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關於酒的文言文

關於酒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6 06:14:48

❶ 形容晚上喝酒的文言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❷ 古典喝酒風花雪月文言文詩詞

【原文】別董大二首(其一)高適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二首(其二)高適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注釋】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朴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作者簡介]1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作者簡介]2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董庭蘭董庭蘭(約695-765):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隴西人。董庭蘭早年曾從鳳州(今陝西境內)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並把其擅長的《胡笳》整理為琴譜,董庭蘭後來的聲望已超過了沈祝兩家,百年後,元稹在詩中仍贊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兩曲,相傳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譜中》收有他作的《頤真》一曲,據說此曲是他隱居山林,過著「寡慾養心,靜息養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如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並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詩中對他的出色琴技進行的詳盡生動的描述。董庭蘭編寫的譜集,當時的善贊大夫李翱為之作序。董庭蘭一生清貧,高適曾在詩中說他:「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薛易簡也說:「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在他六十歲以前,幾乎都是在其家鄉隴西山村中渡過的。天寶末年,,應宰相房琯之請,在其門下當過清客,為此曾遭到世人的誹議。董庭蘭的學生中,鄭宥聽覺敏銳,調弦「至切」,尤善沈聲、祝聲。另一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稱為「沈家祝家皆絕倒。」高適(700—765),盛唐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之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而已。」高適生平和創作可分四個時期:①開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作開始時期;②開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遊無成,為創作極盛時期;③天寶八載至十四載,側身下僚,從戎入幕,創作才能繼續得到發揮;④至德元載(756)後,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並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贊美不義戰爭、歧視少數民族的作品,如《李雲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贊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提倡輕徭薄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③諷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於安史亂後,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④詠懷詩,數量最多,思想內容比較復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而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友情和別意,或嚮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官貴人之作,並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時已享有聲名。《新唐書·高適傳》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河嶽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指出高詩風格為「悲壯而厚」(《帶經堂詩話》)。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朴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qiānlǐhuángyúnbáirìxūn千里黃雲白日曛,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北風吹雁雪紛紛。mòchóuqiánlùwúzhījǐ莫愁前路無知己,tiānxiàshuírénbùshíjūn天下誰人不識君。作者背景高適(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性格落拓,不拘小節。他半生漂泊,熟悉邊疆生活,邊塞詩寫得慷慨蒼涼,真實而有氣魄。注詞釋義董大:唐玄宗時代著名的藝人,善彈琴,被譽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曛:昏黃。太陽落山時的餘光。知己:知心朋友。識:賞識。君:您。這里指董大。古詩今譯千里塵雲籠罩著昏暗的天地,北風吹雁南飛大雪紛紛。不要愁前邊沒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沒有不賞識您的人。名句賞析——「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前兩句寫漫無邊際的層層陰雲,已經籠罩住整個天空,連太陽也顯得暗淡昏黃,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隊隊雁陣,在北風勁吹、大雪紛飛的秋冬之際匆匆南遷。如此荒涼的時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傷感,但此詩的情調卻明朗健康。後兩句勸董大不必擔心今後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誰會示賞識像你這樣優秀的人物呢?這兩句,既表達了彼此這間深厚情誼,也是對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贊美,是對他的未來前程的衷心祝願。送別詩能夠寫得如此豪邁向上,實在難得。

❸ 用文言文寫信叫人來喝酒

今性甚好,欲小酌一番,然獨飲不免意孤,誠邀吾友,舉杯碰盞,不亦快哉!!

❹ 求描寫釀酒有關的文言文

《三國志·蜀書·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內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容,雍與麋竺、
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
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
優游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
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卧語,無所為屈。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
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
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
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評

❺ 找一篇關於釀酒的文言文

《三國志·蜀復書·許制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
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
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
優游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
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卧語,無所為屈。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
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
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
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❻ 古代酒的叫法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 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 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 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 酤

(6)關於酒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 杜康)作秣酒。」

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

❼ 有關 酒或醉 的文言文,詩文

對月邀飲嫦娥伴,一江愁緒酒中會。

醉卧桌頭君莫笑,幾人能解酒深味?

顧我共君俱寂寞,只應連夜復連朝。

❽ 酒不可多喝用文言文怎麼表達

多喝無意醉成戲,瘋人病語獨自嘻。

❾ 關於酒的古詩詞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2、《寄黃幾復》

作者:黃庭堅(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譯文: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你支撐生計也只有四堵空牆,艱難至此。古人三折肱後便成良醫,我卻但願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貧自守發奮讀書,如今頭發已白了罷,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3、《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4、《客中行 / 客中作》

作者:李白(唐)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5、《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唐)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意譯: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准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