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字的文言文
1. 包含 創壹 兩個字的文言文或者詩詞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白居易
東道常為主,南亭別待賓。規模何日創?景緻一時新。
木蘭花/玉樓春 晁補之
小樓新創堪臨遠。一帶寒山都入眼。人間應未覺春歸,樓上已先變柳眼。
風威自與微陽戰。雪意不遮殘臘換。少須文棟燕雙回,來看東城花一片。
念奴嬌 程大昌
海角懷人,長誤喜、籟籟敲簾風竹。命駕翩然,誰信道、不怕溪山回曲。榻拂凝塵,香籠清宴,塵柄從揮玉。好音聞耳,慰心何啻跫足。
猶記一桂專秋,創開殊選,倒峽餘詞力。往事茫茫十換歲,卻共天涯醽醁。已分成翁,翹觀賜帶,上擁通仙錄。休貪泉石,賢台聞用金築。
別蔡十四著作 杜甫
賈生慟哭後,寥落無其人。安知蔡夫子,高義邁等倫。
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流涕灑丹極,萬乘為酸辛。
天地則創痍,朝廷當正臣。異才復間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見知己,別顏始一伸。主人薨城府,扶櫬歸咸秦。
巴道此相逢,會我病江濱。憶念鳳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願子意陳。稍令社稷安,自契魚水親。
我雖消渴甚,敢忘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復睹耕桑民。
積水駕三峽,浮龍倚長津。揚舲洪濤間,仗子濟物身。
鞍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貧。
窮谷無粟帛,使者來相因。若憑南轅吏,書札到天垠。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蘇軾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曾獨往,何有解作掛猿枝。
2. 苛政猛於虎 文言文試題答案
:極傷心。 (2)式:同「軾」,車前的橫木,供乘車時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親。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對學生的稱呼。 (8)識():同「志」,記住。 (9)去:離開。 (10)於:比
孔子路過泰山旁邊,見到一個婦女在墳墓前哭得很傷心。孔子用手扶著車的扶手側耳聽。他讓子路前去詢問,(子路)說:「(聽見)您的哭聲,好像著實有許多傷心的事。」婦女於是說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兒子又死於虎口。」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女回答說:「這里沒有苛政。」孔子對子路說:「子路要記住,苛政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寧與老虎為伴,死於虎口,也不願去接受暴虐者的統治,用反襯的方法烘托出社會政治的殘暴專橫,不堪忍受。這種水深火熱 的狀況也許有點誇張,但卻道出了一種現實:人類社會有時比獸類社會還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時比食人野獸還要殘忍。 個人是無力反抗比野獸還要兇殘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樣的聖人,也只有哀嘆的份兒。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烏鴉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於野獸為伍,寧為野獸腹中餐,不願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殘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到人性的丑惡和兇殘,看到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據說,人是最怕照鏡子的。當人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實面目時,會被嚇得魂不附體。不知道我們從鏡子中看到「苛政猛於虎也」之時,會不會嚇得魂不附體?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使:讓 ②然:是的 ③識:同「志」,記住 ④下列三句話中「於」的意思依次分別是:在、被、比 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昔者吾舅死於虎 苛政猛於虎也 2.翻譯: ①吾夫又死焉 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 ②何為不去也 (你)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反動統治者的苛刻統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殘可怕,即苛政猛於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