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論創作文言文翻譯
『壹』 金聖嘆先生傳贊 翻譯 文言文擴展閱讀
金聖嘆
金聖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吳縣人。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能文善詩,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因『『抗糧哭廟」罪遭斬殺。
金聖嘆善衡文評書,議論發前人所之未發,曾對《水滸》、《西廂記》進行批改,批語頗有獨到見解,為後人推重。還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其文學理論及批評業績為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首先,他闡發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作不同於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干規律,他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種以評價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為核心的文學批評。第三,他還總結出了諸如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線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獺尾法等全新的創作方法與批評方法。金聖嘆有詩集《沉吟樓詩選》。墓葬在藏書五峰山下博士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金聖嘆自題聯】
老拳搏古道;
兒口嚼新書。
——金聖嘆自題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金聖嘆刑場訣別自題
金聖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涌。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干、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著念出了下聯。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只見寒光閃處,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嘆自題
上聯是從杜甫《北征》詩中「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兩句化出,杜詩原意為天賜雨露相同,而果實甘苦各別。「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則指同樣是雨露滲入花心,只因花自身的變化出現或甘或若的結果。繼上聯表現水的質變,下聯強調水的形變,即放入不同的器皿中,其形不同,器方則方,器圓則圓。此聯寫得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如人應如何對待外界影響,應如何把握自身努力等等,正因此,當細讀而深究。
====================================================================
【金聖嘆撰題聯】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聖嘆題佛經
千古絕吟太白詩;
大江東去學士詞。
——金聖嘆題書房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聖嘆感題時勢
一個文官小花臉;
三朝元老大奸臣。
——題舅父錢謙益
金聖嘆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後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滅,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作壽,金聖嘆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席宴上,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聖嘆板著臉,不卑不亢,沉默不語。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他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一時間贊聲四起,金聖嘆倒也不推辭,站起來淡淡一笑:「盛情難卻,只好獻丑了。就提一對聯吧!」只見金聖嘆手握斗筆,飽蘸濃墨,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一見,大驚失色,錢侍郞正在捋須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掉了幾根鬍子。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可以亂寫?只見金聖嘆不慌不忙又寫了四個大字:「三朝元老……」眾賓客一見,臉上露出笑容。錢侍郎怕金聖嘆又來什麼邪勁,便走上前沖他伸大母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聖嘆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眾人一看,只見金聖嘆寫下的是十四個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久而後成。
