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科教學論
Ⅰ 請問考研的「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和「學科教學」專業有什麼區別
1區別:是學術學位的研究生是本科畢業的大學生,而專業學位教育碩士
是在職教師考的研究生,應屆畢業生不不能考專業學位教育碩士的,至於課程與教學論和學科教學就是專業設置的不同2.333是針對教育碩士,311是針對教育學碩士的
Ⅱ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和學科教學專業考研有什麼區別
課程與教學論是學歷碩士,學科教學是教育碩士。兩個所學課程是基本一樣的。一般來說,學科教學分數能低一些,學費較高,偏重於實踐。
Ⅲ 求問學科教學論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摘要】 在考察學科教學論發生過程的基礎上,運用接受認識論觀點討論其學科性質。學科教學論是研究如何使有關的一般理論跟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來指導、改進學科教學實踐,並且在學科教學實踐基礎上研究並對一般理論進行整合、補充、發展和完善的學科,其核心是以實殘為目的的理性設計。這樣界定比較具體、完整,有利於准確地把握學科的性質和方向。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學科教學論的功能、任務、對象、內容、方法等。【關鍵詞】 學科教學論;性質;功能;任務;對象;內容方法;學習、研究一門學科,必須弄清它的學科性質,才能准確地把握它的功能、任務、對象、內容、方法等。否則就可能會犯方向性的錯誤,影響學科的建設。本文擬從發生學和認識論的角度,著重對學科教學論的性質做初步的討論;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學科教學論的功能、任務、對象、內容、方法和發展等。需要說明的是,通常所說的學科教學論有兩種含義:一是泛指各種分科的學科教學論,如語文教學論、數學教學論等;一是指對各種學科教學論的通論,是跨學科的、不分科的學科教學論,它跟前一種學科教學論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本文所說的學科教學論,主要是指分科的學科教學論。一 學科教學論學科性質的考察?有人認為,學科教學論既然稱為「論」,當然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它屬於「教學論」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學科教學論是由過去的「教材教法」、「教學法」發展而來的,實際上它的性質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即主要解決師范生能走上講台、會上課的問題,只是一門實踐性的、培養教師技能的課程,而且它至今也沒有多少自己的理論。還有人認為,學科教學論是研究學科教育、教學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為了弄清楚這門學科的性質,我們不妨考察一下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1 學科教學論的發生向新人傳授學科知識技能的需要,是導致學校課程教學活動的原動力。人們在進行學科教學時,最初是憑「感覺」和白身的學習經驗進行的。學校教育的發展和學科教學規模的擴大,產生了大批地培訓教師的需要。在這個背景下,師范教育以及包括「教材教法」在內的各種師范專業課程才應運而生。起先,教材教法課只是對教材、教法進行介紹,是教育學的一部分,以後逐漸有了分析和討論的內容,即剖析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教會師范生如何上好課。隨著學科教學實踐的發展,產生了對不同的教學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解釋、比較、評價等需要。為此,人們在總結經驗的同時開始進行理性思考,逐步改變單純由學科邏輯來確定學科課程的結構、內容的做法,越來越多地借鑒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並開始了學科教學自身規律的探索。為了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在進行學科教學時,通常先要在頭腦里自覺地形成有關的設想和理念。這就需要對各種理論進行整合,結合學科教學經驗和具體條件,制訂指導教學的規則和具體方案。此外,學科教學工作者還常常根據學科教學實踐,總結學科教學的規律,來對教育學、心理學等揭示的一般規律進行補充。順應當代學科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趨勢,這門課程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越來越重視自身特點和規律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運用、借鑒各相關學科的發展成果,使自身開始發生質變。由於內容、方法等發生變化,原先的「教材教法」已經名不符實,被改稱為「學科教學論」,成了一門分支性的學科,進人了新的發展階段。[l]2 認識論的分析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一個完整的認識運動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或者說,一個完整的認識運動過程包括從實踐到理論和從理論到實踐兩個階段。毛澤東把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稱為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把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轉化稱為第二次飛躍,並且認為第二次飛躍的意義更大。據此,可以把實踐活動分為理性認識形成之前的實踐活動(實踐I)和理性認識形成之後的實踐活動(實踐II);把認識活動分為理性認識形成之前的認識活動(前理性認識活動)和理性認識形成之後的認識活動(後理性認識活動)。[2]認識活動過程可以相應地用下式表示:實踐I是認識的來源,前理性認識活動依賴於實踐I,它在實踐I的基礎上,形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當理性認識形成後,需要使之具體化,才能對實踐產生指導作用。後理性認識活動是使一般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制訂具體的行動藍圖、方案、規則,即形成實踐觀念的活動。實踐II是實施行動方案的操作性活動,檢驗理論和改變客觀對象是實踐II的兩項基本功能。[2]同時,對於新認識的形成來說,它又是實踐I。可見,在理性認識形成之後,認識主體還要進行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上述觀點來自於所謂「接受認識論」。從接受認識論的觀點來看:1)「學科教學論」既要進行「使一般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制訂具體的行動藍圖、方案、規則,即形成實踐觀念的活動」,又要進行與「實施行動方案」、「檢驗理論、改變客觀對象」有關的操作性活動的研究,即既要進行後理性認識活動,又要對實踐II活動進行指導。2)沒有「學科教學淪」「使一般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制訂具體的行動藍圖、方案、規則,即形成實踐觀念的活動」來指導實踐II(學科教學實踐),就不可能實現有關的理性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一般理論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踐活動也失去了方向和指導。