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陸象先文言文閱讀

陸象先文言文閱讀

發布時間: 2020-12-05 13:20:50

『壹』 文言文助讀原文

146原文:臣先奉敕編集歷代君臣事跡,又奉聖旨賜名《資治通鑒》,今已了畢者。伏念臣性識愚魯,學術荒疏,凡百事為,皆出人下,獨於前史,粗嘗盡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厭。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遍;況於人主,日有萬幾,何暇周覽?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上起戰國,不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
147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年,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超絕。
148: 王勃所至,請托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舌耕。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筆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
162 多多益善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163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64指鹿為馬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165奇貨可居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呂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無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子楚曰:「然。為之奈何?」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嫡嗣。」子楚乃頓首曰:「畢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166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

167庸人自擾
陸象先……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貞諫曰:「公當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東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謂彼不曉吾言也?必責者,當以汝為始。」大吏慚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弟澄其源,何擾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

168一字千金
當時是,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強,羞不如,亦招志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169入木三分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竊而讀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

170強弩之末
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月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171嘔心瀝血
李賀字長吉,……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它人牽合程客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我吧我找到的都給你湊一塊了~

『貳』 閑文言文翻譯

閑文言文翻譯:
古同「嫻」,熟習,通曉,文雅。《戰國策·燕策二》:「閑於兵甲,習於戰攻。」閑即「嫻」義。--《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叄』 庸人自擾和一字千金(文言文)的翻譯

一字千金 譯文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肆』 跪求楊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讀162~190翻譯

據我前幾天抄的經驗,裡面有些話翻得過於啰嗦
162多多益善
劉邦曾經在閑暇時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個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所控制?」韓信說:「陛下不能統帥士兵,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163歧路亡羊
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164指鹿為馬
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計謀進行試驗,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趁機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165奇貨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很同情他,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游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
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它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游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166望洋興嘆
秋汛的季節到了,無數條溪水匯於大河,河水猛漲,淹沒了兩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寬得看不清對岸的牛馬。這樣一來,河伯就洋洋自得起來了,以為世界上所有壯麗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順著河水向東行,一直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一片遼闊的大海,看不見水的邊際。於是乎,河伯才改變了他的驕傲的面容,仰望著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說:「俗話說:『有的人只年到萬分之一的道理,就以為誰也比不上自己』,這說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聽說有人嫌孔子的學問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義,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親眼看到您的浩瀚無邊,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見聞實在太淺陋啊。如果我不到你這里來看一看,那就危險了,那樣,我將會永遠受到深明大道的人恥笑!」

167庸人自擾
陸象先……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他)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用(這)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的話,百姓就會輕忽並且什麼都不怕了。」陸象先回答說:「處理政事就在於治理好他們罷了,(難道)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陸象先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就讓他回去了。大吏告訴陸象先,和陸象先爭辯,(大吏)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認為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源頭澄清,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169入木三分
晉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個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時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他父親的枕頭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筆說》,偷了過來研讀。沒過一個月的工夫,書法就大有長進。衛夫人看到他的進步,對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是看過關於用筆(即書法)的書了。最近看他寫的字,有一種老練的味道。」晉朝的皇帝在位時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換寫祝詞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筆跡進入木頭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歲時,寫《蘭亭序》。三十七歲時,寫《黃庭經》。

170強弩之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建議(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行軍千里作戰(去作千里的戰爭),軍隊(士兵)不會得到好處。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如同群鳥飛翔般遷移,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這當作擴大國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這當作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真心歸附漢人。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憑借養精蓄力利用漢軍的疲勞而取勝(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猛烈的風(從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參加議論的群臣(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171嘔心瀝血
李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長手指,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弱驢,背著又古又破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肝才算完啊!」

172孤注一擲
寇準自從澶淵那場戰役立下大功後頗為驕傲,即使皇帝也因為這對待寇準很優厚。王欽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準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欽若於是進言:「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有社稷功勞嗎?」皇帝說:「是。」王欽若說:「澶淵那場戰役,陛下不以它為恥辱,而認為寇準有社稷功勞,為什麼呢?」皇帝驚訝地說:「什麼原因?」王欽若說:「城下的盟約,《春秋》認為是恥辱。澶淵的舉動,也是城下的盟約。以萬匹馬而換得城下之盟,還有什麼比它更羞恥的!」皇帝聽後感到不高興,臉色也變了。王欽若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博的人輸錢快要完了,就傾其所有賭最後一把,叫作孤注一擲。陛下是寇準的孤注一擲的賭物,那也很危險啊。」從此皇帝冷落寇準。第二年,皇帝罷免寇準宰相官職,降為刑部尚書,陝州知府,於是起用王旦為宰相。

173樂不思蜀
司馬昭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昭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對賈充說:「沒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達到這樣子啊!即使諸葛亮在世,不能夠長時間完全輔佐他,更何況姜維呢?」賈充說:「不是這樣的話,殿下有什麼緣由吞並蜀國呢?」又另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

174喪家狗
孔子到鄭國去,路上和學生們走散了。(於是)孔子獨自站在郭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口站著的那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後頸像皋陶,他的肩膀與子產類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說:「講我的外形像誰,是小事。然而說我類似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確實是這樣啊!確實是這樣啊!」

