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言文
A. 殷的古文怎麼寫
慇
B. 求古詩詞或古文! ①含有「殷」字,且在古詩詞或古文中翻譯為暗紅 ②含有「痕」字,且在古詩詞或古文中
《點絳唇·復妝席相逢》
年代制:宋 作者: 晏幾道
妝席相逢,
旋勻紅淚歌金縷。
意中曾許,
欲共吹花去。
長愛荷香,
柳色殷橋路。
留人住,淡煙微雨,
好個雙棲處。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
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C. 殷濩怎麼讀古文里的
yīn
殷
濩
拼音:huò,hù
簡體部首:氵
解釋:
[huò] 1. 屋檐水下流的樣子。
2. 煮:「維葉莫莫,是刈是~」。
[hù] 〔布~〕散布,如「聲教~~,盈溢天區。」
D. 文言文殷不害翻譯
殷不害----孝悌忠信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人/也。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由是/少/知名。家世儉約,居甚貧窶,事老母,養小弟,勤劇無所不至,士大夫以篤行稱之。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長於政事,兼飾以儒術,名法有輕重不便者,則上書言之,多見納用。梁武帝嘗謂庾肩吾曰:「卿是文學之士,吏事非卿所長,何不使殷不害來邪?」其見知如此。侯景之亂,不害從簡文入台。及台城陷,簡文在中書省,景帶甲將兵入朝陛見,過謁簡文。景兵士皆羌、胡雜種,沖突左右,甚不遜,侍衛者莫不驚恐辟易,唯不害與中庶子徐摛侍側不動。及簡文為景所幽,遣人請不害與居處,景許之,不害供侍益謹。簡文夜夢吞一塊土,意甚不悅,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晉文公出奔,野人遺之塊,卒反晉國,陛下此夢,事符是乎?」簡文曰:「若天有徵,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為中書郎,兼廷尉卿,因將家屬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於別處督戰,失母所在。於時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凍死者填滿溝塹。不害行哭道路,遠近尋求,無所不至,遇見死人溝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閱視,舉體凍濕,水漿不入口,號泣不輟聲,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屍。不害憑屍而哭,每舉音則氣絕,行路無不為之流涕。即於江陵權殯,與王裒、庾信俱入長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見者莫不哀之。 (選自《陳書·殷不害傳》)你可是試著像第一句那樣斷句,就可以把文章讀通的。難懂的詞義畫上記號。讀完文章,將不懂得詞字用古漢語字典查出。一般古代漢語的意義是相通的,這樣無論什麼文章都可看懂。不說全通一知半解是可以的。應付高考應該沒問題。【參考譯文】 殷不害字長卿,陳郡長平縣人。極有孝心,在辦父親的喪事時,禮節甚恭,因此從小就很知名。他家世代崇尚節儉,平時家裡很窮困,侍奉老母親,撫養小弟弟,勤勞辛苦無所不至,士大夫都稱贊他行為惇厚。十七歲那年,做了廷尉屬官。殷不害長於處理政事,兼治儒家學術,名分和法治有輕重不便利之處,就上書指出,很多都被皇上採用。