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文言文
⑴ 趙襄主學御文言文翻譯
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術。沒多久就要跟王子期駕車賽馬,賽馬之時他多次改換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後邊。襄王說:「你教我駕車的技術一定沒有完全教給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經把技術全都教給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時候有問題。不管駕駛什麼車輛,最重要的是馬要跟車輛配合穩妥,人的心意要跟馬的動作協調,這樣才可以加快速度達到目的。現在你在我後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來。其實引導馬匹長途競爭,不是在前面就是落在後面。而你在前、在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怎能與馬匹的奔跑協調一致?這就是你落在後邊的原因。」
562
⑵ 魯襄公二十二年文言文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原譯文對照版
原文
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聖人!我將飲酒而已,雨行,何以聖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令倍其賦。
夏,晉人征朝於鄭。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曰:「在晉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於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駟從寡君以朝於執事。執事不禮於寡君。寡君懼,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於楚,晉是以有戲之役。楚人猶競,而申禮於敝邑。敝邑欲從執事而懼為大尤,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是以不敢攜貳於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競,寡君盡其土實,重之以宗器,以受齊盟。遂帥群臣隨於執事以會歲終。貳於楚者,子侯、石盂,歸而討之。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公孫夏從寡君以朝於君,見於嘗酎,與執燔焉。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不朝之間,無歲不聘,無役不從。以大國政令之無常,國家罷病,不虞薦至,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大國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讎,敝邑是懼。其敢忘君命?委諸執事,執事實重圖之。」
秋,欒盈自楚適齊。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會,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圖之。」弗聽。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棄也,弗能久矣!」九月,鄭公孫黑肱有疾,歸邑於公。召室老、宗人立段,而使黜官、薄祭。
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盡歸其餘邑。曰:「吾聞之,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己巳,伯張卒。君子曰:「善戒。《詩》曰:『慎爾侯度,用戒不虞。』鄭子張其有焉。」
冬,會於沙隨,復錮欒氏也。
欒盈猶在齊,晏子曰:「禍將作矣!齊將伐晉,不可以不懼。」
楚觀起有寵於令尹子南,未益祿,而有馬數十乘。楚人患之,王將討焉。子南之子棄疾為王御士,王每見之,必泣。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王曰:「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國將討焉,爾其居乎?」對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泄命重刑,臣亦不為。」王遂殺子南於朝,轘觀起於四竟。子南之臣謂棄疾,請徙子屍於朝,曰:「君臣有禮,唯二三子。」三日,棄疾請屍,王許之。既葬,其徒曰:「行乎?」曰:「吾與殺吾父,行將焉入?」曰:「然則臣王乎?」曰:「棄父事仇,吾弗忍也。」遂縊而死。
復使薳子馮為令尹,公子齮為司馬。屈建為莫敖。有寵於薳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他日朝,與申叔豫言。弗應而退。從之,入於人中。又從之,遂歸。
退朝,見之,曰:「子三困我於朝,吾懼,不敢不見。吾過,子姑告我。何疾我也?」對曰:「吾不免是懼,何敢告子?」曰:「何故?」對曰:「昔觀起有寵於子南,子南得罪,觀起車裂。何故不懼?」自御而歸,不能當道。至,謂八人者曰:「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知我者,如夫子則可。不然,請止。」
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
十二月,鄭游販將歸晉,未出竟,遭逆妻者,奪之,以館於邑。丁巳,其夫攻子明,殺之,以其妻行。子展廢良而立大叔,曰:「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請舍子明之類。」求亡妻者,使復其所。使游氏勿怨,曰:「無昭惡也。」
譯文
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春季,臧武仲到到晉國去。碰到下雨,去看望魯大夫御叔。御叔在自己的封邑里,正准備喝酒,說:「哪裡用得著聖人?我准備喝酒,而他自己冒著雨而來,聰明有什麼用?」穆叔聽到了,說:「他不配出使反而對使者驕傲,這是國家的蛀蟲。」命令把他的賦稅增加一倍。
夏季,晉國人讓鄭國人前去朝見。鄭國人派少正公孫僑(即子產)回答,說:「在晉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在這個時候即了位。即位八個月,我國的先大夫子駟跟從寡君來向執事朝見,執事對寡君不加禮遇,寡君恐懼。由於這一趟,我國二年六月就向楚國朝見,晉國因此有了戲地這一役。楚國人還很強大,但對敝邑表明了禮儀。敝邑想要跟從執事,而又害怕犯下大罪,說,『晉國恐怕認為我們不尊敬有禮儀的國家』,因此不敢對楚國有二心。我國四年三月,先大夫子?又跟從寡君到楚國觀察他們有沒有空子可鑽,晉國因此有了蕭魚這一役。我們認為敝邑靠近晉國,譬如草木,我們不過是散發出來的氣味,哪裡敢有不一致?楚國逐漸衰弱,寡君拿出了土地上的全部出產,加上宗廟的禮器,來接受盟約。於是就率領下臣們隨著執事到晉國,參加年終的會見。敝邑偏向楚國,是子侯和石盂,回去以後就討伐了他們。湨梁會盟的第二年,子?已經告老退休了,公孫夏跟從寡君向君王朝見,在嘗祭的時候拜見君王,參與了祭祀,飲酒吃肉。隔了兩年,聽說君王要安定東方,四月,又向君王朝見以聽取結盟的日期。在沒有朝見的時候,沒有一年不聘問,沒有一次事情不跟從。由於大國的政令沒有定準,國家和家族都很睏乏,意外的事情不斷發生,沒有一天不恐懼,豈敢忘掉自己的職責?大國如果安定敝邑,我們自己會來朝見,哪裡用得著命令呢?如果不體恤敝邑的憂患,反而把它作為借口,那就恐怕不能忍受大國的命令,而被大國丟棄成為仇敵了。敝邑害怕這樣的後果,豈敢忘記貴君的命令?一切託付給執事,執政深思一下。」
⑶ 文言文趙襄主學御全文翻譯+逐字翻譯+主旨 急需!!!高懸賞!!!
