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家而
Ⅰ 藝術家就得是什麼樣子的
所謂的藝術家不是靠外表的,而是靠修養!你所說的「凌亂的發型,衣衫不整齊,版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說話有權時語無倫次,做事風格雷厲風行。打扮都是阿非」這樣的形象是過去式啦!之前,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低,收入低,人人為生計而奔波,所以關注藝術品的人不多,而藝術家是一群有理想的人,他們為理想而奮斗,瘋狂者廢寢忘食,但作品又沒有市場,那年代的藝術家往往都窮困潦倒(當時的書生也一樣),沒有錢,又長期沉浸於藝術創作中,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你所說的那樣子……一夜成名以後,人們記住了他們,而人們第一看到的就是他們「凌亂的發型,衣衫不整齊」的形象,慢慢地人們就認為藝術家就那模樣! 在當今社會,那絕對是誤解,如果誰還把自己弄成那樣子,八成被人認為是瘋子。 那麼,藝術家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以外表界限的話,沒有定論!界定是否是藝術家應該從他的藝術才能和藝術修養方面去評定,通俗地說,創造藝術品的人就是藝術家!當然,藝術品跟美術品、書法作品還是有區別的哈,雖然藝術品也是美術品、也是書畫作品,但其層次還是有得分的哦。
Ⅱ 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
2、進一步認識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使用美術的語言上有著不同的方式,美術作品由此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特徵和審美意韻。教學重點: 在於認識美術的語言,其中包括概念、內容及其形態分類。教學難點: 主要在於美術語言既是具體的、可分類的,又包含在整個美術作品之中,因而勢必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所以必須結合具體作品,調動學生以往的美術知識,通過多樣的美術作品來認識和講解。三:教具准備: 相關畫冊四:教材分析 ( A )內容結構 本課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國古代畫家吳道子和李思訓為例,說明美術家在美術語言的運用上是有差異的。 第二部分「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首先從三件具體的美術作品——五代畫家顧閎中的工筆重彩人物畫《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畫家梁楷的寫意人物畫《潑墨仙人圖》和美國畫家克里福德·斯蒂爾的油畫《 1954 》開始直接的語言辨析,然後進入概念和知識的解釋,說明什麼是美術語言、美術語言所包含的內容以及三種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態。 第三部分「美術家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著重對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進行具體的辨析,以使學生對這三種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B ) 作品分析 1954 (油畫, 1954 年) 克里福德·斯蒂爾(美國) 韓熙載夜宴圖(絹本設色, 28.7 厘米× 335.5 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閎中(五代) 顧閎中( 907 — 960 )是我國五代時期南唐( 937 — 975 )的著名人物畫家,時任宮廷畫院待詔。維納斯的誕生(油畫, 1485 年) 波提切利(義大利) 桑德羅·波提切利 (1445 — 1510)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傑出畫家。早於達·芬奇 7 年出生於佛羅倫薩的一個手工業者的家庭。 14 歲時開始跟隨僧侶畫家利比學畫達 7 年之久。其後個人獨立作畫,多為宗教題材和古代神話故事題材,但他創作的作品如《三王韓拜》(聖經故事,約 1475 年)、《聖母頌》(聖經故事,約 1482 年),《維納斯的誕生》(神話故事,約 1485 年,一說 1482 年)、《春》(神話故事,約 1487 年)等代表作品,則是用人文主義思想,表現了充滿詩意柔情的世俗的情感與精神。在技法上重視寫實,巧妙地將人物和風景結合起來,其人體解剖和透視均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成為佛羅倫薩畫派的傑出代表。 我們從畫面中所獲得的一切感受,就是畫家用線條和色彩構成的形象所反映出來的,離開這些藝術語言,便無從獲得感知。潑墨仙人圖(中國畫)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詳),祖居東平(今山東),南渡後客居錢塘(今杭州),宋寧宗嘉泰年間( 1201 — 1204 )為畫院待詔。善人物山水、鬼神道釋,亦能花鳥。他生活放縱不羈、嗜酒如命,又喜與和尚交往。傳說朝廷鑒於他在畫壇上的聲望而賜他金帶,而他卻掛帶而去,世稱「梁瘋子」。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國畫) 石濤(清)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該畫上的題款,後人以此題款作為該畫的標題。石濤在許多畫中的題款書寫的往往是自己的藝術主張。荷拉斯兄弟宣誓(油畫, 330 厘米× 425 厘米, 1784 年,巴黎盧浮宮藏) 達維特(法國) 達維特( Jacques-Louis David , 1748 — 1825 )出生在巴黎一個服飾用品商的家裡, 9 歲成為孤兒,由他的叔父比隆撫養。簪花仕女圖(絹本設色, 46 厘米× 180 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周(唐) 繁榮的唐代藝術,以人物畫為主流,一時名家輩出,周就是當時以人物畫馳名的丹青名家。周曾學張萱,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獨創了「周家樣」。這種「周家樣」突出地表現在他著名的「水月觀音」佛教造像中。除此之外,周的藝術成就還體現在他表現宮廷生活和貴族仕女的題材中。《唐朝名畫錄》中將其作品評為「神品」,尤其稱贊其仕女畫是「古今冠絕」。藍馬(油畫, 1911 年) 馬克(德國) 此圖為馬克的代表作之一。