梁武帝曾對庾肩吾說:「你是有文才的人,做官處理政事不是你的長處,為何不讓殷不害來呢?」他被皇上了解到如此地步。侯景叛亂,殷不害隨簡文帝進宮城。到了宮城陷落,簡文帝住在中書省,侯景帶領穿著鎧甲的士兵入朝謁見天子,經過簡文帝住處順路進見他。侯景的士兵都是羌、胡等雜族人,在簡文帝身邊爭執互斗,一點也不恭順,侍衛無不害怕被驚退,只有殷不害與中庶子徐摛陪在旁邊不動。到簡文帝被侯景囚禁,派人請求殷不害同他居住,侯景答應了,殷不害侍奉更加恭敬。簡文帝晚上夢見吞了一塊土,心裡很不高興,把它告訴殷不害,殷不害說:「從前晉文公重耳出奔,一個平民送給他土塊,最終返回晉國奪得君位,皇上此夢,徵兆正合於此!」簡文帝說:「若上天有預兆,希望你的話不是謊言。」梁元帝即位,讓殷不害做中書郎,兼任廷尉卿,於是帶家屬西上。江陵淪陷時,殷不害就先到別處去督戰了,母親所在的地方失守了。當時很寒冷,冰雪交加,老弱凍死的填滿水渠壕溝。殷不害哭著走在路上,遠遠近近到處都找遍了,遇見溝渠中有死人,就跳進水中,扶著屍體察看,全身都打濕凍僵,飯食不沾口,高聲哭泣不停,這樣經過七天,才找到母親的屍體。殷不害靠在母親屍體上痛哭,每當說話就憋不過氣來,路人見了沒有不為之流淚的。就在江陵暫且安葬了母親,與王裒、庾信一起到長安,從此吃粗食穿布衣,面色憔悴極度消瘦,看見他的人沒有不傷心的。
E. 殷鑒不遠文言文答案
孟子說:「圓規和曲尺是方和圓的標准,聖人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標准內。想要成為君主,容就要有作為君主的道義;想要成為臣子,就要盡臣子的責任。兩種人都只要學習堯和舜而已。不用舜服侍堯的態度和方法來服侍君主,便是對他君主的不尊敬;不用堯對待百姓的態度和方法來治理百姓,便是對百姓的殘害。孔子說:『治理國家的方法有兩種,施行仁政和不施行仁政罷了。』君主暴虐百姓,厲害的自己會被殺,國家會被滅亡;不厲害的自己也會危險,國力會被削弱,死了的謚號叫做『幽』,叫做『厲』,縱使他有孝子順孫,經歷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詩經》說:『殷商有一面離它不遠的鏡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說的正是這個。 」
不知道您的問題具體是什麼?留下翻譯,希望能夠幫到您。
米青rui;
F. 文言文中殷勤的現代漢語意思
殷勤,主要有這樣幾個意思:
1、情意深厚。如司馬光《資治通鑒》:「致殷勤之意。」
2、辛勤。如馬致遠《黃粱夢》:「道不的殷勤過日災須少,僥幸成家禍必多。」
3、熱情周到。如《儒林外史》:「道士不知什麼意思,擺上菓碟來,殷勤奉茶。」
G. 文言文<晉書·殷仲文傳>誰有譯文,急求
所需原文出自於《二十四史·晉書·殷仲文傳》中的內容。即:
原文內容:
殷仲文,南蠻校尉顗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從兄仲堪薦之於會稽王道子,即引為驃騎參軍,甚相賞待。俄轉諮議參軍,後為元顯征虜長史。會桓玄與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間之,左遷新安太守。仲文於玄雖為姻親,而素不交密,及聞玄平京師,便棄郡投焉。玄甚悅之,以為諮議參軍。時王謐見禮而不親,卞范之被親而少禮,而寵遇隆重,兼於王、卞矣。玄將為亂,使總領詔命,以為侍中,領左衛將軍。玄九錫,仲文之辭也。
