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生色彩

美術生色彩

發布時間: 2020-12-04 23:24:48

❶ 零基礎美術如何快速提升色彩

了解最重要的知識,求助學長學姐。
知道一些基本的純灰,色調,色相,專近強遠弱近大遠屬小,突出主體,弱化背景,顏色明快,通過筆觸塑造搞體積空間,單個物體近的多畫幾筆,層次多點,罐子重點做,水果大小區分,最主要的就是形,色,關系,等等。對於不同畫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美術生聯考顏色明快容易跳出來,其次看的就是關系,亮灰暗,投影(ಥ_ಥ)

❷ 美術高考生畫的色彩的一些理論知識

對於色彩的研究,千餘年前的中外先驅者們就已有所關注,但自18世紀的科學家牛頓真正給予科學揭示後,色彩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色彩是一種涉及光、物與視覺的綜合現象,「色彩的由來」自然成為第一命題。
所謂色彩術語,即色彩的專用名詞。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一方面是基本知識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闡述色彩原理與規律的必要的中介語言,所以應在開始就作為講解的內容。
經驗證明,人類對色彩的認識與應用是通過發現差異,並尋找它們彼此的內在聯系來實現的。因此,人類最基本的視覺經驗得出了一個最樸素也是最重要的結論:沒有光就沒有色。白天使人們能看到五色的物體,但在漆黑無光的夜晚就什麼也看不見了。倘若有燈光照明,則光照到哪裡,便又可看到物像及其色彩了。
真正揭開光色之謎的是英國科學家牛頓。17世紀後半期,為改進剛發明不久的望遠鏡的清晰度,牛頓從光線通過玻璃鏡的現象開始研究。1666年,牛頓進行了著名的色散實驗。他將一房間關得漆黑,只在窗戶上開一條窄縫,讓太陽光射進來並通過一個三角形掛體的玻璃三棱鏡。結果出現了意外的奇跡:在對面牆上出現了一條七色組成的光帶,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一色緊挨一色地排列著,極像雨過天晴時出現的彩虹。同時,七色光束如果再通過一個三棱鏡還能還原成白光。這條七色光帶就是太陽光譜。
牛頓之後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進一步告訴我們,色彩是以色光為主體的客觀存在,對於人則是一種視象感覺,產生這種感覺基於三種因素:一是光;二是物體對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視覺器官——眼。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有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反射出來刺激人的眼睛,經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形成對物體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覺。
光、眼、物三者之間的關系,構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學的基本內容,同時亦是色彩實踐的理論基礎與依據。
光、可見光、光譜色
要了解牛頓發現的光色散現象的產生原因,還須從光的本質中尋找答案。
所謂光,就其物理屬性而言是一種電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為人的視覺器官——眼所接受,並作出反應,通常被稱為可見光。因此,色彩應是可見光的作用所導致的視覺現象,可見光刺激眼睛後可引起視覺反應,使人感覺到色彩和知覺空間環境。可見光很普通,凡視覺正常的人都可感覺到它。可見光又神秘莫測和千變萬化,因為除了看見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加以接觸、穩定和認識。因此古今中外的許多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都曾觀察、研究和思考它,但幾乎都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盡管牛頓把光作了分解,然而有人把這說成是「破碎了的光」。
很顯然,可見光不是固體、液體、氣體之類的東西,不是細胞、分子、原子,也不是熱能、電能、化學能。
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對光的研究逐漸接觸到本質。仍然是牛頓,在1678年首先提出,光是物體射出的一種微粒,稱為光粒,它以極大的速度由發光體四向射出,達到人眼就產生光的感覺,被稱為微粒說。
1678年海根斯等認為,宇宙間彌漫著一種稀薄而具有彈性的介質叫以太。物質發光,則其電子振動,經周圍的以太依次傳遞到遠方,成為一種橫波,橫波進入人眼引起光感,被稱為波動說。
1864年麥克斯韋認為,光並不是以太自身的運動,而是以太之中的電磁變化而引起的傳播,以太波即電波的一種,被稱為電磁說。
現代科學證實,光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存在的輻射能。它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光具有的這兩種性質,在光學上稱為「二象性」。
陽光通過三棱鏡時隨著波長的不同,行進的線路也不相同:紫色光波長最短,行進速度最慢,曲折最大(折射角度最大),紅色光波長最長,折射角度最小,其餘各色光依次排列,才形成七色光譜。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的表面時產生粒子「碰撞」,部分反射、部分被吸收,這種反射光作用於視覺器官,形成物體色的概念。這些便是光的色散現象和物體色彩本質性科學解答。
在整個電磁波范圍內,並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電磁波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無線電波和可見光等,它們都各有不同的波長和振動頻率。只有從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長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覺,這段波長叫可見光譜,即常稱的光。
其餘波長的電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見的,通稱不可見光,實際上是不同的射線或電波。波長長於780毫微米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短於380毫微米的電磁波叫紫外線。各種光具有不同的波長,其大小仍用毫微米來計量。
由三棱鏡分解出來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計來測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長。因此,色的概念實際上是不同波長的光刺激人的眼睛所產生的視覺反映。
光的物理性質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長兩個因素決定。波長的長度差別決定色相的差別。波長相同而振幅不同,則決定色相明暗的差別,即明度差別。
有光才會有色,光產生於光源。光源有自然的和人造的兩類。現在我們知道,被認為是白色(或無色)的陽光,和所有的燈光都是由各種波長與頻率的色光組成的,這些色光依次排列,即所謂「光譜」。不同光譜的燈如白熾燈、熒光燈等所發出的光,其色彩感覺也不同。
太陽光的光譜開始被認為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組成,後來有人提出由紅、橙、黃、綠、藍、紫六色組成,理由是青和藍色光始終未能測定其確切的波長界限差值。關於7色和6色光譜的觀點,在色彩學中似乎至今未有定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現在大多數色彩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以及學者都認同六色觀點,而大多數色彩專業書籍都採用6色的觀點,原因主要是以六色排出的色表與色環便於色彩原理的闡述)。因為光譜色的名稱不僅為科學家和藝術家們所關心,語言學家和文學家也極為關注,出自他們各自的著眼點,對名稱含義的理解存在差異亦在所難免。例如橙色以色彩學論實為紅黃的間色,也有叫桔黃色的,現實中橙色的果實其色彩有很大的差別,就是橙子本身的色彩也有深淺差別,所以橙色只是所有橙子色彩的一個總概念,很難以某一個具體的果子為標准。由此可見,色彩的名稱本身實際上就存在著不確切性。又如青色,有人認為來源於藍晶石,因此應該藍綠色,而藍才是正色,所以光譜色中應該去青存藍。在日本,青天的青實際上是我們認為的天藍,所以在日本的光譜中習慣於去藍存青。此外,還有認為光譜只有紅、黃、綠、藍、紫五色組成的觀點。總之,有關7色、6色、5色的觀點可以說至今尚未定論,很難確認某種說法而否定另兩種說法,在閱讀不同的色彩理論書時,經常會出現說法不一的現象,原因已如上所述。
用顏料配出和色游標准色相一致的六種色,定為顏料的標准色,即為紅、橙、黃、綠、藍、紫。