畫家運用響亮的藍色描繪出幾匹不同形態的馬,形體刻畫簡潔洗練,造型雄健強壯,馬匹的輪廓呈有力的弧線,與背景的山峰的起伏和流雲的走勢形成一組活潑跌宕的流動曲線,使畫面和諧統一,宛如一首雄渾激越的協奏曲。蝦(中國畫, 1946 年) 齊白石 齊白石兼擅詩、畫、印各藝,在繪畫上則以花鳥蟲魚聞名。其花鳥畫繼承徐渭、八大、石濤、金農、吳昌碩諸家筆墨精神,又融入民間藝術清新質朴的審美趣味。他以一個農民的本色和淳樸的情懷,運用老辣生澀的筆墨,突破了傳統文人畫和民間畫工的局限,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使作品呈現出明快、清新和詼諧的趣味和生命力。尤其是他的蝦,更以筆墨洗練、形象生動見長,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走下樓梯的裸女(油畫, 147.3 厘米× 88.9 厘米, 1912 年,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路易斯和沃爾特·阿倫斯堡藏) 杜尚(法國) 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 — 1968 )生於法國布蘭維爾附近,是西方現代藝術中最有爭議和最有影響的一個人物。他在校時天資聰穎,在各個方面均表現了對繪畫的愛好。 1913 年,杜尚的《走下樓梯的裸女》第一次在紐約的軍械庫展覽中向觀眾露面,受到了極大的攻擊,被認為是「木瓦工廠里的一場爆炸」,它得到了「一種引起公憤的成功」。這樣的攻擊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據估計,有記載的參觀者就有 25 萬人之多,人們大都是沖著這幅畫去的。紅、黑、黃、藍構成(油畫, 1922 年) 蒙德里安(荷蘭) 1920 年,風格派最有影響的畫家和理論家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 1872 — 1944 )發表了自己的著作《新造型主義》,介紹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他認為現代人與自然的距離已相去甚遠,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抽象。牛頓色盤(油畫, 100 厘米× 73.7 厘米, 1912 年,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路易斯和沃爾特·阿倫斯堡藏) 庫普卡(捷克) 以畢加索為首的立體主義,當時被公認為是「正統的」(或稱「原發的」、「經典的」),但根據詩人和立體主義理論家阿波利奈爾的說法,實際上它已被分化成四股力量,其中「奧爾甫斯主義」即是其中之一。奧爾甫斯( Orpheus )這個詞,法語的意思是「同時的」,奧爾甫斯主義即指描繪事物在同一時間內的不同方面,也即光與色的同時性,故又稱「奧爾甫斯立體主義」。( C )名詞解釋 明暗 明暗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即物體因受光而產生明暗上的變化。「明暗」在中國傳統中往往以「陰陽」來描述,盡管「陰陽」原本是一個哲學概念,但也可以用在美術中來指事物一明一暗或一黑一白兩個對立統一的方面。空間透視 透視是表現空間的一個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要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中把對象「合理」地表現出來。但在不同的文化下對透視的認識也是不同的。西方自文藝復興開始就以科學的態度來認識和研究透視,形成了自己的透視觀。它表現透視的方法一是幾何透視,即利用形體的幾何形變化來形成透視空間;二是視覺透視,即利用事物的濃淡和色彩冷暖變化來產生空間透視的感覺;三是焦點透視,即利用事物向一個中心聚焦的辦法產生透視空間。而中國的辦法就不同,中國藝術採用移動的視點,因而形成了所謂的「散點透視」,即不同事物同時出現在同一畫面之中,通過其相互關系形成透視空間。構圖 構圖就是按照藝術家的需要把一些形象安排在一起,使之形成有機的聯系,以表達藝術家的某種意圖。但是這種「安排」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規則的。在西方,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就有許多藝術家和學者對美術中的構圖進行系統研究,形成了一門構圖學,專門研究構圖對於形象呈現的作用。在中國, 20 世紀以來也逐步建立起對構圖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對中國傳統美術中的構圖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突出的成果。肌理 是造型藝術特有的美感特徵,因所用工具或材料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感覺。例如油畫和中國畫的肌理就因為使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而不同。另外在許多當代藝術作品中已有對現實中的各種材料的大量使用,就形成了各種肌理效果。它之成為美術的語言之一,就在於不同工具和材料所表現出來的美感特徵已成為藝術家進行各種情感和觀念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學反思:美術作品鑒賞中必須要了解的重要部分,教學中要利用對語文字詞句構成的關系對比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對美術作品鑒賞中,對形象藝術語言的運用分析美術作品的重要作用。教學中以美術作品中的美術語言與語文語法之間關系為引導,引起關注 --- 深入討論 --- 感悟作用 --- 理解概念。
Ⅲ 藝術家為何而偉大
「開拓新的經驗」,是藝術家的任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沒有藝術版家的開拓,人類就不權會有這些經驗。我們應當從開拓新經驗的意義上去理解藝術是一種創造。由於新經驗的開拓,事物的新的方面和性質被揭示了。這與我們在前面所說的「真理的原始發生」相一致。杜威的話說得非常准確,指出了藝術創作在本質上是一種發現,是對新經驗的開拓。
Ⅳ 美術家的故事
徐悲鴻
