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科學小報圖片
⑴ 科學小報的內容
科技的含義
傳統認為,科學是人類所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 2.我們所說的「科學」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泛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為某一實際目的而協同組成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體系,但不包括與社會科學相應的技術內容。 3.科學與技術是辯證統一體,技術提出課題,科學完成課題,科學是發現,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發明,是科學的實際運用。
科學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迅速增長,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提供了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路等傳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它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永無止境的發展及其無限的創造力,必定還會繼續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貢獻。 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因歷史時期而不同,從技術領先到科學領先發展,從技術與科學分離到科學與技術精密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加使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的應用開發之間的時間縮短,尤其系統科學的誕生,導致了自動化、計算機、通訊技術從科技到產業化的迅速轉化,而系統科學應用於生物醫學又導致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偶合,將迅速導致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的應用,從而導致個體化醫學、轉化醫學與醫療工程化系統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越來越凸顯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
⑵ 探索宇宙的科學小報,文字和圖片
如果簡單點,抄你就簡單說說襲太陽系的什麼恆星,再簡介一些基本的恆星知識。比如太陽:表面溫度達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達一萬攝氏度,它是一顆中年恆星,已有60億歲,再過六十億年,它將變為一顆紅巨星,急速膨脹,吞滅周圍的行星。再介紹星系,已知的河外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它最早被認為是一個星雲,之後經過研究才發現是一個星系,和銀河系一樣。然後簡單介紹八大行星的順序,可以介紹一下木星,木星在過去的幾十億年內溫度不斷上升,經研究發現,它在吸收太陽的熱量,並可能在未來達到熱核反應的溫度,自己開始發光發熱,成為一顆新的太陽。再介紹金星:表面溫度達五百攝氏度,是由於表面大氣中含三氧化二碳達百分之九十五,溫室效應非常嚴重,警告我們要保護地球。最後介紹一下地球的未來:銀河系將在三十億年後撞上仙女座星系,在那時,地球將會撞得粉碎。哈雷彗星,每隔76-78年繞太陽轉一圈,將在本世紀六十年代光臨地球。再隨便介紹一下小行星,或者是某個行星就行了。(可以刪選一些)
⑶ 科學手抄報圖片
文字不能太少,也要美觀。
⑷ 科學小報做法
科學小報——
地球危機
地球表面70.8%為水域,然而這些水的97.5%是海水,所剩的淡水資源
大部分分布在兩極冰川、高山雪蓋冰川和永久凍土層,只有不到1%可
供人類直接使用。據調查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
造成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工業廢水,廢渣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
肥、農葯等一些不科學的使用,都會導致水體污染物日益增多,使水質惡
化,產生水無染。
我國就是一個貧水國家,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 ,約為世界
平均水平的1/4,在全球處於80多位,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中等
以上的城市都已經出現嚴重缺水危機。
{1}眾所周知地球資源(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大量透支燃燒!持續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溫室氣體),形成溫室效應,形成氣候帶的移動和不穩定,造成極端天氣頻發,如:暴雨.乾旱.颶風.寒潮等等不正常天氣的頻發.---這就是人為的破壞大氣環境透支能源造成的嚴重後果!{2}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為的破壞森林樹木草地植被嚴重!山上開礦.種田.賣樹等等諸多原因造成了樹木草地植被的大量破壞!使水土沒有植被的保護!下大雨時水土流失嚴重!甚至造成泥石流!這次舟曲泥石流的災害也是這個原因!另一個全球樹木的栽植量很少!每年在地球上的原生成年樹木的量卻是急劇減少!造成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武器減少!溫室氣體得不到轉化!而排放量卻在加劇!你說氣候能不惡化嗎?1.樹木草地植被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災害!2.樹木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壞減少,造成吸收轉化溫室氣體的武器減少!反而是溫室氣體增加!
總而言之人就是自己做來自己受,自己掘墓埋自己!
