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同人文學科
1. 選文科還是理科好
您好。您是女生可以考慮選文科,畢竟家人也全您學文科。理科並不一定好就專業,就業機會大小是自己屬能力決定的,而不是學文學理決定的。理科需要計算能力,需要動手實驗,甚至比較燒腦。文科需要背功,您的背功好的話記憶力強的話真的可以選文科,文科找的工作也干凈一些 適合女生選擇
2. 為什麼文科和人文與工程一樣重要

在我的學術生涯早些時候,我曾經建議學生把重點放在科學和工程上,相信這些科目是商業成功的先決條件。我在很大程度上贊同比爾蓋茨關於美國需要將有限的教育預算用於這些學科而不是文科和人文科學的主張,因為他們創造的就業機會最多。
這是在一個不同的技術時代,並且在我了解到技術行業的動向之前。
2008年,我在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對502家科技公司的652名美國出生的首席執行官和產品工程負責人進行了調查。我們發現他們往往受過高等教育,92%持有學士學位,47%持有更高學位。只有37%的人擁有工程學或計算機技術學位,只有2%擁有數學學位。其餘的學位在商業,會計,醫療保健,藝術和人文等各個領域都有學位。
我們了解到,盡管學位對企業家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但它所在的領域和學校來自於這個領域並不是重要的因素。例如,YouTube首席執行官Susan Wojcicki主修歷史和文學;Slack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英文;Airbnb創始人Brian Chesky從事美術工作。而且,在中國,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擁有英語學士學位。
史蒂夫喬布斯在iPad 2揭幕時吹捧了文科和人文科學的重要性:「僅憑技術是不夠的-它與科技結合的科技與人文科學結合在一起,這使我們獲得了結果,這使得我們心臟唱歌,而且在這些後PC設備中,沒有比這更真實的了。「通過這個重點,他建立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並為技術行業設立了新的標准。
羅技公司首席執行官Bracken Darrell主修英語,他也強調了這一點。我最近問他,他是如何改變他的公司,並使其股價在五年內增長了驚人的450%。他表示,通過不懈地關注公司所生產的每種產品的設計,工程是重要的,但是使技術產品最成功的是它的設計。
而現在,技術轉變正在進行,這將改變創新規則。計算,人工智慧,數字醫學,機器人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等廣泛的技術正在呈指數級增長並趨於一致,從而使得驚人的事情成為可能。
隨著醫學,人工智慧和感測器的融合,我們可以創建數字醫生來監測我們的健康並幫助我們預防疾病;隨著基因組學和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我們有能力創造抗乾旱植物並為地球提供食物;以人工智慧為動力的機器人,我們可以為老年人建立數字伴侶。納米材料的進步促成了新一代太陽能和存儲技術的發展,使所有人都能夠負擔得起並獲得能源。
創建這些解決方案需要對生物學,教育,健康科學和人類行為等領域的知識。應對當今最大的社會和技術挑戰需要有批判性思考他們的人文環境的能力,這是人文學科畢業生所接受的培訓。
工程學位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來自音樂,藝術,文學和心理學的同理心在設計中提供了很大的優勢。一位研究啟蒙運動或羅馬帝國興衰的歷史專業的學者深入了解了人類的技術元素及其可用性的重要性。心理學家更可能知道如何激勵人們,並且了解用戶所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僅僅在技術戰壕中工作的工程師。音樂家或藝術家是世界上的王者,您可以在其中3D列印您想像的任何東西。
當父母問現在他們的孩子應該追求什麼樣的職業,以及是否最好把他們引導到科學,工程和技術領域時,我告訴他們最好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我們應該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激情,並熱愛學習,而不是告訴我們的孩子要學什麼和把教育當做家務。
為了創造科技令人驚嘆的未來,我們需要我們的音樂家和藝術家與我們的工程師攜手合作。它不是一個或另一個;我們需要人文和工程。
