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① 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書
化學能轉換成動能
電能轉換成化學能
電能轉化成熱能
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
太陽能轉化為光能
②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姓名 分數
一、 填空題
1、 生長發育, 衰老 ,和 死亡 是人必然經歷的連續過程。
2、人的一生可以分為 發育期 , 成熟期 , 漸衰期 和 衰老期 等四個時期。
3、青春期是由兒童 發育到 成人 的過渡時期,是人 身心發展 的關鍵階段。
4、生物體是由 細胞 構成的, 細胞 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6生物體生長發育的過程就是細胞的不斷 生長 , 繁殖 , 衰老 , 死亡 ,的過程。
7、生物的 形態 特徵或 生理 特徵遺傳給後代的現象叫做遺傳。
8、生物的 親代 與 子代 之間以及 子代 的各個個體之間在 形態 特徵或 生理 特徵上的差異,叫做變異。
二、選擇題
1、在下列說法中,能夠說明生物遺傳現象的是 ( A B )
A.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B、一豬產九崽,一窩十個相。
C、長有雙眼皮的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兒子。
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諺語說明的生物現象是( A )
A遺傳 B變異 C、繁殖
3、俗話說:「一母生九子,連母十不同」。把同一株農作物產生的種子種下去,後代植株也會有高有矮,有的可能穗大粒多,有的可能穗小粒少。這說明生物界 存在著( B )
A、遺傳性 B、變異性 C、不變性
4、構成顯微鏡的主要部件是( C )
A、反光鏡 B、載物台 C、目鏡和物鏡
5、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形似( A )
A、長方形 B、正方形 C、圓形
6、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 C )
A、表皮細胞 B、肌肉細胞 C.細胞
三、判斷題
1、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 √ )
2、組成顯微鏡的反光鏡具有調節光線強弱的作用。 ( √ )
3、生物體的衰老、死亡實際上是由細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 √ )
4、人體是由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細胞構成的。( √ )
5、生物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徵或生理特徵上總有相似的現象屬於生物的遺傳現象。 ( √ )
6、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 √ )
7、一樹結果,果子酸甜各異現象是生物的變異現象。( √ )
四、簡答題
1、生物體是有什麼構成的?
答: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2、人的一生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答:人出生後,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後人的身體又會逐漸地衰老,直到死亡。這是客觀規律。
一般地說,人的一生要經歷發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到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四個發展階段。這是人一生必然經歷的連續過程。
3、青春期應該如何搞好衛生保健?
答:1、加強體育鍛煉。
2、注意合理飲食。
3、保證充足睡眠。
4、保持心理健康。
4、從上學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從上學到現在,我們的身高、體重增長很快。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一些同學已經進入青春期,有一些同學將要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很快,而且會出現長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鬍子等特徵。
③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六年下冊科學復習題
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的建築
1.房屋是人類__、__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____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有了__的生活。
2.房屋在構成上有一定的層次:__→__→__→___→一幢樓。
3.建築物的結構有____(體育館);____(大壩、橋墩);____(鐵架橋)等等。
4.在建築物的結構中,拱形結構能夠________;空心結構可以_______;三角形結構有_______的作用。
5.建築物的美,一方面體現在它的自身__和__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____上。
6.設計師在設計建築物時,既要考慮建築物的__和__,又要考慮建築物的__,還要考慮如何體現建築物的__。
第二單元 奇妙的人體
1.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_、_、__、__組成。
2.人體的結構層次:__→__→__→__→人體。
3.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__。
4.用顯微鏡觀察時,兩隻眼____,而且有明確的分工:__觀察,__繪圖。
5.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__構成的。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__和__,排出____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__和__。
6.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__、__成小顆粒,然後,被___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叫__;消化後的____穿過小腸壁進入__的過程叫__。
7.我們進行的呼吸過程是通過__和__兩個動作完成的。
8.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__輸送到__,並將體內產生的____排出體外。
9.生活中的____、____、____等因素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
10.感冒是一種常見的____傳染病
11.心臟________次數叫心率。
12.心臟的大小與自己_____相似。心臟就像一台強有力的_,將__壓入__,推動血液流經_____,從而將__和__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____的需要。
13.心率與脈搏的頻率是__的,我們可以通過測__來測量心率。
14.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是__左右,兒童的心率一般__於成年人。
15.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__,以滿足人體的__。
16.人類不僅具備__、__、____、____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__、__、__等重要的心理功能。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體內的____實現的。