光源色、物體色、固有色

物體色的呈現是與照射物體的光源色、物體的物理特性有關的。
同一物體在不同的光源下將呈現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的白紙呈白色,在紅光照射下的白紙成紅色,在綠光照射下的白紙呈綠色。因此,光源色光譜成分的變化,必然對物體色產生影響。電燈光下的物體帶黃,日光燈下的物體偏青,電焊光下的物體偏淺青紫,晨曦與夕陽下的景物呈桔紅、桔黃色,白晝陽光下的景物帶淺黃色,月光下的景物偏青綠色等。光源色的光亮強度也會對照射物體產生影響,強光下的物體色會變淡,弱光下的物本色會變得模糊晦暗,只有在中等光線強度下的物體色最清晰可見。
物理學家發現光線照射到物體上以後,會產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現象。而且,各種物體都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以物體對光的作用而言,大體可分為不透光和透光兩類,通常稱為不透明體和透明體。對於不透明物體,它們的顏色取決於對波長不同的各種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況。如果一個物體幾乎能反射陽光中的所有色光,那麼該物體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一個物體幾乎能吸收陽光中的所有色光,那麼該物體就呈黑色。如果一個物體只反射波長為700毫微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它各種波長的光,那麼這個物體看上去則是紅色的。可見,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實質上是指物體反射某些色光並吸收某些色光的特性。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透過的色光決定的。紅色的玻璃所以呈紅色,是因為它只透過紅光,吸收其它色光的緣故。照相機鏡頭上用的濾色鏡,不是指將鏡頭所呈顏色的光濾去,實際上是讓這種顏色的光通過,而把其它顏色的光濾去。由於每一種物體對各種波長的光都具有選擇性的吸收與反射、透射的特殊功能,所以它們在相同條件下(如:光源、距離、環境等因素),就具有相對不變的色彩差別。人們習慣把白色陽光下物體呈現的色彩效果,稱之為物體的「固有色」。如白光下的紅花綠葉絕不會在紅光下仍然呈現紅花綠葉,紅花可顯得更紅些,而綠光並不具備反射紅光的特性,相反它吸收紅光,因此綠葉在紅光下就呈現黑色了。此時,感覺為黑色葉子的黑色仍可認為是綠葉在紅光下的物體色,而綠葉之所以為綠葉,是因為常態光源(陽光)下呈綠色,綠色就約定俗成地被認為是綠葉的固有色。嚴格地說,所謂的固有色應是指「物體固有的物理屬性」在常態光源下產生的色彩。
光的作用與物體的特徵,是構成物體色的兩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它們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只強調物體的特徵而否定光源色的作用,物體色就變成無水之源;只強調光源色的作用不承認物體的固有特性,也就否定了物體色的存在。同時,在使用「固有色」一詞時,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切勿誤解為某物體的顏色是固定不變的,這種偏見就是在研究光色關系和作色彩寫生必克服的「固有色觀念」。

