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什麼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萊昂尼德·赫維奇、埃里克·馬斯金和羅傑·邁爾森3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創建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所作的貢獻。
聲明指出,「機制設計理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解釋何種制度或分配機制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作為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這一理論為最優貿易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今年已90歲高齡的赫維奇出生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後加入美國國籍,至今仍活躍在經濟研究領域,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得悉獲獎消息後,赫維奇激動萬分,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外界肯定表示非常高興。
馬斯金於195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現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前譯普林斯頓進修學院)教授。羅傑·邁爾森1951年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這兩名獲獎人均於1976年取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諾貝爾和平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 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因為「在創造以及傳遞有關人為氣候變化知識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所需要的各種度量上所打下的堅實基礎」。
戈爾現年59歲,是一位堅定的環保主義者,在白宮任職期間,他積極推動柯林頓簽署《京都議定書》。離職後的戈爾仍然周遊列國宣傳環保觀念,戈爾的另一項「環保大手筆」是投資並參與拍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在影片中,戈爾一改過去刻板的政治外表和略顯木訥的個性,以地球村普通公民的身份向人們展示全球變暖的危害:長此以往,冰川將融化,洪水將泛濫,人類的家園將遭遇毀滅性破壞。影片出乎意料地獲得高票房和好評,令他名利雙收。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戈爾10月12日在獲獎後表示,自己對獲獎感覺很榮幸,並稱氣候變化屬於道德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據美國媒體報道,戈爾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地球正處於非常時期,氣候危機不屬於政治事件,而是對人類道德和精神層面的挑戰,這次獲獎也是提升公眾對氣候關注的極好契機。戈爾還表示,他將把分得的獎金全部捐獻給氣候保護聯盟。
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11日宣布,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獲得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
萊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於現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國人。1925年,她跟隨父母搬到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羅得西亞(現屬辛巴威)生活,並在那裡度過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時光。1939年至1949年,萊辛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育有3個孩子。
1949年,萊辛帶著一個兒子和第一部小說的手稿回到英國倫敦。1950年,她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青草在歌唱》。這部小說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而引起強烈反響,萊辛由此在文壇嶄露頭角。
1952年至1969年,萊辛陸續發表系列小說《暴力的孩子們》。其間,她還在1962年發表小說《金色筆記》,這部作品被公認為她的代表作。她不僅因這部作品蜚聲文學界,還樹立了自己作為女權主義者的形象。萊辛創作的小說還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五個孩子》等。
萊辛是一位多產作家,除了小說以外,還著有詩歌、散文、劇本等其他體裁的作品。她的許多作品都取材於在非洲的親身經歷,以獨特的自傳體風格著稱。作品題材涵蓋了種族矛盾、兩性關系、美蘇冷戰、原子戰爭、環境污染、科學危機和青年暴力等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69歲的法國巴黎大學阿爾伯特·費爾特(Albert Fert)和68歲的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彼得·格倫博格(Peter Grünberg),因為幾乎同時獨立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GMR:Giant Magnetoresistance)而共同分享了這一獎項。兩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4萬美元)的獎金。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在宣布物理獎歸屬時說,這是一次「好奇心導致的發現」。但其隨後的應用卻不啻為革命性的,因為它使得計算機硬碟的容量從幾十兆、幾百兆,一躍而提高了幾百倍,達到幾十G乃至上百G(1G等於1024兆)。
一度被光碟所超越的硬碟儲存技術,又重新奪回了自己的領先位置。在每一台筆記本電腦中,都流動著這個物理效應的「幽靈」。磁碟存儲技術的原則,是利用每個存儲點上的磁場方向代表二進制的0或1,要讀取這些數據,需要電極掃過這個磁場;由於磁阻效應,磁場會引起電極電阻的改變,從而改變電流的強度,電極輸出電流的高低,就代表了0或1。
在磁場作用下,磁性金屬內部電子自旋方向發生改變而導致電阻改變的現象,被稱為磁阻效應。這種效應,早在1857年就被英國的開爾文勛爵發現。不過,這種改變的幅度並不大,通常只在1%到2%之間。因此,在巨磁阻效應被發現之前,存儲數據所需要的磁場要保持一定的強度,數據點不能做的太小,磁碟容量受到很大限制。
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格哈德
你德的獎是符合自主招生的條件的 你上面那個全國中學生數學聯合競賽三等獎專符合 但是下面的那屬個遼寧省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屬於省級的 不符合
所謂的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省賽區XX等獎,就是全國性的競賽,你在本省的賽區獲獎了,顯然你上面的那個都超過了這個要求。恭喜你,可以申請了
