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更渡一遭文言文翻譯

更渡一遭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5 23:29:25

1. 《更渡一遭》文言文問題

更渡一遭,更:再一遭:一次
當:擔當,承擔
熾火:把爐火燒的很旺版
筱:細竹子權
勉力爬沙:勉力:努力,盡力。爬沙:爬行的樣子。
百沸:(水)沸騰
食:吃
得: 抓到
名:名聲
活:使......活下去
不忍:不願意
筱(xiao):細竹子
爬沙:本指蟹行,這里指鱉行。意思是艱難地爬行。
釜:古代的一種鍋。

2. 《更渡一遭》 譯文

一、譯文:從前有一個人抓到一隻甲魚,想要燒熟吃掉它,又不能容忍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沸騰,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是在玩弄陰謀詭計來奪取自己性命,但還是費盡力氣,勉勉強強地從竹子上爬了過去。主人說:"你能夠爬過這座橋,真是太妙了!請再爬一次,我還想再看看。"

二、原文:選自宋岳珂《桯史》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我欲觀之。」

(2)更渡一遭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桯史》是南宋岳珂所著。岳珂(公元1183-1234年),字肅之,號倦翁,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岳飛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官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度使。《桯史》是一部歷史筆記小說。

《桯史》是岳珂記載兩宋時代朝野見聞的一部史料隨筆。該書以「公是公非」為寫作目的,通過許多目擊耳聞的朝野各階層人物的言行,憤怒地揭露了兩宋政治的腐敗黑暗,南宋統治集團中投降派禍國殃民的罪惡,熱情歌頌了諍臣戰將、布衣義士的抗金熱忱和凜凜氣節,辭嚴義正,愛憎分明。同時,該書也保留了許多文學史料。

3. 關於文言文——《更渡一遭》

1、補上下列括弧中省略的成分。
(他 )乃(用 )熾火使釜水沸。

4. 更渡一遭這篇古文有什麼樣的文體特徵

《更渡一遭》這篇寓言是一篇記敘文,通篇用的是記敘手法,而不加議論,體現了記敘的文體特徵。(通過敘述故事,告誡人們要識破那些偽君子,看清他們是怎樣言而無信,又是怎樣裝腔作勢地干盡壞事的。)

5. 更渡一遭的翻譯

從前有一個人抓到一隻甲魚,想要燒熟了吃掉它,不願意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版把爐火權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沸騰,(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是在玩弄詭計來賺取自己,但還是費盡力氣,勉勉強強地從竹子上爬了過去。主人見自己的計謀沒有得逞,又說:"啊,真不錯,你能夠爬過這座橋,真是太妙了!請再爬一次,我還想再看看。"

6. 文言文翻譯《呂蒙正不計人過》

一、譯文:呂蒙正宰相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能參與謀劃政事嗎?」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似的走過去了。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憤怒,並追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

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那位同僚)查問。退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對我來說有什麼損失嗎?」當時在場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氣量)。

二、原文:宋·司馬光《湅水紀聞》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固不如無知也,且不問之,何損?」 時皆服其量。

(6)更渡一遭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文章中心

文章中呂蒙正不計人過,實在難能可貴。呂蒙正當眾諷刺自己的人,採取置之不理的冷處理的態度,而不是採取爭鋒相對,甚至懷恨在心,打擊報復的態度,避免了激化矛盾。作為宰相的呂蒙正卻有「不記人過」的心胸,這樣的氣度,令人佩服,景仰。我們從呂蒙正身上,可以學到為人處事的智慧,懂得容人之過的道理。

二、人物簡介

呂蒙正(944~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祖籍在今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軍寨址村 。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後,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追贈中書令,謚號文穆。

7. 當代學生2011初中文言文翻譯

44.魯恭治中牟
魯恭,任命他為中牟縣縣令。魯恭只用道德教化作為治理中牟的方法,河南尹袁安聽說以後,懷疑這不是真的,派擔任仁恕掾的官員肥親前去核實。魯恭陪同肥親到 田間視察,坐在桑樹下,有之野雞經過,停在他們旁邊。旁邊有個小孩,肥親說:「你怎麼不逮住它?」小孩說:「它正要去喂養雛雞呢。」肥親肅然起身,對魯恭 告別說:「我之所以來這里,是想觀察一下您的政跡。現在螟蟲不侵犯中牟縣境,這是第一個讓人驚異的地方;您連鳥獸都能感化,這是第二個讓人感到驚異的地 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這是第三個讓人驚異的地方。我在這里住得久了,只能打擾賢明的人。」肥親回到河南府,把自己看到的情形全部稟報了袁安。

