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學科的
Ⅰ 農業生態學的學科內涵
中文名:農業生態學英文名: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
主要是運用生態學和系統論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相互聯系、協同演變、調節控制和持續發展規律的學科。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屬於應用生態學的分支之一。 農業生物的生存、活動、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周圍環境某些物理條件和化學成分,如空氣、光照、水分、熱量和無機鹽類等的特殊需要。各種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以及它們所適應的理化條件是不同的,這種特性稱為物種的生態特性。
運用農業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是農業生態學的根本任務。農業生態學不僅要進行基礎性的理論研究,更要為發展農業生產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途徑,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農業生態學是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及系統論的方法,研究農業生物與其自然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的應用性科學。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應用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由農業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調控和管理途徑等。學習農業生態學的目的意義一方面要了解有關生態學的一般知識及理論與方法,另一方面要運用農業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農業生態系統的資源生態問題與系統優化途徑。

Ⅱ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屬於什麼學科
我不知道親是什麼學歷,面臨什麼選擇,但是從這個專業名字上看,應該是:
農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培養的是面向農村電力系統和農業生產及農產品產後加工的寬口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我系力爭從以下兩方面突破,辦出本專業的特色:
一方面,加強培養學生在設施農業自動化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結合我校農業方面的相關專業,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控制手段: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氣控制技術,研究對設施的自動化控制,進一步掌握在農業生產中對光、氣、水、溫、肥的控制技術。為實施農業農村電氣化培養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加強培養學生在農村電網運行管理和工業自動控制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雅安電力公司、國營泛華航空儀器儀表廠等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建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習基地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盡早了解和熟悉關於:無人值守變電所,水利發電設備自動控制系統,變電所綜合自動化,負荷管理,微機保護裝置以及電子產品設計等方面的知識,為他們畢業以後能迅速進入角色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附:
中國農業大學082804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排名(★: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擁有所有下屬二級學科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專業重要性:★ 專業排名:1 專業高校數:42 專業評級:A++ 評級對應:1010 參考排名:1
可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應該是交叉學科,不是純的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而是獨立的一級學科。
Ⅲ 農學大類包括哪些專業
主幹學科:作物學;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計、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育種學、種子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植物病蟲害學。
農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

拓展資料
農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其中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在廣義的農業科學范疇之內。
Ⅳ 為什麼說植物生理學是農業的基礎學科
現代植物生理學研究一般分為以下10個方面。
①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們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陽光。色素在受激發後發生電荷分離,電子經過一系列的載體傳遞後,引起氧化還原反應: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氣;另一端還原輔酶Ⅱ,同時造成質子(氫離子)轉移,形成葉綠體中類囊體膜內外的電位差和氫離子濃度差,推動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這樣 ,將光能轉變成還原輔酶Ⅱ與ATP中的化學能,最後經過一系列的酶反應,把從空氣中吸入的CO2固定並還原成碳水化合物。
②植物代謝。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合成代謝——將光合作用產生的比較簡單的有機物通過一系列酶反應,組成更復雜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機物如蛋白質,核酸、酶、纖維素等,構成植物身體的組成部分;或貯存物如澱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動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謝——把大分子的物質水解(或磷酸解)成為簡單的糖磷酯,再經過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時產生少量的ATP和還原的輔酶(NADH或NADPH)。
