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汲守信文言文翻譯
㈠ 郭伋守信的翻譯誰有啊
我國漢代光武帝時期,有一人叫郭伋,字 細侯,扶風茂陵人(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 )。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為人十分講 究信用,做事多次獲得成功,頗受當時人 的稱贊。他做並州牧時,到任不久巡行部 屬,到西河郡美稷縣(故城在今內蒙古准 格爾旗之北),有幾百兒童,各騎著竹馬 ,在道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 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 到,很高興,所以來歡迎。」郭伋辭讓致 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送到城郭外 ,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叫別駕 從事(官名,類似於今天的隨行秘書)計 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原定 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於是 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時期才進城。 郭伋就是這樣說到做到,處事賞罰分明, 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 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郭 汲在並州任職時,一次下去察,途經美稷 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 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 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麼呀?」孩子們 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 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 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 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 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由於事情辦得 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 一天,但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 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 入城。
㈡ 郭汲守信文言文翻譯
漢朝的郭伋,字細侯,是茂陵人。他官拜並州太守,一向廣施恩德。
有一次巡行部屬來到西河,有幾百個小孩,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行禮迎接。(小孩們)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回來的日期。巡視回來,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的日期才進城。
郭伋以太守這樣尊貴的身份,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可以說是做到了守信的極致啊。
原文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並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兒童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知。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恐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候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㈢ 郭伋守信文言文閱讀答案郭伋做了一件什麼事
有一次巡行部屬來到西河,有幾百個小孩,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行禮迎接。小孩們問內使君哪一天能回來容。郭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回來的日期。巡視回來,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的日期才進城。
郭伋以太守這樣尊貴的身份,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可以說是做到了守信的極致啊。
㈣ 郭伋守信的譯文
原文版本1: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並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童兒數百,各騎竹馬,迎拜於道。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計日告之。既還。先一日,伋恐違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與竹馬童兒道旁偶語,乃以不肯失信於兒童。先歸一日,寧止野亭以候期,可謂信之至矣。
翻譯:
漢朝的郭伋,字細侯,是茂陵人。他官拜並州太守,一向廣施恩德。有一次巡行部屬來到西河,有幾百個小孩,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行禮迎接。(小孩們)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回來的日期。巡視回來,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的日期才進城。 郭伋以太守這樣尊貴的身份,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可以說是做到了守信的極致啊。
原文版本2: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恐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翻譯:
郭伋剛擔任並州牧,首次出巡,到西河郡美稷縣,有幾百個兒童,各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從遠方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很高興,所以來迎接。」郭伋辭讓致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送到城郭外,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叫部下官吏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時期才進城。郭伋做人就是這樣說到做到。
㈤ 郭伋守信文言文閱讀答案郭伋做了一件什麼事
有一來次巡行部屬來到西河,有源幾百個小孩,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行禮迎接。小孩們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回來的日期。巡視回來,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的日期才進城。 郭伋以太守這樣尊貴的身份,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可以說是做到了守信的極致啊。
㈥ 郭汲守信的原文
郭伋守信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並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兒童版數百,各騎竹馬,道權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知。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恐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候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㈦ 文言文郭伋守信的聞和還是什麼意思
聞使君到聞:聽說
使君何日當還還:回來
原文:
郭汲守信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恐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選自范曄《後漢書·郭伋傳》)
譯文:
郭伋剛到任時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縣,有幾百兒童,各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很高興,所以來歡迎。」郭伋辭讓致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送到城郭外,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叫別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日期才進城。郭伋做人就是這樣說到做到。
㈧ 郭伋守信翻譯加答案
我國漢代光武帝時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官回至太中大夫。他做答官,為人十分講究信用,做事多次獲得成功,頗受當時人的稱贊。他做並州牧時,到任不久巡行部屬,到西河郡美稷縣(故城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之北),有幾百兒童,各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很高興,所以來歡迎。」郭伋辭讓致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送到城郭外,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叫別駕從事(官名,類似於今天的隨行秘書)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時期才進城。郭伋就是這樣說到做到,處事賞罰分明,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㈨ 在陳太丘與友期行和郭汲守信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無信」「無禮」二語為全篇核心,作者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方正第五內之一、元方答客
(原容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陳太丘(寔)和朋友相約外出,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玩,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來,已經走了。」朋友就大怒說:「真不是人啊!和人約好出去,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元方說:「你和我父親約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卻沒來,這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就是不懂禮貌。」朋友很慚愧,下車來握元方的手(想表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
㈩ 郭伋守信文言文翻譯,及為違信於諸兒於是什麼意思
伋恐違信來於諸兒: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自。
於: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於「向」、「對」。這里介入的對象是「諸兒」,對諸兒失信。
「於」的這種用法在文言文中極為普遍。例如,現代話說「對我沒什麼用」,文言文表述為「無益於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