3. 學理科好還是學文科好
建議讀理科。理由如下:
1.對於你爸說的思維趕不上,表示不敢苟專同。文科的地理也屬是相當的考思維的,跟理科的物理有的一拼。
2.比較贊同你母親的觀點:學理專業多。這句話很實在。讀了理科可以在大學讀文科,沒什麼問題。但是你讀了文科,轉理工科就十分的難。
3.個人從你問題敘述中能感覺到,你是比較傾向於理科的。關於性別在文理分科上的影響個人表示很少。當年,我們班男女比例是1:1,前幾名差不多是對半分,而且靠最前的幾個還都是女生。
建議:不要因為理科的科目學不好,就去選擇讀文科來作為一種逃避。當年我們老師就這樣提醒過我們,這種想法是比較錯誤的。理科學的不好,你的文科相應的科目也不會學的很好。當然有些人確實是對理科很抵觸對文科感興趣,這種選文科是相當對的。
總之:選定理科後,不後悔,堅定不移的朝之奮斗,你還有比較長的時間去為之奮斗來獲得一個光明且幸福的未來。
4. 高中申請讀文科理由
文科注重英語歷抄史地理政治襲。理科注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留意你平時的成績和對哪些科目感興趣。如果你的思維敏捷運算能力強,那麼推薦理科。如果你語言組織能力強,歸納能力強,那推薦文科。如果你文科理科成績相當,那麼推薦理科。因為理科在大學裡面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對以後比較有利。文科的特點就是平時作業少,考前背到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的讀起來會比較輕松。理科的特點就是平時作業做到死,考前隨便玩,理科注重題型的練習和練習的量。經常會被題海戰術淹沒。計算能力強,邏輯思維強的人讀起來輕松點。分科選擇很重要,會影響你一生,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個明天還要高考晚上還來給你答題的理科大哥哥留,祝你好運。
5. 有人說在大學里文科性質的專業的學生不像理科性質的專業學生,前者學不到什麼東西,你同意這種說法么...
我本人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文科理科是相對的,我們專業也是要學理科類的課專程,因為你要知屬道,即使是我這種偏文科的專業也是需要大量的理工類的技術方法的而且大學的專業不是按照文理分科的,專業的分類不是你想的那麼單純,而且我可以非常負責的告訴你你所認為的理科可以學到的東西,除非你將來的就業對口,否則一點用都沒有,你覺得你以後的工作有多大的幾率可以用到微積分呢?而你所謂的文科無非在你眼裡就是歷史地理政治,但是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建議你先了解一下專業的分類和每個專業的大體方向再根據自己的目標去確定自己到底想要學什麼
6. 一個學校只對文科生收一個專業,同意調劑有用嗎
一個學校只對文科生收一個專業,但是這個統一調劑的話,它是有一定的用處的,他會優先考慮你這個調劑的
7. 選文科還是選理科的建議
作者:白汀珞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270297/answer/190727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我其實是因為很喜歡我的歷史老師才去讀文科的.......其實以前一直想著自己是讀理科的人最後歷史老師給我分析了一下革命形勢我覺得很有道理就棄理從文了!
好吧言歸正傳,綜合一下自己和別人的經驗來說正經的!
首先,贊同ZJ君的,興趣真的真的很重要哦!假如一天到晚對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只是一味地學的話即使學的好也是在機械地接收知識,而不是在吸收知識。
當然,假如你說我興趣在文科但是理科學得比較好而且我也並不討厭理科,只是相對喜歡文科而已,那還是建議選理科,因為不一定要主修才能學到興趣學科的知識嘛,而且因為擅長課內學科學得好,然後因為興趣課外知識也很豐富,哇........太棒了!
假如你語數英都不賴,文綜和理綜學習情況差不多然後對理科文科也是沒有對哪個學科特別感興趣的話,那我建議選文科...因為,數學是文科生的生命線,數學好就等於占據了主導地位,數學英語好那更是走在了大家前頭,文綜平平?那沒關系的嘛!文綜被別人拉開二三十分左右?你數學和英語都很棒的話又何妨!一下子每科拉他們個二三十分就把別人比下去了啊!我們學校有個上北大的文科學霸就是,數學英語特別好,都是接近滿分,而他文綜只是一般般而已,但是這並不阻礙他上!北!大!