初,玄篡位入宮,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將由聖德深厚,地不能載。」玄大悅。以佐命親貴,厚自封崇,輿馬器服,窮極綺麗,後房伎妾數十,絲竹不絕音。性貪吝,多納貨賄,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為劉裕所敗,隨玄西走,其珍寶玩好悉藏地中,皆變為土。至巴陵,因奉二後投義軍,而為鎮軍長史,轉尚書。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曰:「臣聞洪波振壑,川無恬鱗;驚飆拂野,林無靜柯。何者?勢弱則受制於巨力,質微則無以自保。於理雖可得而言,於臣實非所敢譬。昔桓玄之代,誠復驅逼者眾。至如微臣,罪實深矣,進不能見危授命,亡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遂乃宴安昏寵,叨昧偽封,錫文篡事,曾無獨固。名義以之俱淪,情節自茲兼撓,宜其極法,以判忠邪。會鎮軍將軍劉裕匡復社稷,大弘善貸,佇一戮於微命,申三驅於大信,既惠之以首領,又申之以縶維。於時皇輿否隔,天人未泰,用忘進退,是以僶俛從事,自同令人。今宸極反正,唯新告始,憲章既明,品物思舊,臣亦胡顏之厚,可以顯居榮次!乞解所職,待罪私門。違離闕庭,乃心慕戀。」詔不許。
仲文因月朔與眾至大司馬府,府中有老槐樹,顧之良久而嘆曰::「此樹婆娑,無復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謂必當朝政,又謝混之徒疇昔所輕者,並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遷為東陽太守,意彌不平。劉毅愛才好士,深相禮接,臨當之郡,游宴彌日。行至富陽,慨然嘆曰:「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伯符。」何無忌甚慕之。東陽,無忌所統,仲文許當便道修謁,無忌故益欽遲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闡、孔甯子之徒撰義構文,以俟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過府。無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傷之。時屬慕容超南侵,無忌言於劉裕曰:「桓胤、殷仲文乃腹心之疾,北虜不足為憂。」義熙三年,又以仲文與駱球等謀反,及其弟南蠻校尉叔文並伏誅。仲文時照鏡不見其面,數日而遇禍。
仲文善屬文,為世所重,謝靈運嘗雲:「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言其文多而見書少也。
史臣曰:桓玄纂凶,父之餘基。挾奸回之本性,含怒於失職;苞藏其()心,抗表以稱冤。登高以發憤,觀()而動,竊圖非望。始則假寵於仲堪,俄而戮殷以逞欲,遂得據全楚之地,驅勁勇之兵,因晉政之陵遲,乘會稽之酗醟,縱其狙詐之計,扇其陵暴之心敢率犬羊,稱兵內侮。天長喪亂,凶力實繁,逾年之間,奄傾晉祚,自謂法堯禪舜,改物思臨,鼎業方隆,卜年惟永。俄而義旗電發,忠勇雷奔,半辰而都邑廓清,逾月而凶,渠即戮,更延墜歷,復振頹綱。是知神器不可以暗干,天祿不可心妄處者也。夫帝王者,功商宇內,道濟含靈,龍官鳳歷表其祥,彤雲玄石呈其瑞,然後光臨大寶,克離鴻名,允徯後之心,副樂推之望。若桓玄之幺么,豈足數哉!適所以干紀亂常,傾宗絕嗣,啟金行之禍難,成宋氏之驅除者乎!
贊曰:靈寶隱賊,世載凶德。信順未孚,奸回是則。肆逆遷鼎,憑威縱慝。違天虐人,復宗殄國。
原文大意:
殷仲文,是南蠻校尉殷顗的弟弟。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容貌俊秀。堂兄殷仲堪將他推給會稽王道子,仲文一去就被任用為驃騎參軍,賞賜優待有加。不久改任咨議參軍,後任元顯的征虜長史。逢桓玄與朝廷有矛盾,桓玄的姐姐,是仲文的妻子,仲文因此受到懷疑被人離間,降為新安太守。仲文與桓玄雖是親戚,但平素交往不密切,聽說桓玄占據京師,便棄郡投靠桓文。桓文非常喜歡仲文,任他作諮議參軍。當時王謐被禮遇而不被親近,卞范之被親近而少禮遇,而仲文被桓玄寵信並以隆禮相待,兼有給予王謐、卞范之的優待。桓玄將作亂,命令仲文總領詔命,任他為侍中,兼任左衛將軍。桓玄受九錫之賜,是仲文寫的詔令。