❸ 美術生色彩學什麼

美術生學的色彩是美術高考的科目之一,是衡量考生的標准之一

❹ 美術生的素描、色彩如何才能高分

一般聯考時素描畫結構畫好了容易得高分,因為在滿地上了明暗的素描中,結構是很顯眼的
色彩。。我色彩很差就不好多說了。

❺ 美術色彩

一、 色彩與視覺的原理
1.光與色
光色並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覺離不開光。
(1)光與可見光譜。光在物理學上是一種電磁波。從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長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們的色彩視覺感覺受。此范圍稱為可見光譜 。波長大於0.77微米稱紅外線,波長小於0.39稱紫外線。
(2)光的傳播。光是以波動的形式進行直線傳播的,具有波長和振幅兩個因素。不同的波長長短產生色相差別。不同的振幅強弱大小產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別。光在傳播時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種形式。光直射時直接傳入人眼,視覺感受到的是光源色。當光源照射物體時,光從物體表面反射出來,人眼感受到的是物體表面色彩。當光照射時,如遇玻璃之類的透明物體,人眼看到是透過物體的穿透色。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物體的干涉時,則產生漫射,對物體的表面色有一定影響。如通過不同物體時產生方向變化,稱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與物體色相同。

2.物體色
自然界的物體五花八門、變化萬千,它們本身雖然大都不會發光,但都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當然,任何物體對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黑色或白色。
常見的黑、白、灰物體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體對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體表面肌理狀態的影響,表面光滑、平整、細膩的物體,對色光的反射較強,如鏡子、磨光石面、絲綢織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鬆的物體,易使光線產生漫射現象,故對色光的反射較弱,如毛玻璃、呢絨、海綿等。
但是,物體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雖是固定不變的,而物體的表面色卻會隨著光源色的不同而改變,有時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覺。所謂的物體「固有色」,實際上不過是常光下人們對此的習慣而已。如在閃爍、強烈的各色霓虹燈光下,所有建築及人物的服色幾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顯得奇異莫測。
另外,光照的強度及角度對物體色也有影響。

二、 色立體及表色系

1.色立體
色立體是依據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變化關系,藉助三維空間,用旋圍直角坐標的方法,組成一個類似 球體的立體模型。它的結構經了比地球儀的形狀,北極為白色,南極為黑色,連接南北兩極貫穿中心的軸為明度標軸,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環的位置則赤道線上,球面一點到中心軸的重直線,表示純度系列標准,越近中心,純度越低,球中心為正灰。
色立體有多種,主要有美國蒙賽爾色立體、德國奧斯特瓦爾德色立體、日本色研色立體等。
2.蒙賽爾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對比

<一>.色相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色相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根本方面,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相之間在色相環上的距離(角度),距離(角度)越小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強。

1.零度對比
(1)無彩色對比 無彩色對比雖然無色相,但它們的組合在實用方同很有價值。如黑與白 、黑與灰、中灰與淺灰,或黑與白與灰、黑與深灰與淺灰等。對比效果感覺大方、莊重、高雅而富有現代感,但也易產生過於素凈的單調感。
(2)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 如黑與紅、灰與紫,或黑與白與黃、白與灰與藍等。對比效果感覺既大方 又活潑,無彩色面積大時,偏於高雅、莊重,有彩色面積大時活潑感加強。
(3)同種色相對比 一種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純度變化的對比,俗稱姐妹色組合。如藍與淺藍(藍+白)色對比,橙與咖啡(橙+灰)或綠與粉綠(綠+白)與墨綠(綠+黑)色等對比。對比效果感覺統一、文靜、雅緻、含蓄、穩重,但也易產生單調、呆板的弊病。
(4)無彩色與同種色相比 如白與深藍與淺藍、黑與桔與咖啡色等對比,其效果綜合了(2)和(3)類型的優點。感覺既有一定層次,又顯大方、活潑、穩定。

2.調和對比
(1)鄰接色相對比 色相環上相鄰的二至三色對比,色相距離大約30度左右,為弱對比類型。如紅橙與橙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感覺柔和、和諧、雅緻、文靜,但也感覺單調、模糊、乏味、無力,必須調節明度差來加強效果。
(2)類似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60度左右,為較弱對比類型,如紅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較豐富、活潑,但又不失統一、雅緻、和諧的感覺。
(3)中差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90度左右,為中對比類型,如黃與綠色對比等,效果明快、活潑、飽滿、使人興奮,感覺有興趣,對比既有相當力度,但又不失調和之感。