③植物呼吸。同動物一樣,植物也進行呼吸,但沒有像鰓、肺那樣專門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謝所形成的還原的輔酶或幾種簡單的有機酸,經過一系列的電子傳遞(呼吸鏈),最後把吸入的氧氣還原成水。電子傳遞和末端氧化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電子傳遞同時偶聯著ATP的形成,供應各種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
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光合作用和代謝過程,絕大部分是在陽光照射下,氣孔(器)開放、進行光合作用時,從葉面蒸發出去的。陸生植物適應於蒸騰作用對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種結構。由發達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通過木質部的導管或管胞輸送到地上部的葉和其他器官。進入大氣時所經過的氣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乾旱地區的植物,更有減少蒸騰的特殊構造和代謝方式。
⑤植物礦質營養。除CO2和水外,植物還需要多種化學元素。需要量較大的氮(N)、磷(P)、鉀(K),是農業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為鈣(Ca)、硫(S)、鎂(Mg)、鐵(Fe),是構成植物體內生活物質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還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錳(Mn)、鋅(Zn)、硼(B)、銅(Cu)、鉬(Mo)等。
⑥植物體內運輸 。植物沒有血液循環系統,但製造有機物質的光合器官(葉子)位於地上,吸收土壤中無機養料和水分的根系處於地下,生殖器官(花、種子、果實)等則要從兩者取得營養物質的供應。適應地上部與地下部之間和各種器官之間物質運輸的需要,植物演化出兩種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輸送水和溶於其中的礦質元素的木質部,和主要輸送有機物的韌皮部中的篩管。
⑦生長與發育。生長主要是通過細胞的分裂和膨大,發育是通過細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制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季節性。在寒、暖、雨、旱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種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來之前形成,在休眠狀態下度過不良環境。從營養生長(葉、莖、根的生長)向生殖生長(分化花芽、開花、結實)轉化的過程常與自然環境的年度變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環境變化的機制,光周期現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細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體許多部分的細胞,離體後在人工培養基中,都可以脫分化而長成愈傷組織。在適當的情況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莖、葉等器官以至長成完整的植株。
⑧植物激素。植物沒有神經系統,各器官間的生理活動,除隨營養物的供求關系相互制約以外,大都是通過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來相互調節和控制的。這種化學物質稱為植物激素,它們在某些部位形成,轉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發現的生長素就是在生長頂端形成,促進下面的細胞伸長。隨後相繼發現許多其他激素,如脫落酸、赤黴素、細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過化學物質而調節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傳導,如電位的變化。
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對不良環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異很大,有的能在極乾旱的條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溫。品種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們對不良環境的抗禦能力決定的。在農業生產上,擴大作物的種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機理,有助於採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為育種工作中抗逆品種的篩選提供生理指標。
⑩植物運動。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趨光運動。陸生植物雖然著生位置固定,卻並非完全不能運動。根有向地(重力)性,葉子有向光性,是通過生長來運動,稱為生長運動。有些植物能做機械運動,如睡蓮的花晝開夜合;合歡的復葉晚間閉攏;含羞草和食蟲植物豬籠草等,動作更為迅速。
這些研究都是農業生產的理論體系和系統知識,所以植物生理學是農業的基礎學科
Ⅳ 如何將物理學技術運用到農業學科中
在當前物理教學中的新技巧應該如何運用到農業科學技術當中來呢?不同的新科技發展模式有哪些呢?應該怎樣來加強對現在農業學科的新發展探討呢?本文從學科交叉,優勢互補和物理學科與農科知識結合的必然與優勢以及在農業科研中,進行物理技術與農業栽培措施有機結合的探索等方式做了相應的介紹。
摘要:在「綠色革命」「轉基因作物」的糧食增產模式一一亮相的時候,物理知識應用於農業生產的物理增產技術也在低碳農業、節水農業的倡導環境中備受關注。把物理中的力、熱、光、電、磁等知識與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的「物理農業」,區別於傳統的「化學農業」,不用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環境污染,恢復耕地質量,阻止環境惡化與生態退化,是解決「先污染後治理」「先發展後治理」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學科交叉,優勢互補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推進了科學技術向縱深方向發展,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是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現代科技發展的學科高達分化基礎上的高達綜合的特點說明,科技的發展需要不同學科和技術的橫向聯合就能形成整體優勢,邊緣交叉容易出現新的生長點 [2]。尤其是物理學這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更是越來越突出,如計算物理學、數學物理、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出現,無疑促進了物理學及其他學科的發展和延伸。其中物理學與農業科學的交叉滲透,使「物理農業」脫穎而出,並且有效推動了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二、物理學科與農科知識結合的必然與優勢