綠色樹木植被是大自然的平衡師,不注意綠化保護森林樹木草地植被,人類必將走向自取滅亡的邊緣!
記住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你的朋友!你毀了他,你也即將完蛋!
樹木是地球的平衡師!
⑸ 要一些科學手抄報的資料和圖片
學知識社會學雖然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了,但這個題目在國內可能還很陌生。與其他相關學科相比,這一領域的引進算是比較慢的。這個現象本身也是值得研究的。一般來說,其他學科在10年左右就會傳到中國來,但科學知識社會學比這要晚了20年。雖然在90年代國內有一些零星的介紹,但整體上還屬於空白。從新世紀開始,這一學科開始被大規模的引進來。我今天講的內容只是對這一學科進行介紹性概述,其中也提出幾個問題,但由於時間有限,在這里不可能做非常詳細的回答。
關於科學知識社會學跟科學社會學的關系,簡單說二者是個包含關系。科學社會學中包含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傳統的科學社會學,也叫美國默頓學派科學社會學,它在70、80年代處於正統地位,其首領人物默頓曾經得過美國總統科學獎,當年戈爾給他發過獎章。但目前起源於英國愛丁堡學派的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已經取而代之,取得了統治地位,尤其在90年代這種現象非常明顯。關於這一學科最近的進展,南開大學劉軍軍博士寫了一本綜述性著作,這本書全面的介紹了SSK的一些理論和實踐,文獻非常齊全。另外這本書是一個三階的研究,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這本書的目的是「我看SSK如何看科學」。目前國內正在對這一學科做大規模的引進。
下面我開始講SSK的起源。這里講的是非常粗線條的,也未必正確。SSK的前身很復雜,根據Bloor和Barnes講,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德國的圖賓根學派有一個「教會編史學」,認為應該把正統的思想與非正統的思想都給予中肯的對待。SSK的倡導者認為這對他們有啟發,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他們後來找出來的,也就是他們在提出自己的學科以後又回到前人那裡尋找佐證。第二個前身是舊知識社會學。我們知道知識社會學哲學味比較濃,而且有觀念論的色彩,屬於歐洲哲學跟社會學相結合的產物。但它在19世紀20、30年代發展起來以後,就停滯不前了。接下去是美國默頓學派的統計性、宏觀的對社會運行的科學佔了主導地位。SSK是繼承了舊知識社會學的一些東西,而反對美國的那套東西。還有一個淵源是1962年科學哲學家Kuhn寫的一本小冊子,就是《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小冊子在美國賣了上百萬冊,一本哲學著作能賣到這個冊數,是一個很令人吃驚的現象。現在什麼人都引用Kuhn的理論,以至於Kuhn都急了,說人們經常誤解他的意思。Kuhn在80年代的一次演講中特別批評了SSK,說我的觀點跟你們的理解根本是兩回事。再一個淵源是Wittgenstein後期的哲學。Wittgenstein自己創造了兩套哲學體系,一個是邏輯原子論,另一個是他後來的哲學研究。SSK自稱是受到了Wittgenstein的一些啟發,但也有人說他們曲解了Wittgenstein的觀點。但無論是正解還是曲解,至少它對SSK起到了一個促進的作用,尤其是Bloor受其影響比較大。最後一個淵源是反對傳統的科學哲學。傳統的科學哲學主要是邏輯經驗主義和批判理性主義。SSK認為這些正統的科學哲學對科學的描述都給了人錯誤的印象,是過分理想化的描述,是有問題的。
SSK真正的發展是起源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我們知道休謨是愛丁堡的,SSK在某種程度上也繼承了休謨的傳統。我最近看了一個材料,上面說SSK的起源有一個特殊的背景。當時斯諾討論兩種文化之爭,最後的結果是跟英國首相合作,對科學本身進行研究,找了一批有自然科學背景的人物,包括Barnes、Bloor等。當時起了一個題目就叫「Science Study」。非常有趣的是,30年過去以後,他這一套思想又回到了起點。這里三個重要的人物可以簡稱BBC,就是Barnes、Bloor和Coollins。其中Barnes和Bloor屬於創始性人物,Coollins則是巴斯學派的首領人物。現在SSK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就是Collins。他寫的論文最多,影響也最大。還有一個代表人物是Mulkay,他跟後現代也有一定關系。英國SSK起源以後,馬上影響到法國。法國有個重要人物,就是巴黎高等礦業大學的Latour。Latour當時是一個年輕的哲學工作者,他受到SSK的啟發,70年代到美國做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調查工作。他到了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非常有名的一個研究所。他在那裡做了2年多的工作,主要任務就是把科學家當動物一樣進行觀察,觀察結果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實驗室生活》,這本書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一部名著,奠定了巴黎學派的基礎。Latour本人英語不太好,他是跟英國一個學者合作寫成這本書的。
⑹ 科學小報
至於內容嘛!樓主如果看不清圖片上的文字可以將我找的資料套進去!
