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一員官文言文

一員官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23:37:54

A. 西遊記車遲國鬥法文言文

在《西遊記》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
那閣門大使,進朝俯伏金階奏曰:「外面有四個和尚,說是東土大唐取經的,欲來倒換關文,現在五鳳樓前候旨。」國王聞奏道:「這和尚沒處尋死,卻來這里尋死!那巡捕官員,怎麼不拿他解來?」旁邊閃過當駕的太師,啟奏道:「東土大唐,乃南贍部洲,號曰中華大國,到此有萬里之遙,路多妖怪。這和尚一定有些法力,方敢西來。望陛下看中華之遠僧,且召來驗牒放行,庶不失善緣之意。」國王准奏,把唐僧等宣至金鑾殿下。師徒們排列階前,捧關文遞與國王。國王展開方看,又見黃門官來奏:「三位國師來也。」慌得國王收了關文,急下龍座,著近侍的設了綉墩,躬身迎接。三藏等回頭觀看,見那大仙,搖搖擺擺,後帶著一雙丫髻蓬頭的小童兒,往裡直進,兩班官控背躬身,不敢仰視。他上了金鑾殿,對國王徑不行禮。那國王道:「國師,朕未曾奉請,今日如何肯降?」老道士雲:「有一事奉告,故來也。那四個和尚是那國來的?」國王道:「是東土大唐差去西天取經的,來此倒換關文。」那三道士鼓掌大笑道:「我說他走了,原來還在這里!」國王驚道:「國師有何
話說他才來報了姓名,正欲拿送國師使用,怎奈當駕太師所奏有理,朕因看遠來之意,不滅中華善緣,方才召入驗牒。不期國師有此問,想是他冒犯尊顏,有得罪處也?」道士笑雲:「陛下不知,他昨日來的,在東門外打殺了我兩個徒弟,放了五百個囚僧,扌卒碎車輛,夜間闖進觀來,把三清聖象毀壞,偷吃了御賜供養。我等被他蒙蔽了,只道是天尊下降,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指望延壽長生。不期他遺些小便,哄瞞我等。我等各喝了一口,嘗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卻走了。今日還在此間,正所謂冤家路兒窄也!」那國王聞言發怒,欲誅四眾。孫大聖合掌開言,厲聲高叫道:「陛下暫息雷霆之怒,容僧等啟奏。」國王道:「你沖撞了國師,國師之言,豈有差謬!」行者道:「他說我昨日到城外打殺他兩個徒弟,是誰知證?我等且屈認了,著兩個和尚償命,還放兩個去取經。他又說我扌卒碎車輛,放了囚僧,此事亦無見證,料不該死,再著一個和尚領罪罷了。他說我毀了三清,鬧了觀宇,這又是栽害我也。」國王道:「怎見栽害?」行者道:「我僧乃東土之人,乍來此處,街道尚且不通,如何夜裡就知他觀中之事?既遺下小便,就該當時捉住,卻這早晚坐名害人。天下假名托姓的無限,怎麼就說是我?望陛下回嗔詳察。」那國王本來昏亂,被行者說了一遍,他就決斷不定。
正疑惑之間,又見黃門官來奏:「陛下,門外有許多鄉老聽宣。」國王道:「有何事干?」即命宣來。宣至殿前,有三四十名鄉老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一春無雨,但恐夏月干荒,特來啟奏,請那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國王道:「鄉老且退,就有雨來也。」鄉老謝恩而出。國王道:「唐朝僧眾,朕敬道滅僧為何?只為當年求雨,我朝僧人更未嘗求得一點;幸天降國師,拯援塗炭。你今遠來,冒犯國師,本當即時問罪。姑且恕你,敢與我國師賭勝求雨么?若祈得一場甘雨,濟度萬民,朕即饒你罪名,倒換關文,放你西去。若賭不過,無雨,就將汝等推赴殺場典刑示眾。」行者笑道:「小和尚也曉得些兒求禱。」國王見說,即命打掃壇場,一壁廂教:「擺駕,寡人親上五鳳樓觀看。」當時多官擺駕,須臾上樓坐了。唐三藏隨著行者、沙僧、八戒,侍立樓下,那三道士陪國王坐在樓上。少時間,一員官飛馬來報:「壇場諸色皆備,請國師爺爺登壇。」
那虎力大仙,欠身拱手,辭了國王,徑下樓來。行者向前攔住道:「先生那裡去?」大仙道:「登壇祈雨。」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先生先去,必須對君前講開。」大仙道:「講什麼?」行者道:「我與你都上壇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見是誰的功績了。」國王在上聽見,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說話倒有些筋節。」沙僧聽見,暗笑道:「不知一肚子筋節,還不曾拿出來哩!」大仙道:「不消講,陛下自然知之。」行者道:「雖然知之,奈我遠來之僧,未曾與你相會。那時彼此混賴,不成勾當,須講開方好行事。」大仙道:「這一上壇,只看我的令牌為號: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散雨收。」行者笑道:「妙啊!我僧是不曾見!請了,請了!」
