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天祥文言文

文天祥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14:28:29

哪裡文言文《文天祥從容就義》原文及翻譯

  • 《文天祥從容就義》原文: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

  • 《文天祥從容就義》翻譯:文天祥被押到潮陽,見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見,文天祥堅持不拜.弘范就以賓客之禮接見了他,並與其共入厓山,並要求文天祥作書與張世傑,令其投降.文天祥說:"我不能報效祖國,反而教我讓人背叛自己的國家,怎麼可以這樣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寫招降書,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所做的《過零丁洋》的詩文給了他,詩末有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後,就不再提及此事.後來厓山被攻破,弘范在軍中置酒大擺慶功會,弘范說:"你的國家已經滅亡,你作為宰相忠孝已經兩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榮華富貴,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淚下,說:"國家滅亡而不能救,身為國家之臣,國家危亡而無能為力,已是死有餘辜,怎麼還敢苟且偷生而懷有二心呢!"弘范感其義,派人將其護送至京師,文天祥在路上八日未食一飯,仍然沒有餓死,文天祥就開始吃飯了.到了北京(即燕京),其所押解住處的人提供給他好衣好食,但天祥並不為所動,他不住在自己的住處,通宵坐至天明,然後被移交兵馬司,由衛兵把守看管.......文天祥臨刑前面不改色,對旁邊的訇卒說:"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叩拜而死。

❷ 文天祥的《指南錄後續》文言文的翻譯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統率全國各路兵馬。當時元兵已經逼近都城北門外,交戰、防守、轉移都來不及做了。滿朝大小官員會集在左丞相吳堅家裡,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正當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宋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我不能顧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還可以用言詞打動的。當初,使者奉命往來,並沒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虛實,回來謀求救國的計策。於是,辭去右丞相職位,第二天,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剛到元營時,據理抗爭,言詞激昂慷慨,元軍上下都很驚慌震動,他們也未敢立即輕視我國。可不幸的是,呂師孟早就同我結怨,賈余慶又緊跟著媚敵獻計,於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國,國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帥不守信用,揭露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只要求死,不再考慮個人的利害。元軍雖然表面尊敬,其實卻很憤怒,兩個重要頭目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圍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國了。
不久,賈余慶等以祈請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軍驅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單。我按理應當自殺,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說:「將要有所作為啊!」到了京口,得到機會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虛實情況告訴淮東、淮西兩位制置使,相約他們聯兵討元。復興宋朝的機會,大概就在此一舉了。留住了兩天,駐守維揚的統帥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變姓名,隱蔽蹤跡,奔走草野,宿於露天,日日為躲避元軍的騎兵出沒在淮河一帶。困窘飢餓,無依無靠,元軍懸賞追捕得又很緊急,天高地遠,號呼不應。後來得到一條船,避開元軍占據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後渡過揚子江口,進入蘇州洋,展轉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後到達永嘉。
唉!我到達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罵元軍統帥該當死;辱罵叛國賊該當死;與元軍頭目相處二十天,爭論是非曲直,多次該當死;離開京口,帶著匕首以防意外,幾次想要自殺死;經過元軍兵艦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邏船隻搜尋,幾乎投江喂魚而死;真州守將把我逐出城門外,幾乎彷徨而死;到揚州,路過瓜洲揚子橋,假使遇上元軍哨兵,也不會不死;揚州城下,進退兩難,幾乎等於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圍中,元軍數千騎兵從門前經過,幾乎落到敵人手中而死;在賈家莊幾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郵,迷失道路,幾乎陷入沼澤而死;天亮時,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邏的騎兵有好幾十,幾乎無處逃避而死;到了高郵,制置使官署的通緝令下達,幾乎被捕而死;經過城子河,在亂屍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敵方哨船一前一後行進,幾乎不期而遇被殺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擔心無罪而死;經過海安、如皋,總計三百里,元兵與盜賊往來其間,沒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幾乎由於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條小船渡過驚濤駭浪,實在無可奈何,對於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罷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這樣境界險惡,壞事層疊交錯涌現,實在不是人世間所能忍受的。痛苦過去以後,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述個人的遭遇,現在還保存著那些底稿,不忍心廢棄,在逃亡路上親手抄錄。現在將出使元營,被扣留在北門外的,作為一卷;從北門外出發,經過吳門、毗陵,渡過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的,作為一卷;從海路到永嘉、來三山的,作為一卷。我將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後來的人讀了它,為我的志向而悲嘆。
唉!我能死裡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干什麼呢?要求做一個忠臣,國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還是有罪的;要求做一個孝子,用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去冒險,即使死了也有罪責。將向國君請罪,國君不答應;向母親請罪,母親不答應;我只好向祖先的墳墓請罪。人活著不能拯救國難,死後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這就是義;依靠上天的神靈、祖宗的福澤,修整武備,跟隨國君出征,做為先鋒,洗雪朝廷的恥辱,恢復開國皇帝的事業,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誓不與賊共存」,「恭敬謹慎地竭盡全力,直到死了方休」,這也是義。唉!像我這樣的人,將是無處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喪身在荒野里,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也不能掩飾自己對國君、對父母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麼講我呢?實在料不到我終於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見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國的土地上,我還有什麼遺憾呢!還有什麼遺憾呢!
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號為景炎,廬陵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作序,詩集名《指南錄》