17.神經系統主要是由_、__和__組成的。
18.從刺激呈現到反應開始之間存在的時間間隔,被稱為___。。
19.每個人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和結束的年齡略有__,一般為__到__,__比__平均早_歲。
20.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___高峰期,是從__走向__的重要階段。____的改變,____的完善,____的成熟主要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發育可以決定我們以後 的____和____。
21.為了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我們需要全面、合理的__;__的體魄;養成良好的____。
22.熱情、寬容、守信、自尊、自律、有愛心等____,往往是在與____的過程中____的
第三單元 有序的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是由__和___共同構成的一個____的整體。生物包括__、__和___;非生物包括_、__、__、__、__等。
2.生態系統的構成層次:__→__→__→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中__最多,因為它是___。
4.生態系統中的平衡是一個____的狀況,屬於一種____,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5.生態農業既充分_____,又保護了____。留民營村因此成為「_________」。
6.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是___;動物是___;微生物是___。
7.最大的、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是___,它包括___的底部、__的大部分和___表面的所有__和___因素。___是地球上所有__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____。
8.「生物圈2號」試驗用事實告訴我們,__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惟一的__。
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 1.銀河系從宇宙中看就像一個不斷______;從地球上看是穿過夜空的一條_______;從側面看就像一隻_____。
2.銀河系由大約500億顆__、2000億顆__組成。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的__,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__。
3.天文學家把所有的__以及其中的__叫做宇宙,銀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__
4.義大利人___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__和__的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_____的時代。
5.火箭是___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第一個試圖發明火箭的是__,為了紀念這位先驅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__背面的一座___命名為「__」。
6.中國航天的創始人是___,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_______」的榮譽稱號。
7.1970年4月24日,「____」運載火箭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_____」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研製和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
8.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製造發射了人類歷史上_______。科學家們把發射____視為____的開端。如今,在燦爛的星河中,已經有了___顆人造衛星。它們是人類進入__的見證,反映了____的傑出成就。
9.在太空各種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衛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多種用途,為推動____和____發揮著重要作用。
10.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拉力是______。
11.前蘇聯人___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中飛行的宇航員。
12.我們把可供__________的________稱做空間站。
13.「___」___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它既是____,也是第一家____,宇航員在這是生產出了優質___材料和___
14.2003年2月1日,美國_____太空梭在結束「______」重返地面的過程中爆炸。太空梭上的__宇航員全部遇難。
1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__」__在酒泉發射升空。經過___飛行、繞地球__後順利返航。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__有____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1.日新月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改變了人類對_____,提高了人們的____,推動了社會的____。同時,每一項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凝聚著______的辛勤勞動。
2.你知道的科學家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他們取得的____和____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3.科學家的____以及勞動人民的____,推動著科學技術的__。
4.我們通過各種______,學習、發現一些____,並嘗試利用所學的__和__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5.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有:__與__;__與__;__與__;__與
6.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們通過各種活動,不僅學到了豐富的____,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__和__。
8.我們利用過的多種圖表有___、___、___、
2、地球同步衛星真的是靜止在空中不動嗎?請你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我的假設: 我所用的材料:
我用( )來模擬衛星,用( )來模擬地球。
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模擬實驗結論是:
④ 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第二課日記
反思一:六年級科學《抵抗彎曲》教學反思
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與感受進行教學,本堂課無論是師生都感受十分輕松愉快。課堂氛圍活潑,妙趣橫生。教學效果也較好,學生明白了科學的道理。如果人人親自動手實驗,效果將更好。
反思二:六年級科學《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教學反思