江蘇省宜興縣內有條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名屺亭橋。徐悲鴻於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於鄉村鎮里,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借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旅歐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技融中西 名垂畫史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斗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油畫、國畫還是素描,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在早期中國油畫家中,傑出者首推徐悲鴻。在素描方面,徐悲鴻成績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繪畫訓練的習作,為他的國畫和油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又是具有欣賞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其一生中,僅畫人體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厚。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制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以人們熟知的畫家的馬畫為例,從這類作品中既能欣賞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觀察到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鴻憑藉著他的天才智慧、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
1、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韋羅基奧的作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作坊以後,老師韋羅基奧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老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老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從此以後,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後在繪畫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完成《基督受洗》
達·芬奇:基督受洗關於《基督受洗》的創作,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韋羅基奧受聖薩爾賓諾教堂的委託繪制《基督受洗》,全畫的人物雖已畫完,但是還剩下背景沒有畫,根據規定本應在一年前完成任務,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韋羅基奧心須在復活節前交畫,否則受罰。這時離復活節僅七天了,可是韋羅基奧又不願敷衍了事,他決定帶著達·芬奇去希莫尼湖寫生,然後再畫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韋羅基奧受寒感冒,高燒不止。
由於任務緊迫,韋羅基奧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門生達·芬奇來畫背景。達·芬奇寫生完畢,趕回佛羅倫薩,反復琢磨體會老師的創作意圖,模仿老師的畫風,經過一天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全畫。第二天早晨,當達·芬奇揭開畫布時,他驚呆了。
原來,老師以達·芬奇作模特兒畫的那個手捧聖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師兄們刮掉了。他感到事態非常嚴重,時間又緊迫,他下定決心,不辜負老師的委託,為了維護老師的榮譽,他當機立斷,自己動手來補畫這個天使。他找出老師原來的畫稿,以自己為模特兒,對著鏡子,重畫捧衣天使。韋羅基奧康復歸來,看到《基督受洗》時,激動萬分,他伸出雙手緊緊抱住達·芬奇的肩膀興奮地說:「它是如此的完美,看來我以後只能去拿雕刻刀了。」從此達·芬奇聲名鵲起,成為佛羅倫薩有名的畫家了。
Ⅳ 世界聞名的藝術家的簡介(至少4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蘭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是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輕時在畫店裡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受的「藝術教育」。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以此,人們稱他為「後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畫家更徹底地學習了東方藝術中線條的表現力,他很欣賞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而在西方畫家中,從精神上給他更大的影響的則是倫勃郎、杜米埃和米萊(Millet)。
凡·高生性善良,同情窮人,早年為了「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一個礦區里去當過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於把他撤了職。這樣,他才又回到繪畫事業上來,受到他的表兄以及當時荷蘭一些畫家短時間的指導,並與巴黎新起的畫家(包括印象派畫家)建立了友誼
畢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愛德華·蒙克(1863-1944)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人們發現,在繪畫藝術中,精神分裂症能喚起沒有藝術素養的人的藝術活力,有時還能增加已成名的藝術家的創造力.也許像心理學家們所表明的那樣,藝術家確實存在潛在的精神病的傾向,而藝術創作則有助於防止潛在的精神錯亂表面化.有位作家曾說過:"有時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寫作、譜曲或畫畫的人是怎樣做到得以逃避發瘋、憂郁、驚恐這些人類境遇中總是存在的東西."這種繪畫的治療作用在表現主義繪畫之父愛德華·蒙克身上表現得猶為明顯.
