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術作品
㈠ 世界美術界 獎項
世界繪畫最高獎項:
美國的亞歷山大盧奇繪畫獎
奧地利畫家亞歷山大盧奇的家人、朋友和支持者在他去世後以他的名字設立了這一獎項。亞歷山大盧奇繪畫獎提供5000美元的獎金和Pelham藝術中心的個展機會。據說這個獎項延續著亞歷山大盧奇的信念,那就是藝術勝過人類的一切。
中國政府美術最高獎:
金彩獎
中國美術金彩獎,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設立的美術專業國家級最高學術獎項。始於2001年。金彩獎的評獎分設成就獎和作品獎,其中成就獎,旨在褒獎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美術家;作品獎,主要是近兩年來的優秀美術作品,評選范圍為中國畫、水彩畫、版畫,設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無論參加過其它何種展覽和評獎的作品都可以參加金彩獎的評獎;成就獎的評獎方式是由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美協等團體會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的向中國美協推薦1—3名成就突出的美術家,作為候選人;另由中國美協各藝委會提名向中國美協推薦本專業的候選人1—3名。由中國美協主席團作為評委會確定候選人名單,採用無計名等額選舉(得票必須超過全票的三分之二)的方式,評出成就獎獲得者。
中國美術界最高獎項:
齊白石獎
與電影獎、電視類的獎、小說類的獎不同的是,此獎是頒發給小學生的,是鼓勵孩子們學習繪畫的專門獎。首屆「齊白石獎」在齊白石故鄉湖南省湘潭市頒出,「齊白石獎」旨在獎勵兒童美術領域有突出貢獻和重大成就的小學生美術愛好者,個人可以投稿參評,並由各地美協初審後報「齊白石獎」評委會經投票選出,該獎的設立填補了兒童書畫藝術方面全國性大獎的空白,是對兒童美術的關愛與鼓勵。
中國書畫院最高學術獎項:
徐悲鴻美術獎
該獎由中國文化藝術聯合會於2003年設立,是全國畫院系統中的最高學術獎項,首屆徐悲鴻美術獎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行。全國共有300多名專業畫家入選。陳玉先、蔡超、紀連彬等十位書畫家獲得「徐悲鴻美術獎」,同時獲得百佳書畫家稱號。啟功、王琦等57位書畫家獲得特別榮譽獎,還有126位書畫家獲得優秀獎。
世界造型藝術家協會代表大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美術盛會。但至今該會尚未設立獎項。
㈡ 世界上所有有名的畫家以及他們最著名的作品
一、顧愷之
1、人物介紹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作品介紹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二、展子虔
1、人物介紹
展子虔(約545—618年),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今山東陽信)人。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
他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他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歷史故事,尤長於山水。人物描法細致,以色景染面部。
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卧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被稱為「唐畫之祖」。
2、作品介紹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疊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還有美麗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綻開,綠草如茵。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三、徐渭
1、人物介紹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
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
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
2、作品介紹
《墨葡萄圖》是徐渭傳世的畫作之一。圖中以飽蘸水墨之筆,揮寫一支墨葡萄。只見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靈晶瑩鮮嫩欲滴,形象生動。
茂盛的葉子以及枝、乾等皆以大塊墨繪成,筆墨酣暢,渾然一體。該畫風格疏放,不法形似,正是畫家作畫時將情感瀉於筆鋒的結果。
四、鄭板橋
1、人物介紹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2、作品介紹
《蘭竹芳馨圖》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在這幅畫中詩畫相輔,互為點襯,反映了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濃墨撇寫蘭竹,飄逸瀟灑,氣韻飛動。
五、達芬奇
1、人物介紹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2、作品介紹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六、魯本斯
1、人物介紹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教名伯多祿·保祿·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彼得·保羅·魯本斯是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2、作品介紹
《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是1617-1617年彼得·保羅·魯本斯創作的油畫。
這幅描寫的是傳統的「搶婚」場面:卡斯托耳與波呂刻斯兩個黝黑的壯漢把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從睡夢中劫走,正准備強行拉上馬背的情景。
七、黃公望
1、人物介紹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2、作品介紹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
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八、吳道子
1、人物介紹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
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2、作品介紹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台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