本堂課通過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實踐與實驗,在一系列的實驗中逐漸明白科學道理。課堂上有實驗的場景,有實驗的快樂,有實驗的誤差,有實驗的結果……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很自然地認識到了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讓課堂生動起來,學生的學習更能積極起來。
反思三:六年級科學《橋的形狀和結構》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內容時,充分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積累,根據橋的特點,並提供出橋的照片,幫助學生了解橋的特性及結構。先在小組中充分交流,然後再獨立敘述橋的特點,多觀察入手,有序表達,理清思路,更促進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 既讓學生們獲得了知識,更訓練了思維,而且鍛煉了表達能力。這樣達成教學目標是有效的扎實的。
反思四:六年級科學《電磁鐵的磁力》教學反思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孩子們學習起來卻十分有興趣。我的班級中,孩子喜歡去發現這些有趣的現象。所以,教學時我採用結合生活經驗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當大家拿著磁石吸引物體時,他們在快樂中便悄無聲息地明白了磁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麼樣做才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等等問題。變抽象為具體,這是科學教學課堂上我常採用的方法。並且我堅持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收獲用比較流暢與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我感覺我的學生們已經養成了比較好的科學素養。
⑤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的內容
科教版內容:微小世界:放大鏡、顯微鏡;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宇宙:太陽系、銀河系;環境和我們:垃圾、污水處理。
⑥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試卷及答案
一,3.細胞,物質 5.衛星,逆時針 6.農歷初一前後,農歷十五前後
二,對 對 錯 對 錯 錯
三,A B
⑦ 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科學一二單元試卷及答案
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達標檢測
六年級科學2011.4.25
認真書寫,你一定能寫的又整齊又漂亮!
一、填空題:
1、放大鏡的鏡片特點是_______、中間________,邊緣______,所以放大鏡也叫_______鏡。
2、像 、白糖這樣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叫做 。
3、蝗蟲的耳朵在 的內側,昆蟲頭上的觸角是它們的 。
4、生物學家________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
5、1663年,英國科學家 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像一間間長方形小房間,把它命名為。
6、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________,整個世界都是由_______構成。
7、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________和________,沒有產生 ,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 ;有些變化產生了________,稱為化學變化。
8、溫度計是利用物體 的原理製成的,這種變化是_____ __ 。
9、米飯中含有一種叫________的物質,這種物質碰到碘酒會發生________變化,變成________色。
10、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看到鐵釘上附著有 的物質,我們知道這種物質是 。
11、發生化學變化時,常常會伴隨發生 、 、 、
等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二、判斷題: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它的視野越大。 ( )
2、冰也能製成放大鏡。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體物質都是晶體。 ( )
4、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
5、載玻片移動的方向與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方向是一致的。( )
6、把物體直接放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物體的微細結構。 ( )
7、微生物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 )
8、化學變化一定有新的物質產生。 ( )
9、有些物質會變化,而且變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質永遠不變。( )
10、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 ( )
三、選擇題:
1、下列物體不具有放大鏡功能的是( )。
A、裝上水的圓柱體燒杯 B、透明的玻璃球 C、金屬球
2、科學家一般選擇( )來觀察手足口病毒。
A、顯微鏡 B、電子顯微鏡 C、放大鏡
3、我們在觀察洋蔥切片時用( ),在觀察食鹽晶體時用( )
A、肉眼 B、放大鏡 C、顯微鏡
4、下列不屬於晶體的是( )
A、食鹽 B、雪花 C、玻璃
5、下面是不同放大鏡的側面圖,其中(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最大。
A、 B、 C、 D、
6、把點燃的細竹條伸進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杯中,火焰會( )
A、繼續燃燒 B、馬上熄滅 C、過一會才熄滅
7、影響鐵生銹的因素( )
A、只是水 B、只是空氣 C、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
8、馬鈴薯遇到碘酒會變色,這種變色後的物質是( )
A、澱粉 B、碘酒 C、 既不是澱粉也不是碘酒
9、硫酸銅溶液的顏色是( )
A、白色 B、無色 C、藍色
10、下列哪個地方的鐵窗容易生銹( )
A、乾燥的沙漠 B、潮濕的熱帶海邊 C、乾燥的高原
11、把裝有二氧化碳的杯子像倒水一樣像燃燒的蠟燭上倒,會看到( ),這說明二氧化碳有( )性質。
A、熄滅 B、沒有變化 C、燃燒的更旺
A、比空氣輕 B、比空氣重 C、不支持燃燒 D、支持燃燒 E、無色透明
四、連線題:
1、 夢想
空氣 物質
歌聲
人 非物質
大地
2、把下列的變化用線連接起來
牛奶製成酸奶
燃放煙花
麵包發霉 化學變化
水結成冰
巧克力融化 物理變化
石墨和黏土製成鉛筆
五、讀圖題
1、寫出微生物的名稱
( ) ( ) ( ) ( )
2、畫出三種晶體的樣子。
3、畫出三種昆蟲的觸角。
六、探究題
1、鐵生銹的快慢和什麼因素有關?選擇其中的一個因素設計實驗。
(1)研究的問題
(2)我們的假設
(3)研究的方法(可以畫圖)
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是空氣嗎?請設計實驗驗證。
七、情感交流
我們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物質都是由鐵製成的,例如暖氣的管道、鐵杴、鐵門、防盜窗等等都是有鐵製成的,可見鐵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時候這些物質鐵非常容易生銹,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們的正常工作。
