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守株待兔的文言文

守株待兔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01:14:22

㈠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譯

一、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二、翻譯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成為宋國人的笑柄。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三、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1)守株待兔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啟示

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全新的情況產生新的問題,只能用新的方法解決,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實的變化。

二、主要批評

狹隘的個人經驗的思想方法

三、作者信息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法家代表人物,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韓非子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其關於法家學說的著作,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後李斯入獄毒之。

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

㈡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譯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2)守株待兔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翻譯: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翻譯:我早就預料到了兄台你必定會親自出馬報效祖國,不會是死守教條的等閑之輩。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㈢ 守株待兔古文原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㈣ 守株待兔文言文的詩意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出自《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㈤ 守株待兔的文言文是什麼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 出自《韓非子·五蠹》

㈥ 文言文 守株待兔的譯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回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答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㈦ 《守株待兔》古文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出自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7)守株待兔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

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守株待兔」其實是說待不到兔

原文表述得很清楚:守株「冀復得兔」,而「兔不可復得」,就是說「守株待兔」是待不到兔的, 作為成語,比喻不知變通也好,比喻不勞而獲也好,「守株待兔」都含貶義,是不言而喻的。

行文中恰到好處地使用「守株待兔」,言簡意賅,平添文采。同時也要注意到,尚有望文生義、誤解誤用的情形。最常見的是,將「蹲坑守候」抓捕犯罪嫌疑人,稱為「守株待兔」,類似情形,不乏其例。

比如:「守株待兔」並非我們的本意……在某些交通違法高發地段,暗中執法方式值得商榷,決不能出現「守株待兔」現象;香港不能守株待兔,要發揮香港金融業嚴格的監管制度和高透明度的市場運作等優勢,參與國際競爭,主動出擊,吸引更多內企來港上市;采編人員缺乏對節
日新聞進行先期策劃的意識,而是守株待兔,等米下鍋。

「守株待兔」的本義,其實是說待不到兔,使用時不能不注意到這個基本點。

㈧ 守株待兔文言文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子》
翻譯:
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㈨ 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