蒙克於1863年出生在挪威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位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軍醫,母親也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在他5歲那年,母親因患肺結核而去世,姐弟五人由姨母代養,母親去世後,父親難過得好幾天沒有走出家門,他抑鬱的神經強烈地感染了失去母親的蒙克,這是他一生中首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怖.蒙克13歲那年,年長兩歲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
蒙克與姐姐關系十分相好,感情極深,她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經.接下來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這一系列的打擊所引發的傷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內心裡,決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創作的基調.從他的《病孩》、《母親之死》和《在靈床旁》等作品中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特別在1889年父親去世後,他的精神更是無法寄託,性格變得憂郁而孤僻.孤獨、絕望、死亡等感覺深深地困擾著年輕的蒙克,到了非表達不可的程度.他要吶喊,他要畫出活生生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呼吸、感覺和受苦受難.在這一時期,他畫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吶喊》.畫面表現的是一個形似成形嬰兒的小人張著口從橋上跑來,遠景是海灣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滾動著的血紅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顫和恐怖,彷彿整個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後來在談及此畫時說:"我和兩個朋友一起走著,夕陽西沉,天空變得像血一樣紅,我忽然無精打采,極度疲倦地止住腳步,黝黑色的海峽和道路顯示著血與火一樣的光舌.朋友走著,我卻一個人停在那裡因不安而顫抖著,我感到了自然強烈的吶喊."
蒙克的《吶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樣,都是通過自身體驗才畫出的,他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他所表達的只是有關他自己的憂郁和不安.這就是他的創作的原動力所在.蒙克正是通過創作才打開了自己幽閉著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覺中泄露了自己無意識的情感,使內心產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夢能使緊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一樣,通過藝術來表達情感可以使他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倘若不是通過大量的創作來表達自己,那他也許早就像其妹妹一樣過早地精神崩潰了.
不幸的是,蒙克還是在1908年精神分裂了.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徹底的解脫.從丹麥的哥本哈根接受治療回到挪威後,他仍能以很高的熱情堅持創作,他為奧斯陸大學講演廳創作熱力四射的巨大壁畫《太陽》,也畫了一些諸如《掃雪回家》和《工人回家》等純朴自然的畫作,但他作品所表達的東西與發病前徹底不同了,作品變得明亮、寧靜而富哲理.這就是美術史學家們所稱的"第二時期".從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蒙克內心的痛苦和沖突已經被釋放得無影無蹤了。
米開朗基羅(1475-1564)是文藝復興義大利藝壇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六歲時喪母,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的家裡,因此從小就對雕塑發生興趣。父親送他進拉丁文與希臘文學校學習,但是他學畫畫,父親訓斥也無用,十三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畫室學畫;1489年轉到另一個畫家學雕塑。後來當上美術學校的學生兼助手。那裡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人文主義學者集中的地方。在那裡幹了十四年,在思想和藝術上被培養成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使他離開佛羅倫薩到羅馬。二十四歲作為雕塑家開始從事創作,製作了著名的<<大衛>>(雕塑)和<<聖家族>>(壁畫),又為教皇在梵蒂岡的西斯廷小教堂畫壁畫,用了四年時間憑一個人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了三百四十三人,對於如此宏大的工程,找來一些人作助手,最後中意的只有一個調制顏料干雜活的,繪畫都由他自己動手。米開朗基羅畫的這些巨人充滿超人力量,善於表現豐富的運動,並達到戲劇性高潮。人們從中感受到的是對人類的庄嚴頌歌。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專稿建築。他的作品雄壯宏偉,因此他所畫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氣質。一生未婚,純講精神而不涉及肉體。他在孤獨中奮戰了一生。
Ⅵ 藝術家的名言名句
有關藝術家的名言名句
1、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奮斗。
——宗白華
2、缺乏盛情的藝術家好似沒有顏料的畫家。
——巴里
3、我們的藝術應當比現實站更高,應當使人不脫離現實又高於現實。
