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課程又
Ⅰ 什麼是分科課程什麼是綜合課程
分科課程是指從不同門類的學科中選取知識,按照知識的邏輯體系,以分科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課程。分科課程與學科課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而學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固有的屬性。又稱「網路全書式的課程」,有較強的邏輯體系,注重知識的傳授,知識相對獨立。從課程開發來說,分科課程堅持以學科知識及其發展為基點,強調本學科知識的優先性;從課程組織來說,分科課程堅持以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為線索,強調本學科自成一體。
綜合課程是一種主張整合若干相關聯的學科而成為一門更廣泛的共同領域的課程。根據綜合課程的綜合程度及其發展軌跡,可分以下幾種:
一是相關課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來學科的獨立性基礎上,尋找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共同點,使這些學科的教學順序能夠相互照應、相互聯系、穿插進行。
二是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也稱合科課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統合兼並於范圍較廣的新科目,選擇對於學生有意義的論題或概括的問題進行學習。
三是廣域課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並數門相鄰學科的教學內容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
四是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這種課程是圍繞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組織教學內容,社會問題就象包裹在教學內容里的果核一樣,又被稱為問題中心課程。
前三種課程都是在學科領域的基礎上進行的知識綜合的課程形式,它們打破了原有的學科界限,是舊的學科課程的改進和擴展;而核心課程則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邏輯順序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的。
Ⅱ 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分科課程與學科課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而學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固有的屬性。
Ⅲ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與聯系2.教學方式變革的意義何在
一、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
1、活動課程是直接經驗取向的課程,學科課程是間接經驗取向的課程。
所謂經驗性課程,是指一方面課程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問題與需要為中心的,強調學生經驗在課程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課程的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的活動經驗和活動過程基礎之上的,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參與。
2、活動課程是一種實踐取向的課程,學科課程是認知取向的課程。
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實踐是活動課程的本質屬性。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課程觀的差異,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取向的課程觀,而學科課程則偏重認知取向的課程觀。
3、活動課程是一種綜合性課程,不同於學科綜合性的課程。
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因此活動課程是一種綜合性課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聯系:
活動課程與其他各種學科課程具有內在的聯系,主要表現在:第一,活動課程以其他各種課程為基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各類學科取向的課程為活動課程的實施提供了認識基礎和理性准備。第二,活動課程不僅為學科知識的應用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台,而且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獲得的知識以及問題解決的基本能力又促進學科課程的學習,有助於知識的整合。
二、教學方式變革的意義
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改變過去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較高的學習興趣,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2、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獨特個性.因此,教學方式變革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傾向性、學生的特徵、教學內容的特徵等合理地選 擇搭配多種教的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傾向性、教學內容的特徵等有 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Ⅳ 什麼是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又稱科目課程或分科課程,它是根據學校教育目標、教學規律和一定年齡專階段的學生發展水平,分別屬從各門學科中選擇部分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離地安排它們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和期限。學科課程強調各門課程各自的邏輯體系,教學以各自學科知識為中心分科進行。
Ⅳ 學科課程的介紹
中國古代的「六藝」、西方古代的「七藝」,大概是最早形態的學科課程。近代以來,象誇美紐斯所倡導的「泛智課程」,赫爾巴特根據人的「六種興趣」設置的課程,斯賓塞根據功利主義原則設置的課程,都屬於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的特點在於:它是依據知識的門類分科設置的;它是將人類活動經驗加以抽象、概括、分類整理的結果;它往往是相對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識領域內在的邏輯體系來加以組織。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是學科課程最大的特點。 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學科課程的理論主要有: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J.S.)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德國教育學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Bahkob,J.B.)的發展主義課程論。
①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基本觀點:首先,主張課程內容以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為中心,學科的基本結構是由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構成的。其次,在課程設計上,主張根據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的特點安排學科的基本結構。最後,提倡發提現法學習。布魯納很多思想體現了很強的時代精神,對當前學校教育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足:如片面強調內容的學術性,致使教學內容過於抽象;將學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這門學科的專家;同時在處理知識、技能和智力的關繫上也不很成功。但布魯納的思想對今天我們的課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②瓦根舍因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強調課程的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主張應教給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和基本科學規律,教學內容應適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應精選具有典型性和範例性的內容。特色在於:其一,以範例性的知識結構理論進行取材,其內容既精練又具體,易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二,範例性是理論同實際自然地結合的。其三,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都是綜合的,不是單一的。其四,範例教學能更典型、具體、實際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把「一般發展」作為其課程論的出發點和歸宿,稱為「發展主義課程論」。所謂「一般發展」,是指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的發展,即整個個性的發展。主要觀點:第一,課程內容應有必要的難度。第二,要重視理論知識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第三,課程教材的進行要有必要的速度。第四,教材的組織要能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即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成為自覺的學習者。第五,課程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促進差生的發展。 優點在於,有助於人類文化遺產的完整保存與傳遞;有助於學習者獲得系統連貫的文化科學知識;有助於教學的組織、評價以及教學效率的提高等。
主要弊端有以下幾點:
第一,科目繁多的學科課程導致總體課程體系臃腫不堪,同時也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第二,學科課程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組織和編排,而學生的現實生活卻是完整的,這種課程上的人為的割裂,造成學生認知結構的支離破碎,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第三,由於學科劃分過細,造成知識面過窄,內容偏深偏難。