請同學們談談你都知道那些鐵和鐵銹的知識(可從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談),此外再談談你還知道哪些防止鐵生銹的的方法,並說明你的科學根據。
⑧ 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目錄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是這個嗎
更清楚的可以看http://www.doc88.com/p-337431986036.html
⑨ 求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試題。我復習呢,拜託了。
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3、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了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5、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6、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7、(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8、(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9、(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11、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12、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13、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14、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15、(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6、(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17、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
18、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⑩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畢業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 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獲得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走進微小世界,去發現生命世界更多的奧秘。放大鏡的特點是(中間厚,邊緣薄,中間越凸,放大倍數越大)。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蠅的(復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的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許多岩石都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花崗岩里含有(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蘭)出生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了細胞。(使用顯微鏡的方法稍微記一下)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的位置記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的一些作用記一下。 第二單元 我們生活在物質構成的世界裡,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變化。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米飯、澱粉遇到碘酒,顏色發生了變化,這藍色的物質是一種不同於米飯和澱粉的新物質。小蘇打的特點:全白,顆粒狀。白醋的特點:透明的,液體,氣味酸酸的。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現象:會冒一整瓶的白色氣泡。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確定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氣)的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里觀察到的現象是:浸入溶液的鐵釘外麵包附著一層黑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非發生了化學變化。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鐵生銹的速度與水空氣的多少有關,防止鐵生銹的方法(隔絕水、空氣)。1.塗油、油漆、電鍍。2.放在乾燥處。3.製成合金。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化學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於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給全球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三單元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1967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月球是這樣運動的(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環形山)。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後遺留下來的痕跡。日食的形成:(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天空中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稱為(星座)。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不同。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顆亮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它們分別屬於(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 第四單元 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修築房屋和種植莊稼)。(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焚燒有許多優點,例如(佔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焚燒的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僅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積上的土壤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我們可以用(沉澱、過濾)等方法把污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發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 一般在括弧內的都是重點,還有些試卷上的沒打上去,書上的重點也就這些了。希望,幫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