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今夫
⑴ 汝亦曾如此待吾,奈何怪吾不知惜也。今夫偷生淺知之屬,曾比而不知也。文言文這樣寫對么不對請幫忙修改
汝亦曾如此待吾,奈何怪吾不知惜也。今夫偷生淺知之屬,曾比而不知也。
汝亦曾如此待吾,奈何怪吾不惜也。今夫生淺知之屬,嘗過而不知亦。
(你的文言文基礎不錯。)
⑵ 學奕文言文逐字翻譯器
原文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在聽,可心裡卻想著有天鵝飛來,拿弓箭去射它.即使兩個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第一個人.難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01)弈:圍棋,下圍棋.(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03)通國:全國.(04)之:的.(05)善:善於,擅長.
(06)使:讓.(07)誨:教導.(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10)雖:即使.
(11)之:指弈秋的教導.(12)鴻鵠:天鵝.(13)援:引拉.
(14)繳:本課指有絲繩的箭.「繳」字的另一個讀音jiǎo,是交納、交付的意思.(15)之:他,指前一個人.(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
(18)矣:了.(19)為:因為.(20)其:他,指後一個人.
(21)與:嗎.(22)曰:說.(23)非:不是.(24)然:這樣.(25)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27)通國:全國.
(28)與:語氣助詞,表示疑問.(29)本文選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31)以:認為.(32) 智:智力、
望採納!
⑶ 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文言文翻譯……
原文:昔有皰夫,甚迂。於市市雞記肉歸,置廚中。適有友人造訪,遂入室聚版談。友人去,權見犬貓嚙雞、肉。皰夫亟曰:"爾何不仁?吾何損爾?"
其似不聞,嚙之愈甚。皰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時,敗骨殘肉狼藉滿地,犬貓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皰夫!此乃犬貓也,何得視之以人,當責已乃是。"
譯文:從前有個廚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買了雞和肉回來,放在廚房。恰好這時有朋友來訪,就進房中和朋友交談。朋友告辭離去,廚子看見貓狗正在偷吃雞、肉。廚子很著急,對貓狗說:「你們怎麼這樣不仁義,我有虧待過你們嗎?」貓狗好像沒有聽見的樣子,吃的更凶了。廚子又說:「我平日為人忠厚,待你們一向很好,你們今天想欺負我不成?」過了一會兒,滿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頭,貓狗都跑了。有人說:「這個廚子,真是迂腐啊,那是貓狗,怎麼能當作人來對待呢?應該責備自己才對啊。」
⑷ 文言文學弈的譯文是什麼
原文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在聽,可心裡卻想著有天鵝飛來,拿弓箭去射它。即使兩個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第一個人。難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字詞解釋(01)弈:圍棋,下圍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03)通國:全國。 (04)之:的。 (05)善:善於,擅長。 (06)使:讓。 (07)誨:教導。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10)雖:即使。 (11)之:指弈秋的教導。 (12)鴻鵠:天鵝。 (13)援:引拉。 (14)繳:本課指有絲繩的箭。「繳」字的另一個讀音jiǎo,是交納、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個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為:因為。 (20)其:他,指後一個人。 (21)與:嗎。 (22)曰:說。 (23)非:不是。 (24)然:這樣。 (25)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 (27)通國:全國. (28)與: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29)本文選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認為。 (32) 智:智力感悟學習不可一心二用,必須專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 或(若三心二意,將一事無成。)
⑸ 請將以下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也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
你看那個楊樹,橫著栽它可以長,倒著栽也可以長,折斷它也可以長。但是如果讓十個人栽樹,一個人在後面拔,那麼就沒有一棵樹可以成活生長了。
⑹ 誰能幫忙翻譯一下這篇古文,出自皇明經世文編。 夫樂何為而作也。本天地之和。以感夫人心者也。今夫陰陽之
皇明經世文編搜集了400多文人的作品,這幾句出自明朝李本寧寫《律呂總序》,此文應回該主要寫的是明朝以前答古代的音樂歷史,樂器製作和音樂旋律的標准等。開篇就是這幾句,略讀全文,感覺這幾句就是在寫文章之前的開場句,例如先說說宏觀上的東西之類的。
翻譯如下,不對別罵我
那音樂是為什麼而產生的。音樂產生的本源是天地的(大自然)互相聯系,交合。音樂是可以使人心(情緒,思想等)產生共鳴,與之有感的。如今那陰陽之氣(古人認為萬物是陰陽作用所產生)。一生一降相互作用,想要制止而不可制止。於是(陰陽)奮力擊打作用便產生了雷霆,滋潤布澤的作用產生了風雨.....(自然界出現的有聲現象及作者認為產生的原因)
⑺ 文言文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是什麼意思
現在那些沒有天賦,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再不接收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⑻ 文言文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出處:宋代作家王安石的《傷仲永》
原文節選: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釋義: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8)文言文今夫擴展閱讀
王安石著名詩歌作品《傷仲永》的創作背景:
天聖三年(1025年),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明道二年王安石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他請方仲永作了幾首詩,但他有些失望。康定元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親。此時方仲永已做回了農民。慶歷三年公元,王安石從揚州回到臨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寫下《傷仲永》一文。
《傷仲永》文體介紹:
本文敘事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第一段是「聞",第二段是先「見」後「聞」。敘事一氣貫通而又層次分明,詳細有致而又結構緊湊,內容集中而又意指鮮明。這種見聞錄的方式使方仲永與「我」發生了聯系,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真切之感。文章語言平實而又不乏感情色彩。
文章以「傷仲永」為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說的是何以可「傷」道理,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於一個神童「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
方仲永的形象:
天生神童,卻因後天的不學習,而淪為普通人的典型形象。
《傷仲永》思想感情:
本文通過記敘方仲永才華泯滅的事例,指出了當時不重視人才培養的時弊,強調了後天的學習和教育對人才成長的重要性。
⑼ 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文言文翻譯……
譯: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傷仲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