當初,桓玄篡位入宮,卧床突然下陷,群臣大驚失色,仲文說:「這是由於陛下的聖德太過深厚,大地都承載不住。」桓玄非常高興。以仲文為輔佐自己的親近顯貴之人,厚加封賞,車馬器用服裝,極盡華麗,後房中歌舞伎女加妻妾共有數十人,絲竹之音不絕。仲文生性貪吝,收受了許多賄賂,家中積累了千金財產,還常嫌不足。桓玄被劉裕打敗,仲文隨同桓玄西逃,他的珍寶玩物全埋藏在地下,都變為土。到了巴陵,仲文因護送二位皇後投奔義軍,而作了鎮軍長史,改任尚書。
皇帝剛復位,仲文便上表為自己辯解說:「我聽說洪波振盪溝壑,河中沒有安危的魚類;驚風掃盪原野,林中沒有靜止的樹枝。為什麼呢?勢力薄弱便受制於巨大的外力,實力微小便無法自我保全。從道理昌上雖然可以這樣講,對我來說實在不敢這樣比喻。過去桓玄掌權時,被他逼迫驅使的人的確很多。就像我這種人,罪過實在深重,進不能臨危授命,以身殉國;退不能歸還隱首陽山,拂袖而去。於是貪享安樂昏然邀寵,貪圖偽封,私寫封九錫篡位的詔書,曾經喪失節操。我的名聲道義因此而淪落,情操從此被攪亂我應該被處極刑,以判明遺孀。逢鎮軍將軍劉裕匡復社稷,大力弘揚善德,他一句話留我一命,他申明信義對我網開一面,既以官職恩賜於我,又表明他挽留人才。當時皇帝落難並被阻隔,天人不安,我迷失了進退的方向,所以為桓玄做事,見識如同婦人。如今皇帝復位,新的時代開始,典章制度已明確,品評事物回想過去,我的臉皮也太厚了,怎麼再身居顯要榮華的職位!乞求准許我辭職,在家中待罪,遠離宮廷,這是我心中的願望。」皇帝下詔不許。
仲文在初一這一天與家人一起來到大司馬府,府中有棵老槐樹,仲文望樹很久而嘆息道:「這棵樹雖然枝葉繁茂,卻已無生氣!」仲文平素就有名望,自稱必當主持朝政,再加上過去所輕視的謝混之流,都與自己比肩而立,所以常怏怏不得志。忽然被任命為東陽太守,心中更覺不平。劉毅愛才好士,對待仲文十分有禮,臨去郡時,劉毅與仲文遊玩歡飲了一整天。走到富陽時,仲文慨然長嘆道:「看此山川形勢,會再出一位伯符。」何無忌很敬慕仲文。東陽,由無忌統管,仲文答應在順路時去拜見無忌,所以無忌更加敬仰他,命令府中的文人殷闡、孔甯子等撰寫文章,以等待仲文的到來。仲文因不得志而神思恍惚,便沒去無忌府上拜謁。無忌懷疑是仲文輕視自己,大怒,想要中傷仲文。當時慕容超南侵,無忌對劉裕說:「桓胤、殷仲文才是心腹之患,北虜不足為憂。」義熙三年,又因仲文與駱球等人謀反,與他的弟弟南蠻校尉叔文一並被處死。仲文當時照鏡子看不見自己的面目,幾天後就遇禍。
仲文善於作文章,被世人看重,謝靈運曾說:「如果殷仲文讀的書有袁豹一半多,那麼他的文才不比班固差。」說的是仲文寫的文章多而讀的書少。
史臣曰:桓玄篡位逞凶,是他父親遺留下的基礎。他挾姦邪反叛的本性,失去職位時隱含怨怒;包藏起野心,上表喊冤。登高抒發怨憤,見機而動,暗中有非分之想。開始時假意受寵於仲堪,不久就殺死殷仲堪以滿足自己的慾望,於是得以占據全楚之地,驅使強勁勇猛的士兵,由於晉朝衰落,趁會稽王沉迷不醒,運用奸詐的計策,煽動起欺凌暴虐之心,膽敢率領兵馬,興兵發難,使天下禍亂產生,兵革連年,一年之間傾復晉氏帝位,自稱是堯禪位於舜,改朝換代君臨天下 ,帝王大業戀戀不舍,夢想永遠稱帝。不久義旗被迅速舉起有如閃電,忠勇之士奮起有如迅雷,半個時辰都邑便被廓清,剛過一月元兇就被殺戮,改用失落的年歷,重振復頹廢的綱紀。由此可知帝位不可以冒犯,天賜之位不可以妄有。所變帝王,功高蓋世,天道相助體含神靈,龍宮鳳歷表明吉利,彤雲玄石呈現祥瑞,然後光臨帝位,享有崇高的名聲,應合百姓對明主的盼望之心,符合臣民對賢君的擁戴之意。像桓玄這種小人,豈能充數!偶然的機會使桓玄冒犯攪亂法紀綱常,招致滅族絕後,開啟晉朝禍難,成就了宋氏驅除而已!