——金聖嘆題書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少老頭,坐睡椅,由冬至夏讀春秋。
——金聖嘆撰技巧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金聖嘆題時令年節
一年中秋賞月,金聖嘆偶得上聯,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聯,次日他把這上聯寫在壁上,每天沉思,終不能對。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年守歲,其妻嘆曰:「今夜是最後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開頭了。」金聖嘆一聽,突然跳起來說:「下聯有對了!」隨即在壁上續接寫出了下聯。
這老翁捨得幾文錢,齋僧佈道,加幾年陽壽足矣。胡為乎,使金童玉女引上天堂;呀呀呀,玉帝也嫌貧愛富;
那婆子偷嘗兩片肉,破戒載葷,打兩個嘴巴夠了。又何必,差馬面牛頭拿歸地獄,哈哈哈,閻王乃重畜輕人。
——金聖嘆題戲台(41+41=82字)
====================================================================
【金聖嘆評《水滸》第四十四回聯批】
李逵忽然有假;
宋江到底無真。
宋江爺生不如死;
李逵娘死賢於生。
李逵取娘,村中遇鬼;
宋江取爺,寨里見神。
宋江爺不忍見活強盜;
李逵娘不及見死大蟲。
李逵遇鬼,只見兩板斧;
宋江見神,受三卷天書。
宋江遇玄女,是奸雄搗鬼;
李逵遇白兔,為純孝格天。
李逵取娘歸時,帶兩只真虎;
宋江取爺還時,攜三卷假書。
====================================================================
【金聖嘆應對、合撰聯】
〖金聖嘆應對老者聯〗
貓伏牆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中年人)
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老者)
——附錄:老者應對中年人
金聖嘆一生評點過不少古人名著,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甫的詩歌、《水滸》和《西廂》合稱為天下「六才子書」。並對《水滸》、《西廂》兩書進行批改,很有獨到見解。後又把《三國演義》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一天早晨,金聖嘆在茶館吃茶,聽到近旁桌子上有四五個人在談論對對子。其中一長須老者對一個中年人說:「這個下聯我有了。你上聯是:『貓伏牆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我下聯對:『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中年人聽了忙說:「您老真不愧對對子老手,佩服佩服!」
上素月公餅;(老者)
中糖雲片糕。(金聖嘆)
——金聖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捻捻胡須說:「我也出一副聯給你們對對。」說著用手指盤中月餅:「上聯就出個『上素月公餅』吧,但我上聯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聯也只准以食物相對。」長須老者說完,大家抓耳撓腮,因其中「上素」是「尚書」諧音,不容易對。金聖嘆見半天無人對出,心裡一急,脫口而出:「這有何難!對『中糖雲片糕』不就行了。」他這下聯中,不但「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雲片糕也是食物,大家都點頭稱是。
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老者)
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金聖嘆)
——金聖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看看金聖嘆,見他一表人才,出言不凡,便邀金聖嘆一起吃茶。金聖嘆也不推辭,端著茶壺坐了過來。長須老者拱供手說:「看來先生十分精於對句。我這里有一對子,想請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金聖嘆高興地說:「快請講出,讓我試試。」長須老者不慌不忙地說出了上聯:「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眾人都以為金聖嘆難以對出。怎料金聖嘆低頭略一思索就說:「少老頭,坐躺椅,由冬至夏讀《春秋》。」他話音剛落,就博得満堂喝彩。長須老者請教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聖嘆,大家更是贊嘆不已。
-----------------------------------------------------------------
〖金聖嘆綜合應對聯〗
半夜三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聖嘆)
——金聖嘆屬對報國寺方丈
