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藩文言文

藩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44:14

文言文《陳潘願掃除天下》中謂藩曰的謂是什麼意思

謂:對著

譯文: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怎麼能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陳蕃欲「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錯的是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斷然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里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以上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體現了「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系,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為」,「善」再小,也只有積善才能成德。雷鋒同志就是從「掃一屋」做起的最好的典範,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做好身邊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

② 文言文陳蕃掃除注釋及翻譯

原文
陳藩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選自《後漢書·陳蕃傳》作者范曄。
譯文
陳藩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悠閑地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怎麼能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注釋
1、嘗:曾經
2、處:居住。
3、庭宇:庭院以及屋舍。
4、蕪穢:雜亂不堪。穢:多
5、父友同郡:父親同城的朋友。
郡:古代行政區域。
6、侯:拜訪,問候。
7、謂:對......說。
8、孺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你,你們」的意思。文中指「小夥子」
9、處世:處理事務。
10、安事:怎麼用得著打掃
安:怎麼。事:本意為「侍奉,服侍」,此意為「清掃」。
11、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詞作動詞用。志:志向。
12、甚:副詞,很,非常。
13、奇之:認為他與眾不同。奇,形容詞作意動用,以……為奇。

③ 文言文《陳藩傳》的翻譯

《後漢書 陳藩傳》譯文
陳蕃,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舉為孝廉,授郎中。因母親去世,辭官居喪。服喪期滿,刺史周景召他為別駕從事,因勸諫意見不一,棄符離去。後來公府征舉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薦舉他,升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人,前後郡守招請,不肯去。只有陳蕃能夠招他去。陳蕃稱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別為他安放一張床,周璆離開時,就把床懸掛起來。大將軍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當時派人送信給陳蕃,請陳蕃辦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見,於是說假話請求見陳蕃,陳蕃發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為修武令。
後升遷,被任為尚書。這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商議要派軍隊去討伐,皇帝又下詔州郡,所有討伐有功者都可以保舉孝廉、茂才。陳蕃上疏說「:以前高祖創立大業,撫養百姓如同養育自己的兒子一樣。現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兒子,導致兒子們為害的原因,難道不是當地官吏貪污暴虐逼迫他們像這樣造反的嗎?應該嚴厲責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縣令長,如果有為政殘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發,另選清正賢明,能夠宣揚法令,愛護百姓的人去代替他們,這樣可以不必煩勞國家的軍隊,卻可以使所有的盜賊平息啊!」(陳藩)因為這個得罪了皇帝身邊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擔任太守。後升任大鴻臚,恰逢白馬縣令李雲上疏直言勸諫,桓帝大為震怒,李雲應被處死,陳蕃上書救李雲,獲罪被罷免回家。又被征任議郎,幾天之後,升任光祿勛。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竇皇後執掌朝政,任命陳蕃為太傅並管理尚書事宜。當時剛遭國喪,還沒有確定皇位繼承人,各尚書害怕觸怒朝中權臣,都假稱有病不上朝辦事。陳蕃寫信責備他們說:「古人講究節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態度如同他還活著一樣。現在皇嗣還沒有定下來,政事日益緊迫,諸君為什麼拋棄國家的苦難不管,在家躺著休息呢?在義已經很虧缺了,哪能談得上仁呢?」各位尚書惶惶恐怖,都去朝廷辦公。
靈帝即皇位後,竇太後再次下詔表彰陳蕃,封陳藩為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陳蕃上疏盡力辭讓。陳蕃和竇太後的父親大將軍竇武,同心盡力,起用名流賢士,共同參與國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趙嬈,早晚都在竇太後身邊,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同她勾結,討好太後。太後信任他們,多次下詔令,給他們封爵授官。陳蕃常恨這幫人,決心消滅宦官。恰逢竇武也有謀劃,陳蕃於是與竇武商量。因為事情泄露,曹節等人偽造太後的命令殺了竇武等人。陳蕃當時七十多歲,聽說變亂發生,率領屬官和學生八十餘人,一起拔刀沖進承明門。王甫當時從宮里出來,於是命令逮捕陳蕃,當日殺害了他。
史官評論說:桓帝、靈帝時期,像陳蕃這類人,都能樹立好的風氣名聲,奔走於艱難險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較量高低,結果招來殺身大禍。他們認為逃離塵世是不義的行為,所以多次遭到罷免,仍然不肯離開現實;以倡導仁德之心為己任,盡管知道這條道路是漫長的,卻更加堅定。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們的信義,足以扶持民心。