3.強烈對比
(1)對比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120度左右,為強對比類型,如黃綠與紅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感雜亂、刺激、造成視覺疲勞。一般需要採用多種調和手段來改善對比效果。
(2)補色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180度,為極端對比類型,如紅與藍綠、黃與藍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眩目、響亮、極有力,但若處理不當,易產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協調等不良感覺。

<二>明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相組合後,由於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明度 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決定色彩方案感覺明快、清晰、沉悶、柔和、強烈、朦朧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決於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明度區,8——10劃為高明度區,4——7劃為中明度區。(圖)在選擇色彩進行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長(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短(弱)對比。據此可劃分為九種明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高長調 如10:8:1等,其中10為淺基調色,面積應大,8為淺配合色,面積也較大,1 為深對比色,面積應小。該調明暗反差大,感覺刺激、明快、積極、活潑、強烈。
(2)高中調 如10:8:5等,該調明暗反差適中,感覺明亮、愉快、清晰、鮮明、安定。
(3)高短調 如10:8:7等,該調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辯,感覺優雅、少淡、柔和、高貴、軟弱、朦朧、女性化。
(4)中長調 如4:6:10或7:6:1等,該調以中明度色作基調、配合色,用淺色或深色進行對比,感覺強 硬 、穩重中顯生動、男性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該調為中對比,感覺較豐富。
(6)中短調 如4:5:6等,該調為中明度弱對比,感覺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長調 如1:3:10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強烈,感覺雄偉、深沉、警惕、有爆發力。
(8)低中調 如1:3:6等,該調深暗而對比適中,感覺保守、厚重、朴實、男性化。
(9)低短調 如1:3:4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微弱,感覺沉悶、憂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還有一種最強對比的1:10最長調,感覺強烈、單純、生硬、銳利、眩目等。

<三>純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純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純度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但因其較為隱蔽、內在,故易被。在色彩設計中,純度對比是決定色調感覺華麗、高雅、古樸、粗俗、含蓄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彩在純度等差色標上的距離,距離越長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弱。
如將灰色至純鮮色分成10個等差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純度區,8——10劃為高純度區,4——7劃為中純度區(圖)。在選擇色彩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九種純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鮮強調 如10:8:1等,感覺鮮艷、生動、活潑、華麗、強烈。
(2)鮮中調 如10:8:5等,感覺較刺激,較生動。
(3)鮮弱調 如10:8:7等,由於色彩純度都高,組合對比後互相起著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覺刺目、俗氣、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離離大,這種效果將更為明顯、強烈。
(4)中強調 如4:6:10或7:5:1等,感覺適當、大眾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感覺溫和、靜態、舒適。
(6)中弱調 如4:5:6等,感覺平板、含混、單調。
(7)灰強調 如1:3:10等,感覺大方、高雅而又活潑。
(8)灰中調 如1:3:6等,感覺相互、沉靜、較大方。
(9)灰弱調 如1:3:4等,感覺雅緻、細膩、耐看、含蓄、朦朧、較弱。
另外,還有一種最弱的無彩色對比,如白:黑、深灰:淺灰等,由於對比各色純度均為零 ,故感覺非常大方,莊重,高雅,樸素。

<四>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對比
形態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總有其一定的面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但由於面積、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

1.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1)色調組合,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相對強烈。
(2)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一方增大面積,取得面積優勢,而另一方縮小面積,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
(3)色彩屬性不變,隨著面積的增大,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反之則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般建築外牆、室內牆壁等都選用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以減低對比的強度,造成明快、舒適的效果。
(4)大面積色穩定性較高,在對比中,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相反,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
(5)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與形的聚、散狀態關系很大的是其穩定性,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則相反。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一般色彩都較集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
(1)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對比效果越雖,反之則越弱。
(2)雙方互相呈接觸、切入狀態時,對比效果更強。
(3)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對比的效果最強。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

