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泌
『壹』 解釋, 幾句古文。
唐代名臣李泌,七歲時因棋賦詩的故事,一直被傳為弈林佳話。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有一夜,他想要遍觀天下賢士,就親自坐在一座高樓上,下令在樓下擺上酒食,廣設坐位,召儒、佛、道三教高士共同講論學問,論辨三教優劣。李泌有一個表哥名叫貞芻ti ,時年九歲,也偷偷穿上儒服,雜坐在大人中。開講後,他詞鋒敏銳、辨論精微,滿座皆驚。唐玄宗非常驚訝,把他召到樓上,問他的親戚、學友中,還有沒有像他這樣才學兼備的神童。貞ti回答說:「我的表弟李泌,年方七歲,已遍觀經史,而且心思敏捷,比我可要強多了。」唐玄宗聽了更為驚異,一心想見見貞ti 所說的這個孩子,就命令中使想法把李泌帶到宮中來。並再三叮囑,這件事不要讓李泌的家人知道。
第二天早晨,中使來到李泌家門外,找個地方隱藏起來。過了一會兒,李泌出來玩,中使猛然撲上前去,把他背起來就跑。李泌初時嚇了一跳,但看來人一身宮中侍者打扮,反而放下心來。不聲不響伏在中使背上,等著看他到底要搞什麼花樣。
來到宮中,唐玄宗正與宰相張說下棋。玄宗見李泌唇紅齒白,一臉稚氣,十分喜歡。當下便命令李泌以圍棋作詩,詠出方圓動靜的詩意。張說見李泌年紀太小,先作詩一首說:「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然後,又對李泌解釋:「詩就是這種作法,要扣住方圓動靜的喻義,而不是以物詠物,描寫棋子、棋盤的樣范。」
李泌聽了,歪著頭想了一想,說了聲「有了」,便雙手插腰,不慌不忙地念了起來:「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若聘才,靜若得意。」
玄宗聽了大喜,不住口地稱贊李泌才思敏捷。他把李泌攬到懷里,愛撫備至。又命中使賞給他許多果子,帶他到皇宮各院去玩。
再說李泌失蹤後,家時人十分驚慌,整日穿大街、走小巷到處尋找。唯有李泌的父親滿不在意,他說:「如果是別的孩子失走了,便將竭力全力,廣為找尋。但若是泌兒,則根本不妨事。我擔保他必會隨機應變,安然歸來。」
果然,過了兩個月,玄宗想起李泌的父母必然十分著急,命令中使把李泌送了回去。並下旨說:「這孩子年齡太小,還不能給官職,但長大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李泌長大後,成了玄宗最主要的謀臣,「安史之亂」中,他為玄宗出謀劃策,制定方略,為平叛立了大功,被封為「鄴候」。
『貳』 急!《新唐書李泌傳》的原文和翻譯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知為文。玄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然。」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馳召之。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卧內。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勸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知
肅宗肅宗即位靈武,物色求訪,會泌亦自至。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欲授以官,固辭,願以客從。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眾指曰:「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帝聞,因賜金紫,拜元帥廣平王行軍司馬。帝嘗曰「卿侍上皇,中為朕師,今下判廣平行軍,朕父子資卿道義」雲。始,軍中謀帥,皆屬建寧王,泌密白帝曰:「建寧王誠賢,然廣平冢嗣,有君人量,豈使為吳太伯乎?」帝曰:「廣平為太子,何假元帥?」泌曰:「使元帥有功,陛下不以為儲副,得耶?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今元帥乃撫軍也。」帝從之。主
初,初,帝在東宮,李林甫數構譖,勢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使脅從之徒得釋言於賊。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故怨,將內慚不懌,萬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因從容問破賊期,對曰;「賊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陽,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國邪?華人為之用者,獨周摯、高尚等數人,餘皆脅制偷合,至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欲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今詔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將也。隨祿山者,獨阿史那承慶耳。使子儀毋取華,令賊得通關中,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里,其精卒勁騎,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勞,來避其鋒,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會撫風,與太原、朔方軍互擊之。徐命建寧王為范陽節度大使,北並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陽。賊失巢窟,當死河南諸將手。」帝然之。會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長安,曰:「今戰必勝,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陽乎?」泌曰:「必得兩京,則賊再強,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磧西突騎、西北諸戎耳。若先取京師,期必在春,關東早熱,馬且病,士皆思歸,不可以戰。賊得休士養徒,必復來南。此危道也。」帝不聽。知