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發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凈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九、莫奈
1、人物介紹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2、作品介紹
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
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
這幅畫在1874年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十、梵高
1、人物介紹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2、作品介紹
《吃馬鈴薯的人》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於1885年的油畫。該畫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
在這幅畫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
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該畫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時的作品,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最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畫家
㈢ 世界公認的最好的美術作品是
世界公認的最好的美術作品是《蒙娜麗莎》。
作者是達·芬奇。
㈣ 19-20世紀世界重要的繪畫藝術流派及代表作品
19C-20C
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宮廷
法國|
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大衛(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賀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爾(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泉》
U4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
1. 浪漫主義(romanticism)美術:作為一種美學思想,浪漫主義強調主觀、個性、感情和非理性。作為藝術發展歷史的概念,它是對古典主義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說教,是對嚴謹、規范、自覺的否定和破壞。
基本特徵: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對比
法國|
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屠殺》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槍殺》
2. 現實主義(realism)美術特徵:重現實 重科學 重客觀 重批判
法國|
庫爾培《石工》《奧爾南的葬禮》
米勒《拾穗》《晚鍾》
杜米埃《三等車廂》
俄羅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迴展覽協會」-打破了當時美術展覽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覽的格局,不斷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稱為「巡迴展覽畫派」 主張是堅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藝術思想,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苦難為己任,堅持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列賓《伏爾加河纖夫》
蘇里柯夫《近衛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迴畫派創始人之一)
列維坦
U5 印象主義與新印象主義美術
1. 印象主義美術(impressionism):印象主義在1860th-1870th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鋒芒直指反對古典畫派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名字的由來是源於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記者借用嘲諷,稱這次畫展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注重繪畫中對光的研究表現。摒棄了從16th以來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印象主義美術特徵:重外光 重瞬間 重視覺 重氣氛
法國|
馬內《浴》《奧林匹亞》
雷諾阿
德加《歌舞團芭蕾舞學校的舞蹈課》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蓮》
美國|
惠斯勒《藝術家母親的肖像》
2. 新印象主義美術(new impressionism):這個名稱,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過的印象主義
特徵:重科學 重和諧 重理性
修拉《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
現代美術(公元20世紀)
U1 現代美術的前奏
3. 現代美術的基本特徵:後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後背離了印象派風格的藝術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勞特累克和雷東等人的繪畫。
塞尚、梵高、高更
納比派(nabi)
波納爾、維亞爾
U2 現代美術中的現代主義美術
一戰前
