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接受

美術接受

發布時間: 2020-12-05 02:46:41

❶ 藝術接受與藝術的本質有哪些關聯

中外藝術史上,對於藝術的本質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現。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文以載道」說。如南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和宋代理學家朱熹。主觀精神說,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沖動」。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山祖德康認為藝術和游戲是相通的,他看到並強調了創作主體人的重要性。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的主觀意志是世上萬物的主宰,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因。我國古代也有此方面的相關學說,如宋代岳羽的「妙悟」說和明代袁宏道的「性靈」說。「模仿」說或「再現」說,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發展到後來,更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詩人和畫家不應當「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模仿」,而是應當「照事物應當有的樣子去模仿」。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於「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藝術的起源問題一直被學術界稱為「斯芬克斯之謎」,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人類早期的歷史和藝術方面的資料所知甚少。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人類早期的歷史和藝術方面的資料所知甚少。盡管如此,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還是在這一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這些學說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類藝術發生的某些條件和根據,對學習藝術和進行藝術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藝術起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所涉獵的學科早已超過藝術學的范疇。現在關於藝術起源的說法主要有五種: .模仿說 .游戲說 .表現說 .巫術說 .勞動說。這五種學說各有其正確性又有其不足。藝術誕生於文字之前,作為最古老的文明陪伴人類超過最初的荒漫歲月。總之,藝術的產生經歷了一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其中也滲透著人類模仿的需要、表現的沖動和游戲的本能。藝術的發生雖然是多元決定的,但是,巫術說與勞動說更為重要。從根本上講,藝術的起源最終應歸結為人類的實踐活動。這就是藝術的本質與藝術起源的關系

❷ 藝術接受與藝術的本質有哪些關系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版積極能動的消費權、鑒賞和批評活動。
藝術在接受方式上要求有特定的審美接受方式――審美態度與它相適應,從而使藝術作品在其現實性上成為藝術中的含義和價值並不只是感性的形式,而是一個包括知識、理想、人生態度、政治傾向和宇宙觀的整體結構。

如何理解美術接受是美術返回社會生活的必由之路

由於美術與社會生活聯系的廣泛性以及美術創作的多樣性,美術的社會功能也不是單一的,而是體現在多方面的。
概括地說,美術主要有認識、教育和審美功能。
但是,但是三方面又是相互聯系的,因為美術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是依靠情感的引導和美的感染潛移默化地實現的,而培養美感和陶冶情操也起著認識和教育作用。
事實上,具體作品更加明顯地體現那種功能,是各有側重的。

❹ 藝術接受的性質與特徵

一、藝術接受與藝術的本質 1、藝術接受是構成藝術活動完整性的重要環節

藝術既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活動方式。這種活動不僅表現為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同樣表現為藝術作品在社會生活中的傳播、接受與消費的過程。

在藝術活動中,藝術的接受與消費佔有重要地位:
A、藝術接受和消費在現實性上是藝術活動的完成。

B、藝術接受與消費在潛在意義上同時是整個藝術活動在觀念與動機上的起點。

C、藝術接受與消費貫穿於整個藝術生產活動之中。
2、藝術接受方式與藝術的本質
藝術本質:藝術家、藝術作品、接受方式。

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所以為藝術,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是與藝術消費和接受聯系在一起的;創作主體和作品與接受消費主體構成了特定的對象性關系。

藝術在接受方式上要求有特定的審美接受方式――審美態度與它相適應,從而使藝術作品在其現實性上成為藝術中的含義和價值並不只是感性的形式,而是一個包括知識、理想、人生態度、政治傾向和宇宙觀的整體結構。
3、藝術接受是藝術返回社會生活的必由之路
藝術返回社會生活內在於藝術接受和消費的形式中。
藝術的接受與消費使藝術重返社會生活還表現在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構造新的社會生活上。二、藝術審美教育作用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一個特點是「以情感人」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三個特點是「寓教於樂」
①藝術的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是指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賞心悅目、暢神益智。
②藝術審美娛樂功能的另一個作用,是使人們通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❺ 如何理解美術接受和美術本質的關系

美術的本質是一個很廣泛的東西和定義吧,而美術接受完全是看個人的喜好版和接受的教育問題吧。權就好比很多西方的藝術家在西方非常出名又人推崇,但是很多本身就是學美術的大學生就沒辦法接受並且看不出好的在哪裡,並且覺得沒有可取之處。所以美術接受和美術本質並沒有什麼關系吧。我個人是這么覺得的。

❻ 什麼叫藝術接受:_________.