45.桑中生李
張助在田裡種苗,看見李子的核,想要將它丟掉,回頭看見桑樹周圍有空閑的泥土,於是把它種在那裡,用多餘的水來澆灌。後來的人看到桑樹中結有李 子,都相互傳告。有個眼痛的人在李樹下休息,說:「李樹使我的眼疾痊癒,我要有一頭豬來禮贈它。」眼痛是小毛病,不久自己就能痊癒,聽說的人就傳告:「眼 瞎的人能復明。」遠近的人聞此都很轟動。於是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擺了很多酒席。一年之後,張助遠處歸來,看見這一場景,問:「這里哪有什麼神仙?這是我 種的樹呀!」之後便把樹砍了。

46.張孝基仁愛
許昌有個士人叫張孝基的,娶同鄉某富人的女兒。富人只有一個不肖的兒子,便罵著把他趕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產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禮數為富人 辦了後事。過了許久,富人的兒子在路上討飯,孝基見了,同情地說道:「你會灌園嗎?」富人的兒子答道:「如果讓我灌園而有飯吃,很高興啊!」孝基便叫他去 灌園。富人的兒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點奇怪,又說道:「你能管理倉庫么?」答道:「讓我灌園,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況管理倉庫呢?那真是太好啦。」孝 基就叫他管理倉庫。富人的兒子很順從、謹慎,沒犯什麼過錯。孝基慢慢觀察他,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會象以前那樣,於是將他父親所委託的財產還給他了。

47.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時候就死了父親,替別人放豬為生.鄉里徐子盛懂得<春秋>這本經書, 給幾百個學生教授<春秋>.承宮從他房前經過,看見那些學生在講習誦讀,很喜歡,於是忘記了他的豬就聽老師講經書。豬的主人很奇怪他怎麼還不 回來,就來找他.看見他在聽講經書,就要用板子來打他。眾位學生一起阻止,才沒有打他。於是就留承宮在門下學習。上山打柴,吃盡苦頭,幾十年裡,就精通了 這本經書.

48.田子方教育子擊
魏文侯的公子魏擊出行,途中遇見國師田子方,下車伏拜行禮。田子方卻不作回禮。魏擊怒氣沖沖地對田子方說:「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 能對人驕傲?」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啦,富貴的人哪裡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對人驕傲就將亡國,大夫對人驕傲就將失去采地。失去國家的人,沒 有聽說有以國主對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以家主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呢,話不聽,行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辭了,到哪裡得不到貧賤呢!」魏擊 於是謝罪。

49.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點多的時候,發生了大地震。我當時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在燈燭下對飲,忽然聽見有打雷一樣的聲音,從東南方向傳 來,向西北方向傳去,眾人十分驚異,不知道怎麼回事。不久桌子搖晃,酒杯傾倒,房樑柱子發出斷裂聲。大家相互看著,臉色大變。過了好久,才明白過來是地震 了,紛紛狂奔出門。只見外面高樓平房倒而復起,牆倒屋塌之聲和小兒啼哭、婦人哀號之聲交織一起,像開了鍋的沸水一樣喧鬧。人們頭暈目眩,站立不穩,仆坐在 地上,隨著地面的顛簸而翻滾。河水潑起一丈多高,雞鳴狗叫之聲遍布全城。大概過了一個時辰,才稍微安定下來。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著身子聚在一起,說不 出話來,都忘了自己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個地方的井被震得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樓台整個變了個方向;棲霞山裂開了;沂水陷了個大洞,有好幾畝大。這真是 非同尋常的奇災異變啊!