金聖嘆在「哭廟」案被冤殺的三年前,剛剛批點完了《水滸傳》、《西廂記》,便走進報國寺信步小憩。一天夜裡,已批書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了半夜乃毫無睡意,便披衣秉燭去見寺里方丈,想借佛經予以批點。鶴發童顏、長須飄飄的老方丈得知其來意後,慢條斯理地說:「想批書可以,我有一個條件在先,我出一聯,如你能對出,即取出佛經讓你批點,否則請恕老僧不給臉。」當時正值半夜子時,忽聽外面「篤篤」幾聲梆子聲,老方丈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了上聯。可金聖嘆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就是對不出下聯來,只得抱憾而歸,一直郁記在心。三年後,金因「哭廟」案被判斬殺。刑場上,剛逾知天命之年的金聖嘆,泰然自若,臨刑不懼,昂然地向監斬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其心愛的兒子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淚流滿面地趕到刑場,與慈父訣別。他看見兒子哭得淚人似的,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日,中秋。」聽到「中秋」二字,金聖嘆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並要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可是,一代文壇巨子,再也不能為佛經批點了。
『貳』 《金聖嘆王懋公批註——才子古文》中「王懋公」的生平簡介和成就
王之績復,字懋功。一生以諸生終制老,事跡不顯,雖著述等身,今僅見《評注才子古文》與《鐵立文起》。其《鐵立文起》一書綜論文體,其中賦論占重要地位。賦體"非詩非文,體格大異"之論彰顯賦體獨立地位;首以大賦小賦分類,且新創以體類、題材、朝代三種方式對賦進行分類;《鐵立文起》對賦論材料的搜集與編排對後世賦話的形成不無影響。 生平不詳,約為清朝康熙年間人。
『叄』 創作二論文言文翻譯
原文:
(上文: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回百姓遮索軍頓役直答
翻譯:
(上文:華陰縣令柳澗有罪,前任刺史向皇帝檢舉他的罪行,尚未得到答復而刺史免官。)柳澗用含蓄的語言讓百姓攔住(他)索要軍隊食宿費和勞役的錢。
『肆』 智取生辰綱文言文的點評
金聖嘆
蓋我讀此書面不勝三致嘆焉,曰:嗟乎!古之君子,受命於內,蒞事於外,竭忠盡智,以圖報稱,而終亦至於身敗名喪,為世謬笑者,此其故,豈得不為之深痛哉!夫一夫專制,可以將千軍,兩人牽羊,未有不僵於路者也。獨心所運,不難於造五鳳樓曾無黍米之失,聚族而謀,未見其能築室有成者也。梁中書以道路多故,人才復難,於是致詳致慎,獨簡楊志面畀之以十萬之任,謂之知人,洵無吞矣,即又如之何而必副之以一都管與兩虞候乎?觀其所雲另有夫人禮物,送與府中寶眷,亦要楊志認領,多恐不知頭路。夫十萬已領,何難一擔,若言不知頭路,則豈有此人從貴女愛婿邊來,現護生辰重寶至於如此之盛,而猶慮及府中之人猜疑顧忌,不視之為機密者也?是皆中書視十萬過重,視楊志過輕。視十萬過重,則意必太師也者,雖富貴雙極,然見此十萬,必嚇然心動,太師嚇然心動,而中書之寵,固於磐石,夫是故以此為獻,凡以冀其心之得一動也。視楊志過輕,則京或楊志也者,本單寒之士,今見此十萬,必嚇然心動,楊志嚇然心動,而生辰十擔,險於蕉鹿,夫是故以一都管兩虞候為監,凡以防其心之忽一動也。然其胸中,則又熱有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之成訓者,於是即又偽裝夫人一擔,以自蓋其相疑之跡。嗚呼!為楊志者,不其難哉!雖當時亦曾有早晚行住,悉聽約束,戒彼三人不得別拗之教敕,然而官之所以得治萬民,與將之所以得制三軍者,以其惟此一人故也。今也一楊志,一都管,又二虞候,且四人矣,以四人而欲押此十一禁軍,豈有得乎?《易大傳》曰:陽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今中書徒以重視十萬,輕視楊志之故,而曲折計劃,既已出於小人之道,而尚望黃泥岡上萬無一失,殆必無之理矣。故我謂生辰綱之失,非晁蓋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軍之罪,亦韭非一都管,兩虞候之罪,而實皆粱中書之罪也,又奚議焉?又奚議焉?曰:然則楊志即何為而不爭之也?聖嘆答曰:楊志不可得而爭也。夫十萬金珠,重物也,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腦竭,並中書相公之心血竭矣。楊志自惟起於單寒,驟蒙顯擢,奉烏知彼之遇我厚者之非獨為今日之用我乎 ?故以十萬之故而授統制易,以統制之故而托十萬難,此楊志之所深知也。楊志於何知之?楊志知年年根括十萬以媚於丈人者,是其人必不能以國士遇我者也,不能以國士遇我,而昔者東郭鬥武,一日而逾數階者,是其心中徒望我今日之出死力以相效耳。譬諸飼鷹喂犬,非不極其思愛,然彼固斷不信鷹之德為鳳凰,犬之品為騶虞也。故於中書未撥都管,虞候之先,志反先告相公只須一個。人和小人去。夫一個人和小人去者,非請武陽為副,殆請朝恩為監矣。若夫楊志早知人之疑之,而終亦主於必去,則固丈夫感恩知報,凡以酬東郭驟遷之遇耳,豈得已哉!嗚呼!楊志其寓言也,古之國家,以疑立監者,比比皆有,我何能遍言之。
看他寫楊志忽然肯去,忽然不肯去,忽然又肯去,忽然又不肯去,筆勢天矯,不可捉搦。
看他寫天氣酷熱,不費筆墨,只一句兩句便已焦熱殺人。古稱盛冬掛雲漢圖,滿座煩悶,今讀此書,乃知真有是事。
看他寫一路老都管掣人肘處;真乃描摹入畫。嗟乎!小人習承平之時,忽禍患之事,箕踞當路,搖舌耳人,豈不鑿鑿可聽,而卒之變起倉猝,不可枝梧,為鼠為虎,與之俱敗,豈不痛哉!
