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崔渙文言文

崔渙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12:10:30

文言文人物傳記韋見素的翻譯

韋見素,字會微,是京兆萬年人。父親名韋湊,開元年間任太原尹。韋見素考中科舉。景龍年間,出仕相王府參軍,歷任衛佐、河南府倉曹。為父親守喪,服喪期滿,任命為大理寺丞,襲封父親爵位彭城郡公。受牽連獲罪出任坊州司馬。召入朝任庫部員外郎,加朝散大夫,歷任右司兵部二員外、左司兵部二郎中,升任諫議大夫。天寶五年,充任江西、山南、黔中、嶺南等道黜陟使,省察風俗,奏劾糾察官吏,所到之處官吏畏懼。任使職返回,拜任給事中,駁論辯正,糾正違法,很是振作了台閣的舊制。不久檢校尚書工部侍郎,改任右丞。九載,升任吏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韋見素仁義寬容有長者之風,不願意得罪人,主持考選多年,選拔官吏公正,受到人們的稱贊。當時右相楊國忠當政,左相陳希烈畏懼他的權勢,凡事卑恭順從,不敢發表意見,玄宗深知此情,心中不高興。天寶十三年秋季,陰雨連綿六十餘天,京城的房舍牆垣差不多全都倒塌毀壞,共有十九坊被水淹沒。天子認為可能是宰相不稱職,出現了這等凶兆,命楊國忠用心選求正直之士。當時兵部侍郎吉溫正受到恩寵,皇上想要任用他。楊國忠認為吉溫是安祿山的佐僚,懼怕他的威權,上奏阻止了這件事。楊國忠訪問中書舍人寶華、宋昱等,竇華、宋昱說韋見素大方文雅,性格柔順容易控制。皇上也因為他曾任職相王府,有舊恩情,同意於此事。這年八月,拜任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乎章事,充任集賢院學士,知門下省事,取代陳希烈。韋見素既然是楊國忠所引用的。心中感激他。當時安祿山與楊國忠爭寵,互相猜忌,韋見素也不管是非,僅是簽名罷了,於是致使凶險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在桃林戰敗,潼關失守。當月,玄宗倉惶出逃,不知往何處。楊國忠因自己領劍南節度使,請求前往成都。韋見素與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在延秋門遇到皇上,便隨從護駕到咸陽。第二天,到達馬嵬驛,軍土得不到飯吃,出言不遜。龍武將軍陳玄禮懼怕他們作亂,就與飛龍馬家李護國和皇太子商議,請求誅殺楊國忠,以安定軍心。當天,陳玄禮等帶領禁軍包圍了行宮,全部誅殺了楊氏家族。韋見素逃走,被亂兵殺傷,眾人高喊說:「不要傷害韋相!」認識的人救了他,得以免死。皇上聽說此事,讓壽王李瑁來安撫他,賜葯治傷。魏方進被亂兵殺死。當天,朝士只有韋見素一人。此夜住宿在馬嵬,皇上命韋見素之子京兆府司錄參軍韋諤任御史中丞,充任置頓使。凌晨將要出發,六軍將士說:「楊國忠反叛,不能夠再去蜀川,請求前往河西、隴右。」有的說去靈武、太原,有的說返回京城,議論紛紜。皇上想往劍南,恐怕違背軍士的心意,沒有說話。韋諤說:「返回京城須要有抵禦叛賊的軍備。現在兵馬數量少,恐怕不是萬全之策,不如暫且到扶風,再慢慢考慮去向。」皇上詢問大家,大家認為正確,於是命皇太子殿後。