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形體字

美術形體字

發布時間: 2020-12-06 03:04:19

Ⅰ 我是美術生,形體畫得總是不對,如何將畫形體的水平提高

你畫的方法對不?你應該從整體來畫,眼觀四面,在一方面有時間多看看美術理論知識的書,看視頻,觀察自已和周圍人的形體結構。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練,熟才能生巧

Ⅱ 美術形體美包括

指構成事物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色彩、形狀、線條、聲音等)及其組合規律(如整齊一律、節奏與韻律等)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 形式美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審美對象。它與美的形式之間有質的區別。美的形式是體現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質內容的那種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形式。形式美與美的形式之間的重大區別表現在:首先,它們所體現的內容不同。美的形式所體現的是它所表現的那種事物本身的美的內容,是確定的、個別的、特定的、具體的,並且美的形式與其內容的關系是對立統一,不可分離的。而形式美則不然,形式美所體現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內容,它與美的形式所要表現的那種事物美的內容是相脫離的,而單獨呈現出形式所蘊有的朦朧、寬泛的意味。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機統一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觀形態,而不是獨立的審美對象。形式美是獨立存在的審美對象,具有獨立的審美特性。 形式美的構成因素一般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之間的組合規律,或稱構成規律、形式美法則。 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主要是色彩、形狀、線條、聲音等。色彩的物理本質是波長不同的光,人的視覺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長在390—770毫微米之間的電磁波。各種物體因吸收和反射光的電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現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十分復雜的色彩現象。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純度屬性,又有色性差異。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屬性,形成色彩美。如紅色通常顯得熱烈奔放,活潑熱情,興奮振作;藍色顯得寧謐、沉重、悒鬱、悲哀;綠色顯得冷靜、平穩、清爽;白色顯得純凈、潔白、素雅、哀怨;黃色顯得明亮、歡樂等。形狀和線條作為構成事物空間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極富特色的情感表現性。如直線具有力量、穩定、生氣、堅硬的意味;曲線具有柔和、流暢、輕婉、優美的意味;折線具有柔和、突然、轉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執、剛勁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穩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傾危、動盪、不安等意味;圓形具有柔和、完滿、封閉等意味。聲音本是物體運動產生的音響,其物理屬性是振動。它的高低、強弱、快慢等有規律的變化,也可以顯示某種意味。如高音激昂高亢,低音凝重深沉,強音振奮進取,輕音柔和親切等。把色彩、線條、形體、聲音按照一定的構成規律組合起來,就形成色彩美、線條美、形體美、聲音美等形式美。 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組合規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則主要有齊一與參差、對稱與平衡、比例與尺度、黃金分割律、主從與重點、過渡與照應、穩定與輕巧、節奏與韻律、滲透與層次、質感與肌理、調和與對比、多樣與統一等。這些規律是人類在創造美的活動中不斷地熟悉和掌握各種感性質料因素的特性,並對形式因素之間的聯系進行抽象、概括而總結出來的。 形式美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但它決非純粹自然的事物。它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表現這樣或那樣的某種朦朧的意味和人類情感觀念,是因為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社會實踐和歷史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包括心理、觀念、情緒向形式的歷史積淀。經過歷史積淀的形式美,就成為一種植根於人類社會實踐的「有意味的形式」。社會實踐的歷史積淀使形式所涵蓋的社會生活內容漸漸凝結在構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及其組合規律上,事物的形式或美的形式就演變為獨立存在的形式美。失去了具體社會內容制約的形式美,比其他形態的美更富於表現性、裝飾性、抽象性、單純性和象徵性。在人類的歷史上,在社會、自然、藝術、科學的各種領域中,普遍存在著美;雖然它們的表現形態,狀貌、特徵都不相同,但是,美的本質卻是同一的。 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形式,它指創作者所想表現的真、善的內容;而另一種是外在形式,它與內容不直接相聯系,指內在形式的感性外觀形態(如材質、線條、色彩、氣味、形狀等等)。 人類可以用肉眼觀看到的美的對象,通常在外型上具有一定的特徵;例如:均衡、對稱、比例、節奏、韻律、變化、一致等等。 形式美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變而來;其中包含著具體的社會內容的,經過長期重復、仿製,使原有的具體社會內容逐漸泛化成為某種觀念內容,而美的外在形式即由此長期的過程,演變為一種規范化的形式,成為獨立審美的對象。 這個長期的內容向形式積淀的過程中,包括心理、觀念、情緒諸多因素的沉澱。因此,紅色表熱烈,直線表剛硬等等的意識,歸根究底非來自心理的沉澱,而是社會內容的累積實踐。 美的外在形式雖然與美的內容不直接相關聯,卻總是體現著某種內容、意味;離開美的一定內容,它也就不是美的外在形式。 除此之外,形式美也有一定的內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種意義,如紅色表示熱烈,綠色與安靜,白色表純潔;直線表堅硬,曲線表流動;方形表剛勁,圓形表柔和;整齊表秩序,均衡表穩定,變化表活潑。 形式美與美的外在形式也有不同;形式美是獨立的審美對象,而美的外在形式不是獨立的審美對象;形式美包含的意義、意味,總是概括的普泛的,而美的外在形式所體現的意義、意味,總是與特定的內容相聯系的。具體來說,形式美是單純就形式本身來看,而美的外在形式是必須結合美的對象內容來看的。 形式美:美的一種范疇。即指客觀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觀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結構形式。形式美是人類的獨特發現和創造之一。原始先民們,把動物的牙齒串起來掛歷在脖子上,開始只是作為一種勇敢,有力或乞求神靈賜於力量的標志。久而久之,這種形式漸漸脫離出奇制勝來的實用內容,成為心理上的沉澱。當人再看到它時就產生了一和非實用的愉快情感,即形式美感。這個從實用向審美的轉化就是形式美的產生過程。形式美感與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人的這些形式感一經形成,又成了對形式美進行審美聯社的依據,人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有繼承性,共同性,也有時代,民族的差異性,它總是隨著社會生活不斷地演變面產生新的發展和變化。從古希臘時期,人們就開始注重對形式美聯社的研究和探討,並歸納和總結了許多關於形式美的法則,如均衡,對稱,比例,對比,節奏,參差,和諧,多樣統一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樣統一。一個形式的美與不美,往往看它是否能把眾多的形式因素恰當地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式美是藝術創造追求的目標之一。它在作品中往往具有獨立的作用。有些抽象性藝術結構(如建築,工藝設計等),總是以特定的形式美為主要原則的。但形式只有和相應的精神內容相結合才會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因此,形式美只有不僅作為目的,也作為手段時,它的本質才會得到充分體現。