❸ 文言文天祥方飯五坡嶺全文翻譯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皇上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為湖南提刑,順便拜見了原丞相江萬里。江萬里一向認為文天祥有超過常人的意志節操,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改變容色說:「我老了,綜觀天時人事將有變化,我見過的人很多,改變社會狀況的責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盡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贛州知州。德祐初年,元軍進逼愈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發動郡中豪傑,有民眾萬人。朝廷知道後,讓文天祥憑江西提刑安撫使的身份領兵入衛。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但國家撫養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有急難,向天下徵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國,但願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於是傾盡家財為軍費。第二年正月,擔任臨安府尹,不久又擔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軍軍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據理力爭。元丞相伯顏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向北到了鎮江。後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到來,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身邊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於是用對待客人的禮節對待他,與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皇上,卻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所寫的《過零丁洋》的詩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後,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於是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大宋恩澤,擔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詔書制止賜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經死了。文天祥臨刑時非常從容鎮定,對行刑的吏卒說:「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幾天後,他的妻子歐陽氏前去收屍,文天祥的面容同活著的時候一樣,文天祥終年47歲,他衣帶中有贊文說:「孔子教導我們成仁,孟子教導我們取義,只有自己盡了道義,仁德才能實觀。我讀聖人賢人的書,所學到的難道是別的東西嗎?從今往後,我大概對聖人賢人的教誨沒有愧疚了。」

❹ 宋史·文天祥傳文言文具體翻譯

原文: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
譯文:文天祥押到潮陽,見到張弘范(降將)張弘范的手下讓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張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樣對待文天祥!張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那樣行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就寫了《過零丁洋》一詩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詩最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崖山被攻陷後,張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飯,但是沒有餓死,於是就停止了絕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覺,整夜就坐在那裡。於是把文天祥轉交到兵馬司,派士兵看守起來,.....文天祥臨刑的時候很從容,對看守他的士兵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

❺ 文天祥文言文。從(年二十舉進士,……吾事畢矣。)的翻譯。謝謝啦。。

。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召集郡中豪傑,有萬餘人。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既然國家撫養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徵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於是傾盡家財為軍費。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理力爭。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向北到了鎮江。後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用對待客人的禮節接待他,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皇上,還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後,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於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願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向南方行了拜禮後死去

❻ 周密的文天祥遺墨文言文

譯文一: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各種經書,終於取得功名,開始了動盪艱辛的政治生涯; 從率領宋朝軍隊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風雨吹打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 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呢?為國捐軀,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譯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 留下這顆熾熱之心以永垂青史吧! 譯文三: 遭遇苦難的原因是我精通經書而獲官職所致, 使我在荒涼冷落的戰場上度過了四個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風吹散的柳絮, 一生動盪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灘頭訴說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 後我也要留下這顆精忠報國的紅心,讓它永照史冊。 譯文四 苦讀經書,取得功名,從此遭遇坎坷不平, 在兵荒馬亂、荒涼冷落的戰斗中,度過了四個年頭。 祖國河山支離破碎,像被狂風吹散的柳絮, 一生動盪不安,像被風吹雨打飄泊不定的浮萍。 在惶恐灘頭曾說對國事的惶恐, 在伶仃洋上概嘆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以來,人生在世誰能不? 只留下一顆對祖國的赤誠之心照耀史冊。