《後漢書 陳藩傳》原文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後遭母憂,棄官行喪。服闋,刺史周景辟別駕從事,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
太尉李固表薦,遷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大將軍梁冀威震天下,時遣書詣蕃,有所請托,不得通,使者詐求謁,蕃怒,笞殺之,坐左轉修武令。
稍遷,拜尚書。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議遣討之,又詔下州郡,一切皆得舉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創業,撫養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宜嚴敕三府,隱核牧守令長,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舉奏,更選清賢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可不勞王師,而群賊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為豫章太守。後遷大鴻臚。會白馬令李雲抗疏諫,桓帝怒,當伏重誅。蕃上書救雲,坐免歸田裡。復征拜議郎,數日遷光祿勛。
永康元年,帝崩。竇後臨朝,以蕃為太傅,錄尚書事。時,新遭大喪,國嗣未立,諸尚書畏懼權官,託病不朝。蕃以書責之曰:「古人立節,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於義不足,焉得仁乎!」諸尚書惶怖,皆起視事。
靈帝即位,竇太後復優詔蕃,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蕃上疏力辭。蕃與後父大將軍竇武,同心盡力,徵用名賢,共參政事。而帝乳母趙嬈,旦夕在太後側,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與共交構,諂事太後。太後信之,數出詔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竇武亦有謀,蕃因與竇武謀之。用理泄,曹節等矯詔誅武等。蕃時年七十餘,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王甫時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論曰:桓、靈之世,若陳蕃之徒,咸能樹立風聲,驅馳險厄之中,與刑人腐夫同朝爭衡,終取滅亡之禍者。彼以遁世為非義,故屢退而不去;以仁心為己任,雖道遠而彌厲。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

【後漢書作者范曄簡介】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④ 文言文翻譯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 匈奴呼韓邪單於已稱北藩,唯郅支單於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郅支單於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 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

翻譯:
臣聽說天下的大義,應該是混天地為一的大一統。昔日有唐虞帝堯的治世時期,當今有我強漢。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已稱臣,作為漢朝北部屏籓,唯有郅支單於還在從事叛逆活動,還沒有伏罪。所以希臘化城邦大夏國以西的部族,強漢不能夠臣服它們。郅支單於對民眾殘忍地使用慘毒手段,連上天都知道其大惡。臣甘延壽、臣陳湯,率領著正義之師,行天道來誅滅罪惡;仰仗著陛下的神靈,應照著陰陽,乘著上天正氣的精明,沖鋒陷陣,攻克了敵人,斬殺了郅支單於首級及有名頭的王侯以下多人。應該把其頭懸在長安的槁街那種蠻夷聚居的地方,以警示萬里:」明目張膽冒犯強漢的人,即使離得再遠,也必遭誅滅!」

