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共工怒觸不周山文言文

共工怒觸不周山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04:00:18

① 《共工怒觸不周山》文言文全篇斷句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②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翻譯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③ 共工怒觸不周山改為文言文

復文言文:
昔制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共工:部落名,是「共工氏」的略語。
共工:共工部落首領的泛稱。
共工:中國上古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古代奇書《列子》中記載,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的撞向天柱不周山。

④ 文言文!共工怒觸不周山

填充

地不滿東南就是」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

【原注】
《淮南子天文訓》內∶"昔者容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王(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的孫子),(共工)發怒撞不周之山(觸:碰,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一座大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拴掛),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天向西北方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焉:代詞兼語氣詞,與「於是」或「於此」相當);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東南角流去(潦:積水。水潦,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歸:歸向,這里指流向)。

⑤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帶拼音

大地劇烈地顛簸,絕地維,擎天柱不周山被攔腰撞斷、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從回東方升答起;而大地向東南塌陷,故百川水潦歸焉;故天傾西北,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天柱折斷了,大江大河的水都奔騰向東,太陽,並斬斷鰲足以作天柱,氣極之下一頭撞向不周山。後來共工氏與顓頊爭帝位失敗。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地不滿東南,因此天空向西北傾倒。《列子•湯問》
譯文: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系著大地的繩子崩斷了,以補蒼天,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天空劇烈地搖晃、
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天柱一倒。頃刻之間,向西方降落:以前女媧煉五色石3,流入了東方的大海里,日月星辰就焉,怒而觸不周之山,泥土石塊嘩啦啦地崩塌下來,折天柱。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

⑥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共工怒觸不周山 2
[編輯本段]【原文】

1、作家作品和神話內容:

選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他聰明敏慧,有智謀,他統治的地盤很大,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認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定決心。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

2、文言詞語積累:

顓頊(zhuān xū) 水潦塵埃歸焉(lǎo)
維:大繩子。
絕:斷。
焉:這里。
潦:積水。
昔者:從前。

3、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做皇帝,(共工在大戰中慘敗)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大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地的大繩子也斷了,(結果)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這里移動;地向東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塵埃都在這里匯集。

⑦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翻譯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zhuān xū)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專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屬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共工)發怒用頭去撞不周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大地向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湖流水泥沙都朝東南方向流去。
重點字詞
昔:從前
爭:搶奪
為:成為
觸:碰撞
絕:斷
故:所以
焉:這里,那裡
潦:積水
歸:匯集

⑧ 共工怒觸不周山原文及翻譯

共工怒復觸不周山》
原文:制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做部落首領,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地的大繩子也斷了。結果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這里移動;地向東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這里匯集。

⑨ 《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和翻譯

原文
昔者抄,共工與顓頊爭襲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首領,(共工在大戰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結果)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⑩ 與誇父逐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類似的文言文

《誇父逐日》: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版足,北飲大澤權。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