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

發布時間: 2020-12-05 11:51:07

A. 國內哪些學校的公共藝術專業比較好

藝術留學生們在申請大學時有很多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開設藝術系的綜合類學院(college);也可以選擇開設藝術學院的綜合類大學(university)比如愛丁堡大學等;或者是選擇專門的藝術類院校,比如倫敦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等。

藝術院校特點:

專業的藝術類院校最大的優勢必然是其在藝術領域上長久的積淀、豐厚氛圍、最精英和非常的資源。如果你是學習藝術設計的同學,那麼選擇最專業和頂尖的藝術院校,必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風格,有些可能比較偏純藝、有些比較偏設計、有些比較概念偏創意、有些比較實際偏商業,這些都要結合你自己未來想從事的方向和興趣做考慮。

綜合類院校特點:

牛逼的綜合類學校自然不會吝嗇在硬體和資源上的投資,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所教授技能都不會比專業院校差的。而且有一個比專業院校有優勢的地方在於:跨學科教學。你可以享受學校內其他專業的資源,藝術和商科、藝術和政治甚至藝術和醫學。不同的學術背景在一起或許對於你的藝術成長有更多的好處哦。排名上,綜合類大學在藝術領域的排名可能不如一些專業院校來的高,但是綜合類排名中是比較有優勢的。

那麼,選擇藝術類大學比較好,還是綜合類大學比較好呢?

綜合類高校綜合類大學囊括眾多專業學科,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其中就包括藝術類,但其專業性就不如純藝術類的學校強。藝術類院校專業性強一些,目標是培養具備各專業知識,能從事各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人才、多層次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其注重藝術專業的教學和培養。