50.憔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人在山中趕路,夜裡住在山神寺。半夜,有隻老虎出現,像人一樣的說話,乞討食物。神答應把鄧樵夫給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 廟外,果然看見一個樵夫經過,迎上去問:「你姓鄧嗎?」回答說:「是的。」就告訴他晚上聽到的事情,告誡他不要前往。鄧樵夫說:「我有母親,靠打柴為生, 一天不打柴,母親就會餓肚子,關繫到生死的事情,我還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隨他偷偷的看。鄧樵夫剛剛打完柴,老虎突然從竹林間竄 出,鄧樵夫徒手與他搏鬥了數個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轉了很久。老虎很憤怒,於是咆哮著高高跳起,逃跑了。鄧樵夫跟上去將他殺了。客人上前慰勞他,鄧樵夫 說:「感謝你深厚的情義,何不帶我到廟中去?」於是到了,死掉的老虎斥責山神,說:「如何?「於是將泥塑的山神砸掉了。

51.王翱秉公
王翱的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的一個官員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愛女兒,每次要女兒回家,女婿堅持不放走,憤怒的對妻子說:「你的父親是選拔官吏 的長官,把我調到京城做官,那麼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親。況且調動我輕易的就像振落樹葉,有什麼不願意的呢?」於是女兒將想發告訴了母親,夫人在當天准備 了酒菜,跪著稟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氣,拿起幾案上的器具打傷了夫人,出門去,坐馬車住到朝房裡,十天後才回家,女婿最終沒有被調職。

52.梁鴻尚節
梁鴻家庭貧困然而他推崇節操,博覽群書,沒有不知曉的事情。讀完書,就到林苑放豬,曾經不小心留下火種,牽連到別的人家。於是尋訪被燒的人,問他 們損失的財務,把自己的豬作賠償懷給主人。他的主人的得到的補償很少,梁鴻說:「沒有別的財富,願意讓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為做工勤奮,老人見 梁鴻不是一般人,於是就批評主人,而稱贊梁鴻是忠厚的人。於是,開始敬佩梁鴻,把豬懷給他,梁鴻不接受。
53.岑鼎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目的是要魯國的岑鼎(一種寶鼎).魯國國君獻出別的鼎冒充岑鼎求和.齊國國君不相信:"如果柳季(一個從不說假話的人)說這個 鼎就是岑鼎,我就收下."魯國國君打算讓柳季出使齊國(告訴齊國國君這就是岑鼎).柳季對魯國國君說:"您把岑鼎看作寶貝,誠信是我的寶貝,現在您打算破 壞我的寶貝,成全您的寶貝,讓我很為難啊."魯國國君於是獻出了岑鼎(給齊國).

54.神童庄有恭
清人庄有恭,小時候愛放風箏。一次,他和幾個孩子一起放風箏,風箏落進了領導將軍府的花園里。大家都沒了主意,怕惹是生非。庄有恭一言不發,只見 他隻身一人向將軍府走去,准備進去尋找風箏。說來也巧,將軍府的門房竟末攔他。庄有恭進得園中,將軍正與客人下棋。將軍抬頭一看,原來是園中撿風箏的,再 仔細看時,小孩神氣非凡。將軍有心考他,提出和他對對子,庄有恭欣然同意。將軍邊捻胡須,邊指廳堂上掛的畫吟道:
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
有恭低頭略思片刻,猛抬頭,眼神爍爍,手指棋盤,朗朗高吟: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將軍、客人一聽,相對大笑。從此,庄有恭「神童」之名遠近傳揚。