<五>色彩的肌理對比
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為密切,影響色彩感覺的是其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 感受。
(1)對比雙方的色彩,如採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製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織物上,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
(3)繪畫及色彩表現中,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麥當勞、鋼筆、毛筆等各類畫筆。
(4)同樣的顏料採用不同的的手法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調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塗、撒、塗、染、勾、噴、扎、淌、刷、括、點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連續對比
(1)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這種情況 下,色彩的比較、襯托、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黃色紙張上塗一小塊灰色,這種感覺越強,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再如在黑紙上塗一灰色小方塊,白紙上塗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
(2)色彩對比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視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性,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對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第二色會發生錯視。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影響越大。第二色的錯視傾向於前得的補色。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醫院中手術室環境及開刀醫、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 紅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對比,使醫生注視了藍綠色後,不但可減少、恢復視覺的疲勞,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神經等,從而有利於保證手術進行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三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點和種類
色彩推移是將色彩按照一定規律有秩序地排列、組合的一種作品形式。種類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純度推移、互補推移、綜合推移等。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明亮感和閃光感,富有濃厚的現代感和裝飾性,甚至還有幻覺空間感。
1、色相推移 將色彩按色相環的順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為了使畫面豐富多彩、變化有序,色彩可選用色相環(似地球赤道),也可選用含白色或淺灰的色相環(似地球北半球的緯線),亦可選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環(似地球南半 球的緯度)。
2、明度推移 將色彩按明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一般都選用單色系列組合,也可選用兩個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擇用太多,否則易亂易花,效果適得其反。
3、純度推移 將色彩按等差級數系列的順序由鮮到灰或由灰到鮮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互補推移是處於色相環通過圓心180度兩端位置上一對色相的純度組合推移形式。
4、綜合推移 將色彩將色相、明度、純度推移進行綜合排列、組合的漸變形式,由於色彩三要素的同時加入,其效果當然要比單項推移復雜、豐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構圖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種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構圖及形象組織亦有相應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
1.平行推移 將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或不規則進行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條紋狀、有秩序地安排、處理。
2.放射推移
(1 )定點放射 又稱日光放射、離心放射、畫面應確定 一個或多個放射點,然後將色彩圍繞入射點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組合。
(2)同心放射 又稱電波放射,畫面有一個或多個放射中心,將色彩從放射中心作同心圓、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邊、同心不規則等形象,向外擴散處理、安排。
(3)綜合放射 將定點放射和同心放射綜合在一個畫面中進行組織、處理。
3.綜合推移 將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時出現、安排在一個畫面中,使作品的形態形成曲、直、寬、窄、粗、細等對比,構圖復雜、多變、效果更為豐富、有趣。但為防止產生散、亂、花、雜的弊病,畫面一般只應有一個中心或主體,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體。
4.錯位、透疊及變形
(1)錯位 有整體錯位和局部錯位兩種情況 。整體錯位是為了進行色相的冷暖對比、明度的明暗對比、純度的鮮灰對比,將底、圖的色彩作整體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則圖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則圖色暗到明,底色鮮 到灰,圖色灰到鮮。
局部錯位是處理有規則塊狀色綵排列時採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第二排用2、3、4、5號色,第三排用3、4、5、6號色等,每排錯開一級或多級。有時,為了某種光感及立體感處理需要,也可同時向左右兩邊錯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左右第二排同時都用2、3、4、5號色作對稱式錯位。
(2)透疊 是一種當兩個形體相重疊時,處理成兩者都能顯現形體、輪廓的表現手法。色彩透疊可產和透明、輕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現代感很強。當底形和面形重疊時,如果設色相差級數小,則兩者小有緊貼感。當色彩級數差增大時,則兩者的空間感也隨之增大而有遠離感。
(3)變形 色彩推移的可變性及創造性開發餘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構圖形式、鳳色規律後進行種種變化,充分發揮個人的構思想像,將會產生無窮無盡的佳作。
變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點放射的放射線一般都處理成直線,可作弧線變形處理,成有單向轉動感的風車狀,也可作雙向交叉處理,則效果更復雜豐富等等。

四、綜合對比及色調變化

<一>綜合對比
多種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明度、純度等不同差別,所產生的總體效果稱為綜合對比。這種多屬性、多差別對比的效果,顯然要比單項對比豐富、復雜得多。事實上,色彩單項對比的情況 很難成立,它們不過是色彩對比中一個側面,因此,在創作和設計實踐中都較少應用。設計師在進行多種色彩綜合對比時要強調、突出色調的傾向,或以色相為主,或以明度為主,或以純度為主,使某一主面處於主要地位,強調對比的某一側面。從色相角度可分為淺、、深等色調傾向。從明度角度可分淺、 中、灰等色調傾向。從感情角度可分冷、暖、華麗、古樸、高雅、輕快等色調傾向。

