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學磊

美術學磊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20:45

A. 中國有哪些國畫大師

中國近現代的頂級國畫大師有:

1.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筆畫到頂,寫意畫達峰,工寫結合成為大師。為中國畫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代表作品有《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齊白石畫冊》多種。

B. 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學院教工

● 教授:
周紹斌、趙濺球、張志攀、侯吉明、黃鎮南、邱興雄、李力加、宋永進
● 副教授:
陳建軍、楊 爾、李 果、李舒弟、唐 瀟、牟宇宙、王 琴、尹小斌、李林璠
潘江龍、鄭軍德、文 藝、徐丹旭、施俊天、徐華穎、鍾朝芳、楊 勇、鍾文婧、
● 講師:
盧新顏、潘 勤、鄭雲龍、吳寶旭、王 瀅、 薛 磊、方麗敏、
翁志飛、楊 成、方榮根、 朱一平、陶 潔、傅 欒、朱欣子
羅青石、徐成鋼、 潘中華、 舒獻忠、宋劍飛、肖 寒
● 助教
蘇勝前、吳維偉、陳偉龍
◆行政名錄
張躍彬、金堅真、劉念群、周劍輝 、吳小紅 、王亞萍、方小春、孔紅梅、宋霄雯
朱 婷、祝 立、鄭積勤、胡榮春 ●退休:
駱華民、沈桂華、諸葛冠倫、丁愛鍾、胡錫乾、孫韜成、鄭岳華、程歸燕、王義淼、張 禾、李舒弟、
●調離:
梁泰福、江來柱、 黃永茂、 黃 晨、李 旭、杜為廉、陳偉南、高天民、丁 韜、 劉 宣
管建新、孫 揚、 項麗萍、 洪 波、李 瑩、郭光初、尹浩兵、陳 晶、陸 健、 吳 方
葉 慶、劉 偉、 黃 芳、 葉蒙荻、姜玉峰、張 偉、胡良勇、馮永潮、陳文輝、 黃穎誼
呂迎春、官仲璋 、 彭 綱、 裴張龍、崇秀全、周珍珍、夏盛品、陳 波、譚淑敏、李 寧
王興智、夏 卿、 潘志琪、林敏杏、耿 涵、童 威
●已故:任 榮、來祖秀、朱雪汀