『叄』 諾貝爾獎有哪些學科
今年諾貝爾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0872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1902年為14.1847萬瑞典克朗,1903年為14.1358萬瑞典克朗。直至1923年,諾貝爾獎金數額名義價值降到了歷史最低,為11.4935萬克朗。以後,諾貝爾獎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獎金金額為37.5萬瑞典克朗。
1991年,諾貝爾獎達到600萬瑞典克朗,才與諾貝爾獎自頒發以來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相當。那以後,諾貝爾獎金又連年上漲,1992年諾貝爾獎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2000年諾貝爾獎五大單項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100萬美元),遠遠超出了整個原始基金的名義價植,也大大超過了原始獎金的實際價值。2001年諾貝爾獎百年華誕時,諾貝爾獎金額達到1000萬克朗,此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上。
按照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遺願,只有諾貝爾基金會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紅利——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從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資本收益以前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被批准可以將從資產售賣中所獲得的資本收益用於諾貝爾獎金。根據這個新規則,從諾貝爾基金資產銷售中得到的收益還可以用於授獎活動及支付各種開支,「直到不再需要它們來維持長期良好的授獎能力」。此外,諾貝爾基金會還可以對投資於股市的資產份額作出決定。長期來看,這意味著諾貝爾基金會可能會將更大比例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從而帶來更大的整體收益,以及更豐厚的諾貝爾獎金。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得當,諾貝爾獎金還會漲。
[B]諾貝爾基金會是怎麼掙錢的[/B]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逝世後,在其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遺囑中的條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連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來了巨大的關注,並很快導致了對其的懷疑和批評。只有在經過幾年的談判、協商,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沖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之後,諾貝爾遺願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諾貝爾基金會的成立而出現穩定的模式。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私立機構,其職責是受託保護諾貝爾遺囑中指定的授獎機構的共同利益,並對外代表諾貝爾機構。這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通知信息活動以及與授獎有關的各種安排事宜,但是諾貝爾基金會本身卻不參與諾貝爾獎得主的遴選過程和最後的選擇。「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以一種能夠保護獎項本身及評獎過程的財政基礎的方式管理其資產」。
因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從而增加獎金的金額作為頭等重要的因素來制定。遺囑本身曾指示執行人把剩餘的財產投資到「安全的證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為董事會制定的投資規則中,「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曾根據當時的情況,被解釋為意味著金邊證券,或者以這類證券或不動產為抵押的貸款,而這類證券和不動產,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發行或存在的。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基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基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資金。
『肆』 教育部獎學科評審組 環境科學包括哪些領域
http://bonus.thrh.com.cn/ 上面這個網站很詳細 「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獎學金」(簡稱「人環獎」)是由全國高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於1992年設立,該獎項由清華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捐贈出資。目的是激勵青年學生的奮發進取精神,促進我國...
『伍』 世界上的科學獎有五花八門,名目繁多,世界上第一個中國人命名的科學獎「林同炎」是哪一個學科的獎項
土木工程學
有「預應力混凝土先生」美譽的林同炎創立的「預應力混凝土」理論,開創了世界工程建築新的里程碑
『陸』 我兒子得了個學科獎,不知道學科獎是啥意思…
這種獎勵都是鼓勵性質的的,你應該順勢鼓勵一下孩子。具體講這個獎項來說,其實沒有認識實際意義。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而不是鞭笞的。
『柒』 學科優秀獎怎麼寫呢
什麼學來科啊自?
outstanding english-study scholarship
Indivial Scholarship 單項獎學金
the award for xx course xx學科獎
the award for excellent academic result
學習優秀生 Model Student of Academic Records
『捌』 世界上最早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科學獎,就是林同炎獎。請問它是哪一個學科的獎項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首屆預應力混凝土獎(後稱林同炎獎)
『玖』 一開始諾貝爾獎項中只有五大學科獎項,那麼經濟獎是怎麼確立的
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不過爾爾,不必過於遺憾或期待。對這個獎項乃至經濟學發展給予此等關注的不只是中國,還有同樣沒獲獎的日本等很多國家。因此,有必要發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與失之問。
『拾』 請問數學物理化學等各個學科全世界最高級獎項是什麼獎
那個,樓上的,據我說知,中國人好像連文學獎也沒拿到過吧?華裔的不算……
中國現在有個諾貝爾文學獎了,老莫是個好同志。
但是還是期待物理化學之類的啊,這些才是硬實力啊,不過現在看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