<二>色調傾向的種類及處理
綜上所述,色調傾向大致可歸納成鮮色調、灰色調、淺色調、深色調、中色調等。
1.鮮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對比時,必須與無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銀等光澤色相配,在高純度、強對比的各色相之間起到間隔、緩沖、調節的作用,以達到既鮮艷又直轄市、既變化又統一的積極效果。感覺生動、華麗、興奮、自由、積極、健康等。
2.灰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之中調入不同程度、不等數量的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向低純度方向發展,為了加強這種灰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特別是灰色組配作用。感覺高雅、大方、沉著、古樸、柔弱等。
3、深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先考慮多選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藍、紫、藍綠、藍紫、紅紫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深色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黑色組配使用感覺老練、充實、古雅、朴實、強硬、穩重、男性化等。
4、淺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無考慮多選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黃、桔、桔黃、黃綠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白色或淺灰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粉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白色組配使用。
5、中色調
是一種使用最普遍、數量最眾多的配色傾向,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數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呈現不太淺也不太深,不太鮮也不太灰的中間狀態。感覺隨和、朴實、大方、穩定等。
在優化或變化整體色調時,最主要的是先確立基調色的面積統治優勢。一幅多色組合的作品,大面積、多數量使用鮮色,熱必成為鮮調,大面積、多數量使用灰色,勢必成為灰調,其他色調依此類推。這種優勢在整體的變化中能使色調產生明顯的統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調色而沒有感到單調、乏味。如果設置了小面積對比強烈的點綴色、強調色、醒目色,由於其不同色感和色質的作用,會使整個色彩氣氛豐富。活躍起來。但是整體與對比是矛盾的統一體,如果對比、變化過多或面積過大,易破壞整體,失去統一效果而顯得雜亂無章。反之,若面積太小則易被四周包圍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預期的作用。

<三>色調變化及類型

變調即色調的轉換,是藝術設計中色彩選擇多方案考慮及同品種多花色系列設計的重要課題,變調的形式一般有定形變調、定色變調、定形定色變調等。

1、定形變調
實質為保持形態(圖案、花形、款式等)不變的前提下,只變化色彩而達到改變色調傾向的目的,是紡織、服裝、裝潢、包裝、裝幀、環藝等多種實用美術中,經常採用的產品同品種、同花形、多色調的設計構思方法。
定形變調主要有兩種形式。
(1)同明度、同純度、異色相變調 即根據原有設計色調,保持明度、純度不彎,只變化色相(原有色相對比距離不變)而改變色調的傾向。其色彩選擇與組合的關鍵實質,在於要將原有整組色彩的結構保持不變,然後在色立體中圍繞中心N軸,沿色相環作水平移動,基調色移到某一色相區,就形成某一色調。如移至紅色相區組成紅色調,移至藍色相區且成藍色調等。
(2)異色相、異明度、異純度變調 根據原有色調將色相、明度、純度做全面改變,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調類型。如鮮調…灰調(…表示左右箭頭)、淺調…深調、中調…鮮調、中調…淺調、深調…中調、灰調…中調、灰調…淺調、淺調…鮮調、深調…灰調、鮮調…深調等。

2、定色變調
定色變調實質是保持色彩不變,變化圖案、花形、款式等,即變化色彩的面積、形態、位置、肌理等因素,達到改變總體色調傾向之目的,是實用美術中產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種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色調轉變的關鍵最 要在於大面積基調色的變化,其次是將色彩作小面積點、線、面形態的交叉、穿插、並置組合,利用色彩的空間混合效應,少色產生多色的效果,鮮色產生含灰色的感覺 ,使色彩之間互相呼應、取代、置換、反轉與交織,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調既有變化又很統一,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從而增強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變調
在各色調的花形與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慮大小、位置、布局進行適當變化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將兩種或多種色彩互相進行混合,造成與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稱為色彩的混合。它們可歸納成加色法混合、減色法混合、空間混合、空間混合等三種類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稱第一混合,當不同的色光同時照射在一起時,能產生另外一種新的色光,並隨著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會逐漸提高將紅(橙)、綠、藍(紫)三種色光分別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無法混出這三種色光來,故稱為色光的三原色,它們相加後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種視覺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結果是色相的改變、明度的提高、而純度不並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廣泛 應用於舞台燈光照明及影視、電腦設計等領域。

<二>減色法混合
減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稱第二混合。在光源不變的情況下,兩種或多種色料混合後所產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當於白光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會降低。故與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後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發生變化,而且明度和純度都會降低。所以混合的顏色種類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濁,最後近似於黑灰的狀態。
人們平時在繪畫、設計、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調合,都屬減色法應用。