175逐客令
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個韓國人鄭國來秦國做間諜,以開鑿河渠灌溉田地為名義,不久被發現了。秦國的宗室大臣都對秦王說:「諸侯各國來投奔秦國的人,大都不過是為他們的國君到秦國游說離間罷了。懇請大王把諸侯各國的賓客一律驅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驅逐的名單之中,李斯於是上書勸諫秦王:……秦王就廢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復了李斯的職務。終於採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經過二十多年,秦國終於吞並了天下,推尊秦王政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176東道主
晉侯、秦伯帶兵包圍鄭國,……燭之武進見秦伯,說:「秦、晉包圍了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你有益,哪敢來麻煩你?可是跨越晉國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貴國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為什麼用滅掉鄭國的做法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過鄭國把它當作您的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往經過,供應所缺少的一切,這對您沒有害處。……」秦伯很高興,同鄭國締結了盟約。

177江東父老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光項籍一個人就殺掉漢軍幾百人。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負傷。...說完,自刎而死。

178人鑒
唐太宗感嘆地說:「用銅作鏡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鏡子,可以了解興盛、衰敗;如今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與失。我曾經保持這三面鏡子,謹防自己的過失。如今魏徵逝世,我的一面鏡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寫半面,稿子中能認清的部分說:『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平安,任用壞人國家就衰敗。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愛有憎惡。對於憎惡的人,只看到他的缺點;對於喜愛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長處。在喜愛和憎惡之間,是應當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長處;撤免邪惡的人而不猶豫,任用賢能的人而不猜疑,那麼國家就可以興盛了。』稿子的內容大致是這樣。我仔細地想了想,在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過失。公卿和侍臣們可心把魏徵的話寫在笏板上,知我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向我進諫。」

179子路問津
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

180泰山
唐明皇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規矩,封禪以後,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只有鄭鎰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賜緋服。唐明皇看到鄭鎰一下子升了幾級,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黃幡綽又來調侃,他說:「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

181苛政猛於虎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

182蘇秦刺股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採納,最後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裡,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

183隻許州官放火
田登為郡守,為人專制蠻橫,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觸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裡的人都稱「燈」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官員在州城裡貼出告示,說
「本州照例放火三日」。當地的老百姓,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原於此。

184武平之猿
武平這個地方盛產猿猴,猿猴的毛像金絲一樣,閃閃發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溫馴,但不離開母親。母猴很狡猾,不能接近。獵人在箭上塗毒,等到母猴放鬆的時候射它,母猴看自己不能活了,將乳汁灑在林間,讓小猴喝。乳汁灑盡後,就氣絕而亡。獵人用母猴的皮鞭打小猴,小猴悲哀的鳴叫,讓獵人抓住。每天夜裡一定要枕著母親的皮才能睡覺,更有甚者則抱著母親的皮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親,不忍心看到它死,何況人呢?

185餓死狙公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後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採摘山裡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餘。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願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採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有一天,一隻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裡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夥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並沒有什麼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恍然大悟。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後,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後,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186.蝜蝂之死
蝜蝂,是喜歡背東西的小蟲。行走中遇到東西,就拿起來。昂著頭背起它。背上越來越重,雖然累的厲害還不停止。它的背部很粗糙,東西因
此積累不散落,終於跌倒起不來。有的人憐憫它,幫它拿掉東西。一旦能夠走動,又像原來一樣拿來背上。還喜歡爬高,不到力氣用到極限不停止,直到墜地而死。

187哀溺
永州(地名)的老百姓都善於游水,一天,河水非常猛烈(洪峰),(當時)有五六個百姓坐小渡船過湘河。渡到河中間,船破了,全都游泳。其中一個百姓用盡全力卻不能游兩三米(意譯)。他的同伴說:「你是最善於游泳的,今天怎麼落後了呢?」(回答)說:「我腰上纏著一千串銅錢,很重,這樣才落後了。」說:「干嗎不扔掉它?」不回答,搖搖他的頭。過了一會兒更累了。已經上岸的人站在岸上呼喊號叫道:「你真是太蠢了,瞎了眼啊,人都死了,還怎麼花錢啊?」(那 人)又是搖他的頭,於是便被淹死了。感:第一次搖頭,是痴迷的執著。第二次搖頭,是無奈——因為已經無能為力了!多少摔跟頭的貪官,開始不都是深信自己總結了前面摔交的蠢蛋們的經驗教訓,自己絕不會重蹈覆轍的而前赴後繼嗎,待到郎當入獄時才搖頭後悔。不知道他們是後悔自己不夠聰明呢,還是後悔不該貪心?

