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學科
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國較早的一些教育學教科書和教育內學辭典都認為教育學屬於社容會科學,王漢瀾教授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隨著對教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學研究要走向綜合化的觀點。即教育學研究既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吸收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中使用「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
『貳』 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關於教育學復獨立的標志,學術制界是有一定爭論的,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結論不同,有人認為是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的出版,有人認為是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問世。如 正是由於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學論》的問世,才使教育學從以往的哲學、社會學等論述中分化出來稱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誇美紐斯本人也被尊崇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外國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編著,第141頁。 王道俊、王漢瀾 的《教育學》認為 赫爾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袁振國 的 《當代教育學》認為 誇美紐斯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一般被認為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在這個問題上,從一門規范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角度來說,教育學學科獨立的標志是 赫爾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學》的問世。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
『叄』 關於師范類專業和教育學
師范類學生畢業時,就通過了教師資格認證,可以到各類教育管理機關或學校應聘老師,但現在工作不好找,教師也是如此。師范生同樣可以去找別的工作,和其他的大學生沒有什麼不同,但因為國家對師范生有不同的政策,如果你不去當老師,學校會要求你退還國家給你的補助等等。原來師范專業都是在師范院校的,但隨著今年來大學合並、改名的潮流,很多師范類學校已經沒有師范的名字;比如西南大學、寧波大學。
錄取分數線要看你的所在地,每年也有不同,北師大一般來說分數都很高,有的地方僅次於清華北大,差的地方也會在600上下,但也有冷門的時候,比如2006年的遼寧高考,北師大理科提檔線是514分,僅比一批本科線(503分)高出11分,這也可以說是造化弄人,(有人說:北師大當時在遼寧招的20人有19個過了600分,只有一個人是514分,它就成了分數線,為什麼我沒報啊!!!!)
首都師范大學是北京市屬師范大學,在不同省市被劃在不同的批次,有的是提前批,有的是一批,有的是二批,但一般來說,它會比一批本線高一些。
有關錄取分數,你還是看看你們老師發的資料,各省會發行本省近三年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可以分析一下。
補充一句:從2007年起,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北京師大、東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陝西師大、西南大學)的師范專業要列為提前批,還要免收學費住宿費,每月還有300元的生活補助。恐怕今年這六所大學會成為熱中之熱,分數會炒得很高。
教育學和心理學有些接近,就是各個師范專業(數語外史地政理化生)都要學的一些關於如何當好老師的知識。最後畢業和其他師范生也不一樣,別人是都是理學學士,文學學士、還有工學學士,而你是教育學學士。
下面是教育學專業 的專業說明
教育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師范院校師資、中小學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學研究單位研究人員、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教師工作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教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3.具有從事教育專業教學和其它一兩門中小學學科教學工作的能力;
4.熟悉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教育科學的理論前沿、教育改革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教育調查等,一般安排時間總數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肆』 教育學學科發展的歷史
隨便找本教育學的書,上面基本上都有教育學的發展歷史。一、教育學萌芽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民對教育的認識主要停留在經驗和習俗的水平,沒有形成系統的理性知識,沒有成為獨立的學科。但是有一些體現在哲學中的教育學思想,如,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荀子的《荀子》,莊子的《莊子》,韓愈的《師說》,朱熹的《四書集注》等等。其中《學記》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西方的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等等。
二、獨立教育形態的產生和發展。17世紀以後,隨著教育知識的積淀、教育實踐的豐富、以及教育經驗的積累,人民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認識逐步深入。近代以來學科分門別類的發展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以及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不懈努力,使得教育學開始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
獨立教育學創立的標志主要有: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使用概念和范疇方面,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疇的體系;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方面;有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學研究機構;
