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中國美術館感受

中國美術館感受

發布時間: 2020-12-06 08:28:57

㈠ 參觀中國美術館的收獲

參考一下

篇一:作文參觀美術館觀後感
昨天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參觀了寧波美術館-「人與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進入展廳大門,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龍給吸引住了,體長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亞洲最長最完整的馬門溪龍,而旁邊只有1米出頭的鸚鵡嘴尤其顯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後肢和靈巧的前肢讓人覺得家裡的小寵物一樣。
據展區的阿姨介紹,馬門溪龍以植物為食,是20XX年在四川省井研縣發掘的蜥腳類恐龍,馬門溪龍是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它四足行走,身體笨重,行動遲緩,估計體重達60多噸,生活在1億6千萬年的早期。
一旁的鸚鵡嘴龍是角龍中最為原始的型類,是後來長角角龍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發現的鸚鵡嘴龍個體長超過2米的很少,身體都比較輕巧,並且前肢明顯短於後肢,主要依靠後肢來走路,牙齒平滑,以植物為食,是恐龍家族中的「小不點」。
走進右邊的三號展廳,這里有7條大大小小的恐龍,此外,值得一看的還有一旁的一窩30多個恐龍蛋,是目前為止中國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龍蛋。
還有人體展覽區,展區陳列著72件人體各器官標本,有九大系統展覽:運動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頭蓋骨,用不同的顏色將人的頭蓋骨的各部分分解開來,還有髖關節、骨盆、畸形的胎兒……
更有意思的是凡進入展區的參觀者都有一張答題紙,如答對了,就可以贏得一

㈡ 請以「我從(什麼)藝術中感受到了美」為題,寫篇展現美感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400~500字

我從音樂藝術中感受到了美
音樂給人一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聽了以後如專痴如醉。屬

我至今也沒有忘記孩童時代聽到過的劉歡唱的一首歌——《好漢歌》。也許這是我人生當中的第一節音樂課吧!「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每當我聽到這一句句氣勢豪邁的歌詞時,心中不禁引起萬千感慨,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幕《水滸傳》里精彩的打鬥故事,每當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無論在干什麼,都會停止下來,靜靜地傾聽武松打虎時的勇敢,雖然,老虎堪稱「獸中之王」,但是,在人類的面前又顯得那麼的渺小。我至盡也不明白,那時到底的什麼吸引了我?也許是高昂的聲音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曲子以不是以前那麼優美了,但面臨挫折而不害怕的精神卻盡屬其中。

隨著朝代的變化,我現在最喜歡的歌曲是《我的中國心》,雖然,同其它流行歌曲相比,有一些老套,但是,熱愛祖國的心,卻表現的淋漓盡致。「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能體現出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首歌也更好的表現出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