如果你說,誒....我什麼都不是很喜歡,興趣平平誒,而且語數英也不突出,挺一般的,那我還是覺得你應該選理科,因為相對文科來說理科的就業面真的是廣很多,不說一定是干什麼什麼吧,就選擇面來比較的話理科確實會大很多,我覺得我媽媽有句話說的很對,一個工程師讓他去做文員的工作那就是手到擒來,但是你讓一個文員去做工程師的工作他就做不來了。這里邊的意思能理解吧?!這個真的比較現實,我不太贊同ZJ說的這些很功利啊這不是我們現階段該考慮的問題啊什麼的,因為學習技能不僅僅是為了興趣吧,還應該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不是么~
還有老師的意見真的很重要,沒有多少老師是為了平衡文理科人數啊或者是升學率什麼的硬是推薦你讀文科或理科這樣子害你的,別因為叛逆而不重視老師的建議,大多老師都是為了你好,而且老師很有經驗,教了這么多年書了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還是很有把握的,看你考試和平時思考的方式等等他們就會判斷你適合文科還是理科,所以真的感到很迷茫的時候,除了上知乎尋求幫助,你身邊的老師也是很好的交談對象喲!記得我當時分科那幾晚自習都是在賴著各個我敬重的熟悉的老師不走,和他們聊天談心徵求意見~
最後糾正一個誤區,我爸老說誒呀你多讀讀背背書不就能學好了嘛!錯!文科並不是讀讀背背就能學好的科目喲!背記只是基礎,傳說中上清華北大的文科學霸都起碼把每本文科課本過了四五遍,基本做到了360°無死角,基礎很重要。但在有基礎的條件下,還要理解提高,咱歷史老師說了,文綜包含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天文地理神鬼論科學知識一切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個文綜學霸一定是基礎特別牢固理解能力特別好學科聯系做得特別好的人!要記住這么多的東西只能靠一遍一遍的重復和積累,所以選擇了文科就是選擇了艱苦!!不要以為背背書就行了!!文科沒這么簡單!當然,並不是說理科就不艱苦了,我沒學過所以就不輕易發表評論啦,等理科大神來補充~
其實分科還有很多方面要考慮的啦,我上面提到的情況也只是一般來說,覺得有道理就參考一下吧,覺得自己能把自己的情況分析得更透徹的話那就更好啦~
還有什麼問題呀補充呀歡迎評論~關於文科學習的問題也可以啦,我盡力發表拙見,希望能幫到大家~
8. 教育學是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詳細點,不要回答是人文社會科學。
先說「科學」。比較公認的解釋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這是在名詞意義上的解釋。還有一個形容詞意義上的解釋,就是「符合規律的」或者說「符合實際的」之類的意思,所謂「教育要符合科學」、「這種教育不科學」(或「很科學」)。顯然,現在人們爭論點決不是後者意義,而是前者。因此,「很科學」之類的意義我們可以排除在我們的爭論之外。 再說「教育」。簡單地說,「教育是人類有目的的培養人、影響人的實踐活動。」 其實,要弄清教育是否是科學,還可以從面臨的對象上入手。科學要解決的是「物」的問題,即使是研究「思維」,也是從邏輯形式方面抽象地進行研究,基本上不涉及人本身的情感、價值等等因素。而教育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准確地說,是人的心靈(因為醫學也是解決人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說「教育不是科學」,有的朋友老想不通呢?這可能是把「教育」同「教育學」混淆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從事教育」「學教育」「搞教育」,這三個教育的含義是不同的。「從事教育」意思是「教育實踐」,「學教育」的「教育」是指「教育學」,「搞教育」的「教育」,可能是「教育實踐」也可能是「教育學研究」。 如果說「教育學是科學」,似乎說得過去,因為教育學是總結教育實踐經驗、概括教育實踐活動的系統理論。 但是,即使把「教育學」、「教育研究」完全歸入「科學」,也是值得商榷的。這正是我們今天爭論的焦點! 人們現在一般認為,人類有三大知識體系(當然,這是相對區分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注意:不是「人文科學」而是「人文學科」)。我同意這種說法。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人文學科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知識體系,是關於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學科。自然科學關心的是事實和規律(因果聯系),社會科學(比如社會學、管理學等等)關心的是組織和效率,而人文學科則關心的是價值和意義。 那年我在陝西師大讀書,著名學者尤西林教授給我們講課時,我第一次聽到「人文學科」這個詞,感到很不解。因為我以前都說的是「人文科學」。當時我就在課堂上舉手問尤西林教授:「為什麼不說『人文科學』而要說『人文學科』呢?」我至今記得尤老師很瀟灑地一揮手,斬釘截鐵地說:「『人文學科』千萬不能說成『人文科學』!這不是一個用詞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我們對人文精神、人文世界、人文意義的理解。因為人文學科不是科學!」 是的,我現在越來越接受這種觀點:人文學科不是科學! 美籍華人學者林毓生說:「人文學科絕對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學。」