C. 李劍晨的藝術

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耕耘歷程中,李劍晨始終不渝地探索著一條融會中外、貫通古今的藝術道路,他那些中西繪畫作品,雖然形式不同,畫法有異,卻都洋溢著共同的精神氣質;鮮明的時代氣息,濃郁的中國民族情韻,強烈的個人風格;畫風渾厚雄健、富麗靈動、淳樸清新。這一切來源於他的愛國豪情和人格力量,得力於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濡染,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體現出一個真正立足於中華大地而又面向世界的藝術家的廣闊胸襟。
水彩畫
李劍晨先生的水彩畫以嫻熟的西畫技法結合中國風土生活及東方色彩情調,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講究意境雋永,用筆灑脫,用色於渾厚中見清新,構圖於穩健中有變化,對題材的開拓也頗為著力。無論畫自然山川、名勝古跡、地方風情、建設新姿,均根據立意觸情的需要,採用不同筆法,如《寧靜的小巷》以簡練的筆觸,創造出江南水鄉特有的靜謐氣氛;《東海風雲》用奔放的水色渾成,渲染出海天風雲激盪的雄偉旋律;《龍門石窟》以積水沉澱法營造出斑駁陸離的古代文明;《壯麗的天壇》則用濃重的暖色調烘托出中國古建築的壯觀。每一幅畫,都是一曲水色一體的交響樂,都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他的水彩畫作品量大面廣,畫遍祖國大好河山,記載了中國五十多年來建設中的許多珍貴場景。
中國畫
李劍晨先生的中國畫也別具一格。他以傳統筆墨的精髓為基礎,融合西畫之色彩與結構,講求章法的變化與意境的雄深。他的格言是:「繼承不泥於古,創新不離於源」。他認為,在藝術創作中,色彩就是力量。他有意識地在中國畫的色彩運用方面進行突破性的探索,終於達到富麗中見典雅、豐富中顯純凈的境地。人物畫如《岳飛》、《山鬼》、《李清照》,花鳥畫如《雄鷹》、《小黑豆》、《冰清玉潔》,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僅筆力雄健,設色考究,而且章法嚴謹,意蘊深厚,神采飛揚。他為中國畫注入了時代的活力。
油畫
在現代畫壇,李劍晨的水彩畫和中國畫廣為人知,很少人知道他其實最初 是一個專門學畫油畫的。1936年,他創作的油畫《收獲》代表河南省參加了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收獲》就懸掛在展廳中央位置,左側是潘玉良的油畫《起舞的少女》右側是徐悲鴻的《奔馬》,可以看出當時其油畫水平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面;1943年創作的《流浪兒》,在重慶參加了全國美展,面對國破家亡,不少觀眾在畫前流下了淚水;解放後,陳列於南京博物院的油畫《平英團》、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陳列的油畫《忠王東征》、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的油畫《搶修上海機場》等作品,都是洋為中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文成公主》、《蔡文姬》等作品更是受到人們交口稱贊;李劍晨的油畫在繼承西歐古典藝術嚴謹而完美的造型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印象派對光色的研究成果,採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在運用西畫技法表現東方文化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創新,特別運用油畫技法,創作了大量的中國古典人物,如《李師師》、《貴妃出浴》、《戚繼光》、《文成公主》等,用油畫畫中國古裝人物,其難度是相當大的,這是一項無論中西,前無古人的藝術創造,為中國油畫的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李劍晨大師在五十年代所著《水彩畫技法》一書中,創造性的提出水彩畫的水份、時間、色彩三要素和干畫法、濕畫法兩種基本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學習水彩畫的基本問題,成為幾代人的美術範本,再版多達十二次印數20萬冊,暢銷國內外。同時,他還精心編寫了《英國水彩畫選》,介紹了英國十九世紀初期22位著名畫家的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方法的典型作品,對於作家和作品作了介紹和分析。80年代又完成了《水彩畫創作技法》。他的理論體系為獨具特色的中國水彩畫技法奠定了基礎,為推動我國水彩畫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
李劍晨大師鑒於中國水彩畫在「文革」遭受嚴重摧殘,分別於1979年全國方代會和1980年江蘇省第四屆文代會上發出「重視水彩畫創作,解救和發展水彩畫」的呼籲,得到了熱情支持。1980年9月,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江蘇省水彩畫學會」(現名「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進而全國各省市水彩畫組織相繼成立,還促成了「中國水彩畫協會」的成立。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在李劍晨大師親自領導下,廣泛團結中國水彩畫家,8旬老人親自或派員奔波於上海、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安徽、山東等省市,克服重重困難,自籌經費在國內外舉辦了包括省展、省際交流展、聯展、國際展等各種形式的水彩畫展覽近80個,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與20多個國家的水彩畫會共同創建了「國際水彩畫聯盟」,參加了七屆世界水彩畫大展和眾多的國際水彩畫交流展。