藝術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體會,他邊在你的身邊。

㈢ 學習美學感想

美,誰不愛,誰不喜歡?特別是現代,各種美的追求,例如:某某品牌的化妝品,某某減肥葯,某某整形美容,想辦法變美。美的存在,其實在古代的中國很早就意識到美的現象,孔子在思想中就提供了中國文化中最早的對「美」的思考,他把美與善聯系起來,為中國文化在此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德國哲學家鮑姆嘉登於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學》一書中首次提出來,柏拉圖的對話《大希匹阿斯》,也在西方歷史上第一篇企圖給「美」下定義的文章。柏拉圖在這篇文章中的兩個立場,即認為在所有的美的事物中有一個美的共相,它是一切美的事物之間所以美的最終原因,以及堅持應該給這個美的共相下定義,給後來的西方哲學和理性思考探索美的現象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確定了探索的方向--追求什麼是「美本身」。給「美」下定義的漫漫征程從此開始了。美的現象和藝術的詩意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紀--5世紀進入了人類的思考。德國哲學家鮑姆嘉登在1735年發表了論文《關於詩的哲學沉思錄》,首次提出了建立一門特殊學科「美學」設想,為美學找到了恰當的地位,也為美學奠定了哲學基礎。由於審美的現象是與感覺、感官有密切關系的,幫助人們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通過美感經驗,從而提高了人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大街上看見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披著長長而烏黑的頭發,像瀑布一樣,一時感覺到頭發的美,再看看,你會覺得頭發黑而直,這時已進入了欣賞頭發的美,這種美其實很多人也在追求著,他們也會去創造這種美,這種美的追求,其實已經提高了人的審美能力。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給感性認識提供規則,並探求「感性認識的完善」--美。他給「美」的定義,就是「完善的感性」。其實鮑姆嘉登猤美學的確定並不是最完善的,但畢竟「美學」這個學科開始在整個知識的體系中,贏得了一個存在的地位,正是這個地位,為後來的美學家們提供了發揮才智的深刻領域。美學其實就是教人學會審美,一段音樂是美的,一朵花是美的,秋天的紅葉是美的,人對事物產生審美活動, 審美活動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部分,通過已有的審美活動去發現美,例如:和朋友去郊遊,目的是去放鬆心情,吸收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享受假日的快樂,本意不是進行審美活動,但是當你接觸到\看到時,被之「美景」吸引住了,這就是一種美感經驗。美的現象是屬於人的現象,只存在於人與對象發生審美關系的那一刻,顯然「美」並不是從書本上知道的,只要你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產生了特別的,令你難忘的美感經驗,你才知道「美」這回事,例如,在某個時候突然看見靚女、靚車、靚發型……等,你會發自內心地贊嘆「真美啊」,這種終身難忘的感覺,也會使你產生「真美」的體驗,從這些例子中,這就是美感經驗,通過這樣的美感經驗具體地見識到「美」這回事。對於具體的審美現象的發生來說,應該是先有審美活動,然後有美感經驗產生。但是。對於具體的經驗者來說,美感經驗卻反過來成了審美活動的標准和見證。無論怎樣說,美感經驗的形成過程就是審美活動的過程,美感是審美活動的結果,而不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在美感經驗的基礎上促使人生審美化。美在每個人的心理感受上是不同的,美的現象還有歷史性:一、美的現象隨時代而變化,「環肥燕瘦」就是美的現象隨時代而變遷的最好例證。任何一種藝術的變遷史,其實就是美的現象隨時代變化而變遷的最好成績證明。古代神話的美與現代小說的美是完全不同的;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審美風格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個時代都有該時代的審美風尚,服裝的變化,裝飾的變化等就是這種變化的表現。二、美的現象隨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人類社會有不同的文化,我們知道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希伯來文化,非洲文化,印度安文化,埃及文化,啊拉伯文化等,就東方文化來說,又可以有印度的、中國的、日本的、南亞的等差異。不同的文化又有不同的美的現象。比如,西方人以直率為美,中國人以含蓄為美。中國人喜歡線條的表現力,西方人則喜歡造型的美。三、美的現象因個性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偏好。有些人喜歡悲劇,有些人喜歡喜劇;有些人喜歡春天的絢麗,有些人喜歡秋天的明朗,有些人則喜歡冬天的凝重。同樣,閱讀同一部《紅樓夢》,不同的人也會獲得不同的審美經驗。這些就是個性所帶來的美的現象的差異。同一部戲劇、同一首詩也有不同的美感經驗。 隨著美學研究的目的:從審美活動認識人的自由,從審美活動理解認得完善和培養審美能力,創造美的生活來看,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美學知識,培養每個人的審美能力。這就是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誰不喜歡?我們應該把天生的感受力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作為,自覺的按照美的尺度來建造我們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術館才能感受到沒美的現象,不只是在電影院、音樂廳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通過學習美學,我知道怎樣進行審美活動,用自己的美感經驗去感受美、發現美。

㈣ 參觀中國美術館的感受

中國美術館參觀感想

由於
23

24
兩天學校開運動會,沒有時間和老師一起去參觀美術館,我只
有自己在
26
號周二的一大早十分睏乏的坐上了公交車。而當我站在那金碧輝煌
的樓宇前,
身心上的睏乏卻出乎意料地被一種妙不可言的崇敬代替。
我想,
那是
由於它黃色琉璃瓦大屋頂下散發的無窮吸引力吧!
它是一座仿古閣樓式、
具有鮮
明民族風格的建築,
氣勢恢宏而不失典雅風情,
獨特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它在世界
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地位。

踏上一層層彷彿白玉砌成的台階,
穿越氣派隆重的大門,
便置身於彌漫著幽
雅氣息的前廳。
可能是因為我時間趕得比較巧吧,
今天正好有三個作品展:
一個
是吳冠中弟子王秦生的作品展,
一個是郭曉光油畫作品展,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美
術館近藏油畫作品展。