Ⅲ 琴棋書畫的形體美術字什麼

我發張截圖,請看:

Ⅳ 美術繪畫中什麼叫做形體

指的是所繪畫的人物、靜物、雕像等的外部形態及它們的結構方式

Ⅳ 王源用美術形體字怎麼寫,還要塗顏色!

王源美術形體字

Ⅵ 美術中的形體與形狀分別是什麼

「形狀」(Shape)一般是指平面的形,限於二次元的形,亦即是具有長度和寬度,形狀是由輪廓或界線所包圍的,如平常完的球,它的形狀是圓形,則圓形就是我們稱為的「形狀」. 形狀包括「幾何形狀」和「不規則形狀」.
「形態」(Form)與「形狀」「形體」都具有長度與寬度,但是形態還具有深度,是三度空間的形體.舉凡生活中手可以觸碰到的實體都屬於形態的范疇,然而形態亦分為「幾何形態」和「不規則形態」兩種.

Ⅶ 美術老師讓練習形體是什麼意思

你們的美術老師讓你練習形體的原因就是可能感覺你的身材比較好,但是缺乏正規的訓練,所以他讓你進行正規的訓練以後就可以當人體模特兒,或者是做平面模特。

Ⅷ 怎麼練習美術對於形體和色彩還有結構理解的意識

我跟你一來樣,也是高三才開始自學的 不過我當時練習的時候不會浮躁~~最起碼的是你要能坐住,你也說了有壓力,就更要潛心去畫,只有抱著把一幅畫畫好而不是畫完的態度去練習才能理解,剛開始學的時候就不要按照考試時間花,你甚至可以一天畫一張,重要的是每一張都比上一張好 考美術本來就是高考的捷徑,但是美術本身沒有捷徑,只有用心,用時間去畫才能進步。結構,造型是一個長期經驗積累的過程,不是憑誰一句話就能點通你的。多看老師作范畫,用相機拍,最好是視頻錄下來,然後自己臨摹,畫的過程中仔細回憶老師的作畫過程(要細微到每一筆,然後想他為什麼畫這一筆),因為你要應付考試照搬老師的方法至少可以少走彎路。 等到了10月份就要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來畫來了,這段時間基本以寫生為主,還有我覺得素描是個很需要基礎的專業,你可以在保證素描能考60分以上的基礎上,多花功夫在色彩和速寫上。 我只學了3個月不到,比你時間更少,我都過了,相信你也一定能 加油!