大仙拽開步前進,三藏等隨後,徑到了壇門外。抬頭觀看,那裡有一座高台,約有三丈多高。台左右插著二十八宿旗號,頂上放一張桌子,桌上有一個香爐,爐中香煙靄靄。兩邊有兩只燭台,台上風燭煌煌。爐邊靠著一個金牌,牌上鐫的是雷神名號。底下有五個大缸,都注著滿缸清水,水上浮著楊柳枝。楊柳枝上,托著一面鐵牌,牌上書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有五個大樁,樁上寫著五方蠻雷使者的名錄。每一樁邊,立兩個道士,各執鐵錘,伺候著打樁。台後面有許多道士,在那裡寫作文書。正中間設一架紙爐,又有幾個象生的人物,都是那執符使者、土地贊教之神。
那大仙走進去,更不謙遜,直上高台立定。旁邊有個小道士,捧了幾張黃紙書就的符字,一口寶劍,遞與大仙。大仙執著寶劍,念聲咒語,將一道符在燭上燒了。那底下兩三個道士,拿過一個執符的象生,一道文書,亦點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聲令牌響,只見那半空里,悠悠的風色飄來。豬八戒口裡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這道士果然有本事!令牌響了一下,果然就刮風!」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們再莫與我說話,只管護持師父,等我幹事去來。」好大聖,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就變作一個「假行者」,立在唐僧手下。他的真身出了元神,趕到半空中,高叫:「那司風的是那個?」慌得那風婆婆捻住布袋,巽二郎札住口繩,上前施禮。行者道:「我保護唐朝聖僧西天取經,路過車遲國,與那妖道賭勝祈雨,你怎麼不助老孫,反助那道士?我且饒你,把風收了。若有一些風兒,把那道士的鬍子吹得動動,各打二十鐵棒!」風婆婆道:「不敢,不敢!」遂而沒些風氣。八戒忍不住亂嚷道:「那先兒請退!令牌已響,怎麼不見一些風兒?你下來,讓我們上去!」
那道士又執令牌,燒了符檄,撲的又打了一下,只見那空中雲霧遮滿。孫大聖又當頭叫道:「布雲的是那個?」慌得那推雲童子、布霧郎君當面施禮。行者又將前事說了一遍,那雲童、霧子也收了雲霧,放出太陽星耀耀,一天萬里更無雲。八戒笑道:「這先兒只好哄這皇帝,搪塞黎民,全沒些真實本事!令牌響了兩下,如何又不見雲生?」
那道士心中焦躁,仗寶劍,解散了頭發,念著咒,燒了符,再一令牌打將下去,只見那南天門里,鄧天君領著雷公電母到當空,迎著行者施禮。行者又將前項事說了一遍,道:「你們怎麼來的志誠!是何法旨?」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行者道:「既如此,且都住了,同候老孫行事。」果然雷也不鳴,電也不灼。
那道士愈加著忙,又添香、燒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又有四海龍王,一齊擁至。行者當頭喝道:「敖廣,那裡去?」那敖廣、敖順、敖欽、敖閏上前施禮。行者又將前項事說了一遍,道:「向日有勞,未曾成功;今日之事,望為助力。」龍王道:「遵命,遵命!」行者又謝了敖順道:「前日虧令郎縛怪,搭救師父。」龍王道:「那廝還鎖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請大聖發落。」行者道:「憑你怎麼處治了罷,如今且助我一功。那道士四聲令牌已畢,卻輪到老孫下去幹事了。但我不會發符燒檄,打甚令牌,你列位卻要助我行行。」鄧天君道:「大聖吩咐,誰敢不從!但只是得一個號令,方敢依令而行;不然,雷雨亂了,顯得大聖無款也。」行者道:「我將棍子為號罷。」那雷公大驚道:「爺爺呀!我們怎吃得這棍子?」行者道:「不是打你們,但看我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風。」那風婆婆、巽二郎沒口的答應道:「就放風!」「棍子第二指,就要布雲。」那推雲童子、布霧郎君道:「就布雲,就布雲!」「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鳴電灼。」那雷公、電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龍王道:「遵命,遵命!」「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卻莫違誤。」
