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誡子文言文翻譯
『壹』 政母誡子翻譯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也。……所在有政績,百姓懷之。
【一】鄭善果,鄭州滎澤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誠,周大將軍、開封縣公。大象初,討尉遲迥,力戰遇害。善果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詔令襲其官爵。家人以其嬰孺,弗之告也,受冊悲慟,擗踴不能勝,觀者莫不為之流涕。隋開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業中,累轉魯郡太守。善果篤慎,事親至孝。
母崔氏,賢明曉於政道,每善果理務,崔氏嘗於閣內聽之。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處事不允,母則不與之言,善果伏於床前,終日不敢食。崔氏謂之曰: 「吾非怒汝,反愧汝家耳。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繼父之心。自童子承襲茅土,今位至方伯,豈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內則墜爾家風,或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婦也,有慈無威,使汝不知教訓,以負清忠之業,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
善果由此遂勵己為清吏,所在有政績,百姓懷之。。【摘自《舊唐書》六十二卷】
鄭善果的母親,品性賢淑聰慧,有貞節,博覽史書典籍,精通治家治國的道理。每次鄭善果升堂判案,他的母親總是坐在胡床上,在屏障後面觀察。如果聽到鄭善果分析判決的合理,回來後就很高興。如果聽到鄭善果做事不合情理,或者妄自發怒,她就回到住處,蒙上被子哭泣,整天不吃飯。鄭善果跪在床前,也不敢起來。她母親才起身對他說:「我不是惱怒你,而是愧對你們家。我做了你們鄭家的媳婦,主持家務。像你的父親,是個精忠勤勉的人,做官的時候清廉自律,從來不過問私事,以身徇國,向他那樣死去,我也希望你要學習他那樣的品格。你從小就成了孤兒,我是個寡婦,只有慈愛沒有威信,使得你不懂的禮儀訓誡,怎麼能不辜負忠臣的基業呢?你從小孩的時候就繼承了你父親的爵位,爵位高至方伯,難道是你自己掙來的嗎?怎麼能不仔細想想這事兒妄自發怒,心裡只想著驕傲享樂,耽誤了公事!」
我只能翻譯中間
『貳』 李存審《戒子》原文及翻譯
《李存復審戒子》本文選自宋朝司馬光的制《資治通鑒》。
原文
李存審出於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於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翻譯
李存審出身貧窮卑賤,他曾經訓誡他的孩子們說:「你的父親年輕時帶一把劍離開家鄉,四十年裡,地位到達將相之高,在這中間,九死一生的情況絕不止一次,剖開骨頭從中取出箭頭的情況有上百餘次.」於是,他把所取出的箭頭拿出給孩子們,令他們收藏起來,說:「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該知道你們的父親是這樣起家的。」孩子們都答應了。

李存審出身寒微,憑借戰功官至極品。他深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留給後人一份最寶貴的遺產「破骨出鏃者凡百餘」,他希望這些從他身體取出來的箭頭能時時告誡後代:今日富貴來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