他的理由是:「人文學科所關心的問題,基本上是無法用『科學方法』或者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社會科學』來解答的。」(林毓生:《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伽達默爾說:「在英語用語中,唯有各門自然科學才叫做『Sciences』(科學)。」(伽達默爾:《科學時代的理性》)人文學科的范圍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外的所有學科。美國國會關於為人文學科設立國家贊助基金的法案談到人文學科,是這樣表述的:「人文學科包括,但不限於如下的研究領域:現代與古典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考古學、藝術史、藝術評論、藝術理論、藝術實踐,以及具有人文學科內容、運用人文學科方法的社會科學的那些方面。」 以上論述還沒有直接涉及「教育」。現在,我們進入「教育」。 作為實踐層面上的「教育」,無疑不是科學。可能這不會有多大的爭議。當然,具體到教育教學內容,我們會涉及到科學知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會運用一些科學方法。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教育實踐本身不是科學。因為它所涉及的對象,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社會而是人的內心。但現在正是因為一些教育者不自覺地把教育當作科學技能的施展,當成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所以,師生關系成了人與物的關系。科學中的客觀、冷峻、共同規律,取代了教育中應有的對情感、心靈交融和對獨一無二個體心靈宇宙的關注。 作為理論層面上的「教育」稍微復雜一些。關於教育學的歸屬――是屬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屬於人文學科,至今沒有定論。在教育學研究方面,幾百年來,一直存在著「科學」與「人文」的兩種思路和方法。(參見杜時忠:《人文教育論》) 在古代,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當時「一切盡在哲學中」,教育學當然也不例外。但到了近代自然科學取得成功之後,實證主義把自然科學奉為人類知識的典範,因而在人文學科領域掀起了一股實證化的思潮,而且一切學科都必須經受「科學性」的檢驗,在此背景下,教育學開始向「科學」進軍。 但從赫爾巴特開始,教育學逐漸走上了一條科學-實證化的道路:它先以心理學為基礎,後以社會學(調查統計)為榜樣,到了現代,教育研究又開始運用社會調查、統計、測量等方法與技術,「教育心理化」的趨勢越來越成為主流,並以此奠定並強化「教育是科學」的觀點。到了當代,不但用「信息輸入、輸出、反饋」之類的短語成了教學過程常見的描述用語,而且「教育技術化」成了時代口號。「不僅教育過程的目的在於追求經濟效率,即『在最短的時間內灌輸最大數量的知識給學生』,而且教育研究也講究效果即對教育實踐的改進和教育研究更加實證化科學化。」(杜時忠:《人文教育論》)。「K·克勞爾、W·布瑞欽卡、L·M·阿利希和瑞斯納等人以科學的實證研究範式,試圖建立教育現象與事實的因果解釋理論,把理論法則化和操作化。」(金生閎:《理解與教育――走向哲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導論》)――對教育研究來說,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科學」前景! 我認為,教育學更接近於人文學科,因為它關注的不是因果,不是規律,不是物性,而是價值,是精神,是人性。教育學研究的教育現象,不是精確的而是模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不是人與物的的關系,而是人與人的關系,准確的是說,在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已經融為一個整體。雖然教育學研究中不排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容納其研究成果,比如前面所說的心理學、社會學,還有經濟學、物理學、數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等等。但是,這不意味把教育就是科學本身。一個電影導演在創作時,也需藉助於現在科技手段以豐富和完善其藝術表現力,但如果誰因此而認為電影是科學,導演是科學家,則顯然很荒唐。同樣道理,我們不能因為教育研究中運用了一些科學手段,便斷定教育學是科學。因為手段並不能決定一門學科的歸屬。(正是在這一點上,許多人對「教育科學」表示質疑,而我贊同這種質疑。)當然,在人們不重視科學手段的時候,我們強調教育研究的「科學性」是必要的。但今天,當教育研究正走向「唯科學」或者說「科學主義」的時候,我們強調教育學更接近於人文學科,是有現實意義的。 「唯科學」教育思潮,試圖以「科學」來解釋教育學,並以自然科學的學術規范來規范教育學研究,因此,講究「嚴密的體系」、「嶄新的範式」以及令人眼花繚亂而又曇花一現「學術名詞」;於是,各種一線老師讀不懂的教育學論著便應運而生了;而蘇霍姆林斯基等人的著作則被不少「教育家」們譏為「沒有體系」。而「唯科學」(不客氣地說,實質上是「偽科學」)的「研究成果」總是散發著自然科學的氣息:公式、圖表、曲線……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統計數據和調查材料,似乎就不能算學術論著。