名為
「古韻新風—王秦生藝術作品展」
的這次畫展收錄了王秦生用油畫手法
創作兼具傳統形式結構和現代審美韻致的山水油畫精品二三十幅左右,據了解,
所有作品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進入四號展廳你很容易發現王秦生先生的畫作采
用亞麻材料的畫布,
且尺寸大多在
2
米到
4
米之間。
僅從形式上來看就給人一種
大氣的磅礴之感。從展出作品可以看出,王秦生先生將中國畫的筆、墨、點、線
與油畫中的色彩語言融合在一起,
賦予古代山川新的意蘊。
也就是說他用油畫的
手法和色彩的語言重新詮釋了中國傳統山水畫,
傳做了既有傳統心事和造型構造
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山水油畫,
有一種自己獨特的個性在裡面。
他用今日造型
的新觀念,
發展古代大師的所思所想,
將古代的大自然之貌賦予了新的意蘊和境
界。

隨著進入五號展廳,進入眼簾的是「郭曉光油畫作品展」
。剛踏入門口,就
讓我猛然間發現郭曉光先生的作品與王秦生先生作品的光從色彩上就有很大的
不同,
郭曉光先生的油畫大多數是以更加多彩的顏色畫出。
大尺幅的畫面,
厚重
的色塊,
構建了一種視覺的沖擊,
或許這就是他的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
式吧。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郭曉光先生的作品中的風景大多數並不是通常我們意識
中已經形成的那種風景模塊,或許更多的是他心中的風景。他在觀察、感受、認
識自然地基礎上融入了對景物的理解和體驗,
然後再運用構圖、
造型、
色調等方
式,
對藝術進行再創造。
郭曉光先生的作品並不單單是一種作品,
同時也是他自
己的一種痛快淋漓的感情抒寫,
也許因為這樣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某種特殊的
酣暢與鮮活。
也使得我在欣賞的時候不經意的感覺到一種情緒的釋放和身心的輕
松。

對於中國美術館近藏油畫作品展,時間原因對於每件作品我只能大致看一
下,
不能細細品味,
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開眼的。
用任何文字來贊美這些畫
201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統考大備戰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證面試
作都不過分,
也不會讓我覺得肉麻
——
藝術是朴實無華的語言,
它就像文學一樣,
能為人開拓理性所不及的能量泉源。
令我深受感動的是,
畫家捕捉到瞬息多變的
生命力,
並能將它騰躍於布上,
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想必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能力、要繼承的精神吧!

每一幅畫作,每一個造型,每一類畫風,每一種思想,都是畫家心之花蕾的
綻放,是深自靈魂的抒情、發自肺腑的感嘆。重要的是,在作者的感情隨筆流動
成凝聚靈性的作品時,
它對旁人的啟迪也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我想,
正是這些激
起了我對藝術之路充滿嚮往,
期望著不遠的一天可以有一個十分空閑的時間讓我
再次踏入這座藝術的殿堂,
好好欣賞一下館中的每一幅作品,
努力看透每一幅作
品背後的精神所在。

㈤ 求文章:參觀北京美術館感想(300~500字)