吩咐已畢,遂按下雲頭,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那些人肉眼凡胎,那裡曉得?行者遂在旁邊高叫道:「先生請了,四聲令牌俱已響畢,更沒有風雲雷雨,該讓我了。」那道士無奈,不敢久占,只得下了台讓他,努著嘴,徑往樓上見駕。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說些甚的。」只聽得那國王問道:「寡人這里洗耳誠聽,你那裡四聲令響,不見風雨,何也?」道士雲:「今日龍神都不在家。」行者厲聲道:「陛下,龍神俱在家,只是這國師法不靈,請他不來。等和尚請來你看。」國王道:「即去登壇,寡人還在此候雨。」行者得旨,急抽身到壇所,扯著唐僧道:「師父請上台。」唐僧道:「徒弟,我卻不會祈雨。」八戒笑道:「他害你了,若還沒雨,拿上柴蓬,一把火了帳!」行者道:「你不會求雨,好的會念經,等我助你。」那長老才舉步登壇,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歸神,默念那《密多心經》。正坐處,忽見一員官,飛馬來問:「那和尚,怎麼不打令牌,不燒符檄?」行者高聲答道:「不用,不用!我們是靜功祈禱。」那官去回奏不題。
行者聽得老師父經文念盡,卻去耳朵內取出鐵棒,迎風幌了一幌,就有丈二長短,碗來粗細,將棍望空一指,那風婆婆見了,急忙扯開皮袋,巽二郎解放口繩。只聽得呼呼風響,滿城中揭瓦翻磚,揚砂走石。看起來,真個好風,卻比那尋常之風不同也。
正是那狂風大作,孫行者又顯神通,把金箍棒鑽一鑽,望空又一指,只見那——
推雲童子,布霧郎君。推雲童子顯神威,骨都都觸石遮天;布霧郎君施法力,濃漠漠飛煙蓋地。茫茫三市暗,冉冉六街昏。因風離海上,隨雨出昆侖。頃刻漫天地,須臾蔽世塵。宛然如混沌,不見鳳樓門。
此時昏霧朦朧,濃雲叆叇。孫行者又把金箍棒鑽一鑽,望空又一指。慌得那——
雷公奮怒,電母生嗔。雷公奮怒,倒騎火獸下天關;電母生嗔,亂掣金蛇離斗府。唿喇喇施霹靂,振碎了鐵叉山;淅瀝瀝閃紅綃,飛出了東洋海。呼呼隱隱滾車聲,燁燁煌煌飄稻米。萬萌萬物精神改,多少昆蟲蟄已開。君臣樓上心驚駭,商賈聞聲膽怯忙。
那沉雷護閃,乒乒乓乓,一似那地裂山崩之勢,唬得那滿城人,戶戶焚香,家家化紙。孫行者高呼:「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那雷越發振響起來。行者卻又把鐵棒望上一指,只見那——
龍施號令,雨漫乾坤。勢如銀漢傾天塹,疾似雲流過海門。樓頭聲滴滴,窗外響瀟瀟。天上銀河瀉,街前白浪滔。淙淙如瓮撿,滾滾似盆澆。孤庄將漫屋,野岸欲平橋。真個桑田變滄海,霎時陸岸滾波濤。神龍藉此來相助,抬起長江望下澆。
這場雨,自辰時下起,只下到午時前後,下得那車遲城,里里外外,水漫了街衢。那國王傳旨道:「雨彀了,雨彀了!十分再多,又淹壞了禾苗,反為不美。」五鳳樓下聽事官策馬冒雨來報:「聖僧,雨彀了。」行者聞言,將金箍棒往上又一指,只見霎時間,雷收風息,雨散雲收。國王滿心歡喜,文武盡皆稱贊道:「好和尚!這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就是我國師求雨雖靈,若要晴,細雨兒還下半日,便不清爽。怎麼這和尚要晴就晴,頃刻間杲杲日出,萬里就無雲也?」
國王教回鑾,倒換關文,打發唐僧過去。正用御寶時,又被那三個道士上前阻住道:「陛下,這場雨全非和尚之功,還是我道門之力。」國王道:「你才說龍王不在家,不曾有雨,他走上去,以靜功祈禱,就雨下來,怎麼又與他爭功,何也?」虎力大仙道:「我上壇發了文書,燒了符檄,擊了令牌,那龍王誰敢不來?想是別方召請,風雲雷雨五司俱不在,一聞我令,隨趕而來,適遇著我下他上,一時撞著這個機會,所以就雨。從根算來,還是我請的龍下的雨,怎麼算作他的功果?」那國王昏亂,聽此言,卻又疑惑未定。
行者近前一步,合掌奏道:「陛下,這些旁門法術,也不成個功果,算不得我的他的。如今有四海龍王,現在空中,我僧未曾發放,他還不敢遽退。那國師若能叫得龍王現身,就算他的功勞。」國王大喜道:「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更不曾看見活龍是怎麼模樣。你兩家各顯法力,不論僧道,但叫得來的,就是有功;叫不出的,有罪。」那道士怎麼有那樣本事?就叫,那龍王見大聖在此,也不敢出頭。道士雲:「我輩不能,你是叫來。」那大聖仰面朝空,厲聲高叫:「敖廣何在?弟兄們都現原身來看!」那龍王聽喚,即忙現了本身。四條龍,在半空中度霧穿雲,飛舞向金鑾殿上。

