
2、答
3、答
4、答
本畫描繪了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的聯姻事件。畫幅右面是坐在步輦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輦和掌扇的宮女簇擁著,唐太宗的宮女九人前後分列,嬌小玲瓏,有的抬輦執扇,有的躬背昂頭,有的側趨正行,姿態各異,表情不一。她們的身體比例都被微妙地縮小了一些,恰到好處地將坐在中間的唐太宗襯托得十分偉岸。左側三個人物中,為首執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禮官,他紅袍虯須,神態沉著干練,引導吐蕃使者祿東贊前來晉見。身著小團花衣、拱手致意的祿東贊,他被典禮官引見給太宗皇帝。祿東贊及其隨從的舉止、相貌特徵有著強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當地刻畫出祿東贊睿智聰穎而又謙和的性格特徵。畫中的祿東贊身形瘦小,頭戴平頂小帽,身穿團花窄袖長袍,他眉頭微顰,舉止謙恭,細部的刻畫表現出一臉的敬畏,又不失使節的持重儀表。最後一位著白衣者可能是翻譯官,著白衣,執笏板,謹慎惶恐。大唐的氣魄被有力的抒發。
唐太宗的形象表現則更為成功,在深沉謙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氣度。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祿東贊雖然身為一國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總還是無法與帝王相媲美,於是人物的選擇又已經決定了畫面中最有權威、無人與之匹敵的唐太宗的地位;畫家不僅描繪太宗本身舉重若輕的神態,還用身旁女性的溫柔襯托他的穩健持重,用祿東贊的體形與表情來襯託大唐的泱泱大國氣勢。
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形象,以及裝飾物「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步輦」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左右這種對比,尤其是譯官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神情自若、儀態萬方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張一弛、一柔一剛,讓人的視覺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們彈琴時的左手伴奏,穩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區炫音技巧的展示,華麗而不俗脫;一唱一和,和諧有序。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映襯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
『拾』 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考試 美術學專業 歷年《中外美術史論》考試試題和答案
http://wenku..com/view/15afeeea172ded630b1cb66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