在李老領導下,研究會的賤賣多次自費出國交流、講學,與「美國水彩畫會」等五大洲30多個最具影響的水彩畫會建立了友好的學術關系,使中國水彩畫在國際水彩畫壇上佔了了一席之地,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切實為振興和發慌中國水彩畫並將其推向國際畫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李大師還主持撰寫《中國水彩畫史》,填補了美術史上的這一空白。 在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史上,李劍晨大師佔有閃光的篇章。
水彩畫自1715年由歐洲傳人中國,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耕耘和澆培,在中國土壤中生根、開花,並給出豐碩的果實。這一過程、我概括為三句話:從移植到創造,從輕音樂到交響樂,從單一化到多樣化。其中,活了102歲的李劍晨(1900一2002),不僅以精湛的水彩畫創作造詣給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在普及水彩畫教學和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彩畫振興兩個方面,都做出了獨特貢獻。80歲以後的李劍晨,已成為中國水彩畫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
早在1918年,李劍晨考上河南第一師范,就開始喜愛水彩畫。後來又考入北京國立藝專,由於捷克水彩畫家齊提爾教授的進一步影響,使他對變化莫測的色彩和逼真的表現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乃至立下了終生追求的宏願。與此同時,他又師從陳半丁、王夢白研習中國畫。水彩、水墨,邀游於兩個畫種之間,構築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相同和相異的基本理解,並成為日後進行水彩畫創新的動因。畢業後,他回河南工作。三十年代初期,他研究出水彩畫水份、時間、顏色這三要素,開始確立自己的水彩畫理論體系。此後,他又考取公費留學,去英、法兩國深造。1940年回國,便在高等院校從事水彩畫教學,先後任教於重慶國立藝專、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長達六十年之久的教學生涯,培育人才遍及海內外,如趙無極、吳冠中、戴念慈、陳其寬、吳良鏞、齊康、鍾訓五、李霖燦、吳承硯等著名藝術家和建築師都曾受教於他。
李劍晨創立了自己的水彩畫技法理論體系,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專著《水彩畫技法》,正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結晶。這本書成為幾十年來美術青年競相學習的範本,再版多達12次,印訂20多萬冊,遠銷東南亞各國及歐美地區。在藝術創作中,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走一條融會中外、貫通古今的藝術道路。鮮明的時代氣息,濃郁的民族情韻,格調渾厚雄健,富麗靈動,淳樸清新。作品以嫻熟的西畫寫實技法為基礎,結合中國藝術意境韻味,用筆於灑脫中見功力,用色於渾厚中見清新,構圖於穩健中見變化,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題材內容的開拓也頗為著力,無論畫自然山川、名勝古跡、地域風情、建築新姿,都達到情景交融、詩意盎然的境界,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具體畫法上又是靈活多樣,或嚴謹寫實,或奔放寫意,或班駁陸離。每幅畫,是一章水色融會的交響樂,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
李劍晨對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水彩畫的振興尤有傑出貢獻。直到1980年,水彩畫在中國仍處於不大受重視的弱勢,不少畫家也自視卑微,甘心充當小品、配角。是李劍晨於1980年在全國率先組建江蘇水彩畫研究會,並在全國文代會、美代會上大聲疾呼,要重視水彩畫的發展,要拓展作品的內涵和形式。此後,各省紛紛成立專業協會,並成立了全國水彩畫學會,推舉李老為名譽主席。難怪海內外後學者尊崇他為中國水彩畫之父、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1999年榮府香港全國傑出人士要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2001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又頒給他國家級最高美術獎-- 金彩成就獎。
光明透徹,這四個大字是李劍晨百歲華誕之稱所書,這是他的內心獨白,也是人格寫照。的確,他畢生光明磊落,愛國愛民,一心一意以藝術報效祖國。晚年他將畢生創作的水彩畫精品全部捐獻給國家,永久珍藏於河南博物館和江蘇省美術館,並設專廳陳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他還在關心和思考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問題。他堅信,人類對美的追求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D. 周光磊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什麼系的