55.蹇材望偽態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軍的將軍。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於是作了一塊大錫牌,上面刻著:「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兩片銀片鑿出小 孔,在上面寫上:「得道我屍體的人,希望為我埋葬,還希望為我祭祀,題目為『大宋忠臣蹇材望』。這銀子是用來作為替我埋葬的費用。」每天把錫牌和銀子扎在 腰間。只等待元軍到達湖州城。則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鄉人以及平日往來的人,人人都同情他。正月初一,元軍入城,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人們都說他 被淹死了,不久元軍騎馬歸去,才知道早一天出城迎拜,就得到了本洲的知府。
25.勉諭兒輩>>由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如果思考得到(這些東西)的艱難,(就)不敢輕易的浪費使用(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做幾天的粗茶淡飯;一匹綢緞,可以置辦幾件平常的衣服.不餓不冷就夠了,何必貪圖吃好穿好呢?經常在有好東西的時候想著吃不上飯的時候,不要等到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來想有好東西吃的時候,那麼子子孫孫就會常常享受溫飽了。>>26.柳慶問飲>>後周柳慶,起初在後魏做官,充任雍州別駕。有個商人攜帶黃金二十斤,前往京都長安進行交易,借人房屋居住。每有出行,都是自己掌管著鑰匙。沒多久,房門關鎖如常,而金子卻全部丟失了。商人以為是房主人偷的,遂報官,房主人被送到縣衙審訊逼問,遂自誣承認。柳慶知道後覺得可疑,便召商人訊問:「你的鑰匙常放在什麼地方?」回答說:「常自己帶著。」柳慶又問道:「曾經與人同夜過嗎?」回答說:「沒有。」又問道:「曾經與人一同喝過酒嗎?」回答說:「前些時曾於一個僧人兩度歡聚暢飲,酒醉而白晝昏睡。」柳慶說:「房主人只是因為拷打而自誣的,並不是盜。那個僧人才是真盜哩!」便派吏卒去逮捕僧人,僧人已經攜金逃跑了。後來捉住僧人,所失的金子如數追回。>>27.勾踐困於會稽>>勾踐固守在會稽的時候,悵然感嘆道:「難道我就這樣固守在這里一輩子嗎?」吳王夫差赦免越國以後,越王勾踐回到越國,於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著苦膽,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抬頭就能看見苦膽,吃時也親口嘗嘗苦膽。勾踐還常常自言自語地說:」你忘記了吳越在會稽這一仗的恥辱了嗎?「越王勾踐親自參加田間勞動,他的夫人親自織布,吃飯時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屈己禮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來訪的賓客,救濟貧窮的人,慰問死者家屬,與老百姓同甘共苦。>>28.孔子過而不式>>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楚人就讓投降的陳國百姓來修繕。孔子經過這里沒有對人們行式禮(軾禮:在車上對車下的人行的一種禮節)。子貢手持轡頭問孔子說:「《禮》上說,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行式禮。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行式禮,為什麼呢?」孔子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知道了卻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說明他們沒有勇氣。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詩》說:「憂心悄悄,慍於群小。」這里小人成群,憑什麼受我的行禮呢!」>>29.汗不敢出>>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30.吳郡陳遺>>吳郡人陳遺,在家裡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31.仲尼相魯>>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裡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系,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32.饒州神童>>饒州從元豐末年時,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憑借神童得到了一個官位,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不論怎麼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裡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預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書,就給他們一些錢,白天黑夜(讓這些小孩)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治和諧後又重新逐漸恢復,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就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33.燭鄒亡鳥>>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景公非常生氣,命令官吏要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列舉出他的罪狀之後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舉他的罪過,晏子說:「燭鄒,你替我們的君主掌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這是第一條罪狀;讓我們國君因為鳥的緣故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我已經列舉完了燭鄒的罪狀,請景公殺掉他。」景公說:「不殺了,我已經接受你的教育了。」>>34.東野稷敗馬>>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庄公自薦,(他駕駛馬車)前進、後退時(車輪壓出的痕跡)都符合筆直的墨繩,左右拐彎(的車痕)都符合圓規劃出來的圓。庄公覺得造父都不會超過他的技藝,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庄公說道:「東野稷的馬將會翻倒的。」庄公沉默,沒有回答。不久,東野稷果然翻車了。庄公問顏闔說:「您怎麼知道他會失敗?」(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盡了,卻還強迫它奔跑,所以說會翻車的。」>>35.多言何益>>子禽問老師:「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36.校人欺子產>>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37.陳述古辨盜>>陳述古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縣。有家富戶丟失了一些財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小偷。陳述古就欺騙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鍾,極其靈驗,它能把真正的盜賊辨認出來。」於是,陳述古就派人把這口鍾迎到縣府衙門放到後閣供奉著。接著,他把囚犯們引來站在鍾的前面,當面告訴他們說:「沒有做小偷的摸這鍾就沒有聲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會發出聲音。」陳述古親自率領同事們向鍾禱告,態度非常嚴肅,祭祀完畢後用布幕把鍾圍起來。然後暗中派人用墨汁塗鍾。很長時間之後,帶著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那布幕里去摸鍾。他們把手從布里伸出時,陳述古就檢驗他們的手,只見他們的手上都有墨跡,獨有一個人的手上沒有,於是真正的小偷顯露出來了――他是擔心摸了鍾會發出聲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經過審訊,這個人就承認了。>>38.更渡一遭>>從前有一個人得到一隻甲魚,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用計謀來奪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過一次。主人說:「你能渡過橋,太好了!再為(我)渡過一次,我想要觀賞它。」>>39.害群之馬>>黃帝要去具茨山拜見大隗,恰好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黃帝就向他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說:「這孩子真與眾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請問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兒拒絕回答。