B. 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文言文版

正文 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長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
雖然如此說,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嵌□磊落的人。人姓王名冕,在諸暨縣鄉村居住;七歲時死了父親,他母親做些針黹,供給他到村學堂里去讀書。看看三個年頭,王冕已是十歲了。母親喚他到面前來,說道:「兒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年歲不好,柴米又貴,這幾件舊衣服和些舊傢伙,當的當了,賣的賣了;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針黹生活賺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說的是。我在學堂里坐著,心裡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去讀。」當夜商議定了。
第二日,母親同他到隔壁秦老家,秦老留著他母子兩個吃了早飯,牽出一條水牛來交給王冕。指著門外道:「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柳湖,湖邊一帶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又有幾十棵合抱的垂楊樹,十分陰涼;牛要渴了,就在湖邊上飲水。小哥,你只在這一帶玩耍。我老漢每日兩餐小菜飯是不少的;每日早上,還折兩個與你買點心吃。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他母親謝了擾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門來,母親替他理理衣。說道:「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望。」王冕應諾,母親含著兩眼眼淚去了。
王冕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黃昏,回家跟著母親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魚臘肉給他吃,他便拿塊荷葉包了回家,遞與母親。每日點心錢,他也不買了吃;聚到一兩個月,便偷個空,走到村學堂里,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蔭樹下看。
彈指又過了三四年。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了。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雲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山上,青一塊,紫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回,心裡想道:「古人說:『人在圖畫中』其實不錯!可惜我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裡想道:「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手裡提著一瓶酒,食盒上掛著一條氈條,來到柳樹下。將氈條鋪了,食盒打開。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是四五十歲光景,手搖白紙扇,緩步而來。那穿寶藍直裰的是個胖子,來到樹下,尊那穿元色的一個鬍子坐在上面,那一個瘦子坐在對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來斟。
吃了一回,那胖子開口道:「危老先生回來了。新買了住宅,比京里鍾樓街的房子還大些,值得二千兩銀子。
因老先生要買,房主人讓了幾十兩銀賣了,圖個名望體面。前月初十搬家,大尊縣父母都親自到門來賀,留著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個不敬!」那瘦子道:「縣尊是壬午舉人,乃危老先生門生,這是該來賀的。」那胖子道:「敝親家也是危老先生門生,而今在河南做知縣;前日小婿來家,帶二斤乾鹿肉來贈予,這一盤就是了。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親家寫一封字來,去晉謁危老先生。他若肯下鄉回拜,也免得這些鄉戶人家,放了驢和豬在你我田裡吃糧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個學者了。」那鬍子說道:「聽見前日出京時,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才上轎回去。看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了。
王冕見天色晚了,牽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錢,不買書了;託人向城裡買些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只多著一張紙,就像是湖裡長的;又像才從湖裡摘下來貼在紙上的。鄉間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了錢,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一傳兩,兩傳三,諸暨一縣都曉得是一個畫沒骨花卉的名筆,爭著來買。到了十七八歲,不在秦家了。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裡歡喜。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終日閉戶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乘一輛牛車載了母親,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裡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玩耍。惹的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見他長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常和他親熱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說話兒。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頭帶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敘禮坐下。這人姓翟,是諸暨縣一個頭役,又是買辦。因秦老的兒子秦大漢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爺,所以時常下鄉來看親家。秦老慌忙叫兒子烹茶、殺雞、煮肉款留他,並要王冕相陪。彼此道過姓名,那翟買辦道:「這位王相公,可就是會畫沒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親家,你怎得知道?」翟買辦道:「縣里人那個不曉得?因前日本縣吩咐要書二十四副花卉冊頁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聞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逕來尋親家。今日有緣,遇著王相公,是必費心畫一畫。在下半個月後下鄉來取。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一並送來。」秦老在旁,再三慫恿。王冕屈不過秦老的情,只得應諾了。