老師還是學生?如果是老師可以在清華美院的網上查找看看~如果是學生就不好找了。本科碩士博士加上藝碩和訪問學者,美院有好多人呢。

E. 中國知名畫家磊石幾歲

趙佩紱,別署磊石,今年76歲。

趙佩紱,別署磊石、顯逸居士。1938年 8月生於哈爾濱,專祖籍河北屬豐潤。1962年畢業於黑龍江教育學院。歷任哈爾濱市文聯委員,哈爾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哈爾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哈爾濱市篆刻家學會會長,哈爾濱市楹聯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文聯委員,黑龍江省書協秘書長,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篆刻》雜志社名譽社長,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F. 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教師名單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2012年最新師資概況(含3年內離退休教師)
姓 名 學歷 職 稱 職務 專 業 備注
劉國輝 碩士 教 授 博導 人物畫
吳山明 本科 教 授 博導 人物畫
卓鶴君 碩士 教 授 博導 山水畫
閔學林 碩士 教 授 博導 花鳥畫
吳憲生 本科 教 授 博導 人物畫
張偉平 碩士 教 授 碩導 山水畫
陳向迅 碩士 教 授 博導 山水畫
尉曉榕 博士 教 授 博導 人物畫 系主任
王 贊 博士 教 授 博導 人物畫 副院長
劉文潔 博士 教 授 碩導 山水畫
顧迎慶 博士 教 授 碩導 人物畫 教研室主任
胡壽榮 博士 教 授 碩導 人物畫
田 源 本科 副教授 碩導 花鳥畫
朱 紅 博士 副教授 碩導 山水畫
徐 默 博士 教 授 碩導 人物畫
張國民 博士 教 授 碩導 山水畫 系副主任
顧震岩 本科 副教授 碩導 花鳥畫
彭小沖 博士 副教授 碩導 花鳥畫 教研室主任
張 捷 博士 教 授 碩導 山水畫 教研室主任
鄭 力 碩士 副教授 碩導 山水畫
盧 勇 在讀博士 教 授 碩導 花鳥畫
陳 磊 博士 副教授 山水畫 基礎部主任
林海鍾 博士 教 授 博導 山水畫 綜合教研室主任
韓 璐 博士 教 授 碩導 花鳥畫 副書記、副主任
盛天曄 博士 副教授 碩導 人物畫
羅 穎 博士 副教授 山水畫
周 青 在讀博士 講 師 花鳥畫
劉海勇 在讀博士 副教授 花鳥畫
潘文汛 博士 副教授 人物畫
鄧先仙 博士 講 師 人物畫
花 俊 博士 副教授 人物畫
黃 芳 碩士 助 教 花鳥畫
林 皖 碩士 助 教 人物畫

G.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磊藝術設計專業咨詢.

您好,我老家就是齊齊哈爾的,齊大就在我家對面,在市區內,交通便利周圍環境也很好,絕對不是在小城市的郊區,等你真正去了就知道了。我說這些並不因為我老家在那,而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告訴你的。
對於齊大這幾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齊大的藝術類也是不容小覷的。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與外界的學術交流活動也很多,相信只要你認真學習,不浪費四年的時光,以你個人的努力加上老師的幫助,你畢業以後絕對不會後悔的。
學校的環境我個人覺得挺好的,尤其是這幾年的建設,很不錯。齊大東區(藝術學院就在東區)緊鄰勞動湖,風景優美、、、民風淳樸,東北人熱情好客也實在,如果真心跟他們交朋友,相信都會成為你要好的哥們~~至於飲食么,我就更不用多說了,齊齊哈爾的烤肉遠近聞名,各種特色小吃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呵呵我說了這么多,還是比不過你自己看到來的實惠。
至於你擔心的文化課,我說不出具體的數字。不過你應該知道,任何學校都是對本地招生分數稍低,外省稍高。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齊大的藝術類錄取分數歷年來都不是很高,如果你的文化課能達到280-360左右,就不用太擔心了。住宿條件也不差,就在校區內,兩個校區是連著的,住宿在中間,吃飯洗澡什麼的都很方便的,不用擔心。另外專業的選擇方面,不知道你有什麼打算,這要看你自己的興趣和今後的打算了,不要以為上了大學就高枕無憂了,要對你自己今後的道路有個預想,然後再選擇適合自己也適合市場發展的專業。