1物理學科與農科生物科學相結合的必然
(1)自然科學領域內必然存在同一的、共同的聯系。20世紀以來,以數學為工具、物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學科發展,已逐步把除生物學以外的其他學科同一起來[3]。而物理學研究的物理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它滲透於自然界的任何生命系統,因此物理學也要研究生命、時間和空間的性質、聯系等,它與生物學科也存在同一的、共同的聯系,這一點也是被歷史證明了的。1943年,物理學家薛定諤寫下了《生命是什麼》一書,從物理學的角度對生命現象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現今生命科學中的許多重要概念如「遺傳密碼」,就是由薛定諤首次提出的;21世紀關於生命現象的描述性信息太多了,新的工作框架——定量生物學的應運而生,使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數學這些基礎學科聯系起來;同時在農科教材中也不乏許多物理科學知識,如離心分離技術、宏觀、微觀方法——氣體分子熱運動理論、紅外測溫、衛星遙感、生物與熵、正常細胞的電模型、衍射現象、生物體的旋光現象、核磁共振技術和物質的放射性,等等,涉及了物理學的力、熱、電、光、磁,原子物理、相對論、量子力學等許多方面。可見,物理科學與農科知識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2)物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實驗方法已日益滲透和應用於各個自然科學領域,包括農科的生物科學。20世紀50年代以物理學的X射線衍射結構分析為基礎的分子生物學的成就與發展技術被引進了生物學,從而確定了DNA的雙螺旋結構,至今X射線衍射晶體分析法仍是分析生物大分子立體結構最精確的技術[3];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生物物理學在研究思路、應用的理論和方法方面就突出了物理學的特點。
從當代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以及走在國際前沿開展科學研究的美國、英國的趨勢來看,21世紀生命科學與物理科學之間的融會貫通已經勢不可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聯手資助大學建立了多個跨學科的Bio-X中心,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基金會在2003年也建立了以10年為期的重大研究計劃——預測生物學。這個蓬勃發展的交叉學科正在成為大量學術會議、高質量學術雜志以及基金資助機構的主角。可見,物理學科與農科生物科學間的交叉融合是必然的。
2。把物理知識用於農業的現代物理農業的優勢
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等國就已開始研究現代物理農業工程的單項技術;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物理農業—物理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應用物理學技術、方法和基礎理論研究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業生物生命過程中的物理規律,以及物理因素對生物系統的作用機制,涉及物理學、材料學、動植物學及農學領域的多學科交叉綜合的一門新生學科[4]。隨著國際貿易農葯殘留標准越來越嚴格的動態趨勢,消費者對農產品健康、安全的高要求,「物理農業」的精英們在中國應用物理農業技術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近5年來,在天津、大連等地已開展得如火如荼且已取得驕人的成績,有力地說明把物理科技應用於農業領域,能推動傳統農業的變革,是一種獨特有效的生產方式。
在我國,應用於農業生產的現代物理農業技術有:磁化、電場處理種子技術、電子殺蟲技術、空間電場防病促生技術,等等,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相對於化學農業來說是一種高效、無環境污染且成本低廉,易實現效益轉化的農業技術,可控制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並且能達到提高品質、抗病增產的目的,保證農產品達到質量、綠色、無污染的標准,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見,把物理科學知識參與農業生產過程,利用物理因素和物理技術應用於農業,有著誘人的前景與潛力。
三、在農業科研中,進行物理技術與農業栽培措施有機結合的探索
前人把物理技術應用於科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低溫和紫外線輻射植株地上部分後能有效抑制病害發生,並對植株生長產生良好的影響,這在小麥、大豆、玉米、鬱金香、百合、大蒜等作物上已得到證實。
魔芋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近年已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然而,在魔芋生產中,魔芋軟腐病已成為魔芋生產和魔芋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鑒於魔芋軟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種芋及土壤,種芋帶菌是引起植株發病的主要原因這一特性,以及溫度、紫外線等物理因子影響魔芋生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筆者於2008年至2010年間開展了「低溫、紫外線對魔芋種芋生長的影響」研究,通過對魔芋種芋進行不同強度的低溫冷藏和不同時長的紫外線輻射,研究不同處理對魔芋生長過程中軟腐病的控制及產量表現的影響,把物理學科與農業學科知識結合應用於科研生產。通過此研究得出結論:用低溫冷刺激、紫外線殺菌處理魔芋種芋能降低病害,提高產量,把物理因子低溫、紫外線這樣應用對魔芋的影響是正向的;試驗中不施用化學農葯,保證了生產的魔芋沒有葯物殘留,綠色環保。
筆者在科研中把物理科學與農業科學結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這種生產成本低、簡便易行的生產方式對改善和提高魔芋品質、保護生態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四、物理學科與農業學科結合的展望與思考
1加強物理學科與農業學科的融合,有利於學生的就業(創業)與升造