B. 中央美術學院的央美往事

中央美術學院的身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美術教育家鄭錦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
1923年,國立北京美術學校更名為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設中國畫、西洋畫、圖案三系。20世紀初最早留學歐、日、美的一批藝術英才匯集在美專,傳播新知,探討美術教育。藝專的教學結構初步形成。
1925年,留學美國歸來的聞一多、趙太侔、熊佛西、蕭友梅在國立美術專門學校開設戲劇系、音樂系,並改稱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國立北京藝專戲劇系是現代中國歷史上國家教育機構設立戲劇專業之始。國立北京藝專也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1926年,26歲的林風眠懷著「致力改造藝術學校之決心」和「實行整個的藝術運動,促進社會藝術發展」的抱負,主持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的教學。林風眠擔任國立北京藝專校長期間,聘請齊白石、克羅多等中外名家為教授。
1927年5月11日,由林風眠發起的「北京藝術大會」正式開幕,以藝專校園為主會場,海報、廣告、宣傳招貼布滿京城,展出美術作品三千餘件,含中國畫、油畫、雕刻、圖案、建築,更有音樂演奏及藝專「五五劇社」、「形藝社」、青年俱樂部的演出,發行學生社團出版的刊物。「北京藝術大會」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空前盛大的一次綜合性美術博覽會。
1927年,北京九所國立高等學校合並為京師大學校,國立北京藝專改名為京師大學校美術專門部。不久北伐勝利,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稱北平,京師大學校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藝專改名為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1929年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開設建築系,為專業藝術院校設建築系之始。
1934年,經過合並與停頓,恢復為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並重修校舍,形成的規模,教師隊伍中集中了齊白石、溥心畲、常書鴻、王臨乙、龐薰琹、聞一多等藝術家和學者。
1938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學校南遷,北平與杭州的兩所國立藝專合並,定名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先後輾轉至湖南沅陵、雲南昆明,呈貢、四川璧山、重慶沙坪壩等地。行程六千公里,歷時九年。
北平淪陷後,日軍將藝專校舍充為軍用,藝專留守部分幾經遷址,難尋安身之處。1938年暫時在東總布胡同穩定下來,藝專改稱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
1946年8月,抗戰勝利後,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在北京恢復辦學,徐悲鴻接任復校的北平藝專校長。為了革新北平藝專的教學,徐悲鴻重才納賢,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和學者匯集藝專。
1949年11月,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並,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的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國立美術學院,毛澤東主席題寫院名。徐悲鴻擔任第一任院長。1950年1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號校址舉行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典禮。
2001年10月17日,中央美術學院搬遷至望京新區新址,校尉胡同5號門牌作為紀念一並搬遷,嵌於新校門背後。中央美術學院望京校園的建設是九五國家重點文化建設項目之一,佔地200畝。 中央美院與人民幣設計 中央美院與人民幣設計工作的緣分始於第二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從1950年開始規劃設計,有關部門聘請時任中央美院美術幹部訓練班班主任的羅工柳擔任總體負責人,他邀請本校教師周令釗和王式廓共同參與,其中周令釗負責總體設計。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設計小組成員除羅工柳和周令釗外,增加了擅長風景和人物題材的中央美院教師侯一民與鄧澍夫婦以及擅長裝飾藝術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教師、周令釗夫人陳若菊。這套人民幣主圖反映了當時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此套人民幣中,5元券曾在國際上獲獎而成為世界紙幣中的精品。
改革開放之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是籌劃和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從1967年提出設計構想,到1985年定案,這期間經歷了諸多曲折。此套人民幣從1983年開始設計,在中央美院等單位領導的支持下,仍由第三套人民幣的五位設計者組成專家組,並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
從1角券到10元券,由侯一民和鄧澍設計;1元券到10元券由周令釗和陳若菊設計。羅工柳和周令釗等人設計的50元券主圖,是象徵我國國體和政體的工農和知識分子形象。接到100元券設計任務後,周令釗他們便面臨如何繼續設計更高面額的鈔票的問題。此前,周令釗曾負責組織策劃過歷年國慶遊行,並受到1979年慶祝建國30周年遊行隊伍中有群眾抬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巨幅畫像的啟發,覺得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能夠恰當地評價領袖的歷史地位,因此提議100元券主圖可以採用四大領袖形象。經中央同意之後,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教師司徒兆光創作浮雕,侯一民繪制,於是便有了人民幣中首枚以領袖頭像作主圖的鈔票。 中央美院與油畫巨作《開國大典》的誕生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油畫--《開國大典》。而中央美院又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幾次奉命為領袖、英雄畫像,並參加過開國大典的37歲青年畫家、中央美院知名教授董希文。
董希文接到這一任務後先做構思。他曾向同行或當時的藝術界人士徵求意見,如徐悲鴻、艾中信、江豐、吳作人、羅工柳等,甚至還有他自己的學生。最後他將構圖定為:毛澤東站在靠近畫面正中間位置,左邊1/3畫面是其他參加開國大典的領導人,右邊則是廣場上的人民群眾。毛澤東引領著整個畫面的中心,與其他領導人、廣場上的人民群眾一起,形成一個「大團圓」的構圖。
董希文曾把天安門前、毛澤東右側的一根柱子抽掉了,並為此特意請教建築大師梁思成。梁思成說:「畫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大錯誤,但是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大成功!」
1952年4月,《開國大典》完成並通過中央領導人審查。這一藝術傑作在政治運動中屢蒙劫難,遭過3次修改,到1979年才使得作品得以批准恢復原貌。鑒於對原作者的尊重,恢復工作在靳尚誼、趙域的復製品上進行。原作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倉庫里,只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校慶上展出過一次,而平常展出的則是後來靳尚誼等人的復製品。 中央美院與共和國有關的標志和記憶 1949年9月下旬,受中央之命,負責徵集國徽圖稿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原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負責國徽設計。其中中央美院國徽設計組由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鍾靈等組成。當年9月25日,張仃、鍾靈提出5個與政協會徽相似的國徽圖案。1950年6月11日,國徽組召開會議,原則上通過國徽採用天安門圖形。經過反復比較,一再修改,國徽組終於選定由梁思成在張仃的圖案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國徽圖案。
中央美院老院長徐悲鴻作為評委,還參加了國歌的征選。在國歌問題上,自徵稿啟事發布後,截止到1949年9月下旬,共收到國歌稿件632件,歌詞694首。經過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的慎重研討,認為徵集稿件不足、應選者尚少。徐悲鴻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他的這一建議被採納,《義勇軍進行曲》的詞曲經修改後,最終成為共和國的國歌。 中央美院與人民英雄紀念碑 據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工組副組長彥涵回憶,在紀念碑創作初期,有一批優秀畫家,主要是中央美院的教師,參與了紀念碑的浮雕畫稿工作。
比較完整的畫稿有《渡長江》和《南昌起義》:《渡長江》的畫稿主要由彥涵設計;《南昌起義》的畫稿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油畫研究班主任王式廓設計。
紀念碑的真正實體創作主要由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曾祖韶、張松鶴、蕭傳玖等8位雕塑家主稿。
時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院長的劉開渠主稿《勝利渡長江》。當時的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滑田友負責紀念碑浮雕《五四運動》的創作。王臨乙是中國現代雕塑事業的拓荒者,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央美院教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卅運動》是其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曾祖韶也曾於1950年3月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他主稿浮雕創作《虎門銷煙》。
經過中央美院藝術家們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人民英雄紀念碑在1958年5月1日落成了。

C.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歷史沿革

1918年北京美術學校創建
1922年北京美術學校更名為北京美術專門學專校
1925年北京美術專門學校(部分資源)改建屬為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
1926年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停辦
1927年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並入京師大學校,改建為京師大學校(美術專門部)
1928年京師大學校(美術專門部)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美術專門部)
1928年國立北平大學(美術專門部)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
1930年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原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部分)獨立並復校為藝術職業專科學校
1930年藝術職業專科學校更名為藝術專科學校
1933年藝術專科學校停辦
1934年藝術專科學校復校
1938年藝術專科學校撤銷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