看他寫棗子客人自一處,挑酒人自一處,酒自一處,瓢自一處,雖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何況當日身在廬山者耶?耐庵妙筆,真是獨有千古。
看他寫賣酒人鬥口處,真是絕世奇筆。蓋他人敘此事至此,便欲相就,讀之,滿紙皆似惟恐不得賣者矣。今偏筆筆撒開,如掠弓怒馬,急不可就,務欲極扳開去,乃至不可收拾,一似惟恐為其買者,真怪事也。
看他寫七個棗子客人饒酒,如數鷹爭雀,盤旋跳霍,讀之欲迷。
金聖嘆評《智取生辰綱》的藝術價值:
第一,金聖嘆認為,《智取》的情節設置,「花攢錦湊,龍飛鳳走」。
看他寫棗子客人自一處,挑酒人自一處,酒自一處,瓢自一處,雖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何況當日身在廬山者耶?
「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正說明情節之引人人勝,小說之移情作用。金聖嘆指出,《智取》的核心情節吃酒,「一樣波折,而有兩樣翻湧」。金聖嘆比較眾好漢吃酒和眾軍漢吃酒,評其敘事手法是「故作奇波」,橫生妙趣:「前七個人買時作此一波,實是無葯好酒,故成奇趣。今十五個人買時作此一波,酒中卻已有葯,故又成奇趣。蓋雖一樣波折,而有兩樣翻湧也。」金聖嘆又指出,《智取》的情節設置多用逆筆而生奇趣怪趣。狀白勝和楊志鬥口為「欲極板開」之「絕世奇筆」。「奇」在何處?白勝明明是晁蓋、吳用一夥,卻裝作素不相識;白勝明明要賣酒與楊志一行,卻口口聲聲「不賣不賣」;白勝明明知曉將於酒中下葯,卻高叫「這酒里有蒙汗葯」!「一似惟恐為其買者,真可怪也。」金聖嘆還指出,《智取》對故事的敘述「細針密線」而又「不慌不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葯,原文如此描寫:「只見這邊一個客人從松林里走將出來,手裡拿一個瓢,便來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漢看見,搶來劈手奪住,便蓋了桶蓋,望桶里一傾,持瓢往地下一丟,口裡說道……」吳用拿瓢舀酒,白勝奪瓢傾酒,葯已瞞天過海下於桶中。金聖嘆於此連點五個「妙」字,眉批:「此一段讀者眼中有七手八腳之勞,作者腕下有細針婉線之妙,真是不慌不忙之文。」「花攢錦湊」,言情節之曲折緊湊引人人勝,「龍飛鳳走」,言情節之流暢自然銜接自如。這是對 《智取》情節設置藝術的准確評價。
??
第二,金聖嘆認為,《智取》的人物語言,「描摹入畫」,「鑿鑿可聽」。
看他寫一路老都管掣人肘處,真乃描摹入畫。嗟乎!小人習承平之時,忽禍患之事,箕踞當路,搖舌罵人,豈不鑿鑿可聽?
