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作品國畫

美術作品國畫

發布時間: 2020-12-05 00:26:32

1. 可愛的中國美術作品要怎麼

中國畫嗎?
基本上中國畫都屬於寫意的,除了工筆界尺畫。都是淡彩的,水墨居多,除了青綠山水。
因為是寫意的,所以可以誇張,可以變化美化,所以可愛。因為是淡彩的,偶爾用亮色如朱紅點綴,突出重點,所以可愛。
最主要的是心境,你認為你要描繪的東西它可愛,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可愛,抓住它的可愛來表現。如果是你根本不喜歡的東西,怎麼會可愛那?
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2. 求文檔: 美術作品的中國畫鑒賞

中國畫的鑒賞
鑒賞,是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評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賞者從對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出發,思維和情感產生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個過程既受到藝術品本身形象和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對藝術形象加以想像、補充和豐富,因而也就出現了鑒賞上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幅作品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結論。鑒賞,實際上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合稱。鑒主要是判定作品的真偽,屬鑒定學的范疇;賞則是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欣賞的范疇,分屬兩門不同的學科。鑒定家未必能夠深入賞析作品;欣賞家也未必能判定真偽。但有鑒無賞,難為其鑒;有賞無鑒,也不是真賞。鑒是賞的前提,賞是鑒的深入;鑒多於理性,賞多於感性。一般性的中國畫鑒賞,鑒可靠常識,側重於畫家的生平、師承、流派風格的介紹。更為重要的則是通過作品去賞析、感受畫家的氣質、格調、審美趣味、意境的追求,發掘作品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雖然愛好與觀點的差異使欣賞者的角度和觀點有所不同,但鑒賞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行為卻是不容置疑的。
中國畫的鑒賞,自謝赫的「六法」問世之後,成為中國畫千百年來學習和品鑒的基本法則。元湯*《畫鑒》曰:「今人觀面,不知六法,開卷便加稱賞,或人問其妙處,則不知所答。皆是平昔偶然看熟,或附會一時,不知其源,深可鄙矣。」但六法創立之初,雖是用於品鑒,後人卻常常將六法的運用與中國畫的學習混為一談,這就極易使初學者不著邊際。就氣韻生動而言,謝赫將其列為六法之首,認為一幅繪畫作品的生氣與神韻最為重要,但氣韻生動卻是一幅作品完成後的綜合感覺。在作品品鑒時它是獨立的,是最高的品位。但把六法用於學習,它卻是最後才能達到的效果和追求。清*小山說:「氣韻則是畫成之後得之,一舉筆即謀氣韻,從何著手?以氣韻為第一者,乃是賞鑒家言,非作家言也。」(清·*一桂《小山畫譜》)因此,六法若用於中國畫創作,其大致順序應該是: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骨法用筆——隨類賦彩——氣韻生動。傳移模寫則是學習、借鑒與師承。而六法如作為品鑒標准,氣韻生動則為最高品位,其餘五法,雖在形成過程中難免有相輔相成的關聯,但本質上卻是各自獨立的,而且有先後高低之分。以此為序,傳統的中國畫鑒賞一般規律應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傳移模寫。但當代中國畫的鑒賞由於視覺心理的影響,品鑒規律卻不盡如此。

繪畫藝術的美感與藝術性賴以成立的條件,是藝術形式的直觀性呈現,無論多麼精到的繪畫形式,都必須通過視覺器官與視覺神經所產生的心靈感應,才能為人們所接受並得以深入了解。通過視覺來觀察、接受外部世界是人類的特性。可以說,視覺的觀察、認知與感受是通往理解的最佳途徑。而視覺功能對形狀、動勢、方位、色彩、力量感、氣勢等各種構成因素的准確判斷與反應能力,既為繪畫藝術的創造方式,也為繪畫藝術的欣賞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視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與感受,總起來說是抽象綜合的方法簡單化事物的復雜性,由總體著眼,由局部的認知入手,再綜合成總體的印象。人們的視覺思維,可以由整體到局部,也可以由局部進而把握整體。而眼睛的視覺活動,是本能性反應與有意識反應相互配合後才產生的,由於視覺能量的限制,只能以或先後或分而置之的方法感知對象。視覺首先注意到的是最引人注目的東西,這是功能性的視覺有意圖的安排,有選擇的攝取,也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一種具體反應。因此,也就導致了視覺對物象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次序性。