回家用心用意,畫了二十四副花卉題了詩在上面。翟頭役稟過了本官,那知縣時仁,發出二十四兩銀子來。翟買辦扣克了十二兩,只拿十二兩銀子送與王冕,將冊頁取去。時知縣又辦了幾樣禮物,送與危素,作候問之禮。危素受了禮物,只把這本冊頁看了又看,愛玩不忍釋手;次日,備了一席酒,請時知縣來家致謝。當下寒暄已畢,酒過數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冊頁花卉,還是古人的呢,還是現在人畫的?」時知縣不敢隱瞞,便道:「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下農民,叫做王冕,年紀也不甚大。想是才學畫幾筆,難入老師的法眼。」危素嘆道:「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然不知,可為慚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約他來此相會一會么?」時知縣道:「這個何難!門生回去,即遣人相約;他聽見老師相愛,自然喜出望外了。」說罷,辭了危素,回到衙門,差翟買辦持個侍生帖子去約王冕。翟買辦飛奔下鄉,到秦老家,邀王冕過來,一五一十向他說了。王冕笑道:「卻是起動頭翁,上覆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這尊帖也不敢領。」翟買辦變了臉道:「老爺將帖請人,誰敢不去!況這件事原是我照顧你的;不然,老爺如何得知你會畫花?照理,見過老爺還該重重的謝我一謝才是!如何走到這里,茶也不見你一杯,卻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見,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爺?難道老爺一縣之主,叫不動一個百姓么?」王冕道:「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將帖來請,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願去,老爺也可以相諒。」翟買辦道:「你這說的都是甚麼話!票子傳著,倒要去;帖子請著,倒不去!這下是不識怡舉了!」秦老勸道:「王相公,也罷;老爺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你同親家去走一回罷。自古道:『滅門的知縣。』你和他拗些什麼?」王冕道:「秦老爺,頭翁不知,你是聽見我說過的。不見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願去的。」翟買辦道:「你這是難題目與我做,叫我拿甚麼話去回老爺?」秦老道:「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我如今倒有一法:親家回縣里,不要說王相公不肯;只說他抱病在家,不能就來。一兩日間好了就到。」翟買辦道:「害病,就要取四鄰的甘結!」彼此爭論一番,秦老整治晚飯與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親要了三錢二分銀子,送與翟買辦做差事,方才應諾去了,回覆知縣。
知縣心裡想道:「這小斯那裡害什麼病!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著實恐嚇了他一場;他從來不曾見過官府的人,害怕不敢來了。老師既把這個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來見老師,也惹得老師笑我做事疲軟;我不如竟自己下鄉去拜他。他看見賞他臉面,斷不是難為他的意思,自然大著膽見我。我就順便帶了他來見老師,卻不是辦事勤敏?」又想道:「堂堂一個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惹得衙役們笑話。···」又想到:「老師前日口氣,甚是敬他;老師敬他十分,我就該敬他一百分。況且屈尊敬賢,將來志書上少不得稱贊一篇;這是萬古千年不朽的勾當,有甚麼做不得?」
當下定了主意,次早傳齊轎夫,不用全副執事,只帶八個紅黑帽夜役軍牢。翟買辦扶著轎子,一直下鄉來。鄉里人聽見鑼聲,一個個扶老攜幼,挨擠了看。轎子來到王冕門首,只見七八間草屋,一扇白板門緊緊關著。翟買辦搶上幾步,忙去敲門。敲了一會,裡面一個婆婆,拄著拐杖,出來說道:「不在家了。從清早里牽牛出去飲水,尚未回來。」翟買辦道:「老爺親自在這里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裡,我好去傳!」那婆婆道:「其實不在家了,不知在那裡。」說畢,關著門進去了。說話之間,知縣轎子已到;翟買辦跪在轎前稟道:「小的傳王冕,不在家裡;請老爺龍駕到公館里略坐一坐,小的再去傳。」扶著轎子,過王冕屋後來。
屋後橫七豎八條田埂,遠遠的一面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塘邊那一望無際的幾頃田地,又有一座山,雖不甚大,卻青蔥樹木,堆滿山上。約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還聽得見。知縣正走著,遠遠的有個牧童,倒騎水牯牛,從山嘴邊轉了過來。翟買辦趕將上去,問道:「秦小二漢,你看見你隔壁的王老大牽了牛在那裡飲水哩?」小二道:「王大叔么?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親家那裡吃酒去了。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趕了來家。」翟買辦如此這般稟了知縣。知縣變著臉道:「既然如此,不必進公館了!即回衙門去罷:」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治他也不遲。知縣去了。
王冕並不曾遠行,即時走了來家;秦老過來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執意了。他是一縣之主,你怎的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請坐,我告訴你。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里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甚麼要結交他?但他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說;危素老羞變怒,恐要和我計較起來。我如今辭別老爹,收拾行李,到別處去躲避幾時。──只是母親在家,放心不下。」母親道:「我兒!你歷年賣詩賣畫,我也積聚下三五十兩銀子,柴米不愁沒有;我雖年老,又無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時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難道官府來拿你的母親去不成?」秦老道:「這也說得有理。況你埋沒在這鄉村鎮上,雖有才學,誰人是識得你的?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者走出些機遇來也不可知,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部在我老漢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謝了秦老。
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餚來,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次日五更,王冕天明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辭了母親,又拜了秦老兩拜,母子灑淚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個小白燈籠,直送出村口,灑淚而別。秦老手拿燈籠,站著看著他走,走得望不著了,方才回去。