二京二京平,帝奉迎上皇,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泌曰:「上皇不來矣。人臣尚七十而傳,況欲勞上皇以天下事乎。」帝曰:「奈何?」泌乃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上皇得初奏,答曰:「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帝甚憂。及再奏至,喜曰:「吾方得為天子父!」遂下誥戒行。知
崔圓崔圓、李輔國以泌親信,疾之。泌畏禍,願隱衡山。有詔給三品祿,賜隱士服,為治室廬。泌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後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代宗立,召至,舍蓬萊殿書閣。初,泌無妻,不食肉,帝乃賜光福里第,強詔食肉,為娶朔方故留後李
『叄』 上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見文言文翻譯。答案
代宗召江西判官李泌入朝相見,與他談起元載的事情,說道:「與你分別八年,才能夠專殺掉此賊。幸虧太子發覺屬他的陰謀,不然的話幾乎見不到你了。」李泌回答說:「我過去曾經說過,陛下如果知道有居心不良的大臣,那就將他們除掉;陛下包容太過,所以到這種地步。」代宗說:「考慮事情也應該周全,不可輕舉妄動。」代宗就勢又說:「朕當面將你囑托給路嗣恭,然而路嗣恭卻順著元載的意思,上奏讓你擔任虔州別駕。路嗣恭初次平定嶺南,獻琉璃盤,直徑九寸,朕以為是最珍貴的寶物。等到抄元載的家,查獲了路嗣恭送給元載的琉璃盤,直徑卻有一尺。等他到京後,應當跟你議一議怎麼處理他這件事。」李泌回答說:「路嗣恭為人小心謹慎。善於侍奉人,害怕有權有勢的人,做官精明勤懇但不識大體。過去擔任縣令,有能乾的名聲,陛下沒顧上了解他,而被元載所用,所以路嗣恭為他盡力。陛下如果真正了解並且重用他,他也會為陛下盡力的。虔州別駕是我自己想當的,不是他的罪過。況且路嗣恭新近立下大功,陛下豈能因為一件琉璃盤而向他問罪嗎?」代宗心中原有的疙瘩解開了,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肆』 文言文 李泌 翻譯
(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綉,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見說趙王於華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綉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失,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候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蘇)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煌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伍』 李泌獻計文言文翻譯器
(蘇抄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襲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綉,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見說趙王於華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綉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失,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候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蘇)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煌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陸』 文言文中皇帝登基有幾種說法
常見的說法如下:
1、登基:也說登極。即帝王位。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後來高祖登基,傳到如今,國步艱難,一至於此!」《水滸傳》引首:「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西遊記》第七一回:「當時朱紫國先王在位之時,這個王還做東宮太子,未曾登基。」老舍《茶館》第三幕:「皇上不是快登基了嗎?我先給您道喜!」
2、即位:也說即皇帝位。也說「即立」。指開始成為帝王、皇後或諸侯。《左傳·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周禮·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漢鄭玄註:「鄭司農雲,『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至冬立為皇後,辭讓者三,然後即位。」唐韓愈《許國公神道碑銘》:「元和十五年,今天子即位。」曹禺等《膽劍篇》第一幕:「吳王夫差,三十二歲,即位不久,喜功貪殺,驕狂自是,自以為有富國強兵的本領,立下獨霸中原的大志。」