188中山竊糟
以前魯國地方的人不會制酒,只有中山人善於釀「千日之酒」,魯國人希望得到釀酒的葯方,沒有得。有個魯國人在中山國做官,作客於一個酒家,拿他濾完酒汁後的渣滓回去,用魯酒浸泡它,對人說:「這是中山人的酒啊。」魯地的人喝了之後,都真的以為是中山出產的酒。一天,酒店主人來到,聽說有酒,索取來喝,吐了酒笑著說:「這是用我的酒渣浸泡出來的酒啊。」

189南歧之見
南歧處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兒甘甜,但性質很差,喝這種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裡的後代沒有一個不是粗脖子。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男女老少涌去圍觀,還大聲嘲笑他:「真怪呀,這人的脖子怎麼這樣乾枯細瘦?一點也不像我們!」外地人說:「你們那凸在脖子上的東西是一種癭病。你們不不找些好葯除去你們的頸瘤病,反倒覺得我的頭頸細瘦(不正常)?」南歧人聽了大笑道:「我們這地方全是這樣,哪裡用得著去醫治呢?」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醜陋的。

190若石遇害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他的人晝夜警惕。日出的時候敲響鉦,日落就點起篝火,夜晚就敲鈴鐺守夜。種荊棘灌木、在山谷築牆來防守。一年過去了,老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為老虎死了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動物了。於是放鬆了警惕和機謀,撤除了防備。牆壞了不修,藩籬破了不整理。沒過多久,有貙追捕麋鹿來到(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來,聽到他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入並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開,(又)用土塊打它,貙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君子認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應有此下場啊。