背景解讀:
當時西域的情況較為復雜。宣帝時期匈奴內亂,五個單於爭奪王位,其中郅支單於以武力兼並呼偈、堅昆、丁令三國,日益強盛,先囚禁漢朝的使者江乃始,後又殺死使者谷吉。郅支單於自知有負於漢朝,害怕漢朝 出兵報復,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領中亞)。康居王尊敬郅支,將女兒給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襲擊鄰國烏孫,深入到赤谷城(烏孫國都,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東南))殺掠人口,搶奪牲畜財物。烏孫不敢還擊,而是遠遠地逃避,於是郅支擁有千里之遠的勢力范圍,自以為大國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殺死了康居王的女兒、貴人等數百人,還把一些屍體支解後扔進都賴水中。同時他又派出使者到闔蘇、大宛等國,脅迫他們年年給他進貢。那些小國不敢不給。漢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非但不給,而且侮辱漢使,以嘲諷的口吻說:「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漢使聽出他的言外之意,還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極。
陳湯與甘延壽了解了郅支單於的這些情況後,於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陳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每當路過城鎮或高山大川時,他都登高遠望,認真觀察、記憶。這次出使西域,只帶著一支護衛軍隊,而不是征討大軍。當他們走出國境時,陳湯便對甘延壽說:「郅支單於剽悍殘暴,稱雄於西域,如果他再發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禍患。現在他居地遙遠,沒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沒有善於使用強弩的將士,如果我們召集起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用烏孫等國的兵員,直接去攻擊郅支,他守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沒有可藏之處,這正是我們建功立業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啊!」甘延壽認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說要奏請朝廷同意後行動。陳湯說:「這是一項大膽的計劃,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輩,一經他們討論,必然認為不可行。」甘延壽考慮還是應該履行奏請的手續,這時他得病了。陳湯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斷地採取了假傳聖旨的措施,調集漢朝屯田之兵及車師國的兵員。甘延壽在病榻上聽到這一消息時大吃一驚,想立即制止陳湯這種犯法的舉動,陳湯憤怒地手握劍柄,以威脅的口氣呵叱延壽:「大軍已經匯集而來,你小子還想阻擋大軍嗎?不抓住戰機出擊,還算什麼將領?」甘延壽只好依從他,帶領起各路、各族軍兵四萬多人,規定了統一的號令,編組了分支隊伍序列,大張旗鼓向北進發。
甘延壽與陳湯將大軍分為六校,三校走南道,過蔥嶺(喀喇昆侖山脈西部)經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過烏孫與康居境,陳湯沿路捕獲康居副王的親屬及一些貴族,經過解釋,他們願做向導,並將郅支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而後大軍便直抵郅支城都賴水邊,在距城三里遠的地方安營布陣。只見城頭上彩旗飄展,數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備,有的向漢軍招手挑逗,甘延壽與陳湯觀察之後便令軍士四麵包圍其城,以箭殺傷守城兵士,於是展開了一場對射。郅支單於得到漢軍進攻的消息時,先打算逃跑,因為他懷疑康居人對他懷恨在心,有做漢軍內應的人。可是又聽說烏孫等國也發兵參戰,他便有走投無路之感。帶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來,說:「不如堅守。漢兵遠來,不能久攻。」(《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 當漢兵猛烈攻城時,郅支單於身穿甲衣帶領他的妻妾數十人一齊登上城樓,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飛箭射死他幾個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發怒了,下樓騎馬跑回了他的宮室。第二天,陳湯命令將士四面齊用火攻,又擊鼓助威,漢軍冒著煙火突破外圍的木柵,並且趁機沖進土城。郅支單於身邊只有男女數百人及一些吏士,毫無抵禦能力。漢兵勇猛擊殺,將郅支刺死。軍候杜勛割下郅支單於的首級,又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的使者,從宮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帶的文書信件。入城將士搜捕敵軍,誅殺了郅支單於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虜敵兵一千餘人,都交給了參與打擊郅支的小國軍隊。