前幾天因為報名考試又去了趟北京,被同學邀請一起參觀了法國印象派畫展,有興親眼目睹大師之作。作為法國文化年開幕式的慶典活動之一,法國印象派珍品畫展於10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1月初的北京色彩最為豐富,中國美術館前的白楊.落葉.在陽光的照耀泛著金黃的色彩,甚是好看,而印象派是最講究光和色的。在這樣的時節欣賞印象派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對於參觀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呵呵,就是北京風大.太冷了)
據說自畫展開幕第二天起,每日參觀人數便激增至六七千人。我們於下午2時趕到美術館,門前觀眾已是摩肩接踵。進得展廳,51幅印象派珍品畫作被安置在幾個大廳里,瀏覽其間,細細品味,不知為什麼,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之感。但是畫遠光線暗淡說明亦很小,興有美院畢業的同學詳細講解,讓我對每張畫的歷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這次展覽對中國觀眾欣賞印象派作品具有某種啟蒙作用,有利於大眾更了解西方藝術。畫面的絢麗色彩和精美構圖也對提藝術家和藝術設計者的藝術修養有著莫大的幫助。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所謂印象派,曾經是一個「革命的畫派」。其代表人物有馬奈、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巴齊耶、畢沙羅、德加、塞尚等。自19世紀60年代中期起,法國的一些青年畫家在風景畫的創作中就已經表現出印象派的特徵。1874年,印象派畫家們舉行了第一次轟動性畫展,宣告了這一畫派的正式誕生。其具有象徵意義的代表作是莫奈的海景畫《日出·印象》,印象派也因此畫得其名。印象派在構圖、選材和用色方面,相對於傳統的學院畫派都有重大突破,尤其在光色的運用方面更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他們特別注意光的運用、季節的交替和時間的變化。用左拉的話說,「他們中的多數人首先致力於傳達的是事物給人的真實印象」。這首先緣於他們的創作實踐,即從畫室走到大自然中寫生,著意表現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效果。同一景物,如一座教堂,一片荷塘,畫家可以畫出幾幅、十幾幅甚至幾十幅不同的畫作,只因光色不同,作品便具有不同的韻味和價值。一百多年來,這一畫派對西方、乃至對東方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長久而深刻的影響。
印象派自發端起,就一直遭受傳統學院畫派與世俗社會的貶斥與不解。這些革新者在逆境中奮爭了20多年,直到19世紀末,他們的創新才最終為藝術界所普遍接受,得到社會的一致贊譽。其間的艱辛程度非圈內人士很難想像。在藝術上,這些大師常常遭受不可理喻的無端攻擊。雷諾阿像前輩大師安格爾一樣擅長畫裸女像,留下不少傳世佳作,此次展出的《半身像·陽光的效果》就曾遭到猛烈攻擊。在生活中,他們同樣十分窘迫。因為畫作無人賞識,自然沒有進項。這一畫派的代表人物莫奈,到19世紀70年代末期,已十分清貧,不得不以100法郎一幅的低價出售自己的十幾幅畫作。最終還是馬奈向他伸出了援手。這種長期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改的精神令人感佩。
設計的靈魂是創新,印象派的靈魂也是創新。在19世紀中葉,傳統學院畫派在法國美術界的統治氣氛令人窒息。從構圖原則到取材范圍,都有嚴格的條條框框,甚至著色都有既定的陳規。比如,畫雪景時只能用白、灰兩色。此次展出的莫奈畫作《隆弗洛爾雪天的馬車》,在馬車駛過的道路上,如實地抹上幾縷棕色,這在當時已算是離經叛道之舉了。這讓我聯想到工業設計在當今的發展。一個好的設計師就應該有這種叛逆的創新精神,推動工業設計的改革與發展。
自工業設計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工業設計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也產生過不少好的設計師和設計專家,但是中國的工業設計一直擺脫不了學習西方設計的命運,中國工業設計向什麼方向發展呢?法國印象派的創新精神,對於今天的中國的設計家們仍然具有現實借鑒意義

㈥ 中國美術館周邊遊玩

是個不錯的地方,可以去那感受下,看看大師們的傑作,說不定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靈感和啟發呢,呵呵,有空還是多出去外面看看。

㈦ 參觀中國美術館的觀後感,最好是最近的,謝謝,字數100左右ok

中國美術館里可參觀的比較多,你要的是一百字的,所以簡單從一個方面說說。

中國美術館很大,我們決定從風箏展開始看起。風箏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它們可以被製作成人物、鳥獸、水族、草蟲、器皿等形象。這次展覽中最大的風箏是板鷂「觀音全圖」,它高2.4米,寬2.4米。最小的風箏是《張飛臉譜》,只有一公分見方,但繫上風箏線居然還可以飛起來。
最引人注目的懸掛在天花板上一隻長10米的風箏,人們把這只風箏設計成「龍」的形狀,威武極了!
在美術館同期展出的還有年畫展、莫高窟壁畫展等。
今天的風箏展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風箏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呀!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我從.....藝術中感受到了美

音樂給人一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聽了以後如痴如醉。
我至今也沒有忘記內孩童時代聽到過的劉歡唱容的一首歌——《好漢歌》。也許這是我人生當中的第一節音樂課吧!「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每當我聽到這一句句氣勢豪邁的歌詞時,心中不禁引起萬千感慨,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幕《水滸傳》里精彩的打鬥故事,每當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無論在干什麼,都會停止下來,靜靜地傾聽武松打虎時的勇敢,雖然,老虎堪稱「獸中之王」,但是,在人類的面前又顯得那麼的渺小。我至盡也不明白,那時到底的什麼吸引了我?也許是高昂的聲音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曲子以不是以前那麼優美了,但面臨挫折而不害怕的精神卻盡屬其中。
隨著朝代的變化,我現在最喜歡的歌曲是《我的中國心》,雖然,同其它流行歌曲相比,有一些老套,但是,熱愛祖國的心,卻表現的淋漓盡致。「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能體現出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首歌也更好的表現出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
藝術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體會,他邊在你的身邊。