農業院校教學與科研中注意物理科學與農業科學的融合,有利於教師的農業科研拓展,更好地服務「三農」的同時能加強學生交叉學科知識素養,能拓寬農科學生的農業生產技術。畢業生面對需要大量知識和技術的市場就業更具有絕對的優勢;對於畢業且有志於繼續深造的學生,可選擇由交叉學科而產生的新興領域為方向,而現代新興的物理農業中所涉及的有關食品安全、生態農業等諸多問題有待應用科學理念和現代技術加以解決,農業院校的學生由此領域為方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中加強物理學科與農業學科融合的培養對他們的知識積累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中國理論生物物理學家歐陽鍾燦院士呼籲:「為培養具有全新知識結構的研究人員,首先應革新大學生命科學相關的教學」,呼籲高校生物系反省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適當增加數學、物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與美國著名的倡議「培養21世紀的科學家:本科生的生物學教育」(Undergraate biology ecation to prepare research scientists for the 21st century,簡稱Bio2010)相呼應[3]。現在中國的一些高等院校已開設了生物物理學等交叉學科專業,希望「培養出來的跨學科學生能操同一種語言去建造生命科學的通天塔」。
2提高農業生產技術,走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
近年物理農業已展示了它的「神奇」,相信物理農業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僅在糧食生產的健康安全、增產增收方面能取得輝煌的成績,也能兼顧到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相容,同時為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在農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充分發揮物理科學知識的作用,充分展示交叉學科的魅力。
Ⅵ 農業產業發展研究所屬學科方向
地理學考研在本學科領域的一般有:人文地理學(北大、中山、南大、北師大、華東師大、南京師大、華中師大)、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武大、南大、南師大、中科院)、自然地理學(蘭州大學、北大、武大、南大、南師大),環境科學(清華、南大、中山、重大),這四個專業是授予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與教學論(地理)(華東師大、北師大、華中師大、東北師大)授予教育學碩士學位
相關學科領域有:城市規劃(老八校),授予工科碩士學位
旅遊管理(中山、浙大、華東師大)授予管理學碩士學位
土地資源管理(中國人大、南農、華農、中國地質、武大)授予管理學碩士學位
區域經濟學(中國人大、南開、廈大、北大,蘭大)授予經濟學碩士學位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武大、北大、南開、雲南大學、廈大、中國人大)授予經濟學碩士學位
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農業推廣等等。
至於公費與自費問題要具體到各學校,據我所知,江蘇的院校一般都是公費。
Ⅶ 農業專科一流的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強排名
1、中國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中國農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學科。
本專業採用兩段式培養方案。基礎階段,採用完全一致的教學計劃;進入專業階段後,劃分為果蔬及飲料加工工藝、畜水產品加工工藝、糧油食品加工工藝、食品工程等4個專業方向。
【畢業生去向】主要為食品製造加工企業、以動植物產品為原料的產品製造加工企業及相關的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海關、商檢、商務公司、質量監督、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部門。
成績優秀者可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部分可碩博連讀或出國深造。
2。華中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畜產品加工、糧油食品加工等4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把本科生的教育作為基礎,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作為增強學科發展的力量和目標。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營養與安全專業方向)培養既懂得食品專業知識,又懂得質量控制和產品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是中國重點學科。
【畢業生去向】主要前往相關知名企業。我國排名前10位的乳品集團中,有8個集團的副總,是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培養出來的。
3、江南大學
【專業特色】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食品學院是中國食品工業最著名的學府之一,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學院建有7個博士點、8個碩士點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在本科生中推行導師制,通過師生雙選,學生可自二年級起每人有1位導師給予專業指導。實施精英教育,組建試點班。學業優異者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畢業生去向】學院已與國內200多家著名食品企事業單位建立經常性的畢業生供需協作關系。
畢業生供給量與企業招聘需求為1∶5。學生落實單位區域,85%在東南沿海大中城市。2003屆本科畢業生,近40%在上海就業。
4、南昌大學
【專業特色】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食呂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南昌大學「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和江西省高校重點學科。
本學科發展具有濃郁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特點。其江西中德聯合研究院、江西南大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是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項目。
本學科在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食品化學與營養、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加工與貯藏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特色。
近5年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項目9項,省部級項目69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部級獎,發明專利7項。
