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美術作品
① 誰能給幾張表現勞動場面的美術作品啊謝謝了
庫爾貝的《石工》,米勒的《拾穗》、《篩麥的婦女》
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德拉克羅瓦的《紡織女》……
②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部1952年的作品,有一首著名歌曲,歌詞第一句是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部1952年的作品就是 《小貓釣魚》
《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內魚》的主題歌。曾容在第一次少年兒童文學創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麴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始有器樂描繪天漫漫亮起來,引出孩子活潑而有生氣的歌聲。
《勞動最光榮》歌詞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
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勞動最光榮
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
青青的葉兒紅紅的花兒勞動最光榮
小蝴蝶在玩耍不愛勞動不學習我們大家不學它
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采蜜糖
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
③ 民間美術是不是廣大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作,並在他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和流傳的美術作品
總體來說,是這樣的。
民間藝術經常是伴隨著宗教出現,即領導者試圖通過精神文明建設達到統治政權的穩定性。
④ 列舉中外美術史上著名藝術家及作品
中外美術史上著名藝術家及作品包括:
1達芬奇 《蒙娜麗莎的微笑》《 最後的晚餐》
2愛德華· 孟克 《吶喊 》
3米勒 《拾穗者 》
4拉菲爾《西斯廷聖母》
5米開朗琪羅《大衛》
6莫奈《日出》
7梵谷《向日葵》
8塞尚《紅紗發上的塞尚夫人》
9畢加索《格爾尼卡》
10拉斐爾 《 披紗女子像》《椅中聖母》
11梵•高《星夜》、《向日葵》。
12塞尚 《穿紅馬甲的孩子》、《紅椅上的塞尚夫人》、《靜物》等
13高更.《拿水果的婦女》
14丟勒《拾麥穗者》
15徐悲鴻 《八駿圖》、《愚公移山》
16齊白石(《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
17張大千(《來人吳中三隱》、《石濤山水》、《梅清山水》
18林風眠《海濱》
19關山月《嘉陵江碼頭》、《岷江之秋》、《黃河冰封》及《祁連放牧》
20劉海栗《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
⑤ 美術作品評析(是用兩幅作品比較,都是勞動的,作品名在下面)
作者來於1958年初,轉業黑龍江的「北大荒自」,創作許多表現北大荒的版畫。本作品描繪經過開墾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紅高粱豐收的壯觀景色,宏偉的構圖,濃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這幅作品成為一首對自然對勞動的贊美詩,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這塊曾經灑下許多汗水的土地的無比深情。在這幅作品中,寫景使為了抒情,景與情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豐收與勞動緊密相連,勞動創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題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在激流中前進》
⑥ 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繪畫作品怎麼畫
我是這么畫的。想說什麼我要的生活在!在!在一起一定很累但是現在的、一定會要去做好的👌!一!一直覺得好聽到家啦、一起吃飯
⑦ 什麼是美術創作。
一般是命題創作吧?。。。首先你要考慮的是「命題」!想出一個好的idea 這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回內挖掘到答「冰山下面的東西」。冰山以上就是大部分人都能想到的,也是閱卷老師最後見到最多的,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詮釋表達這個命題,會給老師耳目一新的感覺。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為了追求冰山下而跑題,還不如冰山上呢= =|||】再次就是繪畫方法和技巧了,素描色彩等 你有把握的來吧。以上是鄙人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祝考試成功!
⑧ 關於勞動的繪畫作品(追加50)
《伏爾加河的纖夫》
大約繪制於1870~1873年。全畫採用橫向的長構圖,把11個纖夫分成三簇,分別描繪出這些不同年齡、經歷和個性的形象。他們承受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和貧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著沉重而疲憊的步伐,拉著船纜,艱難地牽引著身後的大船,在伏爾加河岸邊踏著沙子吃力地往前走,整個畫面表現了勞動者沉重的勞動和纖夫們不甘心忍受剝削和壓迫的憤懣情緒,寄託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剝削者的強烈抗議。
《第二次收獲》
[作者:朱利安•杜普荷 [法國,1851―1910年] 畫布油畫,100×127.50厘米 創作年代:1879
繪畫;油畫;畫布油畫;100×127.50 厘米
朱利安•杜普荷則在19世紀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繪農村傳統題材的創作中。
他的學畫生涯分別是在比爾斯、呂容和亨利•萊曼三個畫室完成的。成為畫家後,1876至1889年間,他定期在巴黎的畫廊參加畫展,並於1892年榮獲法國「榮譽勛位團勛章」。
在描繪農民生活和四季農活的過程中,杜普荷獲得了創作的靈感,畫了一幅幅田園詩般的圖畫,以懷念一種行將消失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收獲》是19世紀末描寫田園風光繪畫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拾麥穗的女人》
[作者:朱爾·布雷東;繪畫;油畫;畫布油畫;101.6×78.7厘米;創作年代:1863年。
朱爾•布雷東原籍庫里埃,由於巴黎生活的壓力和多病的身體,布雷東的一生都在這個小鎮和巴黎的藝術氛圍之間渡過。和米勒一樣,布雷東也把周圍農民的生活理想化了,這種烏托邦式的視角在他的畫後題記中表述得更為清楚:他說農民過的是「藝術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過是個「畫家農民」。在他的作品裡,農村裡的人永遠是快樂的、熱情洋溢的。
在這幅《拾麥穗的女人》中,畫家布雷東用畫筆製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光鮮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陽光里,構成一幅和諧、寧靜的圖畫。象徵著對法國農業傳統的尊重 勞動雖然艱辛,然而在勞動中也會找到應有的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