第四,各學科相互分離,彼此孤立,造成學習內容相互分離甚至脫節。
第五,具體的某門學科課程對於該學科的一位未來專家或專業工作者來說是必備的,但對於其他學生來說也許是多餘的,因為它們與日常生活和學生的經驗缺乏聯系。學科自身的需要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往往有沖突,學科教師面臨這種沖突時,往往容易犧牲學生的利益,迫使學生服從學科的要求。

Ⅵ 學科課程是什麼
學科課程(subject curriculum)
亦稱「分科課程」。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學科組成。各門學科各具固有的邏輯和系統。這種課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是最早的學科課程。近代學校的學科課程是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的網路全書式的課程。學科課程至今仍為各國學校廣泛採用。正如赫爾巴特指出的,這種課程是「從易到難」地排列教材的。它符合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特徵,而且注重科學的體系。其特點是:(1)可以系統地授受文化遺產;(2)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智力;(3)兼顧科學的系統、學習心理的規律和學習者的水平;(4)易於修訂,學習成績易於考查。對其批評集中在:(1)所提供的教材注重邏輯系統,重記憶而輕理解;(2)學科編制方法和教學方法不能將學生經驗視為起點,也不太重視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3)學科課程形式注重強調學習的細節,甚少注意主動的思索過程的發展;不能有效地注意知識的遷移和不同領域之中概念與事實間的關系;(4)學科編制限制了知識的范圍。不具備包容性的特質,因而妨礙多重目標的追求。在其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以下幾種類型:(1)科目本位課程;(2)學術性學科課程;(3)綜合性學科課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的課程改革注重改進學科課程的設計。第一,保持學科課程的特點,但在內容選擇上增加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學科知識。內容的展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第二,在以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體的同時,也重視吸取促進人的能力發展的材料。第三,加強各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
Ⅶ 什麼是學科,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又和課程有什麼關系
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的學科分類,我國高等教育劃分為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
我國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
按照國家2011年頒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來說,共設13個學科門類,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和110個一級學科。如,理學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十餘個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是指,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7)學科課程又擴展閱讀
基本條件:
(一)與所屬一級學科下的其他二級學科有相近的理論基礎,或是所屬一級學科研究對象的不同方面。
(二)二級學科要具有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已形成若干明確的研究方向。
(三)社會要對該二級學科有一定規模的人才需求。
(四)學位授予單位應具備設置該二級學科所必需的學科基礎和人才培養條件,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能開設培養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課程。
Ⅷ 學科課程的特點
學科課程是將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學科組成。各門學科各具固有的邏輯和系統。這種課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是最早的學科課程。近代學校的學科課程是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的網路全書式的課程。學科課程至今仍為各國學校廣泛採用。正如赫爾巴特指出的,這種課程是"從易到難" 地排列教材的。它符合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特徵,而且注重科學的體系。
中文名稱
學科課程
又稱
分科課程
主張
課程要分科設置
釋義
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
特點
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
教育評價學科課程分類學科課程化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有哪些活動課程學科基礎課程經驗課程跨學科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與聯系學科課程名詞解釋
學科介紹
學科課程的發展及特點
中國古代的"六藝"、西方古代的"七藝",大概是最早形態的學科課程。近代以來,象誇美紐斯所倡導的"泛智課程",赫爾巴特根據人的"六種興趣"設置的課程,斯賓塞根據功利主義原則設置的課程,都屬於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的特點在於:它是依據知識的門類分科設置的;它是將人類活動經驗加以抽象、概括、分類整理的結果;它往往是相對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識領域內在的邏輯體系來加以組織。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是學科課程最大的特點。
相關理論
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學科課程的理論主要有: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J.S.)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德國教育學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Bahkob,J.B.)的發展主義課程論。
①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基本觀點:首先,主張課程內容以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為中心,學科的基本結構是由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構成的。其次,在課程設計上,主張根據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的特點安排學科的基本結構。最後,提倡發現法學習。布魯納很多思想體現了很強的時代精神,對當前學校教育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足:如片面強調內容的學術性,致使教學內容過於抽象;將學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這門學科的專家;同時在處理知識、技能和智力的關繫上也不很成功。但布魯納的思想對今天我們的課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②瓦根舍因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強調課程的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主張應教給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和基本科學規律,教學內容應適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應精選具有典型性和範例性的內容。特色在於:其一,以範例性的知識結構理論進行取材,其內容既精練又具體,易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二,範例性是理論同實際自然地結合的。其三,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都是綜合的,不是單一的。其四,範例教學能更典型、具體、實際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把"一般發展"作為其課程論的出發點和歸宿,稱為"發展主義課程論"。所謂"一般發展",是指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的發展,即整個個性的發展。主要觀點:第一,課程內容應有必要的難度。第二,要重視理論知識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第三,課程教材的進行要有必要的速度。第四,教材的組織要能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即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成為自覺的學習者。第五,課程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促進差生的發展。
學科課程意義
學科課程中是每門學科知識體系的科學安排,易於使各級學校的相同或相近學科領域的知識連接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體系,如初中的物理、高中的物理直至大學的物理,實際上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連續系列。學科課程易於保證所授知識與技能的完整性、連續性和嚴密性。同時,學科課程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方便,教師具備學科專業知識和藉助課本往往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學科課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發展中一直居於顯要地位。
Ⅸ 課程體系是什麼它與專業什麼關系又與學科什麼關系
學科門類是指專業所屬的性質,如工科,理科,經濟類,管理類等等。在回大的大學,系答和專業是一種概念,如金融系也稱金融專業,但在小的大學,或大專學校中「系」相當於大的大學的「學院」,如南財金融學院金融專業等同於南財金融學院金融系《大的大學》,南工院工商管理系會計專業《專科學校》,至於課程就是你所在專業所上的課的種類,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什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