這種視覺認識的次序性落實到中國畫的鑒賞中,其大致鑒賞順序為:氣韻——構圖(章法)造型——筆墨——色彩——綜合印象6個環節。

一、氣韻
氣韻生動作為中國畫鑒賞的最高標准,自古對其理解即不盡相同。有認為氣韻為不可知者。此說最早出自宋郭若虛,他說:「骨法用筆以下五者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董其昌如是說,「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人認為氣韻生動貫穿於其他五法之中,這種說法,首先從語法和邏輯學的角度看,是行不通的。因為有交叉關系的概念不能並列是語法邏輯學的准則,如果把氣韻生動理解成其他五法的綜合,那麼就不必要六法,有五法或一法即可了。而謝赫不僅講的是六法,而且把它作為六品,並說:「畫雖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顯然,氣韻生動是其中標准最高的一法,是獨立的一品,而不是和其他五法混在一起的,否則,就不必說「各善一節」了。上述說法是將以創作的觀念來理解的六法用於鑒賞。還有人提出氣韻生動是指用墨,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謝赫沒有談及用墨,實則在謝赫時代墨色變化尚未被重視,持此說法者忽略了中國畫的發展過程。氣韻生動的實質,不能離開它出現的前提,六法雖然在中國畫的發展中成為品評的基本准則,但它最早卻是針對人物畫的品評出現的。氣韻生動的「氣」,是一個特指概念。氣原為中國古代哲學用語,老子時就已提出,包容範圍較廣。但至魏晉以後,「氣」越來越偏重於專指人的精神與氣質,同時與品評人物的風氣結合起來,專指人的氣質和風度。謝赫的六法是針對當時的人物畫講的,那麼,他說的「氣」,其中也應該有表現華中人物精神方面的因素。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關於氣的論述有6次之多,既有關於畫中人物的神氣,也有關於畫家本人的氣質,在此不一一*述。但觀者對繪畫作品的鑒賞,並不僅僅限於畫中表現對象本身,同時也包括了對作者的了解以加強鑒賞的深化。畫品即人品就是這個道理。故而氣韻生動的著眼點應當包括畫中物象的神采風韻和作者的氣質精神兩個方面。由於「氣」用於文藝創作有諸多因素,因而從魏晉開始,它便與文藝作品的風格聯系起來。以氣論文,對讀者來說是指氣質與個性,形諸作品就成為作品的風格。謝赫受此影響,以氣論畫,其氣的含義也應當與論文相同。魏晉時代是相當注重人物品評的,士族文人要想取得社會的承認,必須在個人修養上下功夫。當時對於個性的研究也十分重視,一個人的氣質、才性就是一個人的風格;而一個人的風格又說明了一個人的氣質與才性,在魏晉人看來,風格即人。人的品性、才情、氣度胸襟無不通過其個人風格予以展示。在這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謝赫提出「氣韻生動」,把畫家的風格、氣質、人品放在第一,同時強調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內在神韻的表現,應該是十分合理的。他注重了繪畫的內在精神形成的風格,更注重形成風格的人,正是由於二者的結合,從而使繪畫獲得了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氣韻之氣,既是作者與表現對象精神狀態的呈現,更是一種生命力的標志;氣韻之韻,則更主要的是體現對象的精神狀態,是思想文化的標志。謝赫在品評顧愷之時,稱其「神韻氣力,不逮前賢」,以神作為韻的定性就說明了這一點。表現氣韻,還要生動,用生動作為表現氣韻的標准,發動即要求表現物象的精神狀態要具有生活力,才能動人,這是文學藝術至今還在普遍使用的美學標准。那麼,氣韻生動用於中國畫作品的品鑒,所包涵的內容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指作品中所描繪的對象的神采等精神底蘊。神足則韻生,韻具則神愈全,神韻具存,則生動有致。第二是指畫家本人運用他特有的才力、情感等藝術氣質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個性和因此而形成的藝術風格。 第三是指前二者結合後在畫面上所創造出的整體藝術效果——即意境的創造。意境的創造如自出機*,寓意深遠,自然也有生動有致的個性特質。中國畫的鑒賞無論工筆、意筆,還是人物、山水、花鳥,對氣韻生動的把握大致如此。

