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為的意思
A. 文言文中為有幾種意思
①<動>做;干。《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②<動>發明;製造;製作。《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③<動>作為;當作。《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④<動>成為;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⑤<動>是。《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⑥<動>治;治理。《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⑦<動>寫;題。《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⑧<動>以為;認為。《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⑨<動>叫做;稱做。《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⑩<動>對待。《鴻門宴》:「君王為人不忍。」
⑾<動>算作;算是。《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⑿<動>擔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⒀<動>對付。《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動。《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⒂<連>如果;假如。《戰國策·秦策》:「秦為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用;用葯尾,表示感嘆或疑問。《蘇武》:「何以汝為見?」《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wèi
①<介>給;替。《庖丁解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②<介>向;對。《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
③<介>因為。《答司馬諫議書》:「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④<介>為了。《史記·貨殖列傳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⑤<介>被。《過秦論》:「身死人手,為天下,何也。」
⑥<介>在……的時候。《晏子使楚》:「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B. 文言文中為的意思有哪些
1)成為,變成。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2)做。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3)作為,當作。例: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②何以為計?
(4)是。例: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
(5)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處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8)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
(10)將來,將。例: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12)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①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15)對,向。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③為之奈何?
(16)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17)則「於」,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C.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做;干。
《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
2、發明;製造;製作。
《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譯文: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板。
3、作為;當作。
《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譯文: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做城牆,用木片當做守城器械。
4、成為;變成。
《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譯文: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5、是。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譯文:對於皇宮的內臣和朝廷的外臣一視同仁。
6、治;治理。
《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譯文: 哪裡有治理天下,(已經)危急到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驚的呢?
7、寫;題。
《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譯文: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8、以為;認為。
《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譯文:認為 我私下裡覺得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9、叫做;稱做。
《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譯文:國號叫做張大楚國。
10、算作;算是。
《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譯文:秦國無禮,並沒有施捨給我們好處。
D. 文言文以……為……的意思
這個要看具體的句子,比如「以天下為己任「中就是」把。。。作為。。。「;再如」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是認為的意思,你可以把具體的語境拿出來分析一下。
E. 古文…為所…的意思
「…為所…」其實是「……為……所……」的省略格式。因為文言文中「為」專的賓語常屬省略。(「……為……所……」是古文表示被動的最常見的肌發冠菏攉孤圭酞氦喀句式。)
例如: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舌頭剛一吐出來,兩只小蟲就都被(它)吞下了
。
又如:
「若屬皆且為所虜。」
--你們都要被(他)俘虜了。
F. 文言文中 為 的所有意思
1、他,她,它(們)。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話)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們,指齊軍)⑤我見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2、的。例:①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4、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後一個「之」)②郯子之,其賢不及孔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5、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6、我。例:①君將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7、調整音節,無實義。例: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後一個之)
8、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②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9、作定語後置的標志。例:①雲之崔嵬。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然後驅而之善。
G. 文言文中的「為」都有什麼意思
大概是以下這些意思吧:
(1)成為,變成。例: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2)做。例: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3)作為,當作。例: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②何以為計?
(4)是。例: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
(5)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6)被。例:①周年處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②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8)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9)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
(10)將來,將。例:①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②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11)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動哉!
(12)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
(13)為了。例:①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14)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15)對,向。例: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為天下唱,宜多應者。③為之奈何?
(16)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17)則「於」,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H. 文言文中「為」的所有解釋
為
釋義 wéi
①<動>做;干。《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之,則難者亦易矣。」
②<動>發明回;製造答;製作。《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活板。」
③<動>作為;當作。《公輸》:「子墨子解帶~城,以牒~械。」
④<動>成為;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殤子矣。」
⑤<動>是。《出師表》:「宮中府中,俱~一體。」
⑥<動>治;治理。《論積貯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⑦<動>寫;題。《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其名。」
⑧<動>以為;認為。《鴻門宴》:「竊~大王不取也。」
⑨<動>叫做;稱做。《陳涉世家》:「號~張楚。」
⑩<動>對待。《鴻門宴》:「君王~人不忍。」
⑾<動>算作;算是。《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
⑿<動>擔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相。」
⒀<動>對付。《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動。《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宋國笑。」
⒂<連>如果;假如。《戰國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用;用葯尾,表示感嘆或疑問。《蘇武》:「何以汝~見?」《鴻門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魚肉。」
I. 文言文中為是什麼意思
為
1、介詞。
(1)表被動,讀作wéi,相當於「被」,常和「所」組合。
例1.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例2.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例3.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2)表動作行為的替代,讀作wèi,相當於「給」「替」。
例4.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3)表動作行為的對象,讀作wèi,相當於「對」「向」。
例5.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後》)
(4)表動作行為的原因,讀作wèi,相當於「因為」「由於」。
例6.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5)表動作行為的目的,讀作wèi,相當於「為了」。
例7.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2.助詞,用於句尾,表疑問語氣,前面一般有疑問代詞呼應。讀作wéi。
例8.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