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戰國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術,沒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賽。賽時,他三次改換馬匹而三次都落在王子期後邊。襄王說:「你教我駕車的技術,一定留著一手,沒有完全教給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經把技術全都教給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時候有毛病。不管駕駛什麼車輛,最最重要的是,馬套上轅,要跟車輛配合穩妥;人趕著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與馬的奔跑相協調上,然後,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遠。現在,你在我後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來。其實。駕馭(引導)馬匹長途競爭,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後面。而你的在前在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還顧得上與馬匹的奔跑協調一致嗎?這就是你落在後邊的原因了。」
意義:
趙襄王同王子期賽車,在三次的比賽中,都沒有超過王子期。趙襄王的逞強好勝,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當然值得贊譽。問題在於青之能夠勝於藍,需要在老師的教導下,悉心向學,並且下一番工夫,勤學苦練,才能做到。趙襄王跟王子期學御,時間不長,就要求跟老師比賽,姑且不談技術掌握得如何,單就駕車的基本要領還摸不著邊。這種急於求勝求成的做法,實在是學習之大敵。水到才能渠成,水還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發揮作用,是絕難辦成的。趙襄王學御之事,無疑是極好的啟示。
⑷ 找趙襄子攻~~唯有道之主能持勝的文言文翻譯
趙襄子派張孟談秘密出城來見韓、魏二人,說:「我聽說唇亡齒寒。現在智瑤率領韓、魏兩家來圍攻趙家,趙家滅亡就該輪到韓、魏了。」韓康子、魏崐桓子也說:「我們心裡也知道會這樣,只怕事情還未辦好而計謀先泄露出去,就會馬上大禍臨頭。」張孟談又說:「計謀出自二位主公之口,進入我一人耳朵,有何傷害呢?」於是兩人秘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好起事日期後送他回城了。夜裡,趙襄子派人殺掉智軍守堤官吏,使大水決口反灌智瑤軍營。智瑤軍隊為救水淹而大亂,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家軍,於是殺死智瑤,又將智家族人盡行誅滅。只有輔果得以倖免。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以上是第一篇
晉獻公想要討伐虢國,荀息說:「君主為什麼不用北屈出產的馬,垂棘出產的璧,向虞國借路呢?」獻公說:「這是晉的國寶,如果受了我的禮物而不借路給我,那又拿它怎麼辦?」荀息說:「這些東西是小國用來服事大國的。它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如受了我們的禮而借路給我們,那就是我們從裡面的庫藏里拿出來,而藏在外面的庫藏里,從裡面的馬房裡拿出來,而放在外面的馬房裡。」獻公說:「宮之奇在,一定不讓的。」荀息說:「宮之奇的為人,心裡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幾歲。心裡明白,話就說得簡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諫阻,比虞君大不了幾歲,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愛的東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災禍在一個國家之後,這一點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慮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獻公就借路征伐虢國。宮之奇勸諫說:「晉國的使者言辭謙卑而禮物隆重,一定對虞國沒有好處。」虞公不聽,就接受了晉國的禮物而借路給晉國。宮之奇又諫道:「俗語說:『唇亡齒寒。』豈不就說的這件事嗎!」他帶領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國去了。
以上是第二篇
有點多,不知道是不是,
⑸ 南豐過荊襄是什麼文言文
南豐過荊襄,出自《朱子語類》,故事原文如下:「南豐過荊襄,後山攜所作以謁之。南豐一見愛之,因留款語。適欲作文字,事多,因托後山為之,且授以意。後山文思亦澀,窮日之力方成,僅數百言。明日以呈南豐,南豐雲:『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為略刪動否?』後山因請改竄。但見南豐就坐,取筆抹數處,每抹處連一兩行,便以授後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後山讀之,則其意尤完,因嘆服,遂以為法,所以後山文字簡潔如此。」
⑹ 文言文三峽 中屬,襄是什麼意思
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出自《尚書·堯典》:「盪盪懷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動詞,上,沖上。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屬(zhǔ):連續
⑺ 讀古文時遇到「襄校」這個詞,哪位老師知道啥意思,請不吝賜教。
不知道語境。在網上查了下,我看到的襄校就是協助校對的意思。襄,幫助,輔佐。
⑻ 使之襄搏之文言文翻譯搏字意思
第一步:
下載「手機網路翻譯」軟體,打開網路翻譯軟體,在源語言一版欄中點擊選擇「權文言文」,在翻譯語言一欄中點擊選擇「中文」。
第二步:
在翻譯框中,輸入你所需要翻譯的文言文,翻譯軟體就會自動給你翻譯出中文來了。翻譯效果還不錯的。點擊中間的「轉換」按鈕,還可以快速轉為中文翻譯文言文了。
⑼ 請幫忙翻譯古文
趙襄子喝了五復天五夜的酒,沒有制停止喝酒,對侍者說:我真是國家傑出的人啊,喝了五天五夜的酒,還沒有感到不舒服.優莫說:「您勉勵自己吧,比紂王少兩天而已。紂王喝了七天七夜,現在您只是喝了五天五夜。」襄子恐懼,對優莫說:「既然這樣,那麼我亡國了嗎?」優莫說:「不亡。」襄子說:「比紂王少兩天而已,不亡等什麼?」優莫說:「桀紂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遇到了商湯王、周武王那樣的賢君,現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紂王,桀紂同時存在,怎能互相滅亡呢?」
⑽ 文言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翻譯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專:「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屬子產說:「為什麼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葯。」然明說:「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 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後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我可不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