3、踐祚:也作「踐阼」「踐胙」「蒞祚」「涖阼」。即位;登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隸釋·漢費亭侯曹騰碑陰》:「踐胙之初,受爵於東土,厥功章然。」《晉書·劉頌傳》:「武帝踐阼,拜尚書三公郎,典科律,申寃訟。」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是歲,嗣天子踐祚而理。」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及 仁宗 晏駕,皇子踐阼,賞定策之功,以 韓公 為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肅順專款》:「 載垣 等身膺顧命,我皇上沖齡踐阼,未能同心襄贊,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惡極,莫此為甚。」《清史稿·聖祖紀三》:「朕八齡踐祚,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
4、登位:即位;登上皇位。《東觀漢記·朱祜傳》:「及登位,車駕幸祜第。」《法苑珠林》卷五七:「爾時太子登位。」宋樂史《廣卓異記·李泌》:「代宗登位,召入為翰林學士,以至拜相。」《說岳全傳》第二七回:「只因目下新君登位,要拿你去做個進見之禮物。」
5、繼位:繼承王位。曹禺等《膽劍篇》第四幕:「我(勾踐)繼位的時候,只知道酗酒打獵,流連荒亡。」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達布聶西死,論贊弄囊繼位。」
『柒』 文言文 李泌 肅宗子
唐肅宗的次子建寧王李性情剛勇果敢,很有才氣膽略,曾隨著肅宗從馬版嵬北上靈武。當時兵力權弱小,多次遭遇賊寇盜賊,李親自選拔了些驍勇將士,守衛在肅宗的左右,奮死作戰,以衛護肅宗皇帝。皇上有時過了吃飯時間還吃不上飯時,李就悲痛得泣不成聲。當時,軍中將士都向他投以贊佩的目光。肅宗皇帝想讓李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統率三軍將士去東征。李泌知道後,就上諫肅宗皇帝,說:「建寧王固然是個帥才,可廣平是他的兄長,如若建寧王功業成就,廣平豈不成了春秋時代的吳太伯了嗎!」肅宗說:「廣平是繼承王位的長子,怎會把元帥之職看重呢?」李泌對答道:「廣平還未正式立為太子,如今天下遭難,眾人的希望都寄於元帥之身,如果建寧王大功告成,陛下即使不想立建寧王為太子,可和他一起共戰的將士們能答應嗎?太宗太上皇過去就做過那樣的事。」肅宗於是便立長子廣平王李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眾將都歸他調動。李聽說後,非常感謝李泌,他說:「這正是我的本意啊。
『捌』 幫忙翻譯一下,謝謝各位 文言文翻譯
【原文】
肅宗子建寧王倓性英果,有才略。從上自馬嵬北行,兵眾寡弱,屢逢寇盜,倓自選驍勇,居上前後,血戰以衛上。上或過時未食,倓悲泣不自勝,軍中皆屬目向之,上欲以倓為天下兵馬元帥,使統諸將東征,李泌曰:「建寧誠元帥才;然廣平,兄也,若建寧功成,豈使廣平為吳太伯乎?」上曰:「廣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帥為重?」泌曰:「廣平未正位東宮,今天下艱難,眾心所屬,在於元帥,若建寧大功既成,陛下雖欲不以為儲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太上皇即其事也。」上乃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皆以屬焉。倓聞之,謝泌曰:「此固倓之心也。」
【譯文】
唐肅宗的三子建寧王李倓為人英明果決,有雄才大略。他跟隨唐肅宗從馬嵬驛北上,因隨行士兵人少而多老弱,多次遭遇盜匪。李倓親自挑選驍勇的士兵在肅宗身邊護衛,拚死保衛肅宗安全。肅宗有時不能按時吃上飯,李倓悲傷不能自已,為軍中上下所贊賞。因此肅宗想封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統領諸將東征。李泌說:「建寧王確實有元帥之才;然而廣平王李俶畢竟是長兄,如果建寧王戰功顯赫,難道要讓廣平王成為第二個吳太伯嗎?」肅宗說:「廣平王是嫡長子,以後的皇位繼承人,如何還需要去擔當元帥之職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呢?」李泌說:「廣平王尚未正式立為太子,現在國家艱難,眾人心之所系都在元帥身上。如果建寧王立下大功,陛下即使不想立他做繼承人,但是同他一起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難道肯善罷甘休嗎?太宗與太上皇(即唐玄宗)之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於是,肅宗任命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元帥,要求諸將都服從他的號令。李倓聽到這件事,向李泌致謝說:「您這樣做正符合我的心意。」
『玖』 文言文翻譯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
李泌,字長源,魏八柱國弼六世孫,徙居京兆。七歲知為文。玄宗開版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權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帝異之,曰:「半千孫,固當然。」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馳召之。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卧內。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勸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
『拾』 肅宗立帥文言文翻譯
自己想,自己寫,別總靠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