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學科本質
2.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 數學基本概念背後往往蘊涵著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的思想方法極為豐富,涉及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呢?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呢? 3.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 每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數學也不例外,主要思維方式有: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其中「概括」是數學思維方式的核心。4.對數學美的鑒賞。 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能夠把握數學美的本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對待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態度,進而影響數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成績。
❷ 求翻譯羅素名言: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
是要英語嗎?
Essentially all disciplin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inspired mind
❸ 化學學科的本質是什麼
化學教學在向學生傳授具體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使具體化學知識沉澱為學生的化學意識,是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應有之意。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在於強化化學的學科特徵,這要求教師要有清晰的學科特徵意識,使化學學科特徵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以期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❹ 如何凸顯學科本質
在新課標人教版數學四年級教材(上冊)「數學廣角」里,編排了一個語文課常見的內容:「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作為語文閱讀課要學習的內容,又安排在數學課本里。數學老師困惑著,不知該從何入手。
關於「田忌賽馬」,語文課該教給孩子們什麼?數學課又該教給孩子們什麼?這是一個涉及到學科本質特點的問題。筆者帶著這個問題,與語文方面的專家進行過切磋。語文老師談到,語文課教「田忌賽馬」,教學過程會著眼於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對人物心理的感受、對語言藝術的體會、以及字詞句的運用等等,顯然這些是語文課所承載的任務。那麼數學課的教學過程應該側重在哪裡呢?筆者站在數學教研員的角度,認為,側重點應講對陣方式,讓學生經歷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
這是一個游戲。田忌與齊王賽馬,第一輪比賽田忌輸給了齊王,如果田忌在比賽中想取勝,有沒有可能呢?如果可能,又有多大的可能呢?如果要取勝,又與哪些因素相關呢?從這個角度,我們把故事引向數學。當我們意識到賽馬的結果可能會與對陣的方式有關時,我們就考慮應該把所有可能的對陣方式一一列舉出來,再考慮如何實現對我們自己有利的對陣方式,最後得出結果:「避免先出、以最弱對最強」,至此,這個游戲問題就被我們當成一個數學問題給解決了。
這個過程可以被理解為弗蘭登塔爾所說的「數學化」的過程。
❺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❻ 信息技術的學科本質是什麼
1) 信息技術就是「獲取、存貯、傳遞、處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標准化的技術」。
2) 信息技術「包含通信、計算機與計算機語言、計算機游戲、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
3) 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徵」。
4) 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
5) 信息技術是人類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標准化的經驗、知識、技能和體現這些經驗、知識、技能的勞動資料有目的的結合過程。
6) 信息技術是管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有關方法、手段與操作程序的總稱。
7)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一類技術的總稱。
8) 信息技術指「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人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9)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從廣義、中義、狹義三個層面來定義。
廣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該定義強調的是從哲學上闡述信息技術與人的本質關系。
中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進行採集、傳輸、存儲、加工、表達的各種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人們對信息技術功能與過程的一般理解。
狹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廣播電視等各種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含量。
❼ 為什麼說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
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科學與學科沒有國界,部分學科有區域性和民族性特徵。中專國大陸地區屬漢語區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代漢語為表述的形式。
選取文學庫里優秀、經典的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境界,陶冶情操,激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基礎平台的一門重要學科。

(7)把握學科本質擴展閱讀
新的教學觀念要求人們,教學不但要以學生活動為主,而且還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精神。研究性學習已經列為中學階段不可少的學習方式。
創新觀點,應用到了整個社會發展的廣闊領域。語文教學不再是死記硬背和口耳相傳,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去探討、去研究、去創造。學習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探究性和創造性,同樣是語文科必不可少的特點。
❽ 藝術學學科本質問題主要有哪些學說
中外藝術史上,對於藝術本質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模仿說」是現實主義反映論的藍本,這個在歐洲文學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學原則。
在文藝與世界的關繫上,西方文論最古老的一個傳統便是認為文藝是對外在世界的一種「模仿」。文藝和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關系是古典文論不可迴避的最基本、最中心的一個問題,是文藝所面臨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文論的一個傳統是樸素地認為文藝是對外在世界的「模仿」、「再現」。早在前希臘時期,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便提出了「模仿說」,他說:「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歌唱。」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文藝應該仿效好人、好事而不應模仿壞人,他的這些主張奠定了西方文藝「模仿說」的基礎。
❾ 如何准確地把握課程的本質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都是以學生(少年兒童)為主體的,他們是授課的對象,如果說以兒童為中心還是不能區別這兩個課程,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不同。
活動課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經驗來參與活動解決問題,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強化鍛煉能力,積累經驗學識,而活動本身只是一種手段,不能說以活動為中心,所謂中心,就是指你課程的目標,一切手段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服務的。

(9)把握學科本質擴展閱讀:
1、「補充說」,認為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的補充,在我國的課程結構中,應以學科課程為主,活動課程為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
2、對立說」,認為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有本質的不同,是根本對立的兩種課程形態,如果簡單地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成相互「補充」,就容易導致「活動課程學科化」;
3、「發展說」,認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並不對立,而是具有歷史邏輯的統一性;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對學科課程的超越。
4、活動課程實質上包含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可以說是學科課程的一種整合形態,活動課程就是以活動作為特殊形式把學科課程有機地整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