王冕一路風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逕來到山東濟南府地方。這山東雖是近北省分,這會城卻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王冕到了此處,盤費用盡了,只得租個小奄門面屋,賣卜測字,也畫兩張沒骨的花卉貼在那裡,賣與過往的人。每日問卜賣畫,倒也擠個不開。
彈指間,過了半年光景。濟南府里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斯,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王冕不耐煩,就畫了一條大牛貼在那裡;又題幾句詩在上,含著譏刺。也怕從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個地方。
那日清早,才坐在那裡,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也有挑著鍋的,也有籮擔內挑著孩子的,──一個個面黃飢瘦,衣裳襤褸。過去一陣,又是一陣,把街上都塞滿了。也有坐在地上求化錢的。問其所以,都是黃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淹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覓食。王冕見此光景,過意不去,嘆了一口氣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將大亂了。我還在這里做甚麼!」將些散碎銀子收拾好了,栓束行李,仍舊回家。入了浙江境,才打聽得危素已還朝了。時知縣也升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見母親。看見母親健康如常,心中歡喜。母親又向他說秦老許多好處。他慌忙打開行李,取出一匹繭綢,一包柿餅,拿過去謝了秦老。秦老又備酒與他洗塵。
自此,王冕依舊吟詩作畫,奉養母親。又過了六年,母親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醫調治,總不見效。一日,母親吩咐王冕道:「我眼見不濟事了。但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了,該勸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閉!」王冕哭著應諾。他母親奄奄一息,歸天去了。王冕擗踴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又虧秦老一力幫襯,制備衣衾棺槨。王冕負土成墳,三年苫塊,不必細說。
到了服闋之後,不過一年有餘,天下就大亂了。方國珍據了浙江,張士誠據了蘇州,陳友諒據了湖廣,都是些草竊的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陽,得了金陵,立為吳王,乃是王者之師;提兵破了方國珍,號令全浙,鄉村都市,並無騷擾。
一日,日中時分,王冕正從母親墳上拜掃回來,只見十幾騎馬竟投他村裡來。為頭一人,頭戴武巾,身穿團花戰袍,白凈麵皮,三綹髭須,真有龍鳳之表。那人到門首下了馬,向王冕施禮道:「動問一聲,那裡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這里便是寒舍。」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來晉謁。」吩咐從人下馬,屯在外邊,把馬都系在湖邊柳樹上;那人獨和王冕攜手進到屋裡,分賓主施禮坐下。
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臨這鄉僻所在?」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號滁陽王,而今據有金陵,稱為吳王的便是;因平方國珍到此,特來拜訪先生。」王冕道:「鄉民肉眼不識,原來就是王爺。但鄉民一介愚人,怎敢勞王爺貴步?」吳王道:「孤是一個粗鹵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象,不覺功利之見頓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來拜訪,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後,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遠見的,不消鄉民多說。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豈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雖弱,恐亦義不受辱。不見方國珍么?」吳王嘆息,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那些從者都帶有乾糧,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面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吳王吃了,稱謝教誨,上馬去了。這日,秦老進城回來,問及此事,王冕也不曾說就是吳王,只說是軍中一個將官,向年在山東相識的,故此來看我一看。說著就罷了。
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統一,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個個安居樂業。到了洪武四年,秦致又進城裡,回來向王冕道:「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在和州去了;我帶了一本邸鈔來給你看。」王冕接過來看,才曉得危素歸降之後,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稱老臣。太祖大怒,發往和州守余闕墓去了。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說著,天色晚了下來。
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鷗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颳得樹木都颼颼的響;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王冕同秦老嚇的將衣袖蒙了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只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當夜收拾傢伙,各自歇息。
自此以後,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作官。初時不在意里,後來漸漸說的多了,王冕並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連夜逃往會稽山中。
半年之後,朝廷果然遣一員官,捧著詔書,帶領許多人,將著彩緞表裡,來到秦老門首;見秦老八十多歲,須鬢皓然,手扶拄杖。那官與他施禮,秦老讓到草堂坐下;那官問道:「王冕先生就在這莊上么?而今皇恩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下官特地捧詔而來。」秦老道:「他雖是這里人,只是久已不知去向了。」秦老獻過了茶,領那官員走到王冕家,推開了門,見□蛸滿室,蓬萵蔽徑,知是果然去得久了。那官咨嗟嘆息了一回,仍舊捧詔回旨去了。
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並不自言姓名;後來得病去世,山鄰斂些錢財,葬於會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壽終於家。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究竟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
參考http://www.doc88.com/p-8038708653403.html