好好加油,真誠的希望你能去我的家鄉讀書,相信,會成為你今後美好的回憶哦~~

以上個人意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加油~

H. 藝術名人資料 最好是繪畫的

歷代繪畫名家之鄭板橋
鄭燮(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又名鄭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衛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
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飢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拔款救災,獲罪罷官。後來長期在揚州以賣畫為生。受石濤、八大山人影響較深,又發揮了自己的獨創精神,為「揚州八怪」之一。
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用筆秀勁瀟灑,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芳蘭數叢,濃墨畫花,秀逸多姿;濃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他主張「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重視深入生活,觀察寫生。書法雜用篆、隸、行、楷並以隸為主,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格,自調用為六分半書,人稱之謂「亂石鋪街」體。兼長篆刻,古樸不俗。《桐陰論畫》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農、鄭燮、黃易、奚岡、蔣仁、陳鴻壽七人的印章邊款題跋輯為「七家印跋」。
作品很多,畫風極大地影響了清代的畫壇。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拄石干霄圖》、《叢蘭荊棘圖》、《畫竹留贈圖》等。有《板橋文集》。
歷代繪畫名家之顧愷之
東晉(公元317-420年)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其博學多才,能詩擅文賦,尤以畫人物而聞名於世,所作描法被後人稱為「如春蠶吐絲」「游絲描」。現人們還常引用的一句話:「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也是出自顧愷之口。據《世說新語》載: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朦朧其上,若雲蒸霞蔚」。相傳其畫人物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研蚩,本無關於妙處,傳客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他「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的繪畫理論,至今仍被人們稱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人稱他才絕、畫絕、痴絕,為「三絕」。
顧愷之的所謂「痴絕」,更是痴的奇妙,引人難忘而發笑。歷史上記載,其在桓玄門下時,為把自己畫的最好的精品,加封題後存放在桓玄處,後來桓玄開櫥竊取了裡面的畫,然後又如原樣加上封題歸還給顧,顧見封題如初,但畫已丟失,竟沒有表示出一點責怪的意思,只是說:「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還有一次桓玄以一柳葉戲弄其說:「這是蟬用來遮身的葉子,若用以遮蔽自己,別人是不會看見的」。顧愷之聽了非常高興,就用葉遮己身,玄就溺焉,顧竟真的相信其不見己也,並如至寶而珍之。這些趣聞軼事的流傳,說明了顧愷之「好諧謔」、「痴黠各半」追求精神超脫的性格特點,同時也反映了他豁達寬容的處世態度。
現流傳的顧愷之作品主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這些作品雖為後人摹本,但卻是研究顧愷之繪畫風格和南北朝繪畫的重要資料。
《文史箴圖》現存兩種摹本,其中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是南宋人所摹,另一摹本是唐人所作,已流傳國外,現存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顧愷之在圖中所塑造的婦女形象,雲髻高聳,長裙曳地,衣帶飄舞,容態端莊,儀表典雅,顯露出時代的審美特徵。
《洛神賦圖》現存多種摹本,大多是宋人所作,有的也流傳到了國外。《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名著《洛神賦》(感甄賦)所作,賦中曹植以人與神的戀愛,表達了他失戀的傷感和對甄氏不能忘懷的愛戀。顧愷之在圖中形象地再現了曹植這一美好而又悲哀的夢境,奇幻而絢麗,真切而生動,充分反映了其在刻畫人物內心世界和利用環境烘托主題的表現才能。
《列女仁智圖》是描寫古代《列女傳》中的故事,每段還題有贊語,有著早期繪畫作品「明勸戒、助人倫」的明顯痕跡,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當時社會生活的形象資料,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顧愷之作為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後來的影響也極其深遠。在畫史上與南朝的陸探微、張僧 被後人並稱為「六朝三傑」。
歷代繪畫名家之畫聖吳道子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聖"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聖,還有一位被譽為畫聖,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可惜吳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動時期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713-755)。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幼年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玄宗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畫家,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優厚的條件,不再浪跡江湖,利用條件,可以施展他的藝術才華。