金聖嘆十分看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押送生辰綱路上,楊志與都管、虞候、軍健的矛盾產生、發展、深化,眾軍健的心懷怨恨、兩虞候的挑撥播弄、謝都管的「口舌可駭」,金聖嘆多次批以「真有此語」,即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至黃泥岡,在走與歇的問題上矛盾終至激化。此時,《智取》寫都管罵楊志言語:「……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取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值得恁地逞能!」金聖嘆作四次夾批:「第一句,說破楊志不是提轄,惡極。『「第二句,說提轄實是我家所與,惡極。」「第三句,說楊志即使是個提轄,亦只比之芥子,惡極。」「已上罵楊志……妙絕。」謝都管是奴才,在楊志面前卻又代表主子,個性化的語言反映出謝都管的獨特身份、獨特經歷和在矛盾中的獨特地位。「金批」准確點出了小說語言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看白勝與眾好漢的對白,不獨符合白勝的「賣酒人」身份,更重要的是,「介面成文,轉筆如戲」,看似無關緊要的筆墨,卻產生了誘惑軍健擴大矛盾,消釋懷疑,「罩定楊志」的效果,為完成「智取」計劃作了重要鋪墊。
「《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金聖嘆的評點,十分注意分析這一特點。
第三,金聖嘆認為,《智取》的環境描寫,「不費筆墨」,「分寸不失」。看他寫天氣酷熱,不費筆墨,只一句兩句,便已焦熱殺人。古稱盛冬掛雲漢圖,滿座煩悶,今讀此書,乃知真有是事。
《智取》寫「天熱」約二十餘處,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直接寫,有的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間接寫。「天熱」是智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天熱方須歇涼,歇涼才會飲酒,飲酒終於中計。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志一行敗於「天熱」,而晁蓋一行成於「天熱」。金聖嘆注意到典型環境和情節發展的關系,點出了《智取》在這方面的成就。首先,「金批」點出,《智取》對「天熱」的描寫,給讀者的感覺是真有是事,也就是說,烘託了小說的氣氛,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其次,「金批」點出,環境描寫文不在多,妙在傳神。
「那石頭熱了腳疼」,金聖嘆於此句夾批:「只得一句七個字,而熱極之苦,描畫已盡。嘆今人千言之無當也。」復次,「金批」點出,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密不可分。眾軍漢思量歇涼,卻被楊志藤條驅趕,小說寫「眾軍人看那天時……」,金聖嘆於此處夾批:「陡然寫出『看那天時』四字,遂已抵過雲漢一篇。」天氣之炎熱難當,軍健之怨怒悵恨,俱從四字道出。末次,「金批」特別注意到小說對「天熱」這一典型環境的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白勝唱那首「赤日炎炎似火燒」山歌上山,金聖嘆評其妙處,乃「深喻眾軍身負重擔」,「為其恰好唱人眾軍漢耳朵也」。「作書者雖一歌不欲輕下如此,如之何讀書者之多忽之也?」這就提醒讀者,不要忽略歌詞意象對小說場景轉換和隋節發展的作用。
第四,金聖嘆認為,《智取》的敘事手法,「有賓有主」,「曲折夭矯」。從來敘事之法,有賓有主,有虎有鼠。夫楊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與兩虞候特賓也,鼠也。設敘事者於此不分賓主,不辨虎鼠……將何以表其為楊志哉?