1. 野獸派(Fauvism):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第一個現代主義畫派。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一群在象徵派大師莫羅畫室中學習的青年,送作品參加巴黎的「秋季沙龍」展出。這些作品大多色彩曠野、筆觸飛揚、形象怪異,使觀眾們大吃一驚,頓時轟動了巴黎。當時有位評論家比喻這批作品像一群野獸正在吞食那些溫文爾雅學院派美術,從此「野獸派」之名傳播開來。這些畫家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色彩,強調色彩的對比,大膽使用純色,敢於突破形體的拘束,追求強烈情感的表達和個性的解放成為他們的共識和行動宗旨。其實他們既無明確綱領,也無嚴密組織,只是在野獸派這個名稱下的一個多派系的鬆散組織。野獸派繪畫運動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頂峰期很短,但對後來的現代派藝術,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影響極大。之後他們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現相同的面貌,野獸派也就自行解體。代表畫家有馬蒂斯、德蘭、杜飛、弗拉芒克、凡東根、魯奧、雅弗林斯基等。
馬蒂斯、弗拉芒克、德蘭、
2.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凱爾希納
3. 立體主義:畢加索《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
勃拉克
4. 未來主義(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達達主義(dadaism):
杜尚《下樓梯的裸女》《LHOOQ》
兩次大戰之間
1. 超現實主義(super realism)
達利《記憶的持續性》
恩斯特、馬格麗特、米羅
2. 抽象主義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羅皮烏斯、米斯凡德羅
二戰之後
1.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個出現於美國的重要現代主義繪畫流派和藝術思潮。繼承了從梵谷到超現實主義追求藝術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動性和表現潛意識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強調作者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為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現主義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
戈爾基、波洛克、德庫寧、紐曼、路易斯
2. 極少主義(minimalism):發端於抽象主義,又反叛於抽象表現主義
3. 波普藝術(pop art):波普一詞(pop)含通俗、大眾、流行之意,這是由英國藝術評論家阿勞威提出的,他在給利用大眾影像為內容的美術命名時所作的一個統稱,後來被評論界所接受而廣泛採用。
勞申柏、沃霍爾
4. 照相寫實主義:6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厭倦,於是一部分從事波普藝術的畫家轉向殘酷似而逼真的對現實的復制,這顯然是朝保守迴流。
克洛斯、漢森、
5. 歐普藝術(op art):歐普藝術為光效藝術之簡稱,是60年代同波普藝術一同發展起來的,但較晚才獲得社會的注意。它植根於抽象主義藝術,是由抽象主義發展起來的新圖式。一般通過靜態色彩圖案,使觀眾產生錯覺、旋動、發光等視覺效果。是抽象美術在幻覺上的新發展。
瓦薩萊利
6. 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科蘇恩
8. 大地藝術:克里斯托
㈤ 世界上為什麼沒有兩幅相同的美術作品
世界上就沒有兩個一樣的東西,樹葉沒兩片一樣的,美術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繪畫風格,題材一般也不一樣,墨水顏料,畫質,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思想上的都會不一樣,甚至年代也不一樣,有的名畫會有無數個贗品但也無法還原原畫,大師的真跡,紙墨筆硯這些硬體還有年份,最主要是思想意境表達繪畫風格不能完全模仿
㈥ 世界美術名家及其作品
范揚賈又福何加林許麟廬、李苦禪、郭味蕖、郭怡孮、
陳玉圃、張專志民、張寶珠、賈平西、屬陳金言、關山月
任慧中、南海岩、劉寶純、孔仲起、王學仲、 楊碩
張登堂、劉文潔、劉曉剛、郭志光、陽太陽、白雪石
姜寶林、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吳昌碩、林風眠、
李可染、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幹、蔣兆和、劉海粟、
高天祥、孫墨龍、車天德、石魯、 黃胄 、 陸儼少
黑伯龍、張彥青、劉魯生、關友聲、赫保真、孫瑛、
王鏞 、何海霞、吳湖帆、梁樹年、黃君璧、 張朋
范曾 、黃永玉、馮遠、程十發
㈦ 1.列舉世界美術名家名作(繪畫、雕塑、建築各10項目 作者+作品)
繪畫
塞尚-《果盤》、《抄玩紙牌者》、《聖維克圖瓦山》、《女浴者》
莫奈-《睡蓮》、《魯昂大教堂》、《勒·阿費爾附近海濱的平台》、《帆船》、《倫敦風景》、《花園里的女人們》
雕塑
米開朗琪羅-《摩西》《奴隸》《大衛》《晨》《幕》《晝》《夜》
羅丹-《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
建築
埃菲爾鐵塔〔法國巴黎〕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
倫敦塔橋〔英國倫敦〕
希爾斯大廈〔美國芝加哥〕
泰姬陵〔印度新德里亞穆納河南岸〕
吳哥古城〔柬埔寨暹粒〕
克萊斯勒大廈〔美國紐約〕
比薩斜塔〔義大利羅馬〕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羅馬〕
雅典衛城〔希臘雅典〕
巴黎凱旋門〔法國巴黎香舍利謝大道〕
白宮〔美國華盛頓賓西法尼亞大街〕
㈧ 當代世界排名前十的美術作品
按價格依次是No. 5, 1948 (中文名:1948年第五號) ,Woman III (中文名:女子III)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中文名:阿黛爾·布洛赫鮑爾I)Portrait of Dr. Gachet (中文名:嘉舍醫生的畫像),Garçon à la pipe (中文名:拿煙斗的男孩),Dora Maar au Chat (中文名:多拉·馬爾與貓),Irises (中文名:鳶尾花),Dora Maar au Chat (中文名:多拉·馬爾與貓),Portrait de l'artiste sans barbe (中文名:沒鬍子的自畫像),Adele Bloch-Bauer II (中文名:阿黛爾·布洛赫鮑爾II)。其中兩幅出自梵高,兩幅出自畢加索。按照出名程度依次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入睡的維納斯,無名女郎,女占卜師,宮娥,海娜倫菲爾曼肖像,珍珠女郎,吹笛少年,向日葵和西斯廷聖母。
㈨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抽象派是興起於二十世紀的一種繪畫風格,泛指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抽象作風是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㈩ 世界著名畫家有哪些
1.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岩窟中的聖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