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振災文言文

振災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13:09:34

『壹』 《蠶蝗滅災》文言文翻譯

貞觀二年,京師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專(在禾苗上面),撿了幾枚屬蝗蟲卵念念有辭道:"糧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古時認為蝗蟲有靈異,修有奶奶廟,因為蝗皇音同百姓不敢捕殺.而在古代一但發生大災都認為是上天降的懲罰)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在降罪百姓了),將要吞下去,邊上的人勸說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說道:"我正希望它把給百姓 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又怎麼會因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貳』 災的古文字是什麼

災zāi

古文字:烖、菑 、上巛下火

甲骨文有三個災字:[]是火災;[]是水災,象洪水泛濫;[]是兵災.後來將其回加在一答起表現就成了災字. 【 手 】:右手(上)示災之「」,左手(下)示災之「火」焰微微上升(注:甲骨文不能顯示)

〈名〉

(1)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狀。小篆從川,表水;從火。水火都是災禍之源。本義:火災)

(2) 同本義

天火曰烖,從火,哉聲。古文從才,籀文從巛聲。——《說文》。或體災。

大者曰災,小者火。——《公羊傳·襄公九年》

國曰災,邑曰火。——《穀梁傳·昭公九年》

火所燒滅之餘曰烖,言其餘物如是也。——《釋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左傳·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陳災。(陳地發生火災。)——《左傳·昭公九年》

(3) 又如:災火(火災);災燀(火災)

(4) 災害,禍患

大烖。——《周禮·司服》。注:「水火為害。」

禍烖殺禮。——《周禮·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國有大故天烖。——《周禮·大祝》。注:「疫癘水旱也。」

災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災降戾。(戾:猛,凶)——《國語·周語》

『叄』 關於洪水災難的文言文有那些

「堯遭洪水,浩浩滔天,盪盪懷山,下民昏墊。禹為匹夫,未有功名,堯深知之,使治水焉,乃鑿龍門,斬荊山,導熊耳,通鳥鼠,櫛奔風,淋驟雨,面目黧黚,手足胼胝,冦絰不暇取,經門不及過,使百川東注於海,西被於流沙,生人免為魚鱉之患。於是眾人咸歌詠,始知其賢 《大水上封事》貞觀十一年,大雨,谷水溢,沖洛城門,入洛陽宮,平地五尺,毀宮寺十九,所漂七百餘家。太宗謂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災。將由視聽弗明,刑罰失度,遂使陰陽舛謬,雨水乖常。矜物罪己,載懷憂惕。朕又何情獨甘滋味?可令尚食斷肉料,進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極言得失。」中書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聞開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業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雖億兆安,方隅寧謐,既承喪亂之後,又接凋弊之餘,戶口減損尚多,田疇墾辟猶少。覆燾之恩著矣,而瘡痍未復;德教之風被矣,而資產屢空。是以古人譬之種樹,年祀綿遠,則枝葉扶疏;若種之日淺,根本未固,雖壅之以黑墳,暖之以春日,一人搖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頗類於此。常加含養,則日就滋息;暫有徵役,則隨日凋耗;凋耗既甚,則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國曰:「人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猶舟也,人猶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為此也。

『肆』 文言文《賑災》中的有什麼意思

整數後面用這個字 表示一個整數後還有零數 十(有)九年就是19年

『伍』 賑災文言文翻譯答案

嘉慶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勢視無錫為高,被災尤劇。邑侯齊彥槐嘗以事赴鄉,竊見赤地數千里,民間無米炊,爨(cuān )無薪,汲無水,惻然憂之。夫官發常平倉谷。平糶(tiào )於民,便矣。然遠在數千里之外者,不能為升斗之米來也。故官平糶,但能惠近民,不能惠遠民。殷富之家,以其餘米平糶於其鄉,遠近咸便矣。然無升斗之資者,不能糴(dí )也。故民平糶,但能惠次貧,不能惠極貧。以此,定圖賑之法。至今歲三月,計捐錢十有二晚四千餘緡(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復於其間為粥以賑,城鄉設廠十餘處,計所捐又不下萬數千緡,飢民賴以全活者無算。嗚呼,孰謂人心之淳,風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翻譯
清朝嘉慶十九年,江南大旱,無錫地勢較高,受到的旱災尤其嚴重。邑侯齊彥槐曾經有事去鄉下,看見幾千里大地空無所有,民間沒有糧食用來做飯,鍋下面沒有薪柴,沒有水可取用,為此感到悲痛擔憂。官府像平日一樣發放糧食。平價賣給百姓,比較方便。然而,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可能因為一點糧食來到城裡。所以官府平價出售糧食,僅僅能夠惠及住在近處的百姓,不能惠及住在遠處的百姓。殷富人家,把他們的糧食在鄉下平價出售,那麼遠近都方便了。然而沒有一定錢財的人,不能買進糧食。所以有人平價出售糧食,僅僅只能惠及比較貧窮的人,不能惠及非常貧窮的人。因為這,制定了安排賑災的辦法。到了今年三月,共計捐錢十二萬四千多緡了。然而殷富人家,喜歡做善事,又在受災的期間用粥來賑濟,城裡鄉下設粥廠十多處,共計所捐的又不少於幾萬千緡,飢民靠此活命的人不計其數。哎呀,誰說人心的淳樸,風俗的淳厚,現在不如古代呢!