皇上到達扶風郡,隨從護駕的諸軍各自計謀出路,說話很不禮貌。陳玄禮無法制止,皇上聽到後憂愁恐懼。適逢益州給朝廷貢獻來春季的彩色絲織品十萬匹,於是任命管理押運的綱使蒙陽尉劉景溫為監察御史,把所貢獻的彩色絲織品都陳列在廷中,召六軍將士等人進來,皇上對他們說:「卿等都是國家的功臣,勛勞素來顯著,朕的優厚賞賜,通常也不少。因為叛逆胡人辜負恩德,不得不躲避,深知卿等難以辭別父母妻兒,朕也來不及辭別九廟。」皇上說話時聲淚俱下。又說:「朕現在要往蜀地,蜀地道路艱險,人如果多往,恐怕難以供給。現在有這些彩色絲織品,卿等應該就地分掉,各自圖謀出路。朕自有子弟、宦官等隨從,這就與卿等告別。」眾人都屈身伏地號哭,說:「無論生死都不離開陛下。」皇上遇了很久說:「去留聽任卿等自便。」從此惡言才停止。七月,到達巴西郡,任命韋見素兼任左相、武部尚書。幾天以後,到了蜀郡,加金紫光祿大夫,進封豳國公,授任他的一個兒子五品官。當月,皇太子在靈武即位,因為道路阻滯,驛傳不通。八月,肅宗的使者來到,才知道太子已在靈武即位。不久命韋見素與宰相房琯持傳國寶璽及玉冊奉命出使靈武,宣告傳位的詔命,順便舉行冊立新皇帝的禮儀。將要出發,上皇對韋見素等說:「皇帝從小就仁義孝順,與諸皇子不同,朕怎能不知道。往昔十三年,朕已有傳位的意圖,適逢那年有水旱災害,身邊的人勸說朕暫且等待豐年。近來便逢安祿山起兵反叛,天下震動,未能完成這一心願。往日離開馬嵬時,已有過吩咐。現在皇帝接受天命,朕的心情頓時如釋重負。勞駕卿等遠去,盡力輔佐他。多難興王,自古如此,卿等忠於朝廷,以國家為重,早日平定中原,是我的期望。」韋見素等悲泣難以自禁。同時以韋見素的兒子韋諤及中書舍人賈至充任冊禮使判官。當時肅宗已經回返順化郡。九月,韋見素等來到,冊立皇帝的禮儀完畢後,隨從皇上前往彭原郡。肅宗做太子時,早就聽說過房琯的大名,所以對待他很尊重;因為韋見素曾經依附楊國忠,稍遭冷遇。第二年,到達鳳翔。三月,授任他為左僕射,免去知政事,讓以憲部尚書身份退休的苗晉卿取代他任左相。當初,肅宗在鳳翔,承戰亂之後,法紀未建立,兵部吏部的三銓,簿籍被燒毀,南曹考選官吏,條文印鑒大多虛假冒濫。皇上因為叛逆沒有平定,以示寬大為懷,按照送到的就注擬官職,一切都不加審查。韋見素說:「臣主持考選年長,深知這種弊病。現在天下還未平定,官吏缺額不多。如果總是沒有章法,恐怕難以長久。」皇上認為正確,但未來得及改革。等到返回京城,選人數千名,沒有官職補授,上訴於朝廷,因此實行了韋見素的建議。等到房琯因為戰敗降職,崔圓、崔渙等都免去知政事,上皇所任命的宰相,沒有知政事的。五月,升任韋見素太子太師。十一月,肅宗從右輔回到京城,下詔韋見素前往蜀地奉迎太上皇。十二月,上皇到達京師,肅宗登樓大赦罪人。韋見素因為侍從上皇前往蜀地的功勞,加開府儀同三司,享有實封三百戶。上元年間,因為患腳病上表請求退休,朝廷答應了他。寶應元年十二月去世,終年七十六歲,追贈司空,謐號忠貞,由官府辦理喪事。兒子韋倜、韋諤、韋益、韋哲。韋倜、韋諤官都做到給事中,韋益官位終於刑部員外郎,韋哲官位終於秘書丞。韋倜的兒子韋顗。韋顗韋益的兒子韋顗,字周仁,生下後一歲就成為孤兒,奉事姐姐被人們公認為恭敬孝順。生性愛好學習,尤其精通陰陽、象緯、經略、風俗方面的書籍。擅長辯論,獲得了高潔的名譽。