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其人文言文翻譯
A. 文言文翻譯,關於李白的,謝謝.
父親伯禽在貞觀八年去世(因為伯禽是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沒有做官的「士」內,按《容禮·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我本來有一個哥哥,12歲的時候外出不知去向。父親活著的時候沒有官職,死了的時候還是草民一個;有哥哥卻不能庇護我們,所以我們屬於天下的窮人。沒有桑樹供我們自己養蠶,並非我們不願意自己來織布;沒有田地來自食其力,並非我們不想知道莊稼長什麼樣子;何況婦女本來就不能勝任這些農活,布裙粗糙的糧食,又能靠什麼來滿足呢?嫁給了農夫,不過是為了免於餓死罷了,這么長時間不敢讓縣令大人你知道,是因為擔心辱沒了祖先。鄉鄰逼迫的緊,只好忍受著恥辱來告訴你。」
B. 翻譯文言文 李白自敘
我是隴西平民,流落於楚漢。十五歲時愛好劍術,謁見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文回章成就,拜見答了很多卿相顯貴。雖然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於萬人。王公大人都贊許我有氣概,講道義。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跡,怎敢不盡情向您表露呢?
C. 《李白》這篇文言文的翻譯誰有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為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李白雲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街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台,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賓士,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採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卧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並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裡。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D. 謫仙人李白 翻譯
一、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
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
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為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雲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台,高力士幫著脫靴。
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賓士,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
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採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卧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
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並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裡。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二、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
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卧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三、出處
《唐才子傳》·《李白傳》

(4)李白其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唐才子傳》是記載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的匯編集。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采資料,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
李白傳是《唐才子傳》的篇目,篇目介紹了李白的生平起伏。講述了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的內容。
二、作品賞析
辛氏雖為眾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采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鑒辨,史實的疏誤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采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啟發性。
三、作者簡介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
E. 李白傳(李白字太白)閱讀翻譯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
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
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卧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
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
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
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
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
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為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
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雲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
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台,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賓士,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
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採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
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卧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
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並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
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裡。
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出處:《唐才子傳》
作者:元代文學家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5)李白其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F. 詩仙李白 古文翻譯
李白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詞,亟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專召入,以水灑面屬,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將戶,竟日沉飲。
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們在酒館里喝醉。唐玄宗譜寫了樂曲,想要填上新詞,馬上讓人去召李白,李白已經在酒館里醉倒了。召來後,用涼水灑到李白的臉上,就讓他立刻拿起筆,不一會李白寫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贊賞。李白在宮殿上沉醉,伸出腳讓高力士為他脫去靴子,高力士怨恨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遠,李白於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飲沉醉。
G. 文言文"詩仙李白"的譯文 急需!!!
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們在酒館里喝醉。唐玄宗譜寫了樂曲,想要填上新版詞,馬上讓人去召權李白,李白已經在酒館里醉倒了。召來後,用涼水灑到李白的臉上,就讓他立刻拿起筆,不一會李白寫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贊賞。李白在宮殿上沉醉,伸出腳讓高力士為他脫去靴子,高力士怨恨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遠,李白於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飲沉醉。
H. 古文 詩仙李白的翻譯
詩仙李復白
李白嗜酒,日制與飲徒醉於酒肆①。唐玄宗度曲②,欲作新詞,亟③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④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⑤脫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將戶,竟日沉飲。
注釋:
①肆:店鋪。②度曲:譜寫樂曲。③亟:馬上。④秉:拿。⑤高力士:唐玄宗時最有勢力的宦官。
解釋
嗜( ) 徒( ) 引( ) 竟日( )
從上文看李白的品性有三個特點: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嗜:愛好,特別喜歡
徒:徒黨,同一類的人
引:伸,此指伸腳
竟日:整日
A;豪放不羈B:高傲C:清高
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帝頗嘉之__________
由是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皇上相當稱許他;因為這個原因(高力士想法)把他趕走了。
2.狂放,高才,虛無(竟日沉飲)
I. 新唐書 李白傳古文原文及翻譯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第九代孫。他的祖先於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705—707)初年,他的父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於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誕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而取其字為太白。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於岷山。當時所在州郡以有道科舉薦他,他沒有應舉。蘇廷頁為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異,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點學問,便可以同漢代的司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歡縱橫家的那一套術數,學擊劍,想當個游俠之士,輕財好施。後來,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東濟寧),和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於徂來山,成日酣飲沉醉,當時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南遊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和吳筠友善。吳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長安。李白在長安,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的詩文,感嘆地說:「您,是個天上貶下人間的仙人啊。」並在玄宗面前說起,玄宗於是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論當代的大事,獻上一篇賦頌。玄宗皇帝賜李白吃的東西,並親自為他調羹,下詔命他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還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聽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詞,於是召李白入宮,而李白已經醉倒,左右侍從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筆給他,他提起筆一揮而就,下筆成文,詞章婉轉華麗,意精旨切,一氣呵成,不留餘思。玄宗皇帝愛他的才華,幾次召見宴請。李白曾經陪玄宗皇帝飲酒,醉了,讓高力士為他脫鞋。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當替李白脫鞋,深以為恥,於是挑剔他詩中的毛病,並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玄宗皇帝想讓李白當官,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親近所容忍,愈加桀驁不群,放盪不羈,和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酒中八仙人」。李白懇求引退還山,玄宗皇帝也就賜給他金帛,讓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於四方,曾經於夜間借著月色,和崔宗之乘船從採石磯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身上穿著皇帝所賜宮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亂,李白輾轉於宿松(今屬安徽)和匡廬(今江西廬山)之間。永王李王
J. 李白少有逸才 文言文翻譯
原文出自《舊唐書·李白傳》的內容。即: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筠征赴闕,薦之於朝,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揚州謁見,遂辟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死於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
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的人。年輕時就有超群的才幹,志向宏大,氣質豪放,俊逸瀟灑有超越塵世的心願。父親作任城縣尉,於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輕時同魯中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文士隱居在徂徠山,盡情地吟詩飲酒,當時被稱為「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游學到了會稽,同道土吳筠隱居到剡中。吳筠被徵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薦給朝廷,與吳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愛飲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樂府新詞,急切地召見李白、李白卻已經醉卧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宮),用冷水澆他的臉,馬上命令寫詩,不一會兒,(李白)就寫成十餘首,皇帝非常嘉許他。(李白)曾經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腳來命令高力士(給他)脫靴子,因此被斥責離開(長安)。於是,(李白)浪跡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當時侍御史崔宗之被貶官到金陵,與李白吟詩飲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經在月夜乘船,從採石直達金陵,他身穿宮中錦袍,在船里顧盼自雄,談笑自如,好象身邊沒有別人似的。當初賀知章見到李白,贊賞地稱他:「這是天上貶滴(人間)的仙人啊!」安祿山作亂,玄宗駕臨西蜀,在途中讓永王李璘當了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見(永王),於是被召為從事。永王陰謀作亂,兵馬被擊敗,李白連坐被遠放夜郎。後來遇上大赦才得以放還,最後因飲酒過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當時社會上傳播。
又「李白少有逸才」是主謂句,其中:少,形容詞,年幼,年輕。例如:《戰國策·齊策》:寡人少。注:「少,小也。」;逸才,指出眾的才能。例如: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四》:「益州刺史因奏王襃有逸才,能為文。」。
所以原文「李白少有逸才」的大意是:李白年輕時就有超群的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