『陸』 文言文翻譯(預防風災)

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風。冬季起風有個漸變的過程,行船可以預先專防備;只有大熱屬天的風是突然颳起來的,行船常常遇難。曾聽說在江湖上做買賣的人有一種辦法,可以避免這種災害。一般夏天起風的現象在午後發生。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來,看見月亮星星光明潔凈,四面一直到天邊,一點雲霧都沒有,就可以出發;到了上午九十點鍾就停船。這樣,再不會碰到大風了。國子監的李元規說:「我用這種方法游歷江河,一生都不曾遇到風暴的災難。」大致是這樣吧

『柒』 范沖淹賑災文言文翻譯

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飢荒,餓死者的屍體遍布於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

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遊宴飲於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遊,盡情玩賞。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於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

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

范仲淹於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

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範文正公的恩惠。

飢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飢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

出自:《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原文:

皇祐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

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

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7)振災文言文擴展閱讀:

賞析:

此文記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北宋皇佑年間,浙江一帶發生了大飢荒,赤野千里,餓殍遍地。

范仲淹於此時率先倡導、鼓勵百姓游樂飲宴。並出資財大肆興建官府寺廟。這種做法看似荒唐,但卻是頗有實效的救荒措施。

從這則筆記中,固然可以看到一個傳統社會的廉潔官吏那種忠於職守,體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為我們揭示了當時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嚴酷現實。

《周禮》記載,連續十二年的飢荒,主政者應盡量提供百姓工作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

凡是可以外出宴遊者,一定是具有宴遊的財力,一人外出宴遊,而靠此人宴遊花費的金錢生活的,不知道有幾十人。

明朝萬曆年間,蘇州一帶鬧飢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遊船,於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飲,而靠劃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業而背井離鄉,主政者的愚昧,不識時務,大都如此。

作者介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

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捌』 災難與人事文言文的翻譯

《焚爐滅鼠》
越西有獨居男子,結生茨以為廬,力耕以為食.久之,菽粟鹽酪,具無仰於版人.嘗患鼠,晝則累累權然行,夜則鳴嚙至旦.男子積憾之.一旦被酒歸,始就枕,鼠百故惱之,目不能瞑,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廬亦毀.次日酒解,悵悵然無所歸.
注釋
1.結茨(cí):編結茅草.
2.菽粟:指糧食.
3.仰:這里有「靠」的意思.

『玖』 預防風災(文言文翻譯)

在江湖上渡行只有大風比較可怕。冬季起風是慢慢變大的,所以坐船可以預先防備;只有盛夏的時候大風瞬間就颳起了,往往使人遭難。我曾聽說江國的商人有一個辦法,可以避免大風的禍患。
一般夏季的風都在午後,打算走水路的人,五更初就起來,看星星月亮明亮皎潔,四面天地相接,都沒有雲氣,就可以出發,到了巳時就停止前行。這樣,就不會再和暴風相遇了。國子博士李元規說:「我生平游歷江湖,從沒遇到大風,就是遵循了這個辦法。」

『拾』 文言文翻譯:災眚薦至,願避位以禳之

【原句】
災眚薦至,願避位以禳之。
【譯文】
(各種)災異(現象)接連出現,(我)願意讓出相位來(向天祈禱)消除這些災禍。
附錄:
待漏院①記(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於上,臣勞於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於勤爾,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於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②,相君至止,噦噦③鑾聲。金門未辟,玉漏偁④滴。徹蓋下車,於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薦至,願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於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土抗言,我將黜之。三時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⑤,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⑥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於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苟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棘寺⑦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於執政者。(選自《中華散文鑒賞辭典》)
[注釋]①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計時器。②火城:朝會時的火炬儀仗。③噦噦:huì(書)鈴聲。④偁:同「稱」。⑤慆(tāo)慆:紛亂。⑥重瞳:相傳舜的眼睛有兩個瞳子,此指皇帝。⑦棘寺:掌管司法的中央機構大理寺的別稱。
【譯文】
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順利生長,年年有所收成,這是為什麼呢?那是由於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們使風雨調順的結果。皇帝不說話,而人民和睦相親,四方萬國安寧,這是為什麼呢?那是由於三公商討了治國綱要,六卿職責分明,伸張了皇帝的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知道,國君在上清閑安逸,臣子在下勤於王事,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名臣善於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徵,是屈指可數的。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勞不懈。早起晚睡來為國君效力,連卿大夫都是如此,何況宰相呢!
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西邊設立宰相待漏院,這是表示崇尚勤於政務。當朝見之所的門樓上映著一線曙光,東方還未大亮時,宰相就動身啟行,儀仗隊的燈籠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駕到,馬車鈴聲叮當,富有節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侍從撩開車上帷蓋,主人下車到待漏院暫息。在等候朝見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有的在想,萬民尚未安寧,考慮怎樣使他們平安;各方少數民族尚未歸順,考慮怎樣使他們前來歸附。戰事未息,怎樣使它平息;田園荒蕪,怎樣使人們去開墾。德才兼備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樣推薦他們;奸人在朝,我怎樣貶斥他們。天時不正,災害不斷,我願意辭去相位,向上天禱告以消災滅害;各種刑罰未能息臵,欺詐行為不斷發生,我將請求修養德行以加強治安。懷著深深的憂慮,等待天明入宮。宮門開後,善聽各方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世風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優厚的俸祿,那就不是僥幸而得,而是完全應該的。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報,考慮怎樣斥逐仇敵;有舊恩未報,考慮怎樣使恩人榮華富貴。考慮著金錢美女,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姦邪之徒依附我的權勢,我便考慮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直言諫諍,我便考慮怎樣貶謫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情,皇上憂慮,我便考慮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便考慮怎樣奉承獻媚求得皇上的歡心。他為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著假睡。宮門開了,金殿上龍目四顧,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被他蒙惑,政權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麼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應該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