『伍』 想飛,卻無目標翻譯成文言文怎麼說

一萬字只能貼到185篇,如果還要後面的話,再發問題或再和我聯系150曹瑋誘敵曹瑋駐守邊鎮防禦外寇,有一次和敵人交戰,剛剛取得初步勝利,探子回報說敵人已經走遠,於是曹瑋就命令部下驅趕牛羊輜重等戰利品班師,為此整個隊伍秩序大亂,不成陣營。看到這個情形,有部屬深感憂慮,對曹瑋說:「戰場上牛羊能派上什麼用場呢,不如放棄這些東西,趕緊整飭部隊紀律回營去吧。」曹瑋不予理睬。西蕃族士兵本來已經撤退到幾十里外,聽說曹瑋因為貪圖戰利品而導致師容不整,連忙回師進行偷襲。曹瑋的部隊行軍緩慢,沿途見到一處有利的地形,乾脆停下來准備回頭反擊西蕃進攻。西蕃兵快到的時候,曹瑋竟然大違常理地派人迎上去告訴他們說:「你們行軍這么長的時間,一定人困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們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與你們決一死戰。」西蕃士兵正為疲睏憂慮,聽此一說,無不面露喜色,主將令隊伍排好陣形,就地休整。過了好一會兒,曹瑋才派人通告:「如果你們休息好了,就放馬過來吧。」於是,對陣雙方都鳴金擊鼓開始了殺伐,一個回合下來,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瑋這時才命令手下將士放棄牛羊戰利品回師,他沉著地對手下人解釋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憊不堪,於是故意裝出貪圖小利的樣子引誘他們。等他們果然上當又追回來時,差不多又要行軍近百里路。這個時候,如果讓他們鼓足餘勇即刻交戰,勝負之數猶未可知;可是他們是剛剛經過長途跋涉的人,這時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會下肢麻痹,無法站穩,人的精氣神也會比較低迷,我就是用這個法取勝的。」151.李廣智退匈奴軍匈奴大舉進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監跟從李廣,練習軍事,抗擊匈奴。太監帶領十個左右騎兵,縱馬馳騁,看見三個匈奴,就和他們對戰;三個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太監,快要殺光他的那些騎兵。太監逃跑到了李廣那(說了這件事),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軍中的神射手。」李廣就帶領一百多名騎兵去追趕三個匈奴人。三個人因沒了馬只有徒步前行。走了十里多,李廣命令他的騎兵拉開左右兩邊的弓,李廣自己射擊他們三個人:殺了其中的兩個,一個活了下來-果然是匈奴軍中的神射手。李廣把他捆綁上馬之後,看見匈奴有幾千騎兵,他們看到李廣,認為他是引誘騎兵,都非常驚訝恐慌,趕快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餘騎兵都很驚恐,想要騎馬逃回去。李廣說:「我離開大部隊十多里,現在像這樣百餘騎兵都逃走的話,匈奴一定會馬上追趕射盡我們。現在我們留下,匈奴一定認為我們是替大部隊引誘他們的,他們一定不敢襲擊們我。」李廣命令各位騎兵說:「向前進!」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軍隊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廣)命令說「都下馬解開馬鞍。」他的騎兵說:「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緊急事情發生,怎麼?」李廣說:「他們匈奴以為我們會逃走,現在都解開馬鞍表示不逃走,用這個方法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了。」於是匈奴都不敢出擊。有騎白馬的將領出來巡視他的軍隊,李廣上馬和十多個騎兵奔跑射擊匈奴的騎白馬的將領,然後又返回到原來的軍隊中。解開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馬躺在地上。這時適逢黃昏,匈奴軍隊始終以為他們的行為很奇怪,不敢出擊。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認為漢軍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軍隊,想要趁晚上消滅他們,(因此)匈奴都領著軍隊撤退了。第二天早晨,李廣才回到他的大軍營中。152.賈詡論戰曹操連續攻打張綉,一天早上帶領軍隊撤退,張銹親自追趕曹軍。賈詡對張銹說:「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趕的話一定會被打敗的。」張銹不聽從(他的話),帶領士兵和曹操交戰,大敗回去。賈詡對張銹說:「現在趕快再去追,再去交戰一定可以勝利的。」張銹拒絕說:「你不用說了,到此為止。現在已經被打敗了,再追又有什麼用呢?」賈詡說:「士兵情況有變化,趕快前往一定會取得勝利。」張銹相信了他,就收拾閑散的士兵追趕,大戰後,果然勝利而歸。張銹問賈詡說:「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趕他們撤退的軍隊,而你說一定會兵敗;我撤退後用打敗的士兵去交戰勝利的士兵,而你說一定會戰勝他們。正如你所說的,為什麼反過來的都靈驗呢?」賈詡說:「這個很容易知道。將軍雖然善於用兵,卻並非能和曹操匹敵。軍隊雖然剛剛撤退,曹操一定會行軍時走在最後面;追趕的士兵雖然是精英,將軍既然不敵,他們的士兵也很銳利,所以知道肯定是會失敗的。曹操攻打見軍沒有失算,力氣並未用盡就撤退了,一定是國內出現了問題;已經打敗的將軍,一定率領了輕快的軍隊迅速進攻,所以留下眾多將領行走在最前面,眾多的將領雖然英勇,也並不是將軍的對手,所以用打敗的士兵交戰一定會勝利。」張銹於是就很佩服賈詡。153.張良計封雍齒漢高祖劉邦已經封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日夜爭功不停,沒有得到封功。劉邦在洛陽南宮,從宮中的閣道看見眾多將領,到處互相坐在沙地中說話。劉邦說:「這怎麼說?」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謀反呀!」劉邦說:「天下正當安定,怎麼會謀反呢?」張良說:「陛下從布衣起家,以此來得到天下。如今陛下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蕭何與曹參所喜愛的,而誅殺的都是生平所結怨的。現在軍吏統計功勞,用天下的不足處處封功,這是害怕陛下不能盡心封功,害怕又被懷疑平生過失誅殺,所以即將相聚在一起謀反罷了!」劉邦也擔憂說:「那該怎麼呢?」張良說:「皇上生平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誰最憎恨呢?」劉邦說:「雍齒和我有舊的怨仇,曾經幾次羞辱我,我想殺了他;因為他的功勞比較多的份上,所以不忍心。」張良說:「現在緊急的是先封雍齒的功來在眾多大臣中做個表率。眾多大臣看見雍齒封功,就人人情緒穩定了。」於是皇上就擺酒,封雍齒為食邑在什方的侯爵,急著催促丞相、御史按照功勞封功。眾臣結束擺酒,都歡喜地說:「雍齒尚且封為侯爵,我等這般人就沒有憂患了。」154.劉邦急中生智項羽率領楚軍與劉邦指揮的漢軍長期相持不下未能決出勝負,壯士苦於軍隊旅途,年老的弱小的疲於運輸軍糧。汗王、項羽擱著廣武山的深谷對話。項羽想要和漢王單獨挑戰。漢王意義斥責項羽。……項羽非常生氣,大怒,埋伏的弓劍手射中漢王。漢王胸口受傷,就按住腳趾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漢王在創傷躺著養傷。張良強行請漢王巡視並慰問軍隊,用來安撫士兵,不命令楚軍乘著機會追趕漢王。155.諸葛亮空城計諸葛亮駐扎在陽平,派魏延各將軍的士兵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一萬人守著都邑。晉宣帝率領二十萬群眾抵抗諸葛亮,和延軍交錯行軍,到小徑的前頭,在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偵察人員對白宣帝說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諸葛亮也了解宣帝將到,已經迫近有了威脅,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的太遠,如果反過頭來追趕魏延的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麼計謀。諸葛亮則意氣自信。敕軍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聲停止,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城門,掃地灑水。白宣帝經常說諸葛亮掌握重權,突然看到形勢軟弱,懷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於是帶領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時,諸葛亮對部下拱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偽裝怯弱,將士有埋伏,沿著山走了。」偵察巡邏的士兵返回告訴白宣帝,正如諸葛亮所說的。白宣帝知道後,深深得感到遺憾。156秦使者巧對秦國楚國交戰,秦王派使人出使楚國。楚王派人去戲弄秦王派來的人,說:「你來也占卜戰爭的嗎?」回答說:「是的。」「占卜的怎麼說?」回答說:「很好。」楚國的人說:「唉,厲害啊!你的國家沒有好的烏龜。楚王將要殺了你來用牲血塗抹新鑄成的鍾的縫隙,這個吉利怎麼樣?」