少年時因為祖上的功勛補任千牛備身,從鄂縣尉參加考選文理優長被錄取,授任萬年尉,歷任御史、補闕、尚書郎,多次升任給事中、尚書左丞、戶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在任諫官時,與李約、李正辭多次進諫勸諷,更改大的政事。宰相裴垍、李絳、崔群等人都與他友好,而後來繼任的那些徒有虛名的宰相,也到他的家中拜訪,所以被稱為有名望的人。等到李逢吉靠結黨專權當政,韋顗與他的關系尤其親密,大受當時人們的指責。但是他生活節儉,值得稱道之處甚多。著有《易蘊解》,推演朝代興替終始的大義,很是深奧。寶歷元年七月去世,追贈禮部尚書。

❷ 文言文 房琯傳 答案

房琯,河南人,天後朝正議大夫、平章事融之子也。琯少好學,風儀沉整,以門廕補弘文生。性好隱遁,與東平呂向於陸渾伊陽山中讀書為事,凡十餘歲。開元十二年,玄宗將封岱嶽,琯撰《封禪書》一篇及箋啟以獻。中書令張說奇其才,奏授秘書省校書郎,調補同州馮翊尉。無幾去官,應堪任縣令舉,授虢州盧氏令,政多惠愛,人稱美之。二十二年,拜監察御史。其年坐鞫獄不當,貶睦州司戶。歷慈溪、宋城、濟源縣令,所在為政,多興利除害,繕理廨宇,頗著能名。天寶元年,拜主客員外郎。三年,遷試主客郎中。五年正月,擢試給事中,賜爵漳南縣男。時玄宗企慕古道,數游幸近甸,乃分新豐縣置會昌縣於驪山下,尋改會昌為昭應縣,又改溫泉宮為華清宮,於宮所立百司廨舍。以琯雅有巧思,令充使繕理。事未畢,坐與李適之、韋堅等善,貶宜春太守。歷琅邪、鄴郡、扶風三太守,所至多有遺愛。十四年,征拜左庶子,遷憲部侍郎。
十五年六月,玄宗蒼黃幸蜀,大臣陳希烈、張倚等銜於失恩,不時赴難。琯結張均、張垍兄弟與韋述等行至城南十數里山寺,均、垍同行,皆以家在城中,逗留不進,琯獨馳蜀路。七月,至普安郡謁見,玄宗大悅,即日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紫金魚袋。從幸成都,加銀青光祿大夫,仍與一子官。其年八月,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等奉使靈武,冊立肅宗。至順化郡謁見,陳上皇傳付之旨,因言時事,詞情慷慨,肅宗為之改容。時潼關敗將王思禮、呂崇賁、李承光等引於纛下,將斬之,琯從容救諫,獨斬承光而已。肅宗以琯素有重名,傾意待之,琯亦自負其才,以天下為己任。時行在機務,多決之於琯,凡有大事,諸將無敢預言。尋抗疏自請將兵以誅寇孽,收復京都,肅宗望其成功,許之。詔加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乃與子儀、光弼等計會進兵。琯請自選參佐,乃以御中史中丞鄧景山為副,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誥賈至、右司郎中魏少游為判官,給事中劉秩為參謀。既行,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副之。琯分為三軍:遣楊希文將南軍,自宜壽入;劉悊將中軍,自武功入;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天入。琯自將中軍,為前鋒。十月庚子,師次便橋。辛丑,二軍先遇賊於咸陽縣之陳濤斜,接戰,官軍敗績。時琯用春秋車戰之法,以車二千乘,馬步夾之。既戰,賊順風揚塵鼓噪,牛皆震駭,因縛芻縱火焚之,人畜撓敗,為所傷殺者四萬餘人,存者數千而已。癸卯,琯又率南軍即戰,復敗,希文、劉悊並降於賊。琯等奔赴行在,肉袒請罪,上並宥之。