贊曰:靈寶反賊,世載凶德。未得民心,效法姦邪。肆意遷都,憑威作惡。違天虐人,絕宗滅國。
H. 「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文言文翻譯
「周誥殷盤,佶屈聱牙。」的意思是:周誥文、殷盤銘,那是多麼的曲折拗口。
周誥指《尚書》中的《周書》,殷盤指《尚書》中的《商書》,佶屈聱牙:文句艱澀生硬,念起來不順口。佶屈:屈曲的樣子,引申為不通順;聱牙:文詞艱澀,念起來不順口。
出自《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託向學生訓話藉以抒發牢騷之作。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國子先生解析進學正義,向諸生陳明形勢,正面得出「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的結論。
第二段寫學生進行辯解,以先生在「學」「言」「文」「行」四個方面的努力、成就與自身遭遇對照,先揚後抑,駁斥先生的結論。
第三段寫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針對學生之意申說發揮,表明隨意而安的態度,對朝廷隱含譏刺。
文章構思別出心裁,語言新穎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辭賦體的鋪敘、排偶、藻飾、用韻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於整飭之美。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即出於此文。

(8)殷文言文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託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進學解》以問答形式抒發不遇之感,此種寫法古已有之。西漢東方朔作《答客難》,揚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後繼作者甚多。但《進學解》仍能給人以新鮮感。這與它善於出沒變化有關。如第二段先大段鋪寫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數語寫其不遇之狀,語氣強烈。
其間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轉折,而全段總的氣勢是酣暢淋漓的。第三段則平和謙退,似乎火氣消盡;而細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無奈、憤懣、嘲諷種種情緒包孕其中,其文氣與第二段形成對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諧趣。
如先生諄諄教誨,態度莊重,而生徒卻以嬉笑對之;先生為說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貶抑,甚至自稱盜竊陳編。這些地方見出先生實處於被動,而具有滑稽意味。
總之,全文結構雖簡單,但其內在的氣勢、意趣卻多變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鮮,又與其語言的形象、新穎有關。如以「口不絕吟」、「手不停披」狀先生之勤學,以「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形容其碌碌無為,以「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寫選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為具體,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機杼。
此外,《進學解》文體系沿襲揚雄《解嘲》,采押韻的賦體,又大量使用整齊排比的句式,讀來聲韻鏗鏘,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藝術的魅力。
I. 不子期,將之殷也在文言文的意思
「不子欺復,將之殷也。制」
——不騙你,將到殷地去。
具體解釋如下:
「不子欺」中,子,代詞,你;欺,欺騙。「子」是「欺」的賓語,現代漢語的賓語放在動詞後面,即「不欺子(不騙你)」。文言文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例如:「不聽你的」,說成「不之聽」;「時間不等我(時不待我)」,說成「時不我待」。
「將之殷」中,之,動詞,到……去。之殷,到殷地去。殷,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盤庚遷都於此。後世稱為「殷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