Ⅸ 在塑造美術形象的藝術語言中,線條、形體、明暗色調屬於美術的( )。

C.表現手段..這是正確答案...相信我.我是學美術的....

原題是這樣的:在塑造美術形回象的藝術語言中,線條、形體答、明暗色調屬於美術的( C ) ,而誇張、變形、對比,寓意、象徵、抽象則是指( A )。
a、 藝術手法 b 、表現形式 c、 表現手段 d、 藝術規律

Ⅹ 這個是什麼字體,幫忙!!!!!!!!!

這是美術字哦······
美術字(拼音:měi shù zì),是經過加工、美化、裝飾而成的文字。也就是說,是一種運用裝飾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種書寫藝術,是藝術加工的實用 字體。字體整齊、 醒目、美觀、易認,是開展宣傳、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橫幅標語、黑板報、牆報、會場布置、展覽會,以及商品包裝和裝潢,各類廣告、報刊雜志和書籍的裝帖上等都離不開美術字。美術字的四個基本要素構圖、圖畫、美術字、色彩是裝潢藝術設計的四個基本要素。
這四個要素,好像「四重奏」中的四把「小提琴」,都演奏著美妙動聽的旋律,地位同等重要。如果都想把自己的聲音提高,勢必搭配不當,出現跑調現象,聽眾就會聽見刺耳的雜音,失去美感。所以,必須使之巧妙的配合,才能演奏出優美、動聽、和諧的音樂。 美術字的種類:
1、從國度上來分
可分為中文美術字和外文美術字。
2、從用途上來分
可分為印刷活體、書籍裝幀、環境布置、黑板報、牆報、商業美術、廣告、商標等。
3、從形式上來分
可分為平面美術字和立體美術字;或寫實美術字和寫意美術字。
4、從字體上來分
可分為宋體、黑體、變體三大類。
美術字的發展過程
人們要關注美術字,了解美術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漢字以及漢字及美術字的來歷。
人類在有語言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文字。什麼是文字?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它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幾個演變階段。
甲骨文
1899年在河南安陽發現龜甲和獸骨上葯鋪最早的商代「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從中可以看出,它起源於圖畫,並可以在商代以前還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兩者合稱「甲金文」。其中,有一些文字與圖畫一樣,我們叫它象形字,十分生動。例如,日、月、山、水、草、木、魚、鳥(示範略)。(古代西方埃及、希臘等國家的文字也是由「圖畫文字--大寫字母時代--小寫字母時代」發展而來的。例如,A是由牛頭發展而來,B是由院子發展而來,K是由草葉發展而來,M由水發展而來,O是由眼發展而來,N是由蛇發展而來,R是由人頭發展而來。。。。。。)。
石鼓文
後來中國文字又經歷了「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屬於周代的文字。再後來,在漢代流傳的古字書和在牆壁上刻的字,都是古文字,統稱「大篆」。大篆的發展與原來的甲骨文相比,一是線條化,均勻柔和,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趨於整齊,逐漸離開圖畫原形,打下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廢止了與秦文不統一的文字,經過李斯等人的收集、整理、簡化,產生了統一的文字---小篆。小篆與大專相比,形體簡化了,並把線條化、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看上去整齊協調,十分美觀,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示範略)
小篆較大篆有進步,但也有其缺點,那就是用刀刻和用筆寫都不方便。所以,幾乎同時也產生了向兩邊撐開的、成為扁方形的一種文字---隸書。古隸書是由小篆向今隸書過渡的字體,也是古文字向今文字過渡的橋梁。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而有稜角的橫、直、點、撇、挑、捺、勾等筆畫,這樣用筆書寫就方便多了。例如,「田」字用小篆寫,外面一個圓加裡面一個十字,圓形很難寫,古隸書成為平直、方正的「田」字就好寫多了。隸書的出現,同時也放棄了小篆隨實物畫出來的象形字形體,使秦朝以前的「象形兼表義」的文字轉變為「表義兼表音」的文字,並開始定型了這以後二千年老的漢字形體。「古隸」發展到漢代,在平直有稜角的基礎上,形成了了公整美觀、有波勢挑法的「今隸」,它比古隸更發揮了毛筆書寫的特點,形成更成熟美觀的字體。由於她的撇捺兩個筆畫向兩邊分散,象個「八」字,所以又叫「八分書」(東漢的王次仲較為著名)。