奧 運 會 會 場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會場,位於北
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東側。
建築面積25.8萬平米,用地面積20.4萬平米。2008
年奧運會期間,承擔開幕式、閉幕式、田徑比賽、男
子足球決賽等賽事活動,能容納觀眾10萬人,其中臨時坐席2萬座。奧運會後,可容納觀眾8萬人,可承擔特殊重大體育比賽、各類常規賽事以及非競賽項目,並將成為北京市提供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成為全國具有標志性的體育娛樂建築。
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招標產生的、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
梅隆設計事務所、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及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聯合體共
同設計的「鳥巢」方案。該設計方案主體由一
系列輻射式門式鋼桁架圍繞碗狀坐席區旋轉
而成,空間結構科學簡潔,建築和結構完
整統一,設計新穎,結構獨特,為國
內外特有建築。
福 娃 樂 園
北京2008奧運會盛大開幕在即,由奧組委授權,以福娃為主題形象的福娃樂園是國內乃至國際上第一次利用奧運會吉祥物作為載體的移動式樂園,其充分詮釋和傳遞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為廣大民眾近距離了解奧運,感受奧運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同時也蘊涵著無限商機與廣告效應。
貝貝園共分為四個部分:1、軟體游戲;2、互動游戲;3、懷舊游戲;4、DIY動手類游戲。該園區主要吸引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兒童及兒童家長共同參加,歡迎高年級同學參與。包含互動。
晶晶園——核心展區(互動學習教育區)該園主要通過各種展覽、展示的形式,供消費者以觀摩、參觀的方式了解奧運、學習奧運知識同時體現了奧運理念中「人文」的內涵。晶晶園共分為九個部分:1、中國古代運
動展;2、奧運知識圖片展;3、
新中國體育發展展;4、中國奧運會冠軍英雄 譜;5、2008年北京奧
運會場館展;6、奧運會項目介紹長廊;7、多媒體學習互動演示;8、數字奧運圖片展;9、懷舊動漫展。
歡歡園共分為兩個部分:1、中心舞台;
2、衍生活動現場區。
迎迎園共分為三個部分:1、科技模擬區;2、運動游戲區;3、籃球PK場。
妮妮園以小型游藝設備為主,該類小
型游藝設備在原有基礎上加入奧運及福娃理念,在形象上做出改進。該園區共分為兩個部分:1、硬游區;2、軟游區。
1、硬游區
本區域主要以中小型游藝機設備為主,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游藝機的快樂,體驗日常生活中無法體會的驚險和刺激,鍛煉少年兒童的
心理承受能力和勇敢的品質。部分項目如下:兒童小火車、雙人飛天椅、章魚等等。
2、軟游區
本區域主要以軟性游戲類競技項目為主,讓家長和孩子們在游戲中參與競技,鍛煉少年兒童的進取心和參與精神。
奧 運 會 的 由 來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
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 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
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
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 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
會 徽 簡 介
每一個會徽的後面都講著一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充溢著中國北京的盛情和
期盼。在這個會徽中記載著中國北京向
世界做出的承諾。這就是「舞動的北京」
——「北京奧運會會徽」。
承諾
「舞動的北京」是一方中國之印。這方「中國印」鐫刻著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誓言;見證著一個擁有古老文明和現代風范的民族對於奧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現著一個面向未來的都市對奧林匹克理想的訴求。它是誠信的象徵;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類做出的庄嚴而又神聖的承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枚以先賢明言創意、以金石印章為形象的會徽,是中國人民對於奧林匹克的敬重與真誠。當我們鄭重地印下這方「中國印」之時,就意味著2008年的中國北京將為全世界展現一幅「和平、友誼、進步」的壯美圖畫,將為全人類奏響「更快、更高、更強」的激情樂章。
形象
「舞動的北京」是這個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種形象,展現著中華漢字所呈現出的東方思想和民族氣韻;它是一種表情,傳遞著華夏文明所獨具的人文特質和優雅品格。借中國書法之靈感,將北京的「京」字演化為舞動的人體,在揮毫間體現「新奧運」 的理念。手書「北京2008」借漢字形態之神韻,將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千萬種表達濃縮於簡潔的筆畫中。當人們品味鐫刻於漢字中博大精深的內涵與韻味時,一個「新北京」誕生了。
北 京 奧 運 會 的 吉 祥 物
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 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願: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2008奧運盛典。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 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