尤其要命的是,「唯科學」教育思潮,把教育實踐也視為「科學的技術操作」,把學校當作「人力加工廠」,把教師當作工人,學生當作加工對象(既然如此,師生之間哪有「朋友」之說),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教學方法上,都追求一種規范、統一、精確、共性的程序和法則。 在教學內容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被「科學之刀」精確地肢解、切碎,然後往學生腦袋裡源源不斷地注入…… 還是那句老話:在教育(包括教育學)向科學進軍的過程中,「人」失落了!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強調教育的人文性,並不排斥教育中的科學教育。換句話說,我們反對教育中的科學主義,但與此同時則大力弘揚教育中的科學精神――比如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等等。科學精神是一種不迷信任何權威的自由精神,這與人文精神恰恰是相通的。在愚昧仍然盛行的中國,這種科學精神尤其需要。 如果要「超脫」一點或者「客觀」一點說:教育學應該超越科學與人文的對立而追求一種以「人文」為主同時融合「科學」的一種有機整合。這是一種理想境界。但在今天科學主義泛濫的時代,在「唯科學」思潮仍然在侵吞教育的時代,作為一種糾偏,我寧肯大聲疾呼:教育,不屬於科學,而屬於人文學科!
9. 要分科了是選擇文科好還是選擇理科好呢
學文科還是學理科是很多高中生非常糾結的問題,他們害怕一個決定影響了自己一生。那麼學文科好還是學理科好呢?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進行了整理,希望對大家選文科理科的時候有所幫助。
1學文科好還是學理科好
在學校和家長中間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學文科沒有前途,首先是因為提高成績實在太難,高考考不好影響將來上大學,而且就算考上大學由於沒有一技之長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事實上文科與理科僅僅是通向事業顛峰的兩條路,對它們的選擇只是選擇了一種工作方式,而此後自身的前途和命運都只能靠自己去把握,並不是路向左右的了的。選擇了理科,並不意味著已經捧上了金飯碗;選擇了文科,也同樣不會註定一個人的默默無聞。無論是學文還是學理,如果在新的環境中無法找到前進的激情和動力,不能使事業更上一層樓,那麼這個人就是失敗者,無可辯駁的失敗者。
如果對某方面特別喜愛,那麼在這個方面必有過人之處。有突出的成績作後盾,在高考中便沒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績。如果自認為秉賦平庸,天資駑鈍,文理科成績不相上下而且都並不十分出色,那麼為了將來的前途就只好精打細算的權衡利弊了。
沒有什麼遠大的奮斗目標,理想就是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那麼就以高考為最終目標,綜合的考察自己的水平、學校的師資以及歷年來高考升學的情況,然後再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首先看學校的學風,如果是重理輕文,高考重點放在理科上,那麼就選擇理科。理科相對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大多數學生進行交流鑽研的整體學習氛圍,都可以保證你在高考中更大的成功幾率。然後還是要看自己的感覺,如果對於某一科特別厭惡,這一科成績特別差,那麼在選擇的時候就可以將它排除掉。總之高考是公平的,它提供給考生相同的機會,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只要付出努力就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績。
2如何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文科比較生活化,對於地理歷史等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可以深究,理科相對公式化,與生活不太貼近,選擇就要看興趣了。如果沒有興趣,就會失去動力,這樣成績也不會提高。
文科理科從近因來看確實是問了以最佳實力去高考,取得最好成績,是一種最優方案的配置。但絕不是根本的原因和目的。選好科是為了上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樣的專業,直至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和整個職業規劃。所以,學生在選科時也要預見和考慮考取一定分數後自己想填報什麼大學、何種專業,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各大學招生政策來調整選科方案。
但從目前中國發展狀況和社會形勢來看,理科的發展程度相對比文科要快,空間領域相對比文科要廣一些。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政治和文化領域並沒有什麼大的突破,所以一定時期內,理工科相對於人文社科的優勢還是會保持下去。
10. 你是否同意文科學生從他們的專業中學到的東西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
同意!我是理科生,但是我喜歡文學,閱讀量不比文科生少,從書中閱讀人性,閱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