正書楷書
真書也叫正書、楷書。西漢時開始萌芽,東漢未成熟,魏以後大盛起來。真書是從今隸直接演變而來,形體結構區別不大,只是用筆方法不同:今隸筆畫波勢挑法,真書筆畫平穩;今隸形體結構平直方正,呈八自形的扁方形,而真書為永字形的正方形;今隸字勢向外擴張,而真書向里集中,形成了今天的漢字形體。三國時期的幾個真書家還帶有隸書的風格,後來東晉的真書家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等人完全擺脫了隸書的風格。
印刷字體
到了唐宋時期,經濟發達,文字上也出現了「黃金時代」。特別是十一世紀中葉,畢升發明了「印刷術」(活字印刷)被人們稱為「文明之母」。當時的佛經、歷書和其他印刷品大為流行,後來先後傳入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埃及以及歐洲。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初步的「橫輕直重,閱讀醒目」的印刷字體。北宋時期雕版印書通用的「結構方正、均勻」的印刷字體,人們稱為「宋體字」。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
宋體字
到了明代,又從宋體字演變為「橫輕直重,字形方正」的明體字(如,官職銜牌、燈籠、告示私人地界勒石、祠堂神主牌等都採用此字體)。由於這種字體橫平豎直,易於雕刻,且傾慕,易閱讀,故廣泛使用。直到今天,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種印刷字體,仍稱「宋體字」也叫「鉛體字」。後來,人們逐步用毛筆仿寫宋體字,便出現了仿宋體,也有人稱仿宋為「新宋」,原來的鉛字體為「老宋」。
草書
草書是快速書寫和不斷簡化而自然產生的。每種字體都有在民間產生應用的草書,它包括篆草、隸草(古隸草書)、章草(今隸草書)、今草和狂草(都是真書的草書)。從隸草到章草書寫較快,容易認識,使用價值較高;今草比較潦草,產生了上下字相連、筆畫相連,就不容易辨認;狂草更是一點一畫都是字,失掉了文字的閱讀價值,成為只供欣賞的藝術品。
行書
行書是漢代末年介於真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真書寫快了,象人走路似的連續不停的走就成了行書)。「真書如立,行書如行」,它一方面受今草「快速流暢」書寫的啟發,又彌補了今草不易閱讀的缺點;另一方面,它追隨了真書的「工整形體」,而補救了它不能快寫的特點,直到今天它是既能快寫又能認識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字體。歷史上最早的行書家是劉德升,最著名的是王曦之。
綜上所述,漢字的發展,從形體來看,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這樣一個發展的歷史。它還可以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個時代。古文字時代包含大篆和小篆;從古文字向今文字過渡時代是古隸;今文字時代包含今隸書、真書和經過簡化的現代漢字。
那麼,兩個時代的幾種文字從藝術特徵上有什麼特徵呢?我認為:大篆寫實有力,粗獷豪放;小篆均圓柔軟,結構嚴謹;隸書端莊古雅,發揮了毛筆書寫特點;真書工整秀麗,進一步發揮了毛筆應用的長處;行書活潑歡暢,氣脈相通;草書風馳電激,結構緊湊。同時,在書寫中各個書法家又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作為美術字,是一種運用裝飾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種書寫藝術。早在漢代,著名文學家許鎮把字體分為六種,其中「鳥蟲字」就是古文字時代的美術字。這充分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能寫出形體優美、姿態百出的美術字了。例如,鳥書、鳳尾書等等。另外,還有一些民間流行的應用美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仍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如,雙喜字等。這些古代美術字,豐富了我國書法藝術的寶庫,是藝術領域中的一宗可貴的遺產,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希望有幫助·······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