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每一揮毫,必須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傳說他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水泄不通。他畫畫時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今西安)是全國文化中心,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藝不斷提高。有一次,在洛陽同他的書法老師張旭和善於舞劍的將軍相遇,吳道子觀看裴持劍起舞,左旋右轉,神出鬼沒,變化萬端,很受啟發,即興在天宮寺牆壁上畫了一幅壁畫,畫時筆走如飛,颯颯有聲,傾刻而成。隨後張旭又在牆壁上作書。這一次使在場數千觀眾大飽眼福,高興地贊嘆:「一日之中,獲觀三絕!」
還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吳道子去寫生。吳回來後,要人准備了一匹素絹,用了一天時間,在大同殿上畫出嘉陵江三百餘里風光,令唐玄宗贊嘆不已,認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畫家李思訓用幾個月功夫畫成的嘉陵山水一樣美妙。
吳道子是一個多產的畫家,他作品的數量很大。據說寺廊壁畫有三百餘堵,有記錄的卷軸畫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為多,還有山水、花鳥、走獸等。可惜今已無存。《送子天王圖》(一稱《釋迦降生圖》)是宋人對他作品的臨摹本。它所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降生為凈飯王子以後,其父凈飯王抱他拜謝天神的佛經故事。從中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吳道子打破了長期以來沿襲的顧(愷之)陸(探微)「緊勁聯綿,如春蠶吐絲」那種游絲描法,因為游絲描的線條圓潤挺健,但如鐵線一般而無變化。吳道子開創蘭葉描,「行筆磊落,揮霍如蒓萊條,圓間折算,方圓凹凸」。他用筆起伏變化,狀勢雄峻而疏放,表現了內在的精神力量。同時,他敷色比較簡淡,甚至不著色。他在創作的時候,處於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很有點表現主義的味道。這些,似乎都透出了後來疏筆水墨畫的先聲。
歷代繪畫名家之張僧繇
張僧繇(yóu ),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吳中(今江蘇蘇州)人,一說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梁武帝天監(502年 - 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擅***、頊道人物,亦善畫 龍 、鷹、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時人稱為超越前人的畫家。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為「張家樣」,為雕塑者所楷模。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時繪畫成就最大的人。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張僧繇擅長描寫人物面貌,梁武帝因為思念出外擔任各州的諸皇子們,便命令張僧繇為各個皇子們畫人物像,畫得樣子維妙維肖,見圖就好像見諸皇子們。 張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來藝術之長處,在中國畫中首先採用凹凸暈染法,畫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傳神逼真。 張僧繇的繪畫真跡,目前已無從得知,唐代梁令瓚臨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倒還流傳在世。從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細畫見長。這雖不能使張僧繇的藝術特徵完全再現,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原作的某些特點,對研究張僧繇的技法風格,仍不失為現在所能有的唯一資料。
張僧繇一生苦學,「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 張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圖》、《梠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栠武圖》、《行道天王圖》、《清溪宮氠怪圖》、《摩納仙人圖》、《醉僧圖》等,分別著錄於《宣和畫譜》、《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已無真跡流傳,僅有唐代梁令瓚臨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還流傳在世(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不過從畫面上看。張僧繇的畫貌並不明顯,張氏繪畫的很多精妙技藝,像點曳斫拂、簡筆、凹凸法都無從辨識。只是畫神人之體態、面目、衣飾倒還有僧繇『詭狀殊形』、『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的特色。」 ——《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
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門上用天竺(古印度)畫法以硃色及青綠色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姚最《續畫品錄》中說:「善圖塔廟,超越群工。」張彥遠家曾藏有張僧繇的《定光如來像》,並親眼看到過他的《維摩詰》、《菩薩》等作品。張僧繇生平勤奮,《續畫品錄》說他「俾晝作夜,未曾厭怠,惟公及私,手不釋筆,但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足見他業精於勤的可貴精神。在色彩上,吸取了外來影響。
據《建康實錄》所載:「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綸造,寺門遺畫凸凹花,稱張僧繇手跡。其花乃天竺遺法,朱及青綠所造,遠望眼暈如凹凸,近視即平,世咸異之,乃名凹凸寺雲。」據傳他又創造了一種不用輪廓線的「沒骨」法,全用色彩畫成,改變了顧陸以來的瘦削型的形象,創造出比較豐腴的典型,畫人「面短而艷」。張懷瓘評語「象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張僧繇的「疏體」畫法,至隋唐而興盛起來。後人論其作畫用筆多依書法,點曳斫拂,如鉤戟利劍,點畫時有缺落而形象具備,一變東晉顧榿之、南朝宋陸探微連綿循環的「密體」畫法。
後人將其畫法與唐吳道子並稱為「疏體」。子善果、儒童,均擅繪宗教畫。
他還寫了《畫龍點睛》。