【畢業生去向】本科生就業率達92%,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為18%。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供不應求。
5、上海交通大學
【專業特色】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門集生物、化學、物理、機電、化工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學科。
從2003年起,農業與生物學院按「生物技術」和「環境生態類」兩個專業招生。第二學年末,按學生前兩學年的成績、個人志向、社會需求預測等,經個人申請,院校批准,可在學院所屬專業中選讀某一個專業。第一學年末,部分優秀學生可跨學院重新選擇專業。
此外,大多數學生可攻讀第二學士學位。第7學期,一定比例的優秀生可直接攻讀碩、博研究生。
目前,學院主持「863」計劃項目3項、參與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其他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50餘項。
6、西南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西南農大食品科學學院擁有全國最早建立的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學科。
該學科為農業部重點學科,也是全國高等農業院校中最早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專業。1998年,被國務院授予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博士點,成為西南、西北地區(10省區市)惟一的食品加工博士點。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茶學、包裝工程、茶文化4個本、專科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7、華南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吸收工科院校食品學科之所長,加強工學、工程等學科領域的滲透與發展,既具有多學科交叉並重,又具有熱帶亞熱帶的特色。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從事食品加工與保藏生產、試驗、研究及食品質量控制與檢測、食品經營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院先後承擔多個省部級以上重點項目研究,取得多項成果。其中多數成果居全國領先水平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效益顯著。
8、杭州商學院
【專業特色】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與英國Leeds大學、日本愛媛大學、日本香川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等協議,每年選送品學兼優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對方深造。
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以及省、部委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50餘項。
【畢業生去向】主要前往食品貿易管理、食品生產企業,大型飯店、大型超市、食品加工及營銷企業、食品教學和科研單位等。
9、上海水產大學
【專業特色】上海水產大學食品學院,前身為吳淞水產學校水產製造科,創建於1912年。
學院現有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本科專業。本科專業分別為: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生物制葯、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學院現有3個學科(系)、3個重點實驗室、兩個中心和1個研究所。
【畢業生去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一次性就業率80.33%以上。
10、沈陽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食品科學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
本專業設有食品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和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兩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可被推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畢業生去向】前往各類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科研單位、食品貿易部門、食品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食品質量監督、衛生防疫等部門。近幾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都在90%以上。
11、鄭州輕工業學院
【專業特色】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設有食品工程、煙草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3個專業方向,在河南省開辦時間最早。
學院先後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40多項,國家及省煙草局煙草企業重大科研項目5項,取得了包括國家二等獎、省部級二等獎在內的成果20多項,創造了數千萬元經濟效益。
【畢業去向】在31個食品行業中,從事生產技術管理、質量檢測、品質控制、科研等工作。多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90%以上。
12、南京農業大學
【專業特色】南京農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注重農產品質量控制及加工工藝,注重食品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
目前承擔國家和部、省級數十項科研項目,主編多本「面向21世紀」教材和「十五」規劃教材。擁有良好的教學實驗條件和校內外實踐基地。
【畢業生去向】5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升學率約為20%。約有8%的本科生赴美國、法國、荷蘭留學。3家大型食品企業在該專業設立了專項獎學金。
13、天津科技大學
【專業特色】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是全國高校輕工、食品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食品工程分委會委員單位;曾被評為「1981-2001年度中國食品工業20大科研和教學機構」。