<三>空間混合
亦稱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將兩種或多種顏色穿插、並置在一起,於一定的視覺空間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稱空間混合。其實顏色本身並沒有真正混 合,它們不是發光體,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與減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於參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減也不加。
由於 它實際比減色法混合明度顯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顯得豐富、響亮,有一種空間的顫動感,表現自然、物體的光感,更為閃耀。
空間混合的產生須具備必要的條件。
(1)對比各方的色彩比較鮮艷,對比較強烈。
(2)色彩的面積較小,形態為小色點、小色塊、細色線等,並成密集狀。
(3)色彩的位置關系為並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當的視覺空間距離。
六、強刺激調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調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給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們都按照自己的偏好與習慣去選擇樂於接受的色彩。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從狹義的色彩調和標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帶尖銳的刺激感的色彩組合群體,但這種含義僅提供視覺舒適的一方面。因為過分調和的色彩組配,效果會顯得模糊、平板、乏味、單調,視覺可辯度差,多看容易使人產生厭煩、疲勞的不適應等。
但是色相環上大角度色相對比的配色類型,對人眼的刺激強烈,過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視覺疲勞,而產生極不舒服的不適應感,使人心理隨著失去平衡而顯得焦躁、緊張、不安,情緒無法穩定。
因此,在很多場合中,為了改善由於色彩對比過於強烈而造成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一種廣義的色彩調和境界,即色調既鮮艷奪目、強烈對比、生機勃勃、而又不過於刺激、尖銳、眩目,這就必須運用強刺激調和的手法。
1.面積法
將色彩對比特點是色相對比強烈的雙方面積反差拉大,使一方處於絕對優勢的大面積狀態,造成其穩定的主導地位,另一方則為小面積的從屬性質。如中國古詩詞里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等。
2.阻隔法
又稱色彩間隔法、分離法等。
(1)強對比 阻隔 在組織鮮色調時,將色相對比強烈的各高純度色之間,嵌入金、銀、黑、白、灰等分離色彩的線條或塊面,以調節色彩的強度,使原配色有所緩沖,產生新的優良色彩效果。
(2)弱對比阻隔 為了補救因色彩間色相、明度、純度各要素對比過於類似而產生的軟弱、模糊感覺,也常採用此法。如淺灰綠、淺藍灰、淺咖啡等較接近的色彩組合時,用深灰色線條作勾勒阻隔處理,能求得多方形態清晰、明朗、有生氣,而又不對比色調柔和、優雅、含

❻ 美術色彩顏料基本色都有哪些呢水粉顏料

基本色也就是色彩三原色,有品紅、黃、青三種。

美術上的色彩原料有:白色、檸檬黃、淡黃、中黃、土黃、桔黃、桔紅、肉色、朱紅、大紅、土紅、桃紅、玫瑰紅、深紅、黃綠、粉綠、淡綠、淺綠、中綠、草綠、橄欖綠、翠綠、墨綠、湖藍、天藍、鈷藍、群青、普藍、紫羅蘭、青蓮、普蘭、灰色、赭石、熟褐。

水粉顏料多數較不透明,由粉質的材料組成,用膠固定,覆蓋性比較強。

水粉顏料:土黃、土紅、赭石、桔黃、中黃、淡黃、橄欖綠、粉綠、群青、鈷藍、湖藍、深紅、玫瑰紅、青蓮、紫羅蘭、檸檬黃、玫瑰紅、青蓮。

(6)美術生色彩擴展閱讀:

顏料的選擇

美術用的顏料基本要求顆粒越細膩越好,顏色越鮮艷越好,越持久不變色越好。水彩顏料的水彩顏料除了白色,幾乎都是透明的,這樣才能滿足水彩罩染的需要。

水粉顏料最初是在水彩顏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顏色不透明而發明的。由於水彩顏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畫錯很難修改。而水粉顏料由於不透明就可以很輕易的修改。

後來在水粉顏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膠等原料進一步改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膠能讓水粉顏料干後表面有一層光澤,但是在需要平塗的特殊場合,膠會在色表面形成不規則的斑點,或者讓顏色不均勻,所以有專門的脫膠顏料。

❼ 我是一美術生,現在正剛學習色彩,但怎麼都畫不好。。。請高手前輩指教!

博藝設計畫室老師提醒色彩需要謹記七點:
第一點:構圖
和諧的構圖—豎式優先、均衡對稱、統一又不失對比。
色彩靜物寫生通常會要求學生對提供的物體進行自由構圖,因此,構圖成為構成畫面最不可缺少的要點之一,構圖的目的在於增強畫面表現力,更好的表達畫面內容,使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獨特。主體突出,意圖明確,具有形式美感是構圖的基本要求。
第二點:色調
統一的色調—冷暖明確、色相統一、和諧自然。
首先注意的是色調。要提升畫面的第一直觀美感,色調是關鍵。這是一張色彩非常統一的畫面,畫面整體呈偏紫紅灰的暖調,並運用中長調的和諧構成方式組建畫面。在第一步起完稿後,一氣呵成將畫面顏色鋪滿,沒什麼刻畫,沒什麼細節,但色調已經形成,在接下來的刻畫中不偏離這個色調。
第三點:塑造
中心的塑造—掌握核心、中心深入、主題明確
在默寫中,不同位置的物體必須有主次區分,在深入刻畫階段,首先確立畫面物體的主次順序,找到第一主物體,第二、第三主物體及陪襯物。明確表現第一主物體,這也是整個畫面的中心塑求點,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物體不能超過主題的塑造程度,讓畫面的趣味中心偏移到主物體上,讓畫面的視覺中心集中在主物體周圍。
第四點:質感
質感的表現—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強調肌理
在默寫中,表現物體的質感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們在平時留意身邊事物表象特徵的同時,要多分析物體表面肌理的構成特點,才有可能使物體更真實、更生動。
第五點:空間
虛實的處理—前實後虛、近實遠虛、主次分明
虛實關系的表現尤為重要,而這一點更是初學者最難理解和把握的問題。我們在作畫時,要避免面面俱到,但可以誇大畫面的前後關系,增強畫面的空間感。這需要在平時寫生練習時,主觀處理畫面的前後虛實對比。畫面中虛實處理的運用不僅是主觀處理能力的體現,也能為作畫節約寶貴的時間。
第六點:節奏
靈動的筆觸—膽大心細、靈活用筆、寧松勿緊
松動的筆觸能有助提升畫面的品味。隨和的用筆,可是使整幅畫面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流動的顏色伴隨著靈動的筆觸,可以更好的表現物體的質感,膽大而心細,隨心所欲。如在較短的時間內作畫,不可能讓你有過多深入的刻畫,要想提升繪畫感,增強畫面的情趣,不妨多試試松動的用筆。
第七點:色彩運用
高級灰的應用—復色並置、多而不亂、灰而通透
市面上的顏料種類越來越多灰色系多大十種之多,這為畫面的處理帶來不少便捷。應注意高級灰的運用非常重要。高級灰,是畫面豐富而微妙的色彩變化的統稱,這一次源於央美,正是所謂真正的色彩的含義精髓所在。為了統一色調,在變化反差較大的色彩環境中,一方面保留色彩的區別,另一方面運用高級灰的構成實現其微妙的變化,使畫面變化而統一,微妙而豐富。