二、構圖
繪圖構圖作為揭示形象的全部藝術語言的總合,不僅是吸引鑒賞者視覺注意力的中心,也是氣韻生動的緣起。古人對中國畫「遠觀於勢,近觀於筆墨」的說法,其中的「勢」,即是指構圖的整體構成而言。構圖法則既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結構,各種對立統一的構成因素又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制約著這一具體的畫面營造方式。可以說,繪畫作品的藝術創造,構圖是表達畫家內蘊的情感、展示畫家表現技能的最基本條件。而從中國畫鑒賞的角度,畫面氣韻的構成,意境的創造以及種種既交錯互變,又相互關聯的藝術表現手段無不要歸屬於構圖的統一制約之下。因此,中國畫對構圖方式的鑒賞,既要看到其對構圖法則的把握,「寄妙理於法度之中」(宋·蘇軾),又要「搜盡奇峰打草稿」(清·石濤),苦心經營,「求毫放於規矩之外」(宋·蘇軾),至此境界,才能使構圖的經營別開生面,自出機*,使鑒賞者耳目一新,提高中國畫創作的藝術品位。 但構圖的出新還要看其與創作內容的結合。只有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創作構想的構成形式,才能建立起切合實際的藝術創造秩序,既打破規律,又規律自存,構成形式創造的實質是對規律的建設,而不是對規律的毀滅。這同時也是構圖對盲目求新的根本制約。

三、造型
造型在中國畫的鑒賞中則更為具體化。工筆畫造型再現的成分較多,意筆則重於表現。雖然當代中國畫的工寫之分在造型上早已突破了上述概念,但無論造型上再現還是表現,基本上工筆應側重似而不板,舒展大方,才能生動有致;意筆雖似而不似,不似之似,但與工筆相比較,也只能表徵上的差異,其本質是一樣的。如果以外形上的似與不似作為鑒賞的標准,中國畫似乎永遠也不能使應物象形的鑒賞得到統一。形既是物象外形的視覺整理,又是畫家意象在畫面上的具體落實。形的處理只是一種表象,而神的追求才是應物象形的本質。無論以形寫神,還是以神寫形,形畢竟是神依存的物質基礎。形存神存,形亡神亡。對中國畫工筆或意筆的鑒賞如*於形的似與不似,則是舍本求末。著意於形的刻畫者,神更應該活靈活現,才不愧對於形的表現。著意於形的概括誇張而導致似與不似者,更應強調神的主導性;形雖似與不似,卻更真實可信。神是形的主宰,是形的目的和生命,無論公寫,神的追求和表現是作者追求的目標,也是鑒賞者評判形的至高標准。但神的概念不僅僅指物象之神,也包括了畫家的主觀思想在內,是物象之神與畫家主觀之神的統一。我們如能以次來把握對中國畫造型的鑒賞,應物象形也就有了一個明確的品鑒標准。

四、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的骨架。在鑒賞中,筆墨作為骨法用筆在中國畫中的具體體現,對一幅作品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筆墨的鑒賞,功力的品鑒是主導,而筆墨的變化也是鑒賞的重要內容。所謂「水暈墨章」、「元氣淋漓彰猶濕」,筆墨運用水準的高低,以及其品位的優劣往往是品鑒一幅中國畫的重要原則。 用筆作為中國畫的技法表徵,筆力的抑揚頓錯,提按轉折;筆形的方圓曲直,粗細長短;筆致的疾徐輕重,光毛枯澀無不與整體感受密切相關。墨法作為和筆法相關聯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畫理上歷來與筆法是一個整體。墨法是用筆動作的物質落實,它通過墨色和墨質的豐富變化,以虛實強弱、濃淡輕重等陰陽辨證的法則體現了與本身相諧後的無窮變化。因此,筆墨在中國畫鑒賞中的具體體現為:筆以立其形質,墨以見其陰陽;筆者墨之帥,墨者筆之充。墨氣中見筆法,則墨氣潤澤;筆法中有墨氣,則筆法靈動。遠視墨氣渾然,近視筆筆不亂;用筆隨機生發,用墨由緣而定;渾融中不失清朗之氣,筆有盡而意無窮。方能達到筆墨獨立的欣賞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統一。