I. 什麼是抽象美術

抽象與具象相對來,是從具象中抽自離出來的東西,包括理性的認識、概念、思想認識、表達情感等等。
抽象美術,既與具體的形象相對,又是對具象的一種提煉和升華。它不再單純是對自然界中已有的一切的模仿和組合,而是高於已有的形式,在創造一種事物和表現對象應有的形式,這種形式中又充滿著意味。
西方繪畫和中國繪畫都經歷了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從剛開始的追求細致入微和纖毫畢現,開始分別走上抽象藝術和寫意畫的道路。但兩者共同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地呈現事物現實的樣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蘊含的意味或是稱之為神韻。正是逸筆草草卻直抒胸臆,直達人心。
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種高層次的創造,
但是現在的抽象美術,有一些是在追求標新立異和單純的視覺沖擊,這種失去了意味的形式,也是讓人擔憂的。

J. 國家一級美術師有哪些

【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二級美術師、國家三級美術師】正確時間是1988年----2010年,國家一級美術師至於國家三級美術師是從中國書畫家職稱及潤格審定委員會由1988年董壽平『賀敬之、華君武、啟功、張仃、古元等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及老一代書畫名家和藝術家及北京市有關領導,在北京成立開設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中國書畫藝術服務中心確定了。以後我國各院校、中國各省美術家協會畫院也開始評。這是【最好的的答案】回復 中國書畫家
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
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的任務;在關注現代書畫藝術流派及領軍人物的同時鼓勵並護提被社會普遍認可的優秀書畫家進入國內外書畫藝術品市場。在真假職稱難分,優劣作品難難辨。據此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關注下,重託香港國際藝術品拍賣信息中心成立由華君武、啟功、徐邦達、沈鵬、靳尚誼』為藝術顧問,趙毅敏、郭獻瑞、金紫光為中國書畫家職稱及潤格審定委員會主任、總編,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文化部相關文件,面向從事書畫創作為主的海內外學者,開展中國書畫家職稱及潤格審定工作,並頒發中國書畫家職稱及潤格證書。委員會常年面向海內外聘請特約委員,凡書畫創作、書畫教育、書畫編輯、書畫評論年滿三十的海內外人士可應聘。並定了嚴格的特約委員的條件與資金義務。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1990年成立後,在中國書畫報社等數家新聞媒體的支持下,通過主編與協編書畫精品典籍,主辦與協辦書畫展賣活動,為繁榮、發展中國書畫藝術品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海西松鷹書畫院院長吳孫英
一個好的畫匠和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區別
一、畫匠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或重復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難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畫匠是掌握專業技能機械的工作者。而畫家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油畫、中國畫、水粉畫、水彩畫、油彩畫、漆畫等繪畫藝術類的創作者。而畫家是藝術靈魂的設計工程師。
二、畫家不但能夠全面地掌握繪畫技術,而且在其藝術表現中有著十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作品的質量。畫匠雖然也掌握了熟練的繪畫技法,但是他們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或重復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難看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作品的質量。因此,在繪畫藝術領域里成為一個一流的畫匠很容易,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就不那麼簡單了,若稱之為大師僅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還不夠,同時還要建立起獨立的藝術體系與藝術理論,這就需要畫家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學科的知識,才有可能登上大師的台階。
繪畫對一個畫匠而言是一門專業技能;繪畫對畫家而言是一門學問。質量畫家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靠的是自己的藝術才華與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或大師級的畫家,離不開人的藝術智慧、廣泛的學識,以及對人生、自然的體驗與感受。道無先後、達者為尊,老並不是什麼資本,少也不是什麼短處。令人可敬的是真才實學。
風格不是做出來的,風格體現出的是畫者本人的個性與藝術才華,風格不是隨心所欲,是建立在文化底薀與理論基礎上的。心到意到筆到神到。人物、山水、花烏靠的是在豐富生活的實踐中得來。
中國書畫名家名作編輯委員會副主席、 國家一級美術師、 福建省海西松鷹書畫院院長吳孫英
職稱及潤格審定委員會副主席 福建省海西松鷹書畫院院長吳孫英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