❼ 文言文 文天祥從容就義

請看最後兩段----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
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斬宋臣,以一人心」。不報,即自免歸。後稍遷至刑部郎官。宋臣復入為都知,天祥又上書極言其罪,亦不報。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遷尚書左司郎官,累為台臣論罷。除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賈似道稱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詔不允。天祥當制,語皆諷似道。時內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樂,使台臣張志立劾罷之。天祥既數斥,援錢若水例致仕,時年三十七。
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傑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
天祥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至是,痛自貶損,盡以家貲為軍費。每與賓佐語及時事,輒流涕,撫幾言曰:「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時以丞相宜中未還朝,不遣。十月,宜中至,始遣之。朝議方擢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和義郡王,欲賴以求好。師孟益偃蹇自肆。
天祥陛辭,上疏言:「朝廷姑息牽制之意多,奮發剛斷之義少,乞斬師孟釁鼓,以作將士之氣。」且言:「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浸弱。故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中原陸沈,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御於其中。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於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於隆興;以福建益江東而建閫於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於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地大力眾,足以抗敵。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於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闊遠,書奏不報。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發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常,至虞橋,士龍戰死,朱華以廣軍戰五牧,敗績,玉軍亦敗,爭渡水,挽全軍舟,全軍斷其指,皆溺死,玉以殘兵五百人夜戰,比旦皆沒。全不發一矢,走歸。大元兵破常州,入獨松關。宜中、夢炎召天祥,棄平江,守餘杭。
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未幾,宋降,宜中、世傑皆去。仍除天祥樞密使。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余慶、知樞密院事謝堂、簽書樞密院事家鉉翁、同簽書樞密院事劉岊,北至鎮江。天祥與其客杜滸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兩淮兵足以興復,特二閫小隙,不能合從耳。」天祥問:「計將安出?」再成曰:「今先約淮西兵趨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指揮東諸將,以通、泰兵攻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兵攻楊子橋,以揚兵攻瓜步,吾以舟師直搗鎮江,同日大舉。灣頭、楊子橋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師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雖有智者不能為之謀矣。瓜步既舉,以東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歸路,其大帥可坐致也。」天祥大稱善,即以書遺二制置,遣使四齣約結。
天祥未至時,揚有脫歸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矣。」庭芝信之,以為天祥來說降也。使再成亟殺之。再成不忍,紿天祥出相城壘,以制司文示之,閉之門外。久之,復遣二路分覘天祥,果說降者即殺之。二路分與天祥語,見其忠義,亦不忍殺,以兵二十人道之揚,四鼓抵城下,聞候門者談,制置司下令備文丞相甚急,眾相顧吐舌,乃東入海道,遇兵,伏環堵中得免。然亦飢莫能起,從樵者乞得余糝羹。行入板橋,兵又至,眾走伏叢筱中,兵入索之,執杜滸、金應而去。虞候張慶矢中目,身被二創,天祥偶不見獲。滸、應解所懷金與卒,獲免,募二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聞益王未立,乃上表勸進,以觀文殿學士、侍讀召至福,拜右丞相。尋與宜中等議不合。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入汀州。十月,遣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溁將一軍取寧都,參贊吳浚將一軍取雩都,劉洙、蕭明哲、陳子敬皆自江西起兵來會。鄒洬以招諭副使聚兵寧都,大元兵攻之,洬兵敗,同起事者劉欽、鞠華叔、顏斯立、顏起岩皆死。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復永豐縣,已而兵敗被執,死於獄。天祥聞開禮死,制服哭之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衛。時賞、孟溁亦提兵歸,獨浚兵不至。未幾,浚降,來說天祥。天祥縛浚,縊殺之。四月,入梅州,都統王福、錢漢英跋扈,斬以徇。五月,出江西,入會昌。六月,入興國縣。七月,遣參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溁等盛兵薄贛城,鄒洬以贛諸縣兵搗永豐,其副黎貴達以吉諸縣兵攻泰和。吉八縣復其半,惟贛不下。臨洪諸郡,皆送款。潭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斗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起兵邵、永間,復數縣,撫州何時等皆起兵應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遣人如軍中受約束。
江西宣慰使李恆遣兵援贛州,而自將兵攻天祥於興國。天祥不意恆兵猝至,乃引兵走,即鄒洬於永豐。洬兵先潰,恆窮追天祥方石嶺。鞏信拒戰,箭被體,死之。至空坑,軍士皆潰,天祥妻妾子女皆見執。時賞坐肩輿,後兵問謂誰,時賞曰「我姓文」,眾以為天祥,禽之而歸,天祥以此得逸去。

❽ 指南針後序文天祥的 古文翻譯

Mendel presented his ideas in 1866 in a scientific paper published by the Brunn Society for Natural History. Unfortunately, the meaning of his research was not understood by other scientists of the day. His work was rediscovered in 1900 by Carl Correns and Hugo de Vries.
1866年,孟德爾在自然史上發表了他的科學論文,陳訴了他的觀點。不幸的回是,他的研究不答被當時科學家接受。在1900年,他的著作再被發現利用。

❾ 文言文 文天祥從容就義

請看最後兩復段----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制履善,吉之吉水人也。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文言文 文天祥從容就義

❿ 翻譯文天祥傳的古文,急急急!!!下面的!!!

德佑年初,江上戰事報急,詔告天下保護皇上。文天祥捧著詔書淚流滿面,派陳繼專傳發到郡里各路屬豪傑,並且聯合溪峒一帶的少數民族,派遣方興在吉州召兵,各路豪傑全部積極響應,有萬餘人之多。這事傳開,文天祥被任命為江西提刑安撫使。他的朋友勸他說:「現在元軍三路進逼,已經攻破了京郊地區,快到內地了。您用這萬餘人的烏合之眾對抗,無異趕著一群羊和猛虎相搏!」文天祥說:「我也知道這樣的結果。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到了危急的時候,向天下徵兵求救,而沒有一個人一匹馬願意應戰,我最痛恨的就是這樣了。所以不考慮自己的力量,只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殉國。這樣天下忠義之士就會有人聽到我這樣而跟我一起揭干而起的。有道義的人會出謀劃策,人多了才會有效果,這樣大宋江山還可以保住。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