使者說:「秦國楚國交戰,我的大王派遣我來偵察敵情,我死了而且沒有回來,那麼我大王知道了會提高警戒整齊士兵來防備楚國,這是我所說的吉祥。況且假使死的人如果不知道,又重怎樣釁鍾?死的人如果知道,我難道會放棄秦國而幫助楚國嗎?我將讓楚國的鍾敲了沒有聲音,鍾敲了沒有聲音將士沒有東西可以整齊他的士兵而指揮軍隊了。殺了別人的使者,不是古代的通有的協議,你嘗試仔細考慮一下!」楚國的使者把這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赦免了秦國的使者。157.曹沖智救庫吏曹操的馬鞍在馬庫,然而馬鞍被老鼠給咬了,庫吏害怕自己一定會死,他決議想要當面捆綁自首請罪,還害怕曹操不赦免他。曹沖對他說:「等到三天當中,然後自首。」曹沖於是用刀刺穿單衣,像被老鼠咬過一樣,錯誤地認為他心裡不愉快,容貌帶有憂愁的神色。曹操問他,曹沖回答說:「世俗認為被老鼠咬過衣服的人,衣服的主人不會吉利,現在我的單衣被老鼠咬過了,這讓我擔憂。」曹操說:「這是胡說的,沒什麼可以苦惱的。」過了一會兒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報告給曹操。曹操笑著說:「我孩子的衣服在旁邊,還被老鼠咬,更何況馬鞍懸掛在柱子上呢?」曹操毫不追究。158.曹操許下屯田自從遭受慌亂,到處都缺乏糧食。各地豪強同時起兵,沒有最終的收成的計算,飢餓了就入侵掠奪,飽了就放棄剩餘的,各個豪強的軍隊瓦解奔流離散,沒有敵人自己就破滅的數不勝數。袁紹在黃河的北面,軍隊靠著吃桑果活命。袁術在江、淮,撈取水草螺肉。百姓相互進食,州里很荒涼。曹操說:「安定國家的法,在於使軍隊強大使大家吃飽,秦國人憑快速的農業發展兼並天下,孝武憑利用士兵和農民耕種荒田鋡鋢給鋣鋤平定西域,這些是先前祖先的良好的方式。」這年於是就募集百姓在許都周圍利用士兵和農民耕種荒田而取得給養的法,得到許多的稻穀。於是州郡按規定設置田官,在所在的地方積累糧食。在各地出征討伐,沒有運送糧食的勞累,於是殲滅了各個豪強勢力,攻克平定了天下。159.拷打羊皮定案有二人一個背鹽一個背柴,同時放下沉重的擔子在樹陰休息,兩個人將要走了,爭奪一張羊皮,各自說這是自己墊背的東西。李惠派遣爭吵的人出去,看著州里負責文書的官員說:「這個羊皮可以拷問從而知道它的主人?」下面的群眾都沒有應答的人。李惠命令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用棒子擊打羊皮,看見少許鹽屑,說:「得到了羊皮的證實。」讓爭搶的人看這個情況,背柴的人於是就服氣認罪了。160.孔融捷辯孔融年僅十歲,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氣,擔任司隸校尉。上門的都是有才華的有清高稱譽的以及表兄弟姐妹等,才給予通報。孔融到了他的門下,對官吏說:「我是李俯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了,孔融上前坐下。李元禮問:「你和我有什麼親緣關系?」回答說:「以前我的祖先孔丘與你的祖先李耳有師生之誼,這我和你累世彼此交好。」李元禮和賓客沒有不感到奇怪的。大中大夫陳韙後來到了,別人把孔融的話告訴陳韙,陳韙說:「小時候聰敏,長大後未必會好。」孔融說:「想必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敏。」陳韙非常局促不安。161牧豎逮狼兩個放牧的童僕進山來到狼穴,洞穴中有兩只小狼,謀劃好分別捉住它們,各爬上一顆樹,相距幾十步。不久,大狼來到,進入洞穴不見了崽子,神情很是驚慌。童僕在樹上扭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嚎叫。大狼聽見聲音仰頭看,憤怒地跑到樹下,號叫並且爬抓。其中一個童僕又在另一顆樹上使小狼急促地嚎叫。(大)狼狼聽見聲音四處張望,才望見它,就丟下這跑向那,奔跑號叫和前面一樣。開始那樹上又嚎叫,又轉而奔向它。嚎叫聲不停,(大狼)腳不停,幾十次往復,跑得漸漸慢了,聲音漸漸弱了,後來奄奄一息僵卧(地上),久了便不動了。童僕下來看它,氣已經斷了。162.多多益善劉邦曾經在閑暇時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個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所控制?」韓信說:「陛下不能統帥士兵,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163.歧路亡羊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164.指鹿為馬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計謀進行試驗,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趁機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165.奇貨可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很同情他,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游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它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游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166.望洋興嘆秋汛的季節到了,無數條溪水匯於大河,河水猛漲,淹沒了兩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寬得看不清對岸的牛馬。這樣一來,河伯就洋洋自得起來了,以為世界上所有壯麗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順著河水向東行,一直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一片遼闊的大海,看不見水的邊際。於是乎,河伯才改變了他的驕傲的面容,仰望著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說:「俗話說:『有的人只年到萬分之一的道理,就以為誰也比不上自己』,這說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聽說有人嫌孔子的學問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義,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親眼看到您的浩瀚無邊,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見聞實在太淺陋啊。如果我不到你這里來看一看,那就危險了,那樣,我將會永遠受到深明大道的人恥笑!」167.庸人自擾陸象先……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他)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用(這)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的話,百姓就會輕忽並且什麼都不怕了。」陸象先回答說:「處理政事就在於治理好他們罷了,(難道)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陸象先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就讓他回去了。大吏告訴陸象先,和陸象先爭辯,(大吏)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認為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源頭澄清,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168.一字千金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169.入木三分晉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個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時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他父親的枕頭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筆說》,偷了過來研讀。沒過一個月的工夫,書法就大有長進。衛夫人看到他的進步,對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是看過關於用筆(即書法)的書了。最近看他寫的字,有一種老練的味道。」晉朝的皇帝在位時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換寫祝詞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筆跡進入木頭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歲時,寫《蘭亭序》。三十七歲時,寫《黃庭經》。170.強弩之末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建議(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行軍千里作戰(去作千里的戰爭),軍隊(士兵)不會得到好處。