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科被評為天津市50個重點學科之一,是天津市實力最強的特色學科。
近年來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國家自然基金等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取得了50多項教學和科研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市級教學成果和科技進步獎。
【畢業生去向】大批學子已成為教學、科研、企業的卓越人才,在國有大型企業、大型跨國公司的技術、生產、管理、銷售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4、哈爾濱商業大學
【專業特色】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1996年被原國內貿易部確認為部級重點學科,2002年被黑龍江省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2001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
近5年獲省部級獎11項,其他科研獎1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科研成果轉讓19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5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委項目5項。
【畢業生去向】該系一次就業率為79%,考研率為21%。
15、華南理工大學
【專業特色】原為華南工學院,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88年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學校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技術開發基地,其中包括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研究院、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等。
學校2002年固定資產1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06億元。
第二個問題,農學方面全國第一,植物學就是A++
2008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15所)
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農學第一校,多年來,中國農業大學以很大的優勢穩定地居於中國大學農學第一名,理科類,研究1型。中國農業大學以農學第一名進入中國一流大學,總分列全國大學第30名。中國農業大學在7個學科門招收本科生,其中農學為A++級,管理學為 A級。中國農業大學在53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其中工學的食品質量與安全W、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農學的農學、植物保護、動物醫學、動物科學專業,管理學的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A++級。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實力超群,是造就農學一流人才的理想之地。管理學實力上乘,是培養管理學優秀人才的高等學府。
俞雙島牛柬致鶥目海慰尥靚梨察鏨蔚巍隸沱渚燭
Ⅷ 農業專業學什麼
農業專業主要學習的學科有: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計、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育種學、種子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植物病蟲害學。
農學專業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學科,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其中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在廣義的農業科學范疇之內。

(8)農業學科的擴展閱讀:
農業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技能: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科和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具備農業生產,特別是作物生產的技能和方法;
4.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科學前沿和發展趨勢;
5.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業專業
Ⅸ 農業生態學的學科分類
①按所研究的生物類別分,有微生物農業生態學、植物農業生態學、動物農業生態學、人專類農業生態學等;還屬可細分,如昆蟲農業生態學、魚類農業生態學等。
②按生物系統的結構層次分,有個體農業生態學、種群農業生態學、群落農業生態學、生態系統農業生態學等。
③按生物棲居的環境類別分,有陸地農業生態學和水域農業生態學;前者又可分為森林農業生態學、草原農業生態學、荒漠農業生態學等,後者可分為海洋農業生態學、湖沼農業生態學、河流農業生態學等;還有更細的劃分,如植物根際農業生態學、腸道農業生態學等。
④農業生態學與非生命科學相結合的,有數學農業生態學、化學農業生態學、物理農業生態學、地理農業生態學、經濟農業生態學等;與生命科學其他分支相結合的有生理農業生態學、行為農業生態學、遺傳農業生態學、進化農業生態學、古農業生態學等。
⑤應用性分支學科有:農業農業生態學、醫學農業生態學、工業資源農業生態學、污染農業生態學(環境保護農業生態學)、城市農業生態學等。

Ⅹ 農業生態學的學科性質是什麼
現代漢語所屬學科抄性質:
1、現代襲漢語作為一門學科,只研究漢語,屬於個別語言學;它又只研究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屬於個別語言 學中的描寫語言學。現代漢語,內部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分支學科:現代漢語語音學、現代漢語詞彙學、現代漢語語法學、現代漢 語語義學、現代漢語語用學、現代漢語方言學等等。
2、對現代漢語可以有三種理解:
第一,指現代漢語的本體,即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
第二,專門指研究現代漢語的學科。
第三,指大學里為中文系或相關專業開設的學習現代漢語的課程。
3、現代漢語作為一門學科,它是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因此首先要給現代漢語這門學科定位,也就是確定它在整個語言學坐標中所佔據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