黃帝又問,小孩兒才說道:「治理天下,和牧馬有什麼不同呢?也不過是除掉害群之馬罷了。」黃帝(聽了後)拜了兩拜,又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天師」而退去。>>40.李陵答蘇武書>>自從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處窮困之中,獨自坐著憂愁痛苦,一天到晚看不到什麼,只見到外族的人。他們穿著皮製臂套、住著氈帳,來抵禦風雨,吃著帶臊味的肉、喝著乳漿,來充飢解渴。抬眼想說說笑笑,誰能和我共同歡樂?邊地冰層發黑,土地凍裂得十分厲害,只聽見使人悲哀的北風發出蕭條的聲響。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裡睡不著覺,側耳遠聽,胡笳相互響著,牧馬悲叫,長吟悲嘯,野獸成群,邊地各種聲音四處響起。早晨坐著聽到這些聲音,不知不覺眼淚都流出來了。唉呀子卿!我李陵難道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心,我能不傷心嗎?>>我和你分別以後,更加覺得無聊,想到上有我的母親,到了老年卻被殺;妻子兒女沒有罪過,也都被殺了。我自己辜負了國家的恩惠,被世上的人所哀憐。你回國得到榮耀,我留在匈奴遭受恥辱,這是命呀,叫人怎麼辦啊!我生於奉行禮義的國家,而來到愚味無知的地方,背棄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長期生活在蠻夷國內,真叫人傷心啊!>>41.魯國之法>>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中做奴隸,有能把他們贖出來的人,可以到國庫中領取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一個諸侯國中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給他的贖金。孔子說:「賜(子貢的名)呀,你採取的不是好辦法。聖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俗習慣,影響老百姓的行為,不只是個人的事情。現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你收回國家的贖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贖金,(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樣魯國人一定會有許多救落水者的人了。」>>42.王旦與寇準>>宋朝太尉王旦曾經推薦寇準擔任宰相之職,寇準多次在皇帝面前說王旦的缺點,而王旦卻專門誇贊寇準的長處。有一天皇帝對王旦說:「您雖然稱贊寇準的優點,他卻專門說您的缺點。」王旦說:「本來應該這樣。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時間很久,在處理政事時失誤一定很多。寇準對您不隱瞞我的缺點,更加顯示出他的忠誠正直,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賢明。>>43.寇準讀書>>當初,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寇準做了丞相,就對自己的僚屬說:「寇準是少見的人材,只可惜他處世方法不足。」等到寇準出任陝的職位時,恰好張詠從成都被罷官回來,寇準隆重設宴,款待張詠。張詠要走的時候,寇準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準問他:「您有什麼話要教導我的呢?」張詠慢慢地說:「《霍光傳》不能不看啊。」寇準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後拿出《霍光傳》來看,看到裡面有「不學無術」這句話的時候,(才明白過來)。笑著說:「這是張公在說我啊!」>>44.金壺丹書>>景公在紀國游歷時,發現一個金壺,就打開看,裡面有一幅用紅筆書寫的帛書,上面寫著:「吃魚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馬。」景公說:「好啊,向你這么說真有道理!吃魚不要翻面,是討厭它的魚腥味;不要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晏子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吃魚不要翻面,是讓國君不要用盡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讓國君不要把沒有才能的人放在身邊使用啊!」景公說:「既然紀國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它又為什麼會亡國呢?」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治國箴言還會亡國。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良策,卻把它懸掛在大街上讓人人都知道;紀國有這樣的箴言,裝進壺里,不亡國還等什麼呢?>>45.歐陽修「三上」作文>>錢惟演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很少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只愛好讀書,坐著時讀經書、史書,睡著時讀儒家經典著作,上廁所時就讀小詞。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希深曾經也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背誦的聲音,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他好學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因此對謝希深說:「我平生所寫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罷了。」>>46.嘔心瀝血>>李賀字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出來時,他就騎著一頭瘦弱的驢子,帶著一個小書童,背著一個又古又破的絲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絲囊中。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別人按題目牽強附會寫作那樣。等到晚上回來,就補充寫成一首詩。如果不是大醉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後也不怎麼醒悟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來才算完啊!」>>47.工之僑為琴>>工之僑得到了一段很好的桐木,經過砍削後做成了一架琴,裝上弦彈了一下,它的發聲和共鳴好極了,像金玉的聲音一樣清亮動聽。工之僑自認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獻給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讓最優秀的樂師來鑒定,大家都說:「這不是古琴。」把琴退給了工之僑。工之僑帶著琴回到了家,請漆工幫著出主意,在琴面繪制了斷裂的紋理;又請刻篆字的工匠幫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識,然後把琴裝在匣子里埋起來。過了一年把它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去賣。恰好一個大官從集市路過看見了這架琴,用一百金買了下來,並把它獻給朝廷。樂官們傳遞著看了以後,都說:「這可是世上稀有的珍品啊。」工之僑聽到了,慨嘆地說:「這樣的世道真可悲啊!難道只是這架琴有這樣的遭遇嗎?世上的事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亡了啊!」 於是離去,進入到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8. 《更渡一遭》文言文原文及解釋,還要文中字的翻譯。 我還要《女兒的名次》練習題答案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我欲觀之。」
讀法:
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我欲觀之。」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抓到一隻甲魚,想要燒熟了吃掉它,不願意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沸騰,(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用計謀奪取它的生命,努力爬行,僅能爬過一次。主人說:「你能過橋,真是太好了!再為(我)過一次,我想要再觀賞一次。」
寓意:
本文告誡人們,要識破那些偽君子,看清他們是怎樣言而無信,又是怎樣裝腔作勢地干盡壞事的。
字詞解釋
更渡一遭,更:再一遭:一次
當:擔當,承擔
熾火:把爐火燒的很旺
筱:細竹子
勉力爬沙:勉力:努力,盡力。爬沙:爬行的樣子。
百沸:(水)沸騰
食:吃
得: 抓到
名:名聲
活:使......活下去
不忍:不願意
筱(xiao):細竹子
爬沙:本指蟹行,這里指鱉行。意思是艱難地爬行。
釜:古代的一種鍋。