⑤ 藩國名臣 文言文 翻譯

藩國名臣(翻譯)
[明]朱國楨
趙准,藁城人,高個兒,胡須長而美,性情剛強堅毅、方正嚴肅,從早到晚沒有萎靡神色,不苟言笑。二十多歲,才開始讀書。當時有一個聰明的少年,每天能背誦幾千字,趙先生以不如他為恥辱,每天所背誦的書一定要和他等同,白天背誦的數量不足,就整夜讀書以至忘記了睡覺。趙准在順天府鄉試中中舉,做了學官。藩王令諸郡王都(跟隨趙准)學習經學,趙准給他們講解很是詳盡懇切,門下弟子常有幾十人,(趙准)規矩尺度很是嚴格,諸生走路站立都有規范。趙准尤其重視背誦,他以身作則,不知疲倦,諸生侍奉在側,神情敬畏。當時太守有十個兒子,五個孩子非常驕慢放縱,即使是太守也沒辦法。一天,太守聽聞趙先生嚴厲,親自帶著五個孩子來,並且給予趙准一把朴刀,寬二寸,厚半寸,在它上面寫道:「專治五個孩子,不要涉及其他學生。」諸子一旦遠遠看見趙准,就很敬畏,都一改常態,認真學習,遵守規矩。 
藩國名臣(原文)
[明]朱國楨
趙准,藁城人,長身美髯,性剛毅方嚴,終日無惰容,不輕言笑。年二十餘,始讀書。時有敏少年,日記數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日不足,竟夜讀忘寢。舉順天鄉試,為學官。王令諸郡王皆受經,為講說甚詳懇,門弟子常數十。矩矱嚴,諸生步立皆有則。尤重背誦,以身先之,無倦,諸生侍側凜凜。時太守有十子,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一日,聞趙先生嚴,自領其子來,且遺一朴,廣二寸,厚半寸,書其面曰:「專治五子,毋及餘生。」諸子一望見,即凜然,皆折節受學守規。

⑥ 文言文中藩指的是

「藩復」在文言文中有多制個義項:
1、名詞
其本義是籬笆,如「藩籬」。
引申為與籬笆相關的事物,如:
a.屏障。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b.王侯的封國。因其屏障、保衛中央的功用,稱為「藩(國)」。
c.藩國的君主。《後漢書·明帝紀》:「東平王蒼罷歸藩。」
d.其他與藩籬相關的事物:四周有屏圍的車叫「藩車」;離開京城最遠的邊遠地區叫「藩服」;以及邊疆、疆界等。
2、動詞
a.護衛、捍衛。《左傳·哀公十六年》:「舍諸邊境,使衛藩焉!」
b.遮蔽、遮掩。《荀子·榮辱》:「以相藩飾。」
c.修築籬笆。《左傳·哀公十二年》:「吳人藩衛侯之舍。」
在史書中,這個詞使用最多的是「藩鎮」、「削藩」等,因為歷史原因,藩鎮是困擾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因而,在史書中往往被提及。具體情況,可參閱「藩鎮」的相關內容。‍

⑦ 高考文言文原文與翻譯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⑧ 翻譯這個文言文

陳藩年齡十五,曾經自己待在一間屋子裡,然而庭院荒蕪了一年。父親同郡的友人薛勤來等候他,對陳藩說,小子你為何不打掃庭院來接待來賓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在世上,應當打掃天下,怎麼能侍奉在一間屋子中呢?薛勤知道他有清掃天下的志向,非常j驚奇。 班超作人有大志向,不在意小的細節。然而在家卻十分孝順恭謹。不把勞動和批評當做恥辱。有口才,喜歡打獵看書。永平五年,兄長班固 被招到朝廷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隨班固到了洛陽。家境貧寒,經常靠給官員抄書來供養。勞苦了很久,曾經停止抄書投筆感嘆說,大丈夫沒有其他的志向,就應當效仿傅介子,張歉在西域立功,憑借戰功用來封侯,怎麼能長時間仕奉在筆硯之間呢?左右的人都笑話他,板炒班超說,你們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⑨ 這段文言文怎麼翻譯

藩年十五,抄嘗閑處一室襲,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⑩ 藩年十五屬於哪篇古文

《後漢書·陳藩傳》
第一段: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蕃年十五,嘗閑內處一室,而庭宇蕪穢容。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