藝術接來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自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藝術作品所以為藝術,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是與藝術消費和接受聯系在一起的;創作主體和作品與接受消費主體構成了特定的對象性關系。當藝術作品創造出來還未進入接受過程之前,是一個有待實現的對象,接受使作品從潛在的可能性轉換為現實性,藝術作品作為一個召喚結構,只有接受活動的參與才能實現它的意義和價值。

❼ 美術接受的意義是什麼

美術是藝術的種類之一,它和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美術創造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而鮮明的標志之一。
美術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映,是思想與藝術的結合。美術就是美麗與藝術的結合.

❽ 急!!!藝術作品與藝術接受的關系

從古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到,寫實性的風格是佔了絕對的優勢的: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著名雕塑大師羅丹就多次表示:藝術家應該抄錄自然。抄錄自然,簡而言之就是寫實,是對自然的再現。藝術要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就是說,藝術品中所表達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實際,符合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實際。對於一般的寫實作品來說,再現的真實是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徵。 但寫實有來自於各方面的限制性。 在寫實上首先要處理的就是來自於風格的限制。風格又分為時代的風格、個人的風格。 同一時代的作品總是有一個相關聯的風格。古埃及公式化的繪圖方式是時代性的風格,波斯細密畫在一定階段有意識地忽視透視法則的繪畫方式,也是時代的風格化的體現。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是相適應的,不同時代各有不同的時代性風格。這就在寫實的道路上給藝術家們劃定了一個范圍。 「心理定向」(Mental Set)的存在,使藝術家們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關注焦點。在藝術創作這個過程中,藝術家們不是在表現他所看到的東西,而是在看他所能表達的東西。藝術家在創作中所表達出來的不同的要點,正是他們的風格之所在。 與此同時,技法也限制了寫實。畢加索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就能畫得像拉菲爾一樣好,但我卻花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這些孩子一樣。」但事實上兒童畫為何不能被稱為是優秀的藝術作品呢?兒童受限於藝術語言的學習。他們無論有再敏感的內心,但還是沒有沒有過硬的表達技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作品不能,也不可能被看作是優秀的寫實作品。 寫實之路充滿了主觀方面的種種阻礙。在當代藝術的語境里,寫實好像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了,這樣的時代風格是不是也是作為寫實的限制性的一種新的應對方式。 事實上,我所理解的再現的真實並非是表現出視網上的所見,而是如羅丹所說:「通過表達外在形像,體現內在真實。」也就這才是對應寫實的限制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❾ 論述藝術接受的核心、本質與過程

簡述藝術接受的核心、本質與過程。
答:①藝術接受的核心是意象回的生成,即答重建;②藝術接受,本質上仍是一個意象生成的過程。接受者所欣賞的仍然是藝術意象,通過意象欣賞,接受者才能獲得審美愉悅和藝術體味;③藝術接受的過程是對藝術品的符號形式靠自身主體意識的讀解過程。
簡述藝術技巧的審美價值。
答:①藝術技巧是通向藝術本體的路,藝術家在技巧的操作中體驗美、創造美,在此意義上藝術技巧本身就是藝術,就是美。這種美體現在道與技的得心應手的和諧中,體現在主體與藝術合一的狀態中;②藝術技巧的操作在質料上留下的痕跡就是藝術的形式,藝術技巧所展示的美就凝聚於形式的符號中。藝術欣賞者可以通過藝術形式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技巧的美,因此藝術技巧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藝術接受過程中,欣賞者是如何實現意象的重建的?
答:①藝術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②藝術接受中的意象是要靠再生、重建的,因為藝術家心中的意象不能直接為接受者感知,藝術作品本身也並非直接的藝術意象,只是藝術意象的符號化和物態化;③接受者意象的生成的契機來源於藝術品,接受者在解讀形式符號過程中,根據符號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體意識重建意象。

❿ 論述美術接受與美術批評之間的關系

兩者的聯系在於:
藝術批評與藝術鑒賞都屬於廣義的藝術接受。藝術鑒賞構成著藝術批評的基礎,藝術批評是對藝術鑒賞審美感受的條理化和提煉、升華。任何脫離了藝術鑒賞的藝術批評,都必然是空洞的。
兩者的不同在於:
(1)藝術批評是一種科學認識活動,藝術鑒賞則是一種審美再創造活動。
(2)藝術批評主要是調動理性,對藝太 現象進行嚴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藝術鑒賞則主要是依靠直覺、感知、體驗、想像、情感等審美心理要素,豐富藝術作品的形象體系,拓展藝術作品的審美意蘊。
(3)藝術批評要求客觀,排除個人芝惡,藝術鑒常則允許接受者的主觀偏愛。
(4)藝術批評的目的是作出科學的評判,藝術鑒賞的目的則是生成審美效應,獲得審美感受。
(5)此外,藝術批評的對象比較廣泛,以藝術作品為主,同時還包括其他藝術現象,如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實踐、接受者的藝術鑒賞實踐、藝術流派、藝術思潮,藝術運動等。藝術鑒賞的對象則比較單一,就是各個門類的藝術作品。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