9. 文言文《更渡一遭》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更渡一遭》
選自《桯史》
《桯史》是南宋岳珂所著。岳珂(公元1183-1234年),字肅之,號倦翁,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岳飛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官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度使。《桯史》是一部歷史筆記小說。
■原文:昔有人得一鱉,欲烹而食之,不忍當殺生之名,乃熾火使釜水百沸,橫筱為橋。與鱉約曰:「能渡次此則活汝。」鱉知主人以計取之,勉力爬沙,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橋,甚善!更為我渡一遭,我欲觀之。」
■譯文:: 從前,有人捉得一隻甲魚,想煮來吃,又不肯擔當殺生的惡名。於是用旺火燒得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然後跟甲魚商量說:「你能渡過這橋,我就給你生路。」甲魚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詭計騙殺自己,就費勁精力、謹慎地像螃蟹一樣艱難地爬行,總算勉強爬到了盡頭。主人又說:「你能渡過這橋,真是太好了!再給我渡一次,我要看看仔細。」
■寓意:本文告誡人們,要識破那些偽君子,看清他們是怎樣言而無信,又是怎樣裝腔作勢地干盡壞事的。
更渡一遭,更:再,重復。一遭:一次
當:擔當,承擔
熾火:把爐火燒的很旺的意思
筱:細竹子
勉勵爬沙:勉勵:努力,盡力。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
百沸:(水)沸騰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