C. 牛犢蒲松齡文言文閱讀答案楚中一農人赴市歸

嬰寧 紅玉 嶗山道士 畫皮 辛十四娘附全部作品卷一考城隍 耳中人 屍變 噴水 瞳人語 畫壁山魈 咬鬼 捉狐 蕎中怪 宅妖 王六郎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斫蟒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嬌娜 僧孽 妖術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葉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靈官 王蘭鷹虎神 王成 青鳳 畫皮 賈兒 蛇癖卷二金世成 董生 齕石 廟鬼 陸判 嬰寧聶小倩 義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魚張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鳳陽士人 耿十八 珠兒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獵婆龍 某公 快刀俠女 酒友 蓮香 阿寶 九山王 遵化署狐張誠 汾州狐 巧娘 吳令 口技 狐聯灘水狐 紅玉 龍 林四娘 卷三江中 魯公女 道士 胡氏 戲術 丐僧伏狐 蟄龍 蘇仙 李伯言 黃九郎 金陵女子湯公 閻羅 連瑣 單道士 白於玉 夜叉國小髻 西僧 老饕 連城 霍生 汪士秀商三官 於江 小二 庚娘 宮夢弼 鴝鵒劉海石 諭鬼 泥鬼 夢別 犬燈 番僧狐妾 雷曹 賭符 阿霞 李司鑒 五羖大夫毛狐 翩翩 黑獸 卷四餘德 楊千總 瓜異 青梅 羅剎海市 田七郎產龍 保住 公孫九娘 促織 柳秀才 水災諸城某甲 庫官 酆都御史 龍無目 狐諧 雨錢妾杖擊賊 秀才驅怪 姊妹易嫁 續黃粱 龍取水 小獵犬棋鬼 辛十四娘 白蓮教 雙燈 捉鬼射狐 蹇償債頭滾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戲泥書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陽武侯 趙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鴉頭 酒蟲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夢 布客農人 章阿端 餺飥媼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西湖主 孝子 獅子 閻王 土偶 長治女子義犬 鄱陽神 伍秋月 蓮花公主 綠衣女 黎氏荷花三娘子 罵鴨 柳氏子 上仙 侯靜山 錢流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輿 竇氏 梁彥龍肉 卷六潞令 馬介甫 魁星 厙將軍 絳妃 河間生雲翠仙 跳神 鐵布衫法 大力將軍 白蓮教 顏氏杜翁 小謝 縊鬼 吳門畫工 林氏 胡大姑細侯 狼 美人首 劉亮采 蕙芳 山神蕭七 亂離 豢蛇 雷公 菱角 餓鬼考弊司 閻羅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鴿異 聶政 冷生 狐懲淫 山市 江城孫生 八大王 戲縊 卷七羅祖 劉姓 邵九娘 鞏仙 二商 沂水秀才梅女 郭秀才 僧 阿英 橘樹 赤字牛成章 青娥 鏡聽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鬼津 仙人島 閻羅薨 顛道人 胡四娘 僧術祿數 柳生 冤獄 鬼令 甄後 宦娘阿綉 楊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龍戲蛛 商婦閻羅宴 役鬼 細柳 卷八畫馬 局詐 放蝶 男生子 鍾生 鬼妻黃將軍 三朝元老 醫術 藏虱 夢狼 夜明夏雪 化男 禽俠 鴻 象 負屍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樂如 褚生 盜戶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呂無病 錢卜巫姚安 採薇翁 崔猛 詩讞 鹿銜草 小棺邢子儀 李生 陸押官 蔣太史 邵士梅 顧生陳錫九 卷九邵臨淄 於去惡 狂生 澄俗 鳳仙 佟客遼陽軍 張貢士 愛奴 單父宰 孫必振 邑人元寶 研石 武夷 大鼠 張不量 牧豎富翁 王司馬 岳神 小梅 葯僧 於中丞皂隸 績女 紅毛氈 抽腸 張鴻漸 太醫牛飛 王子安 刁姓 農婦 金陵乙 郭安折獄 義犬 楊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島 沅俗雲蘿公主 鳥語 天宮 喬女 蛤此名寄生 劉夫人陵縣狐 卷十王貨郎 疲龍 真生 布商 彭二掙 何仙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長亭 席方平素秋 賈奉雉 胭脂 阿纖 瑞雲 仇大娘曹操冢 龍飛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恆娘葛巾 卷十一馮木匠 黃英 書痴 齊天大聖 青蛙神 任秀晚霞 白秋練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樓人大蠍 陳雲犧 司札吏 蚰蜓 司訓 黑鬼織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張氏婦 於子游男妾 汪可受 牛犢 王大 樂仲 香玉三仙 鬼隸 王十 大男 外國人 韋公子石清虛 曾友於 嘉平公子卷十二二班 車夫 乩仙 苗生 蠍客 杜小雷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龍船戶 青城婦 鴞鳥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周生 褚遂良 劉全 土化兔 鳥使 姬生果報 公孫夏 韓方 紉針 桓侯 粉蝶李檀斯 錦瑟 太原獄 新鄭訟 李象先 房文淑秦檜 浙東生 博興女 一員官 丐汕 人妖蟄蛇 晉人 龍 愛才