五、色彩
色彩同樣也是中國畫重要的表現語言,氣韻生動的諸多因素在工筆畫中都與色彩相關。在工筆畫中的色彩鑒賞一般可以從幾點入手:色調與意境創造的配合,色調自身的諧調與否;色彩對主次、虛實、冷暖、強弱等對比關系的運用和色彩自身所形成格調的高低。中國畫的隨類賦彩,既包括物象的固有色彩屬性,也包括作者的主觀意象色彩屬性。基於後者,色彩在運用中對主體展現的作用則是充滿了個人特色,這也是色彩品鑒的重要方面。意筆畫法的色彩就五彩紛呈而言,無工筆之復雜。講究的是墨即是色,色即是墨;色不礙墨,墨不礙色;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但同樣存在著色彩的諧調與對比關系,而且,在當今畫壇中,意筆畫法彩色紛呈者也大有人在,其色彩的欣賞評判與工筆有相近之處。但因有墨做為基本因素,其處理上則較工筆用色易於放鬆。

六、綜合印象
中國畫有次序的品鑒,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這種綜合印象,既包含對作品鑒賞的最終評價,也包括對作品優缺點的肯定與指出。例如傳移模寫在謝赫六法中位列最後,大致是指師承。但師承只能是鑒賞的一個方面,卻不是優點。有所師承,更要有己意,劉道醇的「六要」中的「師學舍短」即是指此。 「六法」,作為中國畫鑒賞的一般規律,它們既是各自獨立的一個方面——即作品各有所長,亦即謝赫所言「各善一節」。一幅作品又可同時具備幾個方面,謝赫本人在《古話品錄》中就認為陸探微、衛協的作品六法齊備。當然,一幅中國畫,所具備的符合法則的方面越多,則作品越精彩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畫鑒賞的綜合印象雖是有次序的品鑒過程的結果,卻是因人、因境而異的。鑒賞者不同的藝術修養,不同的審美好惡,甚至不同的心境,對同一幅繪畫作品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品鑒結論。這是由於中國畫的藝術創造中帶有抽象意味的主觀意象,在作品的鑒賞中要與觀賞者的學識修養與內蘊產生共鳴,才能完成品鑒過程的獨特性所決定的。因此,創作者與品鑒者的審美體驗與思想情感的相互溝通,才是中國畫藝術鑒賞主客相融的契機。

概而言之,中國畫是在一種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它從發端、童稚、成熟到升華變化,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的集中表現之一,並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華夏文明在世界古典文化領域里的最高水準。中華民族對宇宙、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態度,對美感與永恆的追求,在中國畫里都得到了顯化。藝術家以審美方式與主客體世界進行心靈對話的形象記錄,獲得了千百萬炎黃子孫的認同。對如此豐富而悠久、精緻而又神妙的藝術作品,他們的作者概況、時代環境、心理狀態、流派繼承、風格演變、技巧特色,乃至歷史評價等各個方面,都不是輕易能夠把握的。因此,所謂鑒賞的一般規律,也只能是概其大略,觀者自身的修養,才是使美術作品的鑒賞提示得以升華的關鍵。而當代畫壇所呈現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則為中國畫的鑒賞提出了更為現實、具體的要求。因此,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藝術修養和基本素質,則無疑是最基礎的工作。