——高爾基
4、畫家在畫室的門上應該大書:「室內有一雙眼睛,為不幸的人灑同情之淚。」——賀拉斯
5、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愛因斯坦
6、美術一旦脫離了真實,即使不滅亡,也會變得荒誕。
——托·卡萊爾
7、音樂是人生的藝術。
—— 施特勞斯
8、偉大的藝術品不像生活那樣令人失望,它們並不像生活那樣總是在一開始就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
——馬塞爾·普魯斯特
9、藝術是人類的天性。——伯克
10、尋門而入,破門而出。
—— 許麟廬
11、藝術遠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沒有藝術,生活就非常貧乏了。
——非洲
12、經典是這樣一種著作——它不斷引生批判它的種種論說的雲朵,而又不停地將其擺脫,它永遠不會完結它所要敘說的東西。
—— 卡爾維諾
13、電影應當給觀眾希望、感悟和好心情,因為要看絕望,觀眾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免費的。
—— 摩根·弗里曼
14、太生活化了也就沒有藝術了。
——愛獻生
15、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羅曼·羅蘭
16、藝術是高尚情操的宣洩。
—— 穆爾
17、藝術是發揚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沒有藝術。
—— 羅曼·羅蘭
18、藝術的成功在於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奧維德
19、任何美的藝術品都不可能沒有一點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卻一定能夠掩蓋這些小小的瑕疵。——迦迪那
20、藝術是活的科學。
—— 科克托
21、沒有思索和悲哀,就不會有文學。
——魯迅、科學家不創造任何東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現成的隱藏著的真實,藝術家創造真實的`類似物。——岡察洛夫
22、藝術與科學既不同而又互相關聯;它們在審美的方面交會。
——克羅齊
23、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 齊白石
24、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
——林語堂
25、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
——列夫·托爾斯泰
26、藝術屬於古老的世界,科學屬於現代的世界。
—— 迪斯雷利
27、向生活和習俗里去找真正的範本,並且從那裡吸收忠於生活的語言。
——賀拉斯
28、一切藝術、宗教都不過是自然的附屬物。
——亞里士多德
29、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 (法)羅曼。
羅蘭
30、藝術或有謬誤,自然卻永不犯錯。
—— (英)德萊敦
31、笨拙的藝術家永遠載別人的眼鏡。——羅丹
32、非出自情意的藝術,大概不能說是真正的藝術。
——德國
33、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系,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歌 德
34、藝術使自然更完美。
—— 雷諾茲
Ⅶ 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意思是指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7)美術家而擴展閱讀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
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成果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
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
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同時,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理性,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
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理性認識的外化和彰顯。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
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理性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有機統一。
Ⅷ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家
岩姐覺得復真正的藝術制家必須滿足以下這幾個條件。
首先就是有職業操守,堅持職業道德,這一點很重要,既然稱之為「藝術家」就應該有大家風范,就應該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能夠堅持職業道德,有些人雖然長得好,學歷也夠,也算是專業的藝術畢業,但是卻沒有職業操守,不遵守職業道德,這樣的人,即便再有才華,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家。

第二,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比如歌唱家,唱歌的功底要有,關於聲樂方面的知識和內容要具備,並且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和造詣,不然的話,就很難算是藝術家,只能算是藝術從業者而已。
第三,真正的藝術家還需要取得過很大的成績,有重大的貢獻,不管是對藝術本身的進步,還是對社會大眾的影響,亦或者提高到更高層次,對於國家和民族有傑出貢獻,這樣的藝術從業者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