琯好賓客,喜談論,用兵素非所長,而天子采其虛聲,冀成實效。琯既自無廟勝,又以虛名擇將吏,以至於敗。琯之出師,戎務一委於李揖、劉秩,秩等亦儒家子,未嘗習軍旅之事。琯臨戎謂人曰:「逆黨曳落河雖多,豈能當我劉秩等?」及與賊對壘,琯欲持重以伺之,為中使邢延恩等督戰,蒼黃失據,遂及於敗。上猶待之如初,仍令收合散卒,更圖進取。
會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自河南至,詔授南海太守,攝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使。中謝,肅宗謂之曰:「朕處分房琯與卿正大夫,何為攝也?」進明對曰:「琯與臣有隙。」上以為然。進明因奏曰:「陛下知晉朝何以至亂?」上曰:「卿有說乎?」進明曰:「晉朝以好尚虛名,任王夷甫為宰相,祖習浮華,故至於敗。今陛下方興復社稷,當委用實才,而琯性疏闊,徒大言耳,非宰相器也。陛下待琯至厚,以臣觀之,琯終不為陛下用。」上問其故,進明曰:「琯昨於南朝為聖皇制置天下,乃以永王為江南節度,潁王為劍南節度,盛王為淮南節度,制雲『命元子北略朔方,命諸王分守重鎮』。且太子出為撫軍,入曰監國,琯乃以枝庶悉領大籓,皇儲反居邊鄙,此雖於聖皇似忠,於陛下非忠也。琯立此意,以為聖皇諸子,但一人得天下,即不失恩寵。又各樹其私黨劉秩、李揖、劉匯、鄧景山、竇紹之徒,以副戎權。推此而言,琯豈肯盡誠於陛下乎?臣欲正衙彈劾,不敢不先聞奏。」上由是惡琯,詔以進明為河南節度、兼御史大夫。
崔圓本蜀中拜相,肅宗幸扶風,始來朝謁。琯意以為圓才到,當即免相,故待圓禮薄。圓厚結李輔國,到後數日,頗承恩渥,亦憾於琯。琯又多稱病,不時朝謁,於政事簡惰。時議以兩京陷賊,車駕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當主憂臣辱之際,此時琯為宰相,略無匪懈之意,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琯,自是亦大招納貨賄,奸贓頗甚。顏真卿時為大夫,彈何忌不孝,琯既黨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貶為西平郡司馬。憲司又奏彈董庭蘭招納貨賄,琯入朝自訴,上叱出之,因歸私第,不敢預人事。諫議大夫張鎬上疏,言琯大臣,門客受贓,不宜見累。二年五月,貶為太子少師,仍以鎬代琯為宰相。其年十一月,從肅宗還京師。十二月,大赦,策勛行賞,加琯金紫光祿大夫,進封清河郡公。琯既在散位,朝臣多以為言,琯亦常自言有文武之用,合當國家驅策,冀蒙任遇。又招納賓客,朝夕盈門,游其門者,又將琯言議暴揚於朝。琯又多稱疾,上頗不悅。乾元元年六月,詔曰:
崇黨近名,實為害政之本;黜華去薄,方啟至公之路。房琯素表文學,夙推名器,由是累階清貴,致位台衡。而率情自任,怙氣恃權。虛浮簡傲者進為同人,溫讓謹令者捐於異路。所以輔佐之際,謀猷匪弘。頃者時屬艱難,擢居將相,朕永懷反席,冀有成功。而喪我師徒,既虧制勝之任;升其親友,悉彰浮誕之跡。曾未逾時,遽從敗績。自合首明軍令,以謝師旅,猶尚矜其萬死,擢以三孤。