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如同群鳥飛翔般遷移,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這當作擴大國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這當作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真心歸附漢人。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憑借養精蓄力利用漢軍的疲勞而取勝(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猛烈的風(從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參加議論的群臣(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171.嘔心瀝血李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長手指,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弱驢,背著又古又破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肝才算完啊!」172.孤注一擲寇準自從澶淵那場戰役立下大功後頗為驕傲,即使皇帝也因為這對待寇準很優厚。王欽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準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欽若於是進言:「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有社稷功勞嗎?」皇帝說:「是。」王欽若說:「澶淵那場戰役,陛下不以它為恥辱,而認為寇準有社稷功勞,為什麼呢?」皇帝驚訝地說:「什麼原因?」王欽若說:「城下的盟約,《春秋》認為是恥辱。澶淵的舉動,也是城下的盟約。以萬匹馬而換得城下之盟,還有什麼比它更羞恥的!」皇帝聽後感到不高興,臉色也變了。王欽若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博的人輸錢快要完了,就傾其所有賭最後一把,叫作孤注一擲。陛下是寇準的孤注一擲的賭物,那也很危險啊。」從此皇帝冷落寇準。第二年,皇帝罷免寇準宰相官職,降為刑部尚書,陝州知府,於是起用王旦為宰相。173.樂不思蜀司馬昭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昭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對賈充說:「沒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達到這樣子啊!即使諸葛亮在世,不能夠長時間完全輔佐他,更何況姜維呢?」賈充說:「不是這樣的話,殿下有什麼緣由吞並蜀國呢?」又另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174.喪家狗孔子到鄭國去,路上和學生們走散了。(於是)孔子獨自站在郭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口站著的那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後頸像皋陶,他的肩膀與子產類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說:「講我的外形像誰,是小事。然而說我類似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確實是這樣啊!確實是這樣啊!」175.逐客令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個韓國人鄭國來秦國做間諜,以開鑿河渠灌溉田地為名義,不久被發現了。秦國的宗室大臣都對秦王說:「諸侯各國來投奔秦國的人,大都不過是為他們的國君到秦國游說離間罷了。懇請大王把諸侯各國的賓客一律驅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驅逐的名單之中,李斯於是上書勸諫秦王:……秦王就廢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復了李斯的職務。終於採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經過二十多年,秦國終於吞並了天下,推尊秦王政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176.東道主晉侯、秦伯帶兵包圍鄭國,……燭之武進見秦伯,說:「秦、晉包圍了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你有益,哪敢來麻煩你?可是跨越晉國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貴國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為什麼用滅掉鄭國的做法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過鄭國把它當作您的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往經過,供應所缺少的一切,這對您沒有害處。……」秦伯很高興,同鄭國締結了盟約。177江東父老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光項籍一個人就殺掉漢軍幾百人。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負傷。說完,自刎而死。178.人鑒唐太宗感嘆地說:「用銅作鏡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鏡子,可以了解興盛、衰敗;如今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與失。我曾經保持這三面鏡子,謹防自己的過失。如今魏徵逝世,我的一面鏡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寫半面,稿子中能認清的部分說:『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平安,任用壞人國家就衰敗。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愛有憎惡。對於憎惡的人,只看到他的缺點;對於喜愛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長處。在喜愛和憎惡之間,是應當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長處;撤免邪惡的人而不猶豫,任用賢能的人而不猜疑,那麼國家就可以興盛了。』稿子的內容大致是這樣。我仔細地想了想,在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過失。公卿和侍臣們可心把魏徵的話寫在笏板上,知我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向我進諫。」179.子路問津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180.泰山唐明皇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規矩,封禪以後,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只有鄭鎰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賜緋服。唐明皇看到鄭鎰一下子升了幾級,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黃幡綽又來調侃,他說:「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181.苛政猛於虎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182.蘇秦刺股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採納,最後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裡,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183.只許州官放火田登為郡守,為人專制蠻橫,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觸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裡的人都稱「燈」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官員在州城裡貼出告示,說「本州照例放火三日」。當地的老百姓,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原於此。