㈨ 去藝術館是什麼體驗

藝術館不大,但還是值得去,對人的品位很有提升啊,個人覺得還是很適合遊玩的,尤其是帶孩子去不錯的。

㈩ 敦煌感想

敦煌印象

狂風,漫天沙塵,太陽只是空中的一個白色符號,遠處的鳴沙山完全隱入了厚幕之中。

我頂風而行。沒有路,身前只有莽莽盪盪、無邊無際、無遮無掩的大戈壁。風肆虐地馳騁,挾著沙粒打在我臉上,仿如當年的外族鐵騎越過大漠的阻隔後,剽悍地卷向背後的那座城市。

這才是真正的敦煌,而莫高窟只是後人強加於他身上的外來物,我暗自說。臉被打的生疼,眼睛睜不開,索性閉了,聽戈壁的風吼聲。列四郡而踞兩關,當酒泉還在用祁連山的雪水滋潤楊柳的嫵媚時,敦煌就孤獨地矗立在了荒漠中,和玉門關、陽關組成了抵擋胡騎的第一道防線。

身後是條乾涸的河床,河道中間稀稀落落地長著幾叢灌木,看來已經斷流很多年了,但從河岸的高度和河床的寬度可以想見當年的浩盪。河水象把刀一樣切開了戈壁的肌膚,留下足有20米的縱深,站在河道中間看時,壁立而起的河岸更象一道滿經風霜的城牆。如果敦煌古城還在的話,我寧願以這河岸為牆,只有它才配得上金戈鐵馬、大漠黃沙的沙州古戰場,我想。

但敦煌古城已經在幾十年前被洪水沖塌了,這是聽給我們開車的司機說的。在這大河都會斷流的地方,怎會有洪水?我毋寧認為這是天意,就象在日咯則扎什倫布寺邊的小山上那座只剩下幾面殘垣斷壁的老城。是到走進歷史的時候了,我無法想像見慣白骨和寒月的寂寞沙州,如何面對如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麗江那樣的不堪。

越過河是片不到十畝地大小的樹林,卻長滿了幾十米高的鑽天楊,還有幾棵不能合抱的古樹,而且居然有蛙叫從不遠的一處泥潭裡傳來。從飛沙走石的戈壁中退入樹林時,彷彿一下子從殘忍的冷峻跨到了溫柔的憐惜中,雖然還時不時有沙子往眼睛鼻子里鑽。當年的戰士在從生死一線間的戰場上回到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的營壘時,雖只能面對孤月冷更且不知明日生死的殘夜,其心思是否和我一樣呢?

樹林後面的崖壁上有十七個洞穴,這就是西千佛洞了。除我之外見不到一個遊客。好不容易找到看門人,交了20元錢,他就拎著一大串鑰匙帶我一個一個洞地去看。洞中的壁畫雕刻和莫高窟基本同時,以南北朝和隋唐為主,殘破得厲害,且有不少後人重新描塑的拙劣之作。當然,所謂的「拙劣」,只是對專家言,對我這樣全然不顧什麼魏晉衣褶、隋唐豐韻的人來說,卻多了股生動。我總是離經叛道地想,生活中的藝術,雖然在煙熏日曬里斑駁脫落,總好過古屍般被鐵欄圈起來、被神聖籠罩著的莫高窟。進一步說了,缺乏了吞吐日月的雄心或洞徹生死的覺悟,再古老的文明遺跡也不過是王道士們眼中的商品,價錢多少而已。

讓歷史還原為塵土中的歷史,讓莫高窟還原為修行者的莫高窟,讓生活還原為流動的生活。

看門人說,西千佛洞內原來還住著出家人,這又讓我離隱然於時間長河中的敦煌近了一步。如果說僧人們在山清水秀的名山寶剎里修的是文人禪,那麼他們在這寂然大漠中的小小綠洲里,修的就是枯榮了。

看門人還提道面前乾涸的大河就是黨河,自從上游的黨河水庫修好,它就斷流了。也好,百年之後,它又是一處歷史,後人也許能在其間憑吊些生命倔強卻終會凋亡的痕跡。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