3. 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類的

美術的分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
西洋畫 指區別於中國傳統繪畫體系的西方繪畫,簡稱西畫。 油畫
雕塑 「造型藝術」的一種。是雕、塑兩種方法的總稱。由於用途的不同,也分為架上雕塑、紀念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建築性雕塑等。
工藝美術
美術種類之一。工藝美術分為兩類:①日用工藝。②陳設工藝。
書法
①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②寫漢字的方法。
素描
一種主要以單色線條和塊面來表現物象的繪畫形式
水粉畫
用水調合粉質顏料描繪出來的圖畫。
【壁畫】
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分為粗底壁畫、刷底壁畫和裝貼壁畫等。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
漫畫
繪畫種類之一,又稱諷刺畫。高速畫一詞來源於義大利文Caricare,義為誇張,後來演變為專指具有諷刺和滑稽意味的圖畫,即Caricature一詞。
寫生
中國畫傳統的術語。將描寫花、木、鳥、獸等生物的繪畫稱為寫生
在現代通常的繪畫用語中,凡是直接以實物、實景為對象進行描寫,統稱為寫生。
速寫
喜歡:國畫 因為國畫是我國獨有一種繪畫形式
素描:素描主要是單色。是所有繪畫的基礎。
壁畫:因為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

4. 美術作品分為哪幾種類型

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美術作品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

純美術作品,是指僅能夠供人們觀賞的獨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等。實用美術作品,是指美術作品內容與具有使用價值的物體相結合,物體藉助於美術作品而兼具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比如陶瓷藝術等。

(4)美術作品國畫擴展閱讀

繪畫的常見類型

1、水墨畫

水墨畫是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也稱國畫,中國畫。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稱為彩墨畫。

2、油畫

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

3、壁畫

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分為粗底壁畫、刷底壁畫和裝貼壁畫等。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倫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壁畫創作十分繁榮,產生了許多著名的作品。

4、工筆畫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5、素描

素描,簡而言之就是單色畫。卻又不盡然,素描過程是同一時間要考慮許多問題的綜合思維活動。美術院校各專業都把它作為基礎課,雖然各專業的側重點不同,油畫重體積、調子,國畫重線條,版畫、設計重結構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時,素描作為獨立的藝術種類,自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5. 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類的

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
純美術作品,是指僅能夠供人們觀賞的獨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等。
實用美術作品,是指美術作品內容與具有使用價值的物體相結合,物體藉助於美術作品而兼具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比如陶瓷藝術等。

6. 中國畫美術作品欣賞的難點是什麼

看你說的抄是要專業的還是什麼樣的了。
1、畫家的思想,經歷所處的社會環境影響,師從關系及對後人的影響。
2、畫家的作品:材料(筆、墨等)、技法、構圖、繪畫題材(每一個單看都是有很多學問的,不是一言一語可以學到的)
3、純粹學理論不畫畫的人無法真的懂國畫,純粹學國畫不學理論的人國畫提升空間小。所以當理論實踐結合。總的來說,學國畫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

7. 中國古代著名畫家代表作

1、《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2、《送子天王圖》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台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

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發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凈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馳目眩。

3、《天女獻花圖》

《天女獻花圖》是劉松年在宋代所創作的國畫,現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

此圖中天女手捧花藍,邊舞邊散,對面菩薩神情安逸,微笑觀看,周圍幾位羅漢則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賞之色。圖中除了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瓔珞,保持了傳統的造型特點以外,其餘形象都似由凡塵中人脫胎而來,具有寫實生動的效果。

4、《游春圖》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疊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還有美麗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綻開,綠草如茵。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5、《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8. 中國有哪些國畫大師

中國近現代的頂級國畫大師有:

1.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筆畫到頂,寫意畫達峰,工寫結合成為大師。為中國畫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代表作品有《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齊白石畫冊》多種。

9. 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類的

美術作品,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

其中純美術作品,是指僅能夠供人們觀賞的獨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等。

實用美術作品,是指美術作品內容與具有使用價值的物體相結合,物體藉助於美術作品而兼具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比如陶瓷藝術等。
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美術作品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

10. 幼兒園要求我們老師准備一幅美術作品我覺得蠟筆畫,水粉畫,國畫,油畫,素描,線描這種畫的人太多了

十字綉噴濺作品(可能有點難)3.抽象畫4.折紙或復雜剪紙(也可以是3D紙雕)希望給您帶來幫助OVO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