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 「魚」 和 「水」 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徵,人們用 「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 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貝貝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 的藍環相互輝映。
晶晶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 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他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晶晶憨厚樂觀,充滿力量,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黑色的一環。
歡歡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個火娃娃,象徵奧林匹克聖火。歡歡是運動激情的化身,他將激情散播世 界,傳遞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歡歡所到之處,洋溢著北京2008對世界的熱情。 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項球類運動,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紅 色的一環。
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
妮妮來自天空,是一隻展翅飛翔的燕子,其造型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還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稱謂)。妮妮把春天和喜悅帶給人們,飛過之處播撒「祝您好運」的美好祝福。 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妮妮將在體操比賽中閃亮登場,她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綠色的一環。
如果不夠資料,樓主進這兒找找看。
http://ke..com/view/327275.htm
⑺ 最簡單的科學手抄報怎麼做
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例子: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2007年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出席了有世界數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袁隆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當選者。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表彰袁隆平在基層潛心研究,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⑻ 關於科學的手抄報圖片與資料!謝謝了!
據資料顯示, 地球上能夠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 ,僅佔地球的百分之零點三. 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區都嚴重缺水, 許多樹木 .村莊和田地別沙漠吞食, 沙漠面積在逐漸擴大. 淡水資源的減少, 嚴重地影響了人類的經濟建設, 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節約用水, 保護水資源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高度重視 。構建一個水源豐富 .山青水秀的美麗家園是我們的願望 .
然而, 在我們的生活中, 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 。.從我們調查的資料表明,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在我們的周圍 ,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十分驚人。 .先說一說我們學校 , 我們曾經留意過, 教學樓的自來水龍頭 有時水龍頭壞了, 水嘩嘩地流個不停 。有的水龍頭常常是一滴一滴的水往外滴, 這些不知浪費了多少水的情形, 很多家庭表面上看是很節約用水 ,實際上是在浪費水資源 。有的家庭廚房和衛生間的水龍頭的水一天到晚都在一滴一滴往水缸和儲水桶裡面滴, 然而水缸和儲水桶的水卻在不停地往外流入下水道 。如果要認真地計算 其結果一定會讓驚訝得目瞪口 !
在我們浪費水的同時,也在污染著我們的水源 一些城鎮將生活污染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江河,有的將垃圾和死了的牲畜直接拋入河流中,讓河水不能給人類提供方便了 。 人人節約用水個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 還我們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河水清清 . 魚兒歡暢的美好生活環境吧!
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
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