或雲緣其切直,遂見斥退。朕示以堂案,令觀所以,咸知乖舛,曠於政事。誠宜效茲忠懇,以奉國家,而乃多稱疾疹,莫申朝謁。郤犨為政,曾不疾其迂迴;亞夫事君,翻有懷於郁怏。又與前國子祭酒劉秩、前京兆少尹嚴武等潛為交結,輕肆言談,有朋黨不公之名,違臣子奉上之體。何以儀刑王國,訓導儲闈?但以嘗踐台司,未忍致之於理。況秩、武遽更相尚,同務虛求,不議典章,何成沮勸?宜從貶秩,俾守外籓。琯可邠州刺史,秩可閬州刺史,武可巴州刺史,散官、封如故;並即馳驛赴任,庶各增修。朕自臨御寰區,薦延多士,常思聿求賢哲,共致雍熙。深嫉比周之徒,虛偽成俗。今茲所譴,實屬其辜。猶以琯等妄自標持,假延浮稱,雖周行具悉,恐流俗多疑,所以事必縷言,蓋欲人知不濫。凡百卿士,宜悉朕懷。
時邠州久屯軍旅,多以武將兼領刺史,法度隳廢,州縣廨宇,並為軍營,官吏侵奪百姓室屋以居,人甚弊之。琯到任,舉陳令式,令州縣恭守,又緝理公館,僚吏各歸官曹,頗著政聲。二年六月,詔褒美之,征拜太子賓客。上元元年四月,改禮部尚書,尋出為晉州刺史。八月,改漢州刺史。琯長子乘,自少兩目盲。琯到漢州,乃厚結司馬李銳以財貨,乘聘銳外甥女盧氏,時議薄其無士行。寶應二年四月,拜特進、刑部尚書。在路遇疾,廣德元年八月四日,卒於閬州僧舍,時年六十七。贈太尉。
孺復,琯之孽子也。少黠慧,年七八歲,即粗解綴文,親黨奇之。稍長,狂疏傲慢,任情縱欲。年二十,淮南節度陳少游辟為從事,多招陰陽巫覡,令揚言已過三十必為宰相。德宗幸奉天,包佶掌賦於揚州,少游將抑奪之。佶聞而奔出,少遊方遣人劫佶令回,孺復請行,會佶已過江南,乃還。及少游卒,浙西節度韓滉又辟入幕。其長兄宗偃先貶官嶺下而卒,及喪柩到揚州,孺復未嘗吊。初娶鄭氏,惡賤其妻,多畜婢僕,妻之保母累言之,孺復乃先具棺櫬而集家人,生斂保母,遠近驚異。及妻在產蓐三四日,遽令上船即路,數日,妻遇風而卒。孺復以宰相子,年少有浮名,而奸惡未甚露,累拜杭州刺史。又娶台州刺史崔昭女,崔妒悍甚,一夕杖殺孺復待兒二人,埋之雪中。觀察使聞之,詔發使鞫案有實,孺復坐貶連州司馬,仍令與崔氏離異。孺復久之遷辰州刺史,改容州刺史、本管經略使。乃潛與妻往來,久而上疏請合,詔從之。二歲余,又奏與崔氏離異,其為取捨恣逸,不顧禮法也如此。貞元十三年九月卒,時年四十二。
式,琯之侄,舉進士。李泌觀察陝州,辟為從事。泌入為相,累遷起居郎,出入泌門,為其耳目。及泌卒,再除忠州刺史,韋皋表為雲南安撫使,兼御史中丞。皋卒,詔除兵部郎中。屬劉辟反,式留不得行。性便佞,又懼辟,每於座中數贊辟之德美,比之劉備,同陷於賊者皆惡之。高崇文既至成都,式與王良士、崔從、盧士玖等白衣麻蹻銜土請罪,崇文寬禮之,乃表其狀,尋除吏部郎中。時河朔節度劉濟、王士真、張茂昭皆以兵壯氣豪,相持短長,屢以表聞,迭請加罪。上欲止其兵,李吉甫薦式為給事中,將命於河朔。式歷使諸鎮諷諭之,還奏愜旨,除陝虢觀察使、兼御史中丞,轉河南尹。時討王丞宗於鎮州,配河南府饋運車四千兩,式表以凶旱,人貧力微,難以征發,憲宗可其奏,既免力役,人懷而安之。次年,移授宣歙池觀察使。元和七年七月卒,贈左散騎常侍。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