❽ 美術生在學習色彩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學習色彩一定要培養敏感的色彩感覺,這需要從一張張的畫中找尋這些感覺,也內是一種熟練程度容。感覺有了,色彩自然也就有了味道。往往女生的色彩感覺比男人強,所謂的感覺,就是對一張畫可以分析出並且把握住整體色調、冷暖變化。我個人認為色彩要比素描好學一點。 色彩呢,一定要先明白:構圖、色調、空間、虛實、冷暖、塑造、筆觸、整體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色調、空間、物體塑造、整體。對於色調而言『一種色調貫穿整個畫面』這是基本要求。

❾ 美術色彩怎麼調色

"美術色彩"調色方來法有自很多。如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可以調出上百種顏色。單純的紅色可以調出,肉粉色,淺粉色,紅粉色,朱紅色,桃紅色,血紅色,玫瑰紅、等等。三基色:"橙色,紫色,綠色".就是三原色勾兌的顏色,其他諸如:
朱紅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 天藍色 + 黃色 = 草綠、 嫩綠 。
天藍色 + 黑色 + 紫 = 淺藍紫 。草綠色 + 少量黑色 = 墨綠 。
天藍色 + 黑色 = 淺灰藍。 天藍色 + 草綠色 = 藍綠。
白色 + 紅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紅。 天藍色 + 黑色(少量) = 墨藍 。
白色 + 黃色 + 黑色 = 熟褐 。 玫紅色 + 黑色(少量) = 暗紅。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玫紅色 + 白色 = 粉玫紅
....... ..............................................
在實際繪畫中可根據色彩譜,靈活運用,即可調出自己需要的色彩。

❿ 作為新手美術生的我,美術集訓色彩怎麼能從入門到精通

現在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面對藝考。
色彩不像素描,把握好造型和明暗關系這些大塊面的處理,色彩更趨於感性。如果你即將參加美術集訓的話,我覺得你不用擔心太多。因為我相信帶你們集訓的老師肯定會從頭教你們基本的色彩知識的。
如果你要問色彩怎麼畫,我覺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你上網找一些老師錄的水粉教學視頻或者說是直接買水粉的教學書去看,那樣對你來說也是更加的直觀。但是,如果你要問需要多長時間,就真的沒人能告訴你了,因為這不僅取決於你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更加是取決於你對於色彩的領悟。色彩和素描其實步驟差不多,就是定位置,把形畫出來,然後上大塊面的顏色(明暗交界線、暗部),然後再不斷的細化。
作為已經考上美院的老人家,就淺淺的談一下我的建議吧。首先,就是要把你的基本功打扎實,多臨摹范畫,學習范畫的用色和用筆技巧。其次,再去進行寫生,你可以把你的作品與類似的范畫進行對比,學一些好看的用色。多請教老師,多去問問題,不斷的臨摹加寫生。這段時間對你來說就是不停的畫畫,不斷的練習。我相信你只要有想學好色彩的心,有不考上心儀的大學決不罷休的信念,有堅持的毅力,沒什麼可以難到你的。
最後,推薦幾本書吧,一個是完美教學的色彩靜物(完美教學的書對我來說都是寶典),一是敲門磚系列的色彩書,可以選擇性的買幾本。不要去買什麼色彩入門教程之類的書,那些不太適合藝考。最後可以再買一本靜物的照片書,照片書一般來說色調都很統一,很適合練習。最後的最後,希望你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加油!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