一種理論確定之後,對於它能否與實際全面地結合,起決定作用的是該理論的接受者。實踐II是第一位的,為了進行實踐II,主體要進行理解、設計、加工等接受性認識活動和運用活動。[2]3)「學科教學論」關於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構思、理念,是「一般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地講,它不但來自於哲學、教育科學、心理科學、學習科學以及相應學科等,還來自於實踐,特別是學科教學的實踐。再深人一步分析,從根本上說,「學科教學論」關於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構思、理念主要決定於社會的需要、學生的特徵和學科的特點等方面。各方面的理論必須經過「學科教學論」的整合,才能在學科教學實踐中應用。4)「學科教學論」不但作為「第二認識主體」要對一般理論進行理解、設計和加工,以及對一般理論進行補充、發展、完善等後理性活動,甚至還要創造新的理論,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參與前理性認識活動。按照接受認識論的觀點,一個人首先從事的認識活動是後理性活動,是從後理性認識階段進人認識過程的。一個人要先成為第二主體,然後才有可能成為第一主體。第一主體是由第二主體轉化來的,是一種特殊的第二主體。[2]3 學科教學論的性質由上述分析可見,只把學科教學論看成是一門理論性學科,或者只把它看成是實踐性學科都過於簡單化了;把學科教學論說成是研究學科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科,或者把它說成是研究學科教育教學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這種說法雖然沒有說錯,並且比以前的說法有進步,但它沒有說明學科教學論的理論和實踐工作的特點,沒有說明學科理論跟一般理論的關系,比較含糊、籠統,仍不利於明確學科教學論的努力方向。筆者認為,比較完整和妥帖的說法應該是:學科教學論是研究如何使有關的一般理論跟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來指導學科教學實踐,並且在學科教學實踐基礎上研究有關的一般理論,對有關的一般理論進行整合、補充、發展和完善的學科,其核心是以實踐為目的的理性設計。學科教學論跟教育科學、心理科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社會學、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等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建立在多種學科基礎之上的一門邊緣科學;是決定來自上述有關學科的一般理論能否跟學科教學實際全面地結合,發揮一般理論的指導作用,並影響學科教學實踐質量的一門重要學科。這樣界定,不但把學科教學論的學科性質說清楚了,把學科教學論的對象和內容、功能和任務也大致說清楚了,還初步解決了「學科教學論有沒有自己的理論?」這個長期困擾人的問題。從上述界定出發,顯然,學科教學論中的理論是由一般理論以及學科教學論自身對一般理論的特殊性補充組成的,其中的一般理論不是原封不動地搬來的,而是經過了學科教學論的整合、加工和發展。要求學科教學論具有白己跟其他學科完全不同的獨立的理論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其實,一般要以特殊為基礎,沒有特殊就沒有一般。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提供的「一般理論」是對各種學科教學實踐進行理論概括的結果,其中也包含著各種學科教學論的貢獻。沒有學科教學論對學科教學特殊規律的探索,教育學、心理學中有關的一般理論也難以得到深人的、進一步的發展。
Ⅳ 學科教學論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在考來察學科教學論發生過程的基源礎上,運用接受認識論觀點討論其學科性質。學科教學論是研究如何使有關的一般理論跟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來指導、改進學科教學實踐,並且在學科教學實踐基礎上研究並對一般理論進行整合、補充、發展和完善的學科,其核心是以實踐為目的的理性設計。這樣界定比較具體、完整,有利於准確地把握學科的性質和方向。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學科教學論的功能、任務、對象、內容、方法等。
Ⅳ 學科教育與課程與教學論有什麼區別嗎
你好,我是10年考得教育學類的研究生,據我所知,教育碩士一般是教育工作者才有資格參加,要求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應屆畢業生沒有資格參加。而學科教學與課程論是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只要達到本科學歷都可以報考的,我就是10年報考的學科教學論(屬於課程與教學論)。呵呵,說的有點亂,這樣說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
Ⅵ 英語學科教學論的研究生學的是什麼,以後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我是這個方向的研一生,要開語言學,外語教學論,二語習得,高級寫作等課程版,學位是教育學碩權士。 主要從事外語教學的理論研究,接近與綜合類大學的語言學下應用語言學方向。主要就業方向為學校。
考試為 英語 政治 教育學全國統考
Ⅶ 課程與教學論是什麼
「課程與教學論」是「教育學」領域的一個概念,屬於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
「課程與教學論」這一學科下面有包含有「課程論」、「教學論」「學科教學論(語文教學論、數學教學論、物理教學論、化學教學論等三級學科)」。
「課程與教學論」也是師范院校為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 目 前,華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黃甫全教授編著的「課程與教學論」著作,是一些師范院校使用的教材。

(7)什麼是學科教學論擴展閱讀:
課程意義:
1、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學老師每天都需要解決實際的課程與教學問題。
2、課程與教學論需要系統學習。課程與教學是老師的基本工作,系統學習是掌握學習學科知識的技術和基本途徑,學好課程與教學論將幫助你在今後更好地勝任小學教育工作。
注意事項:
1、要讀些課程與教學論的名著。
2、要豐富課程與教學的歷史知識,了解國內外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狀況。
3、多看專業雜志,了解學術前沿動態。
4、多看相關的參考書籍和專業書籍。
5、學習課程與教學論需要終生努力。
Ⅷ 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教學論是什麼內容
課內知識
Ⅸ 教育碩士(不是教育學碩士)的學科教學屬於什麼學科 如果是教育學,是課程與教學論嗎
教育碩士一般是學科教學論的碩士,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各個學科,理論上講也屬於教育學門類下的,有時也屬於各自學科,總體是交叉學科。
Ⅹ 語文學科教學論專業屬於什麼專業門類
語文教學論 屬於 語文教育學 專業。 屬於 教育學——學科教育學——語文教回育學—— 1 語文教學論 —— 2 語文教學法答 —— 3 語文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