D. 《聊齋志異》原著是文言文嗎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16卷,有短篇小說491篇。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屍變 噴水 瞳人語 畫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蕎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嬌娜 僧孽 妖術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葉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靈官 王蘭
鷹虎神 王成 青鳳 畫皮 賈兒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齕石 廟鬼 陸判 嬰寧
聶小倩 義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魚
張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鳳陽士人 耿十八 珠兒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獵婆龍 某公 快刀
俠女 酒友 蓮香 阿寶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張誠 汾州狐 巧娘 吳令 口技 狐聯
灘水狐 紅玉 龍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魯公女 道士 胡氏 戲術 丐僧
伏狐 蟄龍 蘇仙 李伯言 黃九郎 金陵女子
湯公 閻羅 連瑣 單道士 白於玉 夜叉國
小髻 西僧 老饕 連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於江 小二 庚娘 宮夢弼 鴝鵒
劉海石 諭鬼 泥鬼 夢別 犬燈 番僧
狐妾 雷曹 賭符 阿霞 李司鑒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獸

卷四
余德 楊千總 瓜異 青梅 羅剎海市 田七郎
產龍 保住 公孫九娘 促織 柳秀才 水災
諸城某甲 庫官 酆都御史 龍無目 狐諧 雨錢
妾杖擊賊 秀才驅怪 姊妹易嫁 續黃粱 龍取水 小獵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蓮教 雙燈 捉鬼射狐 蹇償債
頭滾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戲
泥書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陽武侯 趙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鴉頭 酒蟲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夢 布客
農人 章阿端 餺飥媼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獅子 閻王 土偶 長治女子
義犬 鄱陽神 伍秋月 蓮花公主 綠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罵鴨 柳氏子 上仙 侯靜山 錢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輿 竇氏 梁彥
龍肉
卷六
潞令 馬介甫 魁星 厙將軍 絳妃 河間生
雲翠仙 跳神 鐵布衫法 大力將軍 白蓮教 顏氏
杜翁 小謝 縊鬼 吳門畫工 林氏 胡大姑
細侯 狼 美人首 劉亮采 蕙芳 山神
蕭七 亂離 豢蛇 雷公 菱角 餓鬼
考弊司 閻羅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鴿異 聶政 冷生 狐懲淫 山市 江城
孫生 八大王 戲縊
卷七
羅祖 劉姓 邵九娘 鞏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樹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鏡聽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島 閻羅薨 顛道人 胡四娘 僧術
祿數 柳生 冤獄 鬼令 甄後 宦娘
阿綉 楊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龍戲蛛 商婦
閻羅宴 役鬼 細柳
卷八
畫馬 局詐 放蝶 男生子 鍾生 鬼妻
黃將軍 三朝元老 醫術 藏虱 夢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俠 鴻 象 負屍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樂如 褚生 盜戶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呂無病 錢卜巫
姚安 採薇翁 崔猛 詩讞 鹿銜草 小棺
邢子儀 李生 陸押官 蔣太史 邵士梅 顧生
陳錫九

卷九
邵臨淄 於去惡 狂生 澄俗 鳳仙 佟客
遼陽軍 張貢士 愛奴 單父宰 孫必振 邑人
元寶 研石 武夷 大鼠 張不量 牧豎
富翁 王司馬 岳神 小梅 葯僧 於中丞
皂隸 績女 紅毛氈 抽腸 張鴻漸 太醫
牛飛 王子安 刁姓 農婦 金陵乙 郭安
折獄 義犬 楊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島 沅俗
雲蘿公主 鳥語 天宮 喬女 蛤此名寄生 劉夫人
陵縣狐

卷十
王貨郎 疲龍 真生 布商 彭二掙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長亭 席方平
素秋 賈奉雉 胭脂 阿纖 瑞雲 仇大娘
曹操冢 龍飛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恆娘
葛巾

卷十一
馮木匠 黃英 書痴 齊天大聖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練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樓人
大蠍 陳雲犧 司札吏 蚰蜓 司訓 黑鬼
織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張氏婦 於子游
男妾 汪可受 牛犢 王大 樂仲 香玉
三仙 鬼隸 王十 大男 外國人 韋公子
石清虛 曾友於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車夫 乩仙 苗生 蠍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龍船戶 青城婦 鴞鳥
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 劉全 土化兔 鳥使 姬生
果報 公孫夏 韓方 紉針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錦瑟 太原獄 新鄭訟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檜 浙東生 博興女 一員官 丐汕 人妖
蟄蛇 晉人 龍 愛才

從題材內容來看,《聊齋志異》中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罪行。如《促織》、《紅玉》、《夢狼》、《梅女》、《續黃粱》、《竇氏》等;

第二類:反對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禮教,歌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和爭取自由幸福而斗爭。如《嬰寧》、《青鳳》、《阿綉》、《連城》、《青娥》、《鴉頭》、《瑞雲》等;

第三類:揭露和批判科舉考試制度的腐敗和種種弊端。如《葉生》、《於去惡》、《考弊司》、《賈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類:歌頌被壓迫人民反抗斗爭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類: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樂於助人、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等,帶有道德訓誡意義。如《種梨》、《畫皮》、《嶗山道士》、《瞳人語》、《狼》(三則)等。
除此之外,本書中所書故事提醒人們要棄惡從善,諷貪刺虐,善待眾生,誠信待人。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