『陸』 文言文「陸象先器識沉邃,舉制科高第...................謚曰文貞」翻譯是什麼

【譯文】:陸象先器量大,見識深,參加科舉考試成績優異,擔任揚州參軍。

當時吉頊和陸元方一同擔任吏部侍郎,吉頊提拔陸象先擔任洛陽尉,陸元方不同意。

吉頊說:「我為國家選拔人才,難道因為他是吏部侍郎的兒子就廢棄公道嗎?」

最終把洛陽尉的官職授予陸象先。不久升遷為監察御史。

當初,太平公主謀劃引薦崔湜擔任宰相,崔湜說:「陸象先的名望最好,應該被提拔為宰相。如果不這樣,我冒昧請辭。」

太平公主沒有辦法只好為陸象先說好話,陸象先當上宰相和崔湜一同主持政事。

然而陸象先生性恬靜寡慾,言談高深而簡要,被當時的人們推崇。崔湜曾經說:「陸公超人一等。」太平公主專權之後,宰相爭先依附她,陸象先從不前往拜謁。

等到要謀反時,召來宰相商議,說:「寧王是嫡長子,不應當廢嫡長子而立庶子。」

陸象先說:「現在的皇帝能夠即位,為什麼呢?」太平公主說:「皇帝因為有一時之功而被立,如今失去了德行,怎麼可以不廢掉?」

陸象山回答說:「因為有功被立為皇帝,那麼有罪才可以廢。現在的皇帝沒有罪過,為什麼要廢他呢?」太平公主大怒,另外和竇懷貞等人謀劃。

太平公主最終被誅殺。當時陸象先因為是公主推薦的人,將一同被殺,唐玄宗立刻把他召來免去了他的死罪,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因為保護皇上有功,被封為兗國公。當初,政變發生時,唐睿宗親自來到承天樓,大臣聚集,唐睿宗揮了揮手說:「能夠幫助我的就留下,不能幫助我的就離開!」

於是許多大臣寫了自己的名字遞給唐睿宗。政變平定後,唐玄宗得到這份名單,下詔書給陸象先要求把這些人關押起來審訊,陸象先把這些名單全部燒掉了。唐玄宗大怒,想一並治陸象先的罪。陸象先叩頭謝罪說:「國家有兵變,大臣們保護皇帝,這都是忠誠的表現。陛下現在要以德行教化天下,怎麼能夠殺害行仁義之人呢?我違背您的命令,是為了讓那些心懷疑慮的人安下心來。」唐玄宗醒悟過來,稱贊他做得好。

當時極力懲處公主的黨羽,陸象先秘密營救,保全的人很多。離開京城擔任劍南按察使,處理政事崇尚仁義寬厚。司馬韋抱真進諫說:「大人應該用嚴厲的刑罰樹立威信,要不然,百姓們就會怠慢您,不畏懼您。」

陸象先回答說:「為政,只要治理好就可以了,難道非要用刑罰來樹立威信嗎?」最終沒有聽從,而蜀人受到教化。多次調動官職擔任蒲州刺史。一位小吏犯了罪,陸象先告誡了他一番,就把他打發走了。

一位大吏前來稟告並力爭,認為應該杖責。陸象先說:「人的本性大概差不多,你認為他聽不懂我的話?如果非要用刑杖來教育人,那就從你開始。」大吏慚愧退下。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是非,庸人們心裡不安,就生出許多是非。

只要從源頭開始清理,那天下的事擔心什麼不簡單呢?」所以他所到之處官吏百姓都懷念他。去世時,享年七十二歲,追贈尚書左丞相,贈給謚號文貞。

『柒』 求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162開始的譯文

162.多多益善
劉邦曾經在閑暇時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個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所控制?」韓信說:
「陛下不能統帥士兵,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163.歧路亡羊
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164.指鹿為馬
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計謀進行試驗,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趁機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165.奇貨可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很同情他,說:
「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游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
「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
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它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游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166.望洋興嘆
秋汛的季節到了,無數條溪水匯於大河,河水猛漲,淹沒了兩岸的高地和水中的沙洲,河面寬得看不清對岸的牛馬。這樣一來,河伯就洋洋自得起來了,以為世界上所有壯麗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順著河水向東行,一直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一片遼闊的大海,看不見水的邊際。於是乎,河伯才改變了他的驕傲的面容,仰望著海洋,向海神感慨地說:「俗話說:『有的人只年到萬分之一的道理,就以為誰也比不上自己』,這說的正是我自己呀!我曾聽說有人嫌孔子的學問不少了,瞧不起伯夷大義,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親眼看到您的浩瀚無邊,才知道自己往日的見聞實在太淺陋啊。如果我不到你這里來看一看,那就危險了,那樣,我將會永遠受到深明大道的人恥笑!」

167.庸人自擾
陸象先……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司馬韋抱貞勸(他)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用(這)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的話,百姓就會輕忽並且什麼都不怕了。」陸象先回答說:「處理政事就在於治理好他們罷了,(難道)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陸象先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就讓他回去了。大吏告訴陸象先,和陸象先爭辯,(大吏)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認為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製造麻煩罷了。只要源頭澄清,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169.入木三分
晉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個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時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他父親的枕頭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筆說》,偷了過來研讀。沒過一個月的工夫,書法就大有長進。衛夫人看到他的進步,對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是看過關於用筆(即書法)的書了。最近看他寫的字,有一種老練的味道。」晉朝的皇帝在位時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換寫祝詞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筆跡進入木頭有很深(三分之深)。三十三歲時,寫《蘭亭序》。三十七歲時,寫《黃庭經》。