「金批」涉及到人物之間的對比映襯關系。押送隊伍,十四人和一個楊提轄,十四人糊塗,楊志清醒,十四人為「賓」,楊志為「主」。「楊志英雄精細,超過眾人萬倍」,比之晁蓋、吳用,卻又相形見絀。楊志一行在明處,晁蓋一行在暗處,楊志一行為「賓」,晁蓋一行為「主」。金聖嘆看到了《智取》的「敘事之法」,妙在「有賓有主」以「賓」襯「主」。金聖嘆復以楊志飲酒為例,說明《智取》運筆之「曲折夭矯」。眾軍漢請楊志飲酒,「楊志那裡肯吃」。夾批:「故於此處特特勒出一句『不吃』,夫然後下文另自寫來,此固史家敘事之體也。」楊志見眾人吃了無事,「拿起來只吃了一半」。夾批:「另自寫,寫得曲折夭矯。」「楊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將起來。」夾批:「前文楊志也吃酒,只吃得一半,我謂既已吃矣,何爭一半?及讀至此,始知前文吃少之妙,便於十五人中,先提出楊志,不與彼十四人聚頭作計,煩聒不已也。」這便是《智取》行文之「曲折夭矯」處。金聖嘆已經看到,《智取》筆法乃「因文生事」,「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故「隨手所觸,皆成妙筆」。這就涉及到形象思維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
第五,金聖嘆還認為,《智取》的文字照應,「草蛇灰線」,「拽之俱動」:有草蛇灰線法。如景陽岡勤敘許多「哨棒」字,紫石街連寫若干「簾子」字等是也。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
《水滸》寫武松打虎,十七次寫「哨棒」。至「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金聖嘆批雲:「勤寫哨棒,只道仗他打虎,到此忽然開除,令人瞠目結舌,不敢復讀下去。」「勤寫哨棒」,驟看不覺其妙,細尋連成一線,拽之通體俱動,這種「隔年下種,先時伏著」的伏筆照應之法,被金聖嘆喻作「草蛇灰線法」。《水滸》此法多見,《智取》亦用之。開始寫楊志「又帶幾根藤條」,夾批:「以備後用。不是此處放此一句,後來一時如何生得出?」楊志對販棗客人消釋疑心,販棗客人請「客官請幾個棗子了去」,夾批:「無有一見即請吃棗之理,只為下文過酒用著棗子,故於此處先出一句,以見另有散棗也。」「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夾批:「明明瓢之與酒從兩處來。」舉凡「藤」「棗」「瓢」這類「道具」,布設文中,絕非閑筆。「鞭」,有鞭的作用,無鞭何以打人?打人,實為激化矛盾。「棗」,有棗的作用,無棗豈可邀飲?邀飲,乃為迷惑對方。「瓢」,有瓢的作用,無瓢如何舀酒?舀酒,正為相機下葯。此類物事,不是憑空布設,游離情節之外,而是伏線文中「拽之俱動」,成為「軟取」的有機組成部分,令情節靈動搖曳、曲折多姿。
金聖嘆「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讀書,都不理會文字,只記得若幹事跡,便算讀過一部書」。金聖嘆的評點往往點在關鍵處、細微處、讀者不易注意處,目的是「使讀者胸中添了若干文法」。評點夾在作品當中,與作品交織一處,讀者在閱讀欣賞過程中,隨時會聽到評點家的聲音。對喜歡獵取情節的讀者而言,這種聲音不免多少割斷了故事情節的連貫性。而對希望提高審美感受能力的讀者而言,這種聲音則提醒讀者注意欣賞一些容易忽略的東西,在欣賞心理中增加品味思索的成分。步入風光旖旎幽深曲折的山谷,遊人何其賞心悅目不暇接!然山谷美景宜從何處仔細觀賞?此時,倘有一塊豎立的標牌引你尋幽探勝,不亦樂乎!讀《智取》「金批」,評點家不時響起的聲音,不就是阿爾卑斯山谷豎立的那些「慢些走,欣賞」的標語牌嗎?
『伍』 金聖嘆批才子古文讀書報告
金聖嘆,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為人瑞,字聖嘆。明諸生,入清以後,內因哭廟案被殺。少有才名容,喜批書,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合稱天下六才子書。
金聖嘆對杜詩、《水滸傳》、《西廂記》、《史記》縱橫批評,明快如火。
『陸』 金聖嘆批才子古文~~~~
莊周\屈原\司馬遷\杜甫\施耐庵\王實甫
1.金聖嘆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內離騷容》、《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
《莊子》被定為第一才子書,可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金聖嘆簡介 金聖嘆(1608--1661)吳縣(今屬江蘇)人。 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學。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 ,字聖嘆。入清後,以哭廟案被殺。少有才名,喜批書。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合稱「六才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其批改《水滸》,成書於崇禎末期,將七十一回以後關於受招安、征方臘等內容刪去,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殺死情節,以結束全書。批語中頗有獨到之見,也表現了反對農民起義的立場。又能詩。所著有《沉吟樓詩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