1650年,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首次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學。1632年,誇美紐斯撰寫了近代最早一本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1776年,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教育學。1806年,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成為教育學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
三、20世紀以來教育學的發展
20世紀是教育學活躍和發揮在那的世紀,這一階段突出的特點是,教育理論的多樣化。出現了眾多的教育流派,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理論的形成則打破了資產階級教育理論一統天下的局面。1、實驗教育學;2、文化教育學;3、實用主義教育學;4、制度教育學;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6、批判教育學;
『伍』 教育學稱為獨立學科的標志是什麼啊
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標志著教回育學答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1632年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應該是標志著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應該是在強調還處在「開端」階段,所以《大教學論》應該還不算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只算是開端吧。
而「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強調的是已經「成為」了,所以指的是1806年赫然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另外,從時間上也可以理解,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比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晚174年,相對來說更成熟,對後來的影響更大些。
『陸』 《百家教育講壇》介紹了哪些思想家、學科家、教育家關於教育的論述
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經典價值的教育智慧讀本。《百家教育講壇》中介紹了孔子專、盧梭、愛因斯屬坦、康德、梁啟超、杜威、蔡元培、葉聖陶等幾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關於教育的精彩論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質、教學的藝術、知識之美、教師的職業生活、兒童的成長等問題。探幽析微,居高聲遠,讓我們直窺教育本原之堂奧。歸真返璞,正本清源,你會發現,教育,原來可以如此樸素而美好。
『柒』 國外大學關於教育類的學科有哪些
國外大學教育類的學習大致分下來有二十幾個門類
所以要看你是去讀本科還是讀研究生
另外國外大學如果是想畢業做老師的話他本科階段是沒有相關的專業,他們要求的老師大多是碩士畢業的
『捌』 關於學科教學(數學)
其實一般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基本都不考太多數學。。。我情況和你回差不多,答考的是杭師,然後出來英語政治,另兩門一門全是教育類課程,背到死。。。一門是數學教育類課程,主要不是做數學題而且讓你說如何去理解題目,講解題目,還要寫教案。或者你可以考慮課程與教學論 ,他和學科教學差不多,只不過學科教學是專碩,課程與教學論是學碩,並且考試是國家統一的一門專業課考試。我不知道你是哪裡人,所以也不知道推薦什麼學校好,一般除了自主招生的學校會相對來說難度大一點,很多學校其實只要到國家線就可以了,尤其是這類專業。
『玖』 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糾正一下,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應該是標志著獨立形態教育學版的產生。
其實我之前也搞不權懂「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和「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有啥區別!
但是分析了很多不同參考書發現,「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應該是在強調還處在「開端」階段,所以《大教學論》應該還不算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只算是開端吧。
而「開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強調的是已經「成為」了,所以指的是赫然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我不知道這種算不算咬文嚼字,但是考試就是真么滴變態!
歡迎樓下繼續補充~
『拾』 教育學的學科價值
簡單地說,教育學就是多種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倫理學、哲學等多種學科為了解決相同問題的綜合和整合。在這些學科知識之外,在實踐之外,教育學並沒有自己的獨特的知識來源,也無法發展或發現自己獨有的知識。教育學的學科綜合性,正是由於教育學獨特的問題領域所決定的。正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是復雜的,它需要的知識也是多方面的。「教育價值觀念,植根於教育領域之外,植根於一定社會.文化情境中的一般價值觀念(主流的與非主流)……同時,稱之為『教育現象』的種種現象,在其一般意義上,屬於發生在一定社會中由人們所參與的文化現象,故在研究教育問題』、解釋『教育現象』時,不能不涉及隱含在這種現象之中的關於『社會』『文化』和『人』之類的假設。」〔2〕不僅如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僅涉及到各門學科知識,也涉及到心理學中關於認知和情感等發展的特點,還涉及到對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的認識。無論是教師,還是教育研究者都應該獲得充分而豐富的背景知識,它們組合起來才共同成為關於教育的知識。
因此,筆者認為,所謂教育學「被其他學科佔領」,哲學家康德、羅素,文學家盧梭寫出關於教育的傳世之作,都不是偶然,也不應被看作是教育學的悲哀或地位低下的表現等等,這正是教育學發展到任何階段都不可擺脫的宿命,因為學科綜合性正是教育學學科的本質特性之一。教育學在本質上就是各種學科綜合和交叉的產物,它始終保持著向各種有關人或事物的學科的敞開性,尤其是向有關人的學科敞開。
在這個意義上,任何為教育學劃定地盤、尋找教育學知識的獨特性、教育學特有的「意味」「視角」,尋求教育學學者不可替代的話語權等等做法,都不會有太大意義。
教育學中幾乎所有的知識都不是教育學專業本土的、白發的,而是融合、移植和交叉的。這並不意味著教育學專業的知識是零零碎碎的補丁,也並非意味著它就是各種其他學科知識的拼湊或簡單移植。實際上,教育學研究之所以有難度,正是因為它試圖在多學科視野中綜合地、邏輯地解決教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