170.強弩之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建議(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行軍千里作戰(去作千里的戰爭),軍隊(士兵)不會得到好處。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如同群鳥飛翔般遷移,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這當作擴大國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這當作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真心歸附漢人。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憑借養精蓄力利用漢軍的疲勞而取勝(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猛烈的風(從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參加議論的群臣(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171.嘔心瀝血
李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長手指,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弱驢,背著又古又破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肝才算完啊!」

172.孤注一擲
寇準自從澶淵那場戰役立下大功後頗為驕傲,即使皇帝也因為這對待寇準很優厚。王欽若深深嫉妒他。一天上朝,寇準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王欽若於是進言:「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有社稷功勞嗎?」皇帝說:「是。」王欽若說:「澶淵那場戰役,陛下不以它為恥辱,而認為寇準有社稷功勞,為什麼呢?」皇帝驚訝地說:「什麼原因?」王欽若說:「城下的盟約,《春秋》認為是恥辱。澶淵的舉動,也是城下的盟約。以萬匹馬而換得城下之盟,還有什麼比它更羞恥的!」皇帝聽後感到不高興,臉色也變了。王欽若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博的人輸錢快要完了,就傾其所有賭最後一把,叫作孤注一擲。陛下是寇準的孤注一擲的賭物,那也很危險啊。」從此皇帝冷落寇準。第二年,皇帝罷免寇準宰相官職,降為刑部尚書,陝州知府,於是起用王旦為宰相。

173.樂不思蜀
司馬昭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昭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對賈充說:「沒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達到這樣子啊!即使諸葛亮在世,不能夠長時間完全輔佐他,更何況姜維呢?」賈充說:「不是這樣的話,殿下有什麼緣由吞並蜀國呢?」又另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

174.喪家狗
孔子到鄭國去,路上和學生們走散了。(於是)孔子獨自站在郭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口站著的那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後頸像皋陶,他的肩膀與子產類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說:「講我的外形像誰,是小事。然而說我類似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確實是這樣啊!確實是這樣啊!」

175.逐客令
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個韓國人鄭國來秦國做間諜,以開鑿河渠灌溉田地為名義,不久被發現了。秦國的宗室大臣都對秦王說:「諸侯各國來投奔秦國的人,大都不過是為他們的國君到秦國游說離間罷了。懇請大王把諸侯各國的賓客一律驅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驅逐的名單之中,李斯於是上書勸諫秦王:……秦王就廢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復了李斯的職務。終於採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經過二十多年,秦國終於吞並了天下,推尊秦王政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176.東道主
晉侯、秦伯帶兵包圍鄭國,……燭之武進見秦伯,說:「秦、晉包圍了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你有益,哪敢來麻煩你?可是跨越晉國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貴國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為什麼用滅掉鄭國的做法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的雄厚,也就是您的削弱。如果放過鄭國把它當作您的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往經過,供應所缺少的一切,這對您沒有害處。……」秦伯很高興,同鄭國締結了盟約。

177
江東父老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光項籍一個人就殺掉漢軍幾百人。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負傷。...說完,自刎而死。

178.人鑒
唐太宗感嘆地說:「用銅作鏡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鏡子,可以了解興盛、衰敗;如今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與失。我曾經保持這三面鏡子,謹防自己的過失。如今魏徵逝世,我的一面鏡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寫半面,稿子中能認清的部分說:『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平安,任用壞人國家就衰敗。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愛有憎惡。對於憎惡的人,只看到他的缺點;對於喜愛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長處。在喜愛和憎惡之間,是應當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而能了解他的長處;撤免邪惡的人而不猶豫,任用賢能的人而不猜疑,那麼國家就可以興盛了。』稿子的內容大致是這樣。我仔細地想了想,在這方面我恐怕免不了有過失。公卿和侍臣們可心把魏徵的話寫在笏板上,知我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向我進諫。」

179.子路問津
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裡。」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裡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180.泰山
唐明皇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規矩,封禪以後,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只有鄭鎰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賜緋服。唐明皇看到鄭鎰一下子升了幾級,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黃幡綽又來調侃,他說:「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

181.苛政猛於虎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

182.蘇秦刺股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採納,最後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裡,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

183.只許州官放火
田登為郡守,為人專制蠻橫,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觸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全州城裡的人都稱「燈」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官員在州城裡貼出告示,說
「本州照例放火三日」。當地的老百姓,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原於此。

『捌』 (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題。蘇頲,少有俊才,一覽千言。弱冠舉進士,授烏程尉。


8、B
9、C
10、A
11、11.(1)帝王及皇後,沒有神道碑,況且凡事不效法古代,舉措都是不合法度的。
(2)聖明的君主不會用個人的喜好奪走百姓的